危险源辨识.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327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危险源辨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危险源辨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危险源辨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危险源辨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控制策划湖南华菱湘钢 佘宏彦 13975212205,内 容,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五、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六、冶金行业轧钢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主要风险控制措施,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二、危险、有

2、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在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见表3-1。,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

3、为四大类: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表3-2。,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

4、健康方面的要求。(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此外,一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4类。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生

5、理性危害;指挥操作错误、监护失误、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电伤害、噪声危害;标志缺陷、爆炸品、致害动植物等。3、管理缺陷;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等。4、环境因素如:通道不畅、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地面滑、作业场地狭窄、恶劣气候等。,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6、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

7、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8、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安全科学

9、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1、厂址及环境条件。2、厂区平面布置。3、建(构)筑物。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6、粉尘、毒物、噪声、

10、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 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注意的问题,(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

11、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2)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依据。(3)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五、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设备或装置物料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1、工艺设备、装置、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这包括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

12、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2)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3)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4)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6)根据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否采取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窒息、防辐射等措施。,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

13、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气火花引燃源;,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紧急停车装置(ESD)、

14、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3、特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l)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用。这些基本要求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l)起重机械,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翻倒或坠落: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等。(3)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4)操

15、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5)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2)厂内机动车辆,厂内机动车辆性能良好、无缺陷,载质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的动力类型,应与作业区域的性质相适应。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不宜使用动力为内燃发动机的车辆。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1)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载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

16、转弯、卸载,在不合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2)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3)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发生碰撞。(4)楼板缺陷: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在使用车辆时,应查明楼板的承重能力(地面层除外)。(5)载物失落: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的现象。,3)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3类(种):,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失控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

17、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等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有害物质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辐射,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危险、有害物质生产中的物料、产品、中间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有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

18、质固有的危险、有害特性是进行危害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如煤气的危险性识别等。,2)温度、湿度危险、危害的识别方法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面绝热层的有无,表面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2)了解是否采取了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用了空调措施;(3)了解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措施。,5、辐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加工、测量与

19、控制等领域,接触和使用各种辐射能的场合越来越多,存在着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主要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如粒子、粒子、粒子和中子)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射频电磁波、微波等)电离辐射伤害则由、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射频辐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射频致热效应非致热效应。,6、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应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为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厂内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生产装置、作业环境等几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

20、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等方面分析、识别。,2)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化学品仓库、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等)、道路、贮运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3)厂内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4)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5)工艺过程(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21、,应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按班组(或岗位)逐步辨识和分析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是否采取了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例如是否

22、设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当无法消除、降低危险的情况下,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如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如锅炉极低水位时是否有停炉连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连锁保护等。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如在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物质区等。,(2)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

23、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如根据轧钢作业安全、焊接与切割安全技术规程、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等规定对相应的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应从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危险物质出发进行分析。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来确定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例如在欧盟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危险、有害物质及其限量

24、。我国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五、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风 险 评 价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常用危害性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大小。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两种。在进行定性风险评价时,常用严重性等级表示危险的严重程度。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地定性的分为若干级,称为危害性事件的严重性等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根据危害性事件出现的频率程度,相对地分为若干级,称为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定量评价是用设备、设施或系统的事故

25、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风 险 控 制1、风险控制决策: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以后,即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对策。,风险性,上部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部是可承受的风险,不必采取措施;中部属于要尽可能降低的风险,用人单位应当在保证守法的前提下,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用人单位的经济技术实力来确定是否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并在选择要采取措施的风险时,应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有效性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危害辩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步骤图,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体系的基础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如图,为了控制风

26、险,首先要对用人单位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OSH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六、冶金行业轧钢单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主要工艺、设备或装置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一)轧钢工序、基本工艺,轧钢工序主要由轧前原料准备、轧钢、轧后热处理和精平剪切四个部分组成。轧钢基本工艺流程轧钢是将炼钢厂生产的钢锭与钢坯轧制成钢材的过程。它是一个物态形变与金相改变的

27、物理过程(不过也可通过轧后特殊工艺化学处理环节,诸如脱碳、渗氮等来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是在高温与常温状态下,通过外力的作用,被轧制成金属坯料,在压延设备的两个可回转孔隙中受压,延宽展、延展方向产生塑性形变,使其横截面积变小,断面形状成型,获得各种产品的加工方法。,一)轧钢工序、基本工艺,一)轧钢主要设备或装置、物料,轧钢的设备主要是由原料供应设备、轧制设备、冷却设备、热处理设备、精整设备、后步处理(探伤、热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公辅设备所构成,其危害风险与采用的设备、工艺息息相关。主要物料有氧气、氮气、混合煤气、润滑油和液压油、钢坯等。,轧钢工序主要事故及特点,据统计,轧钢主要事故类型有:机

28、械伤害、起重伤害、物击打击、高处坠落。其中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是轧钢工序发生率最高的事故类型。各类辊组、吊运设备形成了轧钢工序的主要事故根源。,主要危险因素分析,(1)火灾轧钢生产的火灾事故包括电气火灾、油品火灾、气体火灾和明火作业引起的火灾。电气火灾。轧钢设备负荷大,高电压、大电流、大电机、大功耗设备使用多,当超温、超负荷运行,变压器爆炸,电气设备开路缺相、短路放炮,电机运行打火时,都可能引发火情,酿成火灾。油燃火灾。液压油库、液压泵站、高压油液管线是传递控制轧钢的重要动力介质,几乎覆盖轧钢所有工序。油库泵站加油换油,设备管件跑冒滴漏(可燃物)为燃烧火情提供了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液压油都采用了

29、阻燃油,但当维护不到位,处理不及时,超温过闪点或外因引发火源时,都可能引发火情。,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气体火灾。轧钢常用气体(如O2、H2、C2H2、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在储罐容器中存积时气体异常混合、遇火后容器升温升压、施气使用不当都极可能引起严重的爆燃火灾事故。明火作业火灾。轧钢各工序生产抢修、设备检修时电、气焊明火作业和现场可燃物清理不彻底不及时是引发轧钢火灾的主要原因。(2)中毒窒息轧钢工序大量使用一些保护气体如N2、H2、Ar等,当这些气体在人群活动空间浓度过高,人进入NOF(No Oxygenation Funace无氧化)炉内检修、进炉前氧气置换量不够、阀门关闭不严、泄漏或开启

30、时,气体会引起人员缺氧窒息,轻者会头晕、恶心、呕吐,重者会神志不清、窒息昏迷,救治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还有部分气体(如CO、高焦煤气、O2)不小心过度吸入体内,会发生中毒伤害。,主要危险因素分析,(3)机械伤害轧钢流程可以概括成轧制材在一系列辊组中移动的过程,操作维护人员与辊系接触的机会甚多,伤害事故统计证明,辊系对人体挤压伤害是机械伤害的主要构成。(4)高处坠落轧钢厂房空间高,地下设施下沉空间深,像地下介质管网、开卷取等设备地下运行空间大且深离地面,再由于轧钢工序油泥较多,容易造成跌滑高处坠落。(5)物体打击轧钢是在高速动态状态下完成的,旋转部位的零件松动、断裂飞出、高强度高硬度轧钢辊系“掉

31、肉”飞溅、轧材断带、检修捶击造成的金属飞溅都极易造成物体打击伤人。,主要危险因素分析,(6)起重伤害。起重设备承担着各类钢材成品、半成品的吊运、检修物件的安装拆除、高空钢绳维系的吊具晃动、电磁吊具下的重物意外失磁坠落以及各类夹吊具的失功能都可能造成起重伤害。(7)电气事故。检修或操作人员因超越安全距离,靠近超过安全电压的裸露带电体时,可能会遭电击伤害;当电路老化、电机绝缘损坏或保护接地失效时,人体接触带电体,则可发生生触电事故;当人体直接位于变压器边,电气短路所产生的电弧可能造成电弧灼伤,甚至引发火灾。,3、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1)射线辐射。在气体露点测量、钢板厚度检测中,常用x、射线作为

32、一次检测仪表,、射线具有天然放射性,x射线是在电源激励下产生。操作与检修人员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进入射线区域都可能遭到射线辐射伤害。(2)高温。在高温轧制和热处理过程中,高温区域作业隔热防护不到位,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长期作业会遭受高温有害辐射。(3)电磁辐射。长期作业在高压变电站所、大功率电机运行及微波站、电磁站区域人员会受到电磁辐射危害。,3、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4)化学毒害物。轧钢工序大量使用各类化学油脂、化学溶剂、化学物质在轧钢工序生产时高温引起化学油气分子挥发、冷轧过程中乳化液冷却剂气化和酸洗、清洗、镀锌、镀锡、彩色涂层过程中大量使用强酸、强碱及化学溶剂形成了大量污染物会引起化学毒

33、害物伤害。(5)粉尘危害。冷轧酸洗拉伸破磷后酥松的氧化铁颗粒,干平整时轧钢铁粉飞扬以及轧钢其他工序的烟尘、粉埃都会形成对人体有害尘埃侵袭。,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3、主要轧钢设备危害辨识,4、原料准备事故防范,1、轧钢原料存放的安全防范措施(1)堆垛高度适当,间隔合理。热轧坯料常有定尺、位尺、双倍尺之分,倍尺原料要垛成“井”字形,垛高不能高于4.5米,间隔不能小于1米。定尺原料垛高不能高于1.5米,间隔不能小于0.5米。铺设双位尺原料切割时,原料温度要低于100

34、,铺、起、翻料时,人与原料间隔不能小于2米。冷轧原料应堆放在由鞍座托架铺成的库区内,多层堆垛应呈梯形,多层高度不能超过三层,垛间距离不能小于0.4m,钢卷凸出端面部分应小于带宽的1/4。堆垛与人行道间距不能小于2米。(2)平稳吊运,分区堆放。吊车运行要平稳,吊物稳钩时,不能有大的摆动。热轧原料使用磁力吊或钢绳挂吊时,重物要保持水平,两钢绳之间间距不能小于1米。原料要按照生产计划、堆垛原则、品种规格、物流时间定置堆放。,4、原料准备事故防范,2、热轧原料区域的安全措施在热轧原料库区吊运时应做到:(1)400以上的钢坯严禁使用钢绳吊运,以防止钢绳在高温状态下降低强度,造成断股使吊物坠落,形成高温灼

35、伤、坠物砸伤、挤压等伤害。(2)使用磁盘吊具要检查磁力系统是否正常,严禁吊物在人与设备上通过。(3)使用单钩钢绳吊运时,要掌握被吊物中心,平稳起吊,平衡落位。,4、原料准备事故防范,在火焰清理时应做到:(1)要仔细检查火焰枪的煤气、氧气管线的胶管是否脱落、破损,阀门、接头是否泄漏,采取动火看火配合作业,严防回火事故发生,出现回火应立即拉下煤气胶管,关闭风阀,以防回火爆炸伤人。(2)使用火焰枪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点火时,先开煤气阀,打火点燃,熄火时先关快风阀,再关煤气阀,最后关风阀。(3)火焰清理时,操作者要选择合理站位,不得处于下风向作业,被清理物要搁置平稳,防止切割物分离坠落发生挤压或高

36、温灼伤事故。(4)火焰清理完毕,要认真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可靠关闭,严防煤气泄漏造成煤气中毒,另外,火焰清理气源、器具要远离更衣室、休息室、洗浴间,存放在通风避人的地方,严禁人员靠近。,4、原料准备事故防范,3、冷轧原料区域的安全措施(1)在使用立式夹钳吊运时,要将钳口水平滑移平面与钢卷断面接触,以保持最大夹持面,出现塔形卷时,夹钳的夹持必须大于深度的2/3。(2)使用液压夹钳、平移式夹钳吊运立式卷时,夹钳吊臂应与钢卷端面接触,钳爪应沿钢卷内经经向充分受力。C型钩吊运时,钢卷应处在基本水平,略向钩内端面倾斜,严禁向C型钩开口方向倾斜。(3)吊车操作要钩稳、轻放,钢卷要放在鞍座托架上,垛间距离大于0

37、.4m,多层堆垛应呈梯形,钢卷凸出端面部分应小于带宽的1/4,多层高度不能超过三层。平地堆放时,只能单层摆放,同时必须在底部两边塞放契型垫铁。,4、原料准备事故防范,(4)不得在库区内靠近钢卷堆垛,更不得在吊运作业时,在库区作业人员上方通过与停留。(5)对扁卷、塔卷等严重质量缺陷卷,要利用A、B、C 分类,设置B类专区处理、存放。在冷轧原料库区热轧钢卷转运时应做到:(1)钢卷在运输大链或步进梁上行走时,不得跨越穿行。(2)不得在钢卷行进间处理故障、打捆描号。,5、加热与加热炉安全,(一)热处理的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加热炉尽管用途不同,但都具有加热源(如煤气、天然气、石油气及电热器等),有加热

38、室即有一个升温的环境和被加热体(如钢板、钢卷),一般加热炉主要以煤气、天然气、石油气作为加热燃料,而这些燃料的理化特性就决定了工业炉的安全特点。1、主要危害因素与特点(1)气体危害加热和热处理工序的主要设备是工业炉设备,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加热,除了电加热之外,许多燃料加热过程都是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常伴随着有害气体产生。有机燃料燃烧(如甲烷,CH4)过程会产生CO2和水;无机燃料燃烧(如煤、焦炭)过程会产生CO和有害废气;还有用作保护气氛的H2 与N2,用作加温与气动的高压蒸汽与空气。一些危害气体无形、无色、无味、极易造成群体伤害事故。,5、加热与加热炉安全,(2)高温危害燃烧产生的高温高热、有害

39、气体燃产生的高温和高温气体引发的高温灼伤与烫伤事故,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伤者极易引发器官感染和并发症而危及生命。高温还会使长期处在该环境下的人员造成辐射危害。2、事故防范措施热处理环节集中了轧钢企业的主要重大危险源点,安全技术要求高。在加热炉设计中,各种气体介质的安全控制,应尽可能地纳入自动控制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连续热处理设备的主设备旁应设有应急开关;氢气、氮气、煤气、空气和供排水的管网、阀门、各种计量仪表系统,以及各种取样分析仪器和防火、防爆、防毒器材必须确保齐全、完好。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防止事态扩大与蔓延。,5、加热与加热炉安全,热轧燃气炉的安全生产1、燃烧安全(1

40、)保持压力匹配,防止管线负压。在混合煤气管道总管上,设置了低压自动切断阀,当混合煤气和空气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燃气气源,当压力快速下降时,短时相对负压的危害可能引发回火事故,保持炉膛、管线、介质的压力匹配,烧嘴的合理选型、安全隔离措施的选用,可有效防止回火事故发生。(2)控制煤气浓度,防止炉膛爆燃。由于燃气阀门内泄、燃气质量等原因,会造成炉膛内燃气过量时点火,此时往往会造成剧烈的爆燃事故,因此,在重新点火生产之前,在气体控制上,应按空气流量值大小,调整煤气的流量配比,用尾气中的氧含量来检查控制燃气量,实施燃气自动闭环控制,在必要的区域,还可在重新点火之前,用氮气进行短时吹刷。,5、加热与

41、加热炉安全,(3)控制燃烧配比,防止配备失调。正常燃烧需要合理的空气与燃气配比,在理想燃烧状况下,是燃气充分燃烧,氧气助燃殆尽。而在实际过程中,是很难达到这一点的,过剩的空气会吸收大量热量却不做功,而过剩的燃气聚积在炉内不仅关系到燃烧效率,同时也可能引起炉内爆炸(如重新点火),当过剩的燃气聚积在排废管道中遇到明火还可能与空气混合燃烧或爆鸣。,5、加热与加热炉安全,2、气体安全(1)防止氮气窒息。氮气作为半惰性气体常与氢气混合作为NOF-无氧化炉的保护气氛,由于氮气具有无色、无味,难以察觉的特性,当氮气管道、阀门泄漏到对流不畅的环境中,如炉内有人检修时,很容易造成窒息事故。(2)防止气体中毒。氧

42、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但高浓度的氧气也会致人中毒;燃烧废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轻者可危害健康,重者可致人中毒。(3)防止高温气体灼烫。燃烧或以其它形式获取热能形成的高温气体,受热形成的加热炉体、钢坯料都可能对人体造成灼烫伤害。,4、加热与加热炉安全,冷轧燃气炉的安全生产1、燃烧安全(同热轧燃气炉)2、气体安全罩式炉和连续退火炉的退火过程都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氢气与氮氢混合气是退火环境的防氧化保护气氛,高比例氢气的易爆燃和氮气的易窒息危害是冷轧热处理炉有别于热轧燃气炉的重要特性之一。进入炉内处理断带、检修作业都存在缺氧窒息的风险,进入炉区、炉内作业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防止气体窒息事故。,

43、4、加热与加热炉安全,(1)防止氮气窒息。冷轧板带一般都是0.01mm到3.0mm的薄带钢,除正常检修外,当它高速展开通过炉内时,由于张力、板型、边裂、跑偏、对中等原因,很容易发生炉内断带,人员经常要进入炉内进行处理,当氮气管道、阀门泄漏到对流不畅的炉内环境中,很容易造成窒息事故,因此,在进入炉内作业之前,首先,要切断保护气体气源,堵上盲板,用氮气吹刷置换保护气体,(因为保护气氛中,较高含量的氢气会在空气中产生爆燃事故)。然后,打开通风孔,利用抽风装置,借助固定或移动式鼓风机,完成空气对氮气的置换;最后,要用氧含量和可燃气体监测仪,检测炉内氧气浓度和危害气体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按照检修作业安

44、全规程的要求,在具有安全互保、应急预案的情况下进入炉内作业。,4、加热与加热炉安全,(2)防止氢气爆燃。氢气爆炸与燃烧的激发条件极低,是一种重大危险源,为了防止氢气爆燃事故,应当采取如下安全措施:。安全隔离。以密闭储存容器、密封的输送管线、正压密封的炉体作为隔离体。正压运行。在氢气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氢气体系对于大气体系的正压状态,在这种前提下,只要浓度小于爆炸极限%(v/v)为4.17.4,即便稍有泄漏也可能很快在通畅的大气环境中被稀释,如果出现爆燃,不可盲目处置,要首先设法切断氢气气源,用事故氮气取代氢气维持正压,控制事态扩大。含氧量监控。氢气爆燃的关键因数是氧气存在于氢气环境中,因此,适时

45、监控氢气环境中的含氧量,是保障氢气安全运行的关键,这种监控已开始用于全氢罩式炉的退火过程中。氮气保护。氮气是氢气安全使用采用最多的保护气氛,在非常情况下,它不仅可以安全地与氢气混合,稀释其浓度,也可有效隔离氧气。在全氢罩式炉中,氮气还作为工艺中的吹刷气体和应急状态时的事故保护气体。,4、加热与加热炉安全,(3)防止煤气事故伤害。大型钢铁企业,一般用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作为轧钢各种加热与热处理炉的燃烧介质,也有焦炉煤气点火,高焦混合煤气(7:3)燃烧或混合煤气直接点火和燃烧。预防煤气中毒。煤气按来源可分为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和铁合金煤气等,它们被广泛用于轧钢工序的各类工业

46、炉中。各种煤气的组分与气体混合比各不相同,其中,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甲烷(CH4)是各类煤气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人员接触煤气易发生煤气中毒其中高炉煤气的毒性最强。防止煤气中毒,要加强通风,防止煤气聚集;对进入危险区域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一氧化碳便携式检测仪或在现场安装固定式一氧化碳监测报警系统,发现报警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通风供氧法,5、热轧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热轧钢材是在高温固体状态下轧制而成的,热轧主要工序流程是高温轧制、高压除鳞、以不同炉型进行热处理、以不同方式进行冷却,轧材主要靠辊道或吊车完成工序转运。机械挤压与灼烫伤害是热轧工序的主要

47、危险因数。机械挤压伤害主要发生在故障处理或检修过程中,灼烫伤害也凸现了高温热态轧制的工序特点。尽管现代企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设置独立的操作室与高温场所隔离,热辐射程度大大降低,但人与现场高温接触依然在所这免。另外,热轧板厚度测量虽大多采用X射线取代射线,但失误或故障带来的射线伤害和污染仍是热轧生产的重要有害因素。,5、热轧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热态轧钢的事故防范 高温灼烫。在用起重机吊开轧制断带废板和用氧枪对轧制断带废板施割分切、搬运时,高温轧件很容易造成对操作人员灼烫伤害。针对这类伤害,严格执行诸如“启动轧机主、辅设备前,先鸣笛,再给水、开轧第一块钢要鸣笛示警,轧机出口处不得站人”等各项生

48、产操作规程、合理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以及观测确认断带轧件及相关物件温度,确认施割、吊挂时正确的操作站位十分必要。物体打击。高速运行中的轧件、轴销、轧辊掉肉飞溅都可能造成意外物体打击伤害,。针对这类事故,操作维护人员尽量远离生产线,减少在危险区域内行走与滞留,穿戴好劳保用品。,5、热轧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机械挤压伤害。在辊道上处理轧制断带、辊件“粘肉掉肉”、设备在线工艺处理,轧辊更换、设备维护抢修时,容易造成各类机械设备对人员的机械与挤压伤害。针对这类伤害,要求除做好停电停机确认手续外,在有安全销的部位(如夹送辊)必须插上安全销;更换、检查抽出工作辊时,在支撑辊平衡缸将上支撑辊升起后,必

49、须在上下支撑辊轴承座间放置防落垫块;在使用C型钩更换立辊时,必须插好安全销轴;在测量侧导板时,相应的辊道必须封锁,关闭射线源、高压水源;在线设备调整作业时,所在区域有关设备系统必须封锁,禁止随意跨越轧线(尤其是精轧机后的辊道),在线人员必须在指定位置二人同时监护作业,指挥人员手势正确明了,台上人员严格按台下人员的指令精准精确、协同协调动作有关设备。,5、热轧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动力介质伤害与防范 除鳞伤害。18MPa的轧钢除鳞高压水喷射到轧件表面,高压水对钢材产生强大冲击、冷却、汽化和冲刷作用,从而达到破碎和剥落氧化铁皮的作用。受高压冲击飞溅的铁屑和高压水意外喷溅可能对人造成伤害。因此,除

50、安装好防护罩外,还要设置危险警戒区域,禁止人员误入。液动伤害。液压台站、液动设备和管道除注意防火外,高压液压油介质的高压管件接头脱落、管道爆裂迸出的油液可造成人体高压击穿,这类事故发生概率不高因而常常被忽视,但事故后果往往较严重。针对液压伤害,管件检修前必须泄压,拆卸时必须选择合理站位,必要时要停止液压、泵站阀台等设备。,5、热轧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气动伤害。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或仪表氮气气源意外失压,会造成设备执行误动作,如夹送辊、纠偏辊的误动作都可能造成轧钢断带、设备意外伤人。针对这类事故,在检修气动设备前,应使气动元件的随动设备处于失压位置,对诸如夹送辊、助卷器等部分设有安全销的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