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3345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失业现状分析,失业的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教育机制的缺陷 人口结构的历史问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汇率提高引起就业波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一.是体制性矛盾。,二.是结构性矛盾。,三.是总量性矛盾。,四.是素质性矛盾。,五.是经济增速放慢的矛盾。,失业原因分析 2,2.我国统计失业使用的概念,失业人员是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16岁以上男50岁,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国家统计的失业不能真实反映失业状况:被统计的劳动力范围仅限有城镇户口的劳动者统计的年龄区间缩

2、小。男性减少15岁,女性减少20岁。统计的失业仅限于登记失业者。实际上没有登记的失业者是大多数。统计只限于没有工作单位的劳动者,不包括下岗职工。集中起来看,我国对于失业的概念的涵盖面较窄。,失业的定义,1.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衡量四要素:在一定年龄阶段(1564岁)的人确认至少在过去的一周内已经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即有劳动的能力和可能性正在寻找工作(本人有工作的要求)例如:农闲时节找不到工作的农业劳动者、没有土地的雇农、由于部门转变而失去工作的人、无力找到工作和没有工作机会的人、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3、、政治变动中失去工作的公务员,失业类型(一),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变动引起的失业。例如:下岗职工的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需求结构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便发生矛盾;同样,由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劳动力同变化了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引起失业。劳动行业性质越明显,劳动越是区别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生产越是取决于个人技艺,劳动越是片面发展,发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可能性越大。,失业类型(二),周期性失业:伴随着经济循环周期发生的失业现象。例如:由于周期性经济衰落导致的公司裁员。周期性失业的程度和周期长短,取决于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的状况和特点,它不表明失业间断发生,而表明失业程

4、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表明失业是波动的。它是总体性失业的周期表现,直接由劳动力供求决定,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失业类型(三),摩擦性失业:劳动者第一次进入劳动市场寻找工作或更换工作时,寻找合适的工作暂时没有而引起的失业。(单纯的摩擦性失业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摩擦性失业是市场机制本身引起的,不涉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它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有关,市场发育程度越低,发生摩擦性失业的可能性就大。,失业类型(四),隐蔽性失业:劳动者表面上就业而实际上从事与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概念是西方经济学家琼罗宾逊针对发达国家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熟练工人不

5、得不从事非熟练工作,其生产率远低于潜在的生产率,因而存在着一个隐蔽的劳动潜力这一现象而首先提出来的。后来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他认为隐蔽性失业的产生,“并不是在生产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劳动,而是使用了太多的劳动力。隐蔽性失业通常采取每人工作较短时间的形式”,“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在一个相当大范围内为零”。劳动者表面上是有工作,但其边际生产力等于零。实际技能和知识不能有效发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的情况更为常见。例如:大学生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不相符。,失业类型(五),季节性失业:劳动者工作有季节性,根据自然情况变化,季节性一过,劳动者失业。例如:玄武湖露天游

6、泳池的工作人员、旅游景点从业人员。,失业理论古典失业理论,1、代表人物:萨伊(法国)2、理论: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会趋于供求平衡,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是暂时的,也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是暂时的,不是内在的;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3、评价:萨伊法则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是成立的,而在货币经济中其成立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失业理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1、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建立了“充分就业”的理论2、理论:三种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三条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增加

7、通常赶不上收入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家投资需求不足)货币流通偏好规律(货币的灵活性)三条主张:赤字预算 适度货币膨胀 福利措施,菲利普斯的失业理论,1、代表人物:菲利普斯(英国)2、理论: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0,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失业的代价:奥肯法则,1、代表人物:阿瑟.奥肯(美国)2、理论: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了“奥肯法则”-说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关系。与既定的短期失业率增加相联系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两者呈反方向的比例变化失业率

8、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自然失业率理论,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理论:自然失业率: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结构中,经济动态系统不断重复呈现出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人数摩擦失业人数)全体劳动力总数 只要发挥市场竞争因素的积极作用,提供市场信息,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等等,就有可能把自然失业率降低,失业率:,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事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国际上通行以失业人数同在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反映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我国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

9、城镇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失业问题的现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城镇再就业压力大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资料:统计失业率的意义?失业率统计资料.doc,主要失业人口范围,1、城镇下岗职工2、毕业大学生3、农民工农民工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吗.doc4、妇女5、军人,(二)失业预警制度失业的承受度 1、失业控制目标的确立:预警失业线5%失业警戒线7%恶性失业线 2、失业监测系统:失业调查、统计、预测报告 3、失业控制对策实施:(金融、财政、税收、物价、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三)职业教

10、育与培训 1、三个层次:职前-在职-失业培训 2、国外做法有法可依:1964年 英国工业培训法 1962 美国人力发展与培训法(2)责任共担(政府+社会+企业)(3)职教与普教融合(技能+基础理论)(4)强化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3、存在的问题:心理教育薄弱跳蚤人生,二、失业补救1:就业创造: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时间总量);就业时间总量再分配(调整结构)国外主要做法:(一)鼓励就业(政府鼓励)存在的问题:管理知识缺乏倒闭(二)社区服务:(三)家庭雇工:(政府补贴)(四)地区劳动:(五)特种雇用:(地区、青年)(六)职业转换:(培训顶替)(七)信息服务:,失业补救2:(1)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11、的同时,重视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2)要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要在培养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4)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1)转变就业观念,择业应从社会需 要和自己的实际出发。(2)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失业人员自身应要:,国家扶助对策:以优惠政策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开发社区工作岗位开辟家庭雇工就业领域鼓励失业者向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改进就业服务加快城镇化步伐,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障体系,编制社会“安全网“,失业保险,一、失业保险制度概述,、

12、什么叫失业?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人员在劳动年龄内不能就业的状况。、构成失业的条件?,(1)是在劳动年龄内;(2)是具有劳动能力;(3)具有就业愿望;(4)是在一定限期内没有找到任何职业。,同时具备,、什么是失业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救济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1)失业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比利时。(2)以法律形式颁布的失业保险,首创于英国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失业保险的分类?,强制性保险自愿性保险,、失业保险的归属?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失业保险制度职业介绍,再就业培

13、训生产自救等,、失业保险的特点?,(1)针对的风险不同(2)间接目的不同(3)享受条件不同(4)属于短期保险项目,、建立失业保险的原则,(1)准确确定失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2)保险金的享受人员只能是非失业者(3)要体现共济性原则(4)制定适度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和享受期限,、完整的失业保险的内容,(1)保证失业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2)提供接受培训的机会(3)职业介绍,10、失业保险领取的对象?一般指依靠工薪生活、有劳动能力和从业意愿的受雇佣者,在从事有报酬工作期间,因受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失业的非自愿性失业者。,11、按国际惯例,哪些人员不在失业保险范围之内?(1)为无正当理由自动离职者

14、(2)为因过失而被革职者(3)为直接参与劳资纠纷而罢工者(4)为拒绝接受为其提供适当工作者(5)为故意失掉就业机会者(6)为拒绝接受职业培训者(7)为不在职业介绍所等有关机构登记寻找职业者和拒绝职业介绍所的安排者,12、失业保险待遇标准?(1)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在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数额或水平。(2)其基本标准凡符合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3)具体做法大多数国家对失业保险金标准的规定为该失业者一个时期(失业前后个月或个月或年不等)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13、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指根据法规所制定的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最长期

15、限。也是失业保险待遇的标准之一。,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86-1993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阶段第二阶段:1993-今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我国现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1)就实施范围看,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已经包括所有的城镇企业事业的职工。(2)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是四个方面: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财政补贴、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基金(3)保险金的领取期限(4)发放标准(5)支付项目,、我国现行失业保险新的特点和进步:(1)扩大了失业保险覆盖面(2)扩大了资金来源的渠道,提高了缴费比例和统筹

16、层次(3)把农民合同工纳入了失业保险体系中(4)新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应该为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具体规定。(5)是失业保险条例 还包括了监督、处罚等内容。、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权益的再就业工程(1)再就业工程以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机构,来保障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基本权益的工作被称之为“再就业工程”。(2)目标再就业工程是以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第二次就业为目标的保障措施。(3)具体做法(4)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5)再就业服务中心资金来源(6)“三条保障线”,、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的关系可从二个方面去回

17、答:(1)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是失业保障体系中一个需要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其关系非常密切。任何国家的失业保险都不可能对所有的失业人员进行全部的保障,因此,社会必须建立失业救济制度,使那些不能享受或超过失业保险给付期限的失业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救济款。我国目前保险水平低下、覆盖面较小,所以,在推进和扩大失业保险的同时,很有必要建立失业的社会化救助体系,以补充失业保险的不足。,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存在的问题,(一)覆盖范围十分狭窄。只针对以户籍划分为基础的城镇劳动者。国家正式保障系统根据城镇劳动者的身份特性,对不同失业者实施不同保护制度,制定了“三条保障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失业

18、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济金。特点:其一,法定失业保险制度只限于城镇各类职工;其二,法定社会救济政策,也只限城镇居民。其三,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针对失业和下岗人员的各项中短期政策重点在城镇。对于处于就业不足状态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大学生,目前国家还没有正规法律的失业保护措施。(二)缺乏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机制。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工资收入、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就业形式。例如: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全日制就业、家庭就业、自营就业、派遣就业、兼职就业等。,(三)政策衔接方面。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单项独进,缺乏与其他有关政策的必要衔接。例如,失业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财政金融政策等缺乏应有的衔接,造成保险与风险不对称,再就业不易落实。(四)失业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各个城市社区都采取同自己本身特征相关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基金除少数省市实现省级统筹外,绝大多数县级统筹,互济性差,可调剂范围小。(五)失业保险基金的增值问题。(六)失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问题(七)对于失业保险金的缴纳问题。失业保险金的机会成本。,高分,小组成员:,孙东华子岳高新彭景刘雅倩刘熊倩冉君,感谢老师同学们的欣赏!,2012.12.12 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