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临商线鄄城县旧城镇至李庄段改建工程结论与建议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临商线鄄城县旧城镇至李庄段改建工程结论与建议环评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 结论与建议15.1 结论15.1.1 工程概况S259临商线鄄城县旧城镇至李庄段改建工程位于菏泽市鄄城县境内,鄄城县城北部与聊城各县市及河南范县、台前县等仅有S259一条省道相连,S259公路技术标准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尽快对该段进行升级改建非常必要。通过采用另辟走廊新建方案,与原有S259构建鄄城县北部两条通道,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减少城镇交通压力和交通拥挤,充分发挥S259南北交通干线作用。拟建项目起于旧城镇北、黄河南岸、沿黄公路与S259交叉处,利用沿黄公路向东,跨越东支渠后在屠庄东路线右转,经小史庄西、申庄东,在魏庄西路线偏向东南,在苏楼东北
2、转向西南,经李庄西、刘窑东、傅马张庄西向南,在鄄城北环与雷泽大道交叉处到达终点,与S259衔接,路线全长12.728km。拟建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2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级。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为218.05千m3,路基排水防护圬工401.87百m3,路面148.552千m2,设桥梁8座、涵洞14道,平交口27处。项目总投资16681.95万元。推荐方案总占地36.4621hm2,其中永久占地34.3821hm2,其中占用老路5.7206hm2,新增永久占地28.6615hm2,新增永久占地中占耕地25.4585hm2;临时占地约2.08hm2;需拆迁
3、建筑物1584m2及其他设施。拟建项目整个线路挖方量为16893m3,填方219269m3,借方202376m3。无弃方产生。拟建工程计划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底建成通车,工期18个月。工程总投资16681.9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80.82万元。15.1.2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鲁环发2007131号文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及省环保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试行)(鲁环函2012263号文)的要求。15.1.3 敏感保护目标情况拟建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路线两侧距
4、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有12个声环境敏感点,其中村庄及居住区11处,养老院1处。15.1.4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根据本次评价引用山东鄄城工业园区跟踪性环境影响报告书(山东省环科院,2015年3月)中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的监测数据(2014年8月15日21日):各监测因子中除TSP、PM10、PM2.5超标外,其余各指标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TSP、PM10、PM2.5超标主要是由于所在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加之大风起尘所致。2、水环境根据本次评价现状监测结果:各监测点COD、石油类均超标,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COD、石油
5、类超标主要是由于接纳了部分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所致。3、声环境根据本次评价现场调查及现状监测结果:(1)在位于S259路段华佗李庄以及X079路段的傅马张庄监测点受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夜间4a类区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值为1.4 dB(A)。(2)其他敏感点未出现超标现象,均可满足相应质量标准。(3)对于S259段断面受交通量较大影响所致,达标距离分别出现在距离道路红线30m(4a类区)以外和100m(2类区)以外,X103段目前交通量较小,距路边各距离测点处噪声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4、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区位于菏泽市的鄄城县,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为主,其面积比例分别为72.19%、1
6、4.36%和8.42%;生态系统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等;评价区林木覆盖率8.42%,植被覆盖率为80.61%。评价区现场实调时发现的植物共32科86种;评价区现状总生物量为14142 t,平均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为17.86t/hm2。评价区内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改建公路途经以农田为主的景观单元,其全线段景观一致性程度较高,农田沿线广泛展布是其最为直接的表现内容。评价区生态完整性构成的主体要素是农田。15.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生态环境影响(1)土地利用评价施工期,评价区内新增占地区域内的耕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等原有的各种土地利用
7、类型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路的路面和施工场地等。根据拟建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占地情况,拟建项目共占地面积约36.4621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4.3821hm2,临时占地面积2.08hm2。运营期,拟建项目新增占地面积28.6615hm2,其中耕地25.4585hm2,是新建项目新增占地的主体。评价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将增加交通用地等,其他用地类型将因工程占地有所减少。(2)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评价施工期,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农田、人工林遭到破坏,这部分破坏的植被分布范围集中,导致占地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植物物种量和生物量短时期内将降低,共损失生物量564t,占评价区现状生物量(14142t
8、)的3.99%。营运期,由于项目占地呈线状分布,对一定地区的总面积而言,所占用土地的比例很小,评价区现状总生物量为14142t,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为17.86t/hm2;新增占地区占地损失的生物量为523t,占评价区生物量的3.69%。项目改建完成后,及时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乔、灌木和草皮,增加植被覆盖面,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可以进一步补偿损失的生物量。(3)水土流失评价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项目新增占地区内的年土壤流失总量为3563t/a,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为3079t/a。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4)景观评价施工期,景观异质性明显增强。
9、运营期,将使公路沿线各类生态系统进一步破碎化,但不会对沿线生态完整性产生明显的影响。(5)农业经济影响评价施工期临时占地造成的影响可通过水土保持,进行生态恢复;通过采取雨季施工临时防护措施、物料堆场临时防风防雨措施,施工运输车辆遮挡措施等,避免施工期对农田土壤和灌溉水体的影响。运营期,项目新增占用部分耕地,将会给当地农业经济造成每年41万元的经济损失,但这些经济损失将会通过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其他效应所弥补。本工程项目占用的耕地土地部门也有具体措施实现占补平衡,对沿线的耕地总量影响很小。2、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
10、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在局部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后,其影响可以减轻到最小的程度。营运期:经预测,各路段沿线的交通噪声营运中期(2025年)达标距离如下:昼间,4a类标准达标距离为距路中心线30m以内,2类标准达标距离为距路中心线46.2-56.1m;夜间,4a类标准达标距离为距路中心线59.6-77.4m,2类标准达标距离为距路中心线132.9-174.9m。考虑到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建议将噪声防护距离划为离公路中心线200m,严格控制在此范围内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对噪声特别敏感建筑,也不应修建养貂、养狐、养兔等对噪声特别敏感动物养殖场。本次评价对4a类区域的5个点位进
11、行了预测,对2类区的12个点位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统计:对于4a类区域的预测,在2017年昼间无预测点超标,夜间有5个预测点超标,超标0.910.6dB(A);在2025年昼间2个预测点超标,超标0.91.4dB(A),夜间5个预测点超标,超标3.013.2dB(A);在2035年昼间2个预测点超标,超标1.82.5dB(A),夜间5个预测点超标,超标4.014.4dB(A)。对于2类区域的预测,在2017年昼间1个预测点超标,超标5.5dB(A),夜间有12个预测点超标,超标0.28.2dB(A);在2025年昼间3个预测点超标,超标0.46.2dB(A),夜间有12个预测点超标,超标2
12、.59.8dB(A);在2035年昼间8个预测点超标,超标0.16.6dB(A),夜间有12个预测点超标,超标3.210.4dB(A)。对于线路沿线两侧超标敏感点,采取增设隔声门窗措施。在采取了噪声控制措施后,在预测交通量前提下近期、远期对各敏感点的影响较小。3、水环境影响施工期:拟建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跨河桥梁水下构筑物的施工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施工场地冲洗砂石材料的废水,其中桥梁施工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桥梁施工时应加强管理,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将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污水)应在化粪池中集中收集处理,并鼓
13、励当地农民还田或联系地方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洗漱废水用于地表抑尘喷洒,施工场地冲洗水尽量循环使用,最终的排水必须经沉淀、过滤处理后方可排入地表水体。在严格采取上述措施后,则项目施工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小。营运期:拟建项目无废水产生和排放。4、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施工期的扬尘和沥青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限于施工现场附近,影响时间较短、范围较小。施工结束,影响也会随之结束。营运期:拟建项目沿线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现状良好,环境容量较大,所以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很大影响。5、固体废物拟建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表层剥离土、拆迁垃圾等,表层剥离土用于后期绿化回填;拆迁垃圾等回填施工便道低洼处;运营期
14、无固体废物产生。拟建项目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6、社会影响拟建项目不涉及环保拆迁。拟建项目在选线中综合考虑了对村庄的合理避让,因此工程拆迁量较小,共需拆迁12户。在采取合理的赔偿、安置措施前提下不会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明显影响。由于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平交通道、涵洞,公路建设不会阻隔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也不会破坏原有的农田排灌体系。15.1.6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事故风险分析表明:当拟建公路通车后,在全路段近、中、远期每年发生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均较低,跨河路段事故发生率更低。就危化品运输的交通事故而言,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爆炸、火灾以及泄漏的事故在桥梁段发生的概率甚小,其脱离路面而掉入河中
15、的可能性更低。由于危化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不为零,所以不能排除重大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要求拟建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进入公路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管理,并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计划,通过加强管理,使污染风险降为最低。15.1.7 路线比选从工程及环保角度考虑,工可推荐路线方案优于其它比选方案,项目选线方案合理。15.1.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表明:拟建项目环保投资经费总额为1180.8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08%,工程环保投资较为合理,可以有效改善和削减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15.1.9 总量控制拟建项目不设锅炉,不涉及二氧化
16、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拟建项目不设收费站、养护工区、服务区,不涉及COD、氨氮的排放。15.1.10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采取现场咨询调查表和网络信息公告、张贴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47份,回收347份,回收率100%,涉及道路沿线村庄、单位。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沿线群众包括拆迁户,都能正确理解拟建项目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能深刻认识到拟建项目建成后将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无人反对工程建设,大部分公众关心拆迁、征地及再安置的相关政策,被拆迁户表示希望得到合理的补偿。至于拟建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环评中提出和考虑了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15.1.11 评价
17、总结论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符合国家法律,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要求。拟建项目工程选线中贯彻了环境选线的理念。项目建设对沿线区域环境带来如丧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等不利影响,可以在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后得到减轻或消除,使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至最小,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5.2 主要措施与建议15.2.1 治理措施拟建项目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具体见表15.2-1。15.2.2 建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在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省道不少于15m,因此,对线路沿线15m内禁止新建建筑物。考虑到公路沿线
18、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将噪声防护距离划为离公路中心线200m,在此范围内严格控制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对噪声特别敏感的建筑。2、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监测计划,进行施工期环境监理。3、定期进行事故防范演练,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率。表15.2-1 拟建项目主要环保措施一览表实施阶段影响因素措施设计阶段应进一步优化线位走向,从源头减轻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学校等保护目标的影响,节省占地。施工阶段环境空气1、要求拟建项目每个标段的施工承包单位自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尚未铺装的路面(主要在夏季和秋季的干燥天气),洒水次数视具体情况确定;2
19、、筑路材料全为商品材料,不新设预制场;3、运送施工材料、土石方的车辆要选用封闭式车俩、尽量避开居民点,粉状建材采用袋装或罐装方式运输(袋装加盖篷布),禁止超载,运输车辆盖篷布,适当洒水,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量;4、合理制定施工计划,避免大风天气施工;5、在村庄附近施工时,应增设围挡。6、表层剥离土/施工物料堆放场地要远离环境敏感点及河流等地表水体,并设在保护目标主导风向下风向300m以外,堆存于拟建项目永久占地范围之内,并进行遮盖,定期洒水,并设置临时拦挡设施。生态环境一、动植物保护措施1、施工开始前,先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协调有关施工场地、施工营地以及施工临时便道等问题。2、加强管
20、理,严禁砍伐征地范围外的树木,征地范围内的树木如果不影响施工和营运期的行车安全,应保留。3、施工时注意保护桥下的自然植被,施工后在附近补种一定数量的本地乔木并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使杂草、灌木尽早恢复其自然景观,会更加有利于动物通行。4、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制定奖惩措施,激发承包商和施工人员自觉参与生态保护二、农业生态保护措施1、临时占地尽量选用非耕地,对不得已临时占用耕地,在使用前应将表层熟土收集,以便施工结束后覆土还耕;沿线的临时占地应在施工结束后对压实的土地进行翻松、平整,适当布设土埂,恢复破坏的排水、灌溉系统,复垦恢复为耕地。2、本着保护土地资源的原则,合理设计临时施工便道,减少临时施工便
21、道占地;3、合理设置施工便道,尽量少占用农田;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村庄房屋,确需设置时应选择在永久征地范围内。施工完毕后及时恢复,恢复方向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水环境1、跨河桥梁的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或平水期进行,桥梁水下部分施工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与河流的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将桥梁的施工期尽量选在枯水期并避开灌溉期,施工完毕及时清理河道中的钻渣等;2、施工废水尽量循环使用,最终的排水必须经沉淀、过滤处理后方可排入地表水体;3、施工物料垃圾等尽量分类收集,废弃物应在施工中尽量回收利用,其余垃圾应分类集中堆放,并联系环卫部门及时清运;4、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流、沟渠,在征得地
22、方水利部门的同意后,可选定不影响泄洪功能,不影响沿线、沿岸景观的指定地点,设置围堰,在围堰内吹填。工程结束后若无其它用途,则必须对堆放点需作绿化、美化处理;5、施工机械、设备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6、在每个施工营地设置旱厕,并设置容积至少20m3的化粪池将粪便污水集中收集并初步处理,化粪池上清液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当地农民作为农家肥使用,或者联系地方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洗漱废水用于地表抑尘喷洒。桥梁施工时施工营地要尽量远离河流,严禁粪便污水直接进入;7、严禁在河道周围堆存建材、油料、化学品等;8、施工营地、表层剥离土/施工物料临时堆存场地应尽量设置在永久占地范围之内远离水体、居民区等保护目
23、标,并设在保护目标主导风向下风向300m以外,表层剥离土临时堆放场地进行遮盖、定期洒水,并设置临时拦挡设施;9、拟建项目筑路材料全部购买商品材料,不设置材料堆场;如需设置拌合站,应远离敏感点,设置在道路永久占地处;10、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督工作,抓好桥梁的施工监理;11、做好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提倡文明施工、保护水源。声环境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距居民区等敏感目标150m以内的施工场地周围应采取移动声屏障等降噪措施。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做好与沿线居民的协调沟通,确保施工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2、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夜
24、间(22:006:00)严禁在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昼间施工时也要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以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相关标准;3、对于距公路很近而受施工期噪声影响严重的敏感点,在敏感点附近路段施工时(必须在昼间施工),如果敏感点监测不能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须采取诸如设置临时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建议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4、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6、对于本应在营运近期所采取的通风隔声窗等
25、降噪措施,推荐措施在施工前就予以实施,可同时作为施工期的噪声防护措施。固体废物1、建筑垃圾全部用于沿途路基填埋,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理;2、开挖的土壤分层回填,禁止乱堆乱放。运营期噪声1、在噪声敏感点处设置禁鸣喇叭标、限制车速、禁止超载车辆行驶、限制大型车辆夜间超速行驶;完善道路行车标志线、路标,安装路口信号灯,设置必要隔离设施,防止行人任意穿越道路等,确保通行顺畅。路政部门应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减少车辆颠簸噪声。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对环境噪声超标的地面交通设施提出噪声削减意见或要求,监督有关部门实施。2、在现有的乡村地区,应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控制
26、性规划,要注意下列方面:1)严格控制村庄跨道路发展。在新建路段,沿线村庄均位于公路一侧,有利于噪声控制和交通安全,应严格控制村庄跨道路发展。2)禁止在道路近邻区域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对噪声特别敏感建筑物;3)禁止紧靠道路新建单纯用于居住的房屋;4)沿道路新建的商业用房应不低于两层,上层用于居住时应采用设置密封性能好的双层窗、封闭外廊等噪声控制措施;5)道路边新建的商业、工业等用房和道路红线间应留有一定距离,以保证人员活动空间,防止挤占公路。4、噪声超标居民增设隔声门窗。生态1、对项目占地如路基两侧进行植被保护和恢复;2、道路沿线两侧进行绿化。环境空气1、加强组织管理,对上路车辆进行检查,禁
27、止车况差、超载、装卸物品遮盖不严容易洒落的车辆上路,减少车辆滞速怠速状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环境风险1、加强对从事危化品运输业主、驾驶员及押运员的安全教育和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使从业人员具有高度责任感,使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2、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驶入公路前,应向当地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领取申报表,并接受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的抽查,并提交申报表;3、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应安排在交通量较少时段(如夜间)通行,在气候不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路,从而加强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4、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5、制作公路危化品运输事故汇报联系卡,公布各有关部门联系电话,通过申报点
28、发放给过往车辆;6、在桥位处设置醒目的警示、限速、禁止超车等标志,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加强防撞护栏的设计,增设防护铁网;7、所有从事化学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在车前醒目位置悬挂黄底黑字“危险品”字样的三角旗;严格禁止车辆超载;8、公路管理部分要加强在桥段道路养护工作,确保路况良好;9、设立桥面导流系统,并在桥梁两侧各设置事故池一座,事故状态下,立即关闭阀门,泄漏液体及消防废水能按照导流系统全部进入事故池,保证不会排入外环境;其容量能够保证即使在雨天发生事故时,事故池能够容纳初期雨水及事故废水量,以防止事故废水外排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通过上述工程设计措施和营运期危险品运输管理措施,桥梁径流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0、交通、公安、环保部门要相互配合,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要改善和提高相应的装备水平;11、配备完善的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12、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应定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