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820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含防控及诊疗方案).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唐殿成,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2014-9-16,埃博拉出血热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案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概况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的国际应对和国际反应世卫组织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埃博拉出血热传人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建议,世界卫生组织25日发布最新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西班牙、马里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与塞内加尔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0141例,其中4922人死亡。,埃博拉出血热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案,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出血性传

2、染病EBV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埃博拉病毒(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病毒),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病毒

3、,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分型,目前已发现5种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型(EBOV):对人致病性最强,曾引起暴发苏丹型(SUDV):对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发本迪布焦型(BDBV):对人致病性更次,曾引起暴发塔伊森林型(TAFV):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赖斯顿型(RESTV):菲律宾和中国发现过,可以感染人类,但至今尚无引

4、起疾病或死亡的相关报道,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自然宿主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可能的自然宿主,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果蝠的分布,全球既往疫情概况,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

5、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家庭内感染护理葬礼院内感染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人际传播形式,人群易感性和易患人群,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集中在成年人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易患人群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或其他人在葬礼上按照礼仪与死者尸体有直接接触的送葬者与热带雨林的死亡动物有直接接触的猎人,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临床表现,突起发热、极度

6、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结膜充血、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嗜睡、谵妄等,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心梗、肺炎和MODS。,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的病理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病理特征,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靶细胞,丝状病毒具有嗜细胞性,主要是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组织细胞,尤其是肝实质细胞。病毒在肝、肾、脾、肺中含量最高。,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2临床

7、表现,3实验室检查疑似病例:具有上,1流行病学史和2临床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3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早期无特殊症状,在诊断埃博拉出血热之前,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拉沙热、黄热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诊断,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与患者、感染动物接触史临床表现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结膜充血、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嗜睡、谵妄等,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

8、压、休克等。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病原学检测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从病人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发病后1周内的标本检出率高病毒分离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发病1周内血标本病毒分离率高,实验室检查,预防和治疗,危重病例

9、需要加强支持性护理病例往往会脱水,需要以电解质溶液进行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新的药物疗法正在进行评估有些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临床上尚无可用的疫苗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治疗,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患者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保肝抗

10、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治疗,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可疑病例一旦发现,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密切接触者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

11、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死亡病例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

12、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控制,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活动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执行采集标本应做好个人防护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开展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有相应的生

13、物安全级别和实验活动资质相应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应符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病毒培养在BSL-4实验室中进行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验室中进行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中进行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调查病例在发病期间的活动史、搜索密切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寻找感染来源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预防控制措施,WHO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疫情跨境旅行传播风险,风险评估结论通过跨境

14、旅行造成相邻地区国家传播的风险高相距稍远的非洲地区存在中等风险非洲以外国家传播风险低WHO目前仍不建议因为EHF而对几内亚、利比里亚或塞拉利昂采取任何的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个人旅行和交通风险评估,从感染国归来的旅行者和商人风险极低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低(除非直接接触患者/死者尸体/感染EBOLA的动物)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风险低;但要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在疫区从事医务工作感染风险如果按照基本医疗规范进行防护,感染风险很低低,WHO对相关国家的建议,提高旅行者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尤其是在海关关口,向出境人员宣传加强防护,提醒入境人员如有症状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史提高医护人员对埃博

15、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尤其在接诊从流行地区旅行回国的人员时,应当评价其埃博拉的感染风险卫生系统应对的准备公共卫生部门:包括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实验室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临床机构:包括人员培训、与公共卫生部门的沟通、医疗废物的管理等,EHF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建议,疫情传入我国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已搜集的相关民航信息,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较低我国与西非三国存在人员往来,因此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相对于西非三国,我国为海外国家,且与西非三国无直接通航;因此传入我国的风险较低;在西非不断蔓延的疫情已经引起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已开始加强各种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国境检疫措施;一旦出现病例,我国对此疾病的防控措施将会非常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