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343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中有话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童玉娟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画中有话艺术治疗理论与实务,童玉娟tree-,前言,要传达思想和观念,语言是最好的手段,而要传达情感,绘画则是最好的方法.绘画对个案来说,是人类最初的语言及最直接的讯息传达。(Read,1958;童玉娟,2005),藝術治療理論篇,艺术治疗的定义,透過藝術形式,運用在心理治療的工具及媒介。透過口語、非口語的表達及創作的經驗,探索個人的問題及潛能,協助個案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更趨於一致。藝術創作是內心意義的表達,它提供了非語言的自然表達及溝通的機會。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簡稱AATA)(賴念華,1996;範瓊芳,1995;陸雅青,199

2、4;童玉娟,2005),藝術治療取向,創作的過程就是治療。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可以緩和當事人情緒上的衝突或困擾。有助於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可以幫助個人維持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和諧一致的關係。(陸雅青,民;範瓊芳,民),藝術治療特色,不受時空限制,是真實存在的。能突破口語表達的限制。可以減低當事人的防衛機轉。治療過程是建構、複演(rehearsa)的過程。比一般傳統心理治療的對像要更廣泛。在治療團體中,成員藉著分享討論作品的過程,易接納自己已開放的經驗,流露真情感。(Wadeson,1980;Dalley,1984;Liebmann,1986;賴念華,1994;陸雅青,1993;童玉娟,2005)

3、,藝術治療歷史發展,源自史前人類的岩洞壁畫(Wadeson,1980)Freud及Jung兩位心理分析大師的創立。(陸雅青,1994)Naumburg運用藝術的表達做為治療的模式,成為一種基本治療法。(陸雅青,1994)Kramer強調藝術創作過程和昇華作用在治療中的功效,影響持續至今。(侯禛塘,1987),藝術治療歷史發展,Lowenfeld研究兒童話與智力發展之間的關係。Piaget的繪畫發展階段理論,奠定藝術治療中兒童繪畫詮釋的基礎。人文主義的思潮及Rogers以個案為中心的治療方式,對其發展具重大影響。,藝術治療歷史發展,Kwiakowska將Kramer的團體治療擴大到家族治療,成為

4、藝術治療運用於家族治療的濫觴(Ulman,Kramer,Kwiakowka,1970)。Rhyne將藝術治療技術運用到正常人的團體,協助改變其人格及生活方式。,藝術治療基礎理論,塗鴉期(The scribble stage)(0-4歲)圖示前期(The Preschematic stage)(4-7歲)圖示期(Theschematicstage)(7-9歲)黨群期(The ganestage)(912歲)擬寫時期(Epsedulratlisticstage)(ll-13歲),塗鴉期(The scribble stage),隨意塗鴉 縱橫塗鴉 圓形塗鴉 命名塗鴉,圖示前期(The Presche

5、matic stage),畫其所知,而非畫其所見。繪畫很主觀X光透視法 開始以想像說圖畫故事。,圖示期(Theschematicstage),視覺上的寫實期。主觀意識逐漸減少,畫畫其所見。角色認同轉向老師、電視、明星及運動選手。,黨群期(The ganestage),脫離圖式性表現,開始實地的描繪。描述細節及環境,試著表現深度。繪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擬寫時期(Epsedulratlisticstage),主觀頭腦型發展區域。視覺頭腦型發展區域。無法做好寫實表現。,投射測驗類型,畫人測驗(Draw A Person Test,DAP)房樹人測驗(House Tree Person Test,H

6、TP)畫一個家測驗(Draw A Family Test,DAF)家庭動力繪畫(Kinetic Family Drawings,KFD)風景構成圖,治療技術(童玉娟,2005),鬆弛技術:冥想、塗鴉閉眼畫圖、利用左手畫圖、肢體畫、媒材探索技術。媒材探索技術:畫點、線及面遊戲、利用各種不同的紙張、複合材料製作染印畫或圖畫、手印畫、撕與黏貼畫、其他。,繪畫與生活經驗有關的主題(童玉娟,2005),自我畫像。畫人、畫樹、畫房子。家庭動力繪畫、喜歡的人。害怕的人/事件/情境、高興的事、害怕的事、常做的夢。朋友、學校裡的事、老師、動物、擬人動物。,繪畫與生活經驗有關的主題(童玉娟,2005),玩具、遊戲

7、、秘密花園、一項秘密、幻想、特別的希望、現在的心情。一份禮物、生命線、團體壁畫、傳遞畫、聯合塗鴉、夥伴交換畫像、家族樹、家庭畫像、團體畫像等主題式的表達活動,引導兒童對生活經驗有關的課題,進行探索。,藝術治療環境,保持安靜、清爽、不受外界干擾。感覺溫暖、舒服。運用準備錄音、錄影器材、筆記本,可記錄治療時完整的治療過程。,藝術治療準備環境原則,準備各類材料舒適的空閒充裕的時間 有秩序感安全感 尊重感 感興趣 充滿快樂及喜悅被支持感,藝術治療在輔導上的應用,藝術心理治療:Frerd精神分析學派 強調自我發展的藝術治療:Frerd精神分析學派 強調心理治療:Frerd精神分析學派 藝術用在診斷:畫人

8、測驗、家庭動力圖、房-樹-人測驗 格式塔、完形藝術治療:特殊繪畫、油畫、雕塑、拼畫技巧表達認知發展,著眼於個人經驗,藝術治療適用對象(童玉娟,2005),學習困擾者 語言困擾者過動症自閉症注意力缺失症候群 心智障礙者老人癡呆 正常兒童 一般成人一般老人,藝術治療實施步驟,認識、接納建立信任關係進行藝術創作觀察描繪過程討論輔導,繪畫詮釋模式(童玉娟,2005),了解個案家庭、學校生活狀況及社會、文化背景。觀察實際作畫過程和反應,忌諱主觀地解釋,不可以以成人的看法判定兒童繪畫的表現。勿急於解釋解釋個案繪畫,教師要注意對個案繪畫所產生的第一現象(最初的感覺),再由此探究繪畫所壓抑的內容及內心世界(F

9、urth,1988)。構成畫的種種要素的分析。考慮畫的積極性及消極性要素總合。,繪畫詮釋模式(童玉娟,2005),畫紙張的位置、筆觸、色彩、主題、人物的豋場順序、人物畫在畫紙上的配置、形態、姿勢、特徵及其總合,都象徵著與隱含許多的意義。(葉秀春,1989)對繪畫藝術表達現象的詮釋,應先引導當事者進行現象直觀,以及有意義的專注與靜觀已完成的藝術表達作品,再進行現象之描述與結構探究。(童玉娟,2005),繪畫詮釋過程(童玉娟,2005),當事人陳述藝術表達作品內容。教師用妳你在畫中看到什麼?等語句,引導當事人探究藝術表達的結構、各元素整體之間的關係。達成藝術表達與當事人內心經驗的聯結與統整。,繪畫

10、詮釋應注意的事項(陸雅青,1994;童玉娟2005),對該畫作者詳盡的了解。不要僅以一張畫來做診斷。應先了解孩子的家族史、生產史、發展史和在家裡及學校的生活情形。觀察孩子實際作畫過程。研讀一系列的圖畫,再做治療上的診斷。以一種人性和理性的態度來診斷畫作,忌諱感性而主觀的詮釋方式。,實務分享篇,黏土創作喜歡的我、討厭的我,黏土創作討厭的我,皮影偶創作家人關係,紙懸絲偶創作喜歡的我、討厭的我,懸絲偶創作喜歡的我、討厭的我,筷子偶創作友伴關係(借替技巧應用),繪本小書創作我的心情,布懸絲偶創作同儕關係,撕貼畫夢的解析,夢的解析,我的生命歷程創作,圓筒偶製作自我概念,情緒主題山水畫,靈性主題休閒生活,情緒主題山水畫,心靈主題休閒生活,斯貼畫問題解決能力,畫樹法探索過去、現在、未來的潛意識(自閉症),畫樹法探索過去、現在、未來的潛意識(情緒困擾),缺乏自信的孩子 國小5年級,孤獨、孤單的兒童 國小4年級,輕微精神分裂症的兒童 國小四年級,輕微精神分裂症的兒童 國小四年級,老人癡呆症 82歲老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