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6786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研究,梁 林 梅,2,摘 要,本论文探讨如何利用电视培训教材指导实验学校的建设,如何培训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本文首先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的指导和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对已有“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的编制与应用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进一步的编制应用和对实验学校的培训与指导提出建议。,3,目 录,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三章“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

2、实验学校”对电视 培训教材的需求分析 第四章“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特色及应用现 状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一、“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Project,简称“NETE1000”)研究的需要如何利用电视教材指导实验学校的建设,并培训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二、进一步编制、应用“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的需要。三、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5,第二节 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的 界定:是电视教材的一种。指根据“全国中小学现

3、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要求,按照该项目的培训纲要,符合中小学教师情感、认知、技能等心理特点的,并与其它教材密切配合的,为达到培训目的而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用的电视教材。,6,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步骤及方法,1、参与了第二、三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的部分编制工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与教育部电教办樟木头培训中心的学员共同参加培训,同时就本论文所关心的问题与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讨论、开展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并参观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调查。3、通过写信的方式向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教师请教与本论文相关的问题。,7,4、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又经过相关的文

4、献研究,形成了本论文的调查问卷。5、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2个省、市的50份问卷,回收率为25%。6、实验学校对电视培训教材需求情况的分析与研究。,8,7、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行的32部“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进行特征分析。8、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目前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9、结论与建议。,9,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一节 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新认识。二、目前国内外中小学教师培训理论实践的新发 展。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四、电视教材编制理论的发展。,10,第二节 电视教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应用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5、:1、大多只是已往工作的经验性总结,研究不太规范,方法欠科学。2、对于电视培训教材的优点、长处谈的比较多,对于电视培训教材本身特性的研究、对于它的不足之处研究的少,大部分只是比较笼统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策略。3、一些研究的选题范围较庞大,因此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不强。,11,本论文的研究特点,本论文选题的立足点比较小,也比较具体。试图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做一些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研究,为电视培训教材的制作、为实验学校的建设、为教师的培训、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提供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建议。,12,本论文的研究价值,1

6、、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对下一步“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的编制和应用提出有益的指导与建议。2、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对实验学校的建设有所帮助,以此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3、本论文的研究试图探索利用电视教材指导实验学校的建设,利用电视教材培训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3,第三章“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电视培训教材的需求分析,第一节 国家教育部电教办及各级培训部门的需求 分析 1、1997年国家教委电教办经研究,决定制作“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示范教材”(音像部分)共100小时。2、目前基层培训部门迫切需要把专家在教育部电教办樟木头培训中心的讲课,制作成电视

7、培训教材,以供基层单位培训教师之用。,14,第二节 基层学校的需求分析,一、选题的需求分析结论:1、实验学校目前最需要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有关 的电视培训教材。2、其次为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有关的选题。3、对于优秀教学方法、模式及课例的介绍与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有一定的需求。,15,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选题的需求分析,结论:1、实验学校需求最多的是成功的实验研究课题的个案分析。2、关于中小学如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指导与帮助。,16,三、环境建设指导需求,结论:1、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需求,各校差异

8、相当大,情况比较复杂。2、相对来说,对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建设与应用的指导需求较大。3、实验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的需求,是一个新的动向。,17,四、培训教材数字化需求分析,结论:1、有半数以上的实验学校支持”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以VCD的形式发行。2、也有一部分学校认为最好用录像带和VCD两种形式发行。3、从长远来看,“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数字化的趋势已势在必行,这是下一步工作应考虑的重点。,18,五、其它需求分析,1、校园网的应用与管理问题。2、优秀CAI软件的评介与传播、交流等方面的问题。3、现代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个案分析。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最

9、新发展及应用。,19,第四章 对已有“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特色和应用现状的分析,第一节 编制特色分析一、“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选题特色分析1、做到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相结合。2、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成果。3、充分发挥了“名师、名校”的示范作用。,20,4、围绕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总目标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5、体现了不同层次媒体与环境的教学应用。6、从地域性来看,体现了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21,二、“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画面构成特色分析,1、不同节目中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很大差异。2、教学媒体及媒体内容在每一个节目中

10、都是很重要的组 成部分。3、充分发挥了字幕的作用。4、采用了专题片中常用的节目主持人及人物访谈的形式。5、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密切结合。,22,三、课例型“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特色分析,1、主要是用于教师的教研活动。2、侧重于体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3、课例型电视培训教材的编制是课堂教学风格与 电视传播特性的有机、完美的结合。,23,4、一般都在课堂教学之前由任课教师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风格特色,课后还有学科教学专家的点评。5、培训使用建议 在观看、使用课例型电视培训教材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接受、模仿学习,教师观摩的重点不应放在简单的模仿上,而要在模仿的前提下进行

11、改革和创新。,24,第二节 对已有“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应用现状的 分析,一、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存在下面的原因:1、制作环节没有很好地规划。2、传送渠道不畅通及媒体、资源的管理不利 于教师的使用。3、没有为教师提供方便、高效的使用条件。4、部分录像带由于存放时间长或管理不善,造成磁粉脱落,严重影响观看的效果。,25,解决策略:1、在制作环节进行充分的规划。2、畅通传送渠道。3、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和资源的科学管理,鼓励、方便教师使用。4、逐步开展电视教材的数字化工作,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5、可考虑借鉴模块化的制作思路以便于教师在使用中灵活选择、搭配。,26,二、主要来源于第

12、一、二批的“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各校自已编制的和借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三、对于教师所起的帮助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其中对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阔眼界、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等方面作用比较大。,27,四、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教师教学负担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积极性 利用电视培训教材自我培训与提高。2、缺少专业人员相应的帮助和指导。3、缺乏使用指导说明书。4、缺乏畅通的传播渠道。,28,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一节 结论一、利用电视教材对实验学校进行指导与培训,仍不敕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使用电视教材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是唯一的媒体,应根据不同的具体

13、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与媒体。,29,三、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培训需求分析得出的结论:1、目前已有的电视培训教材,无论在内容上,数量上还是在制作发行的速度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学校的需求。2、实验学校迫切要求尽快将专家在樟木头培训中心的讲座制作成电视教材的形式,以供基层培训使用。,30,3、目前实验学校急需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有关的选题,其中对“成功实验研究课题的个案分析”和“中小学如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这现两个选题的需求尤为突出。4、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需求较为复杂,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但实验学校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的需求是一个新

14、的动向。5、对于培训教材数字化的需求不是太迫切,目前录像带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但电视培训教材逐步数字化的问题亦不容忽视。,31,6、校园网建好了,怎样充分利用,如何维护与管理,实验学校希望得到这方面的指导与帮助。7、如何购买到优秀的CAI软件,这涉及到软件建设中的评价、介绍、传播、交流等一系列的问题,实验学校对此亦很关心。8、关心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是实验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呼声。,32,四、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编制特色分析的结论,1、本教材完全突破了以往电视培训教材“人头像”及“课堂、课本搬家”的模式,体现了电视教材制作中对“精品意识”的追

15、求,但还没有摆脱“图解型”的框架。2、选题、选材、编制基本上集我国近几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与优秀成果,基本上起到了指导与示范的作用。,33,3、选题集中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先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特色学校的经验介绍,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学校的需求。4、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上立足于受训者接受式的学习,在教材制作的开放性、启发教师的创造性方面做的还不够。5、缺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模式与典型。,34,五、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应用现状分析后的结论,1、使用率不高。2、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对实验学校的教师培训是一个丰富的巨大资源库,应充分加

16、以利用。3、电视培训教材对教材的最大作用,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阔眼界和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4、有效的培训,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与积极的参与。,35,六、“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在编制与应用中的不足:,1、从内容上看,选题的范围比较窄,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学校对选题的要求,目前实验学校急需求的一些选题还是空白。2、电视培训教材的制作速度不够快,跟不上实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速度。3、从数量上看,亦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学校目前的需要。4、参与制作电视培训教材的部门和单位还有一定的局限,应该发动更多的单位和部门参与电视培训教材的制作。,36,第二节 建议,一、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

17、编制的建议:1、应尽快组织完成制作第三批的电视培训教材,加快电视培训教材的编制速度。2、应尽快着手制作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有关的电视培训教材或通过其它培训途径来满足实验学校教师培训的需要。3、应选择一些反映国外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发展的题材。,37,4、在反映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的同时,亦应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5、考虑到电视培训教材从制作到发行、购买及应用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在选题时应考虑到其对未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指导性和前瞻性。6、在开发和编制“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过程中,注重开发前的需求分析与研究,尽量减少排除编制开发中培训者过多的主观愿望成分

18、。7、编制时应考虑电视培训教材的启发性和开放性。,38,二、对“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应用的建议:,1、建议与其它形式和媒体相结合使用电视培训教材,充分发挥其优势与长处。2、建议在使用时,应围绕电视培训教材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3、应充分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资源以及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来满足实验学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39,4、建议提供配套的“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使用手册。5、为了能使教师在实验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主要的作用应该是启发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实验中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能够创造性地、自主地解决实验中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问题。,40,三、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下一步 的工作指导建议:,1、应建立国家级与地方级相结合的“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教材传播中心,畅通电视培训教材的传播渠道,提高它的利用率。2、可考虑“NETE1000电视培训教材”VCD版本的发行,以适应未来教材数字化发展的需要。3、为了正确地对实验学校的建设给予指导,建议进一步研究目前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管理、应用、维护和改造等问题。,41,完,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