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9571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设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 综合说明1.1可研批复情况“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是青海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7号)文件精神,对国土资源部2004年批准的我省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于项目的实施受到康扬电站库区蓄水的影响做的调整,根据青土地整理领导小组20072号文件青海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关于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批复,在保证建设规模和新增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将尖扎

2、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调整到同仁县保安镇浪加村,按照已评审通过的初步设计,先行组织48.35公顷的施工,不足的建设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由省安排项目补充,该项目为安排的补充项目。1.2 综合说明1.2.1 建设规模项目区总规模21.06公顷,新增耕地为16.22公顷。1.2.2 项目类型项目为省级重点项目。1.2.3 项目性质本项目性质为土地开发项目。1.2.4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同仁县保安镇,涉及塞加村1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坐标介于东经10150-10207,北纬3501-3517。1.2.5 地貌类型项目区属丘陵山区,微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2600米,最低

3、处2400米,相对高差200米,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宜于发展种植业。1.2.6 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位于同仁县保安镇,涉及塞加村1个行政村,权属清晰,无村与村土地权属纠纷。1.2.7 新增耕地面积预计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为16.22公顷。1.2.8 建设工期 项目区建设工期为2个月。1.2.9 投资预算 根据总体规划中各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计算指标测算,项目共需投资57.84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57万元/公顷。1.2.10 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好唐玉滩的土地,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和同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经过同仁县国土资源局及实施单位充分调查,设计单位实

4、地踏勘测量,设计人员针对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工程管理措施听取了有关领导、专家和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吸收了广大群众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 项目概况2.1 项目所在县简况2.1.1 地理位置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介于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3547,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县、尖扎县接壤,土地面积3169.32平方公里。同仁县距省会西宁181公里。2.1.2 自然条件同仁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青南牧业区的交接地带,阿米德合隆山和阿业夏琼山由南向北延伸,构成东、西山区。隆务河纵贯全县南北,

5、境内长46.6公里,为县内最大河流。境内山峦迭起,地势高峻,沟谷相间,地貌复杂多样,地形南高北低,高差悬殊,最高点夏琼山海拔4767米,最低点麻巴沟口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地形可分为:河谷川地、低中山沟壑浅山、中山脑山、高山牧区四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种植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垂直性变化。本县地处高原气候区域,属凉温冷湿半干旱气候。温度垂直变化明显,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略缺,水热同季并有冷暖季之分。春季冷暖多变,干旱风大;夏季凉爽,降雨较多,最暖月平均温度16度,降雨占全年降雨总量的54.7%;秋季较短暂,气温骤降,霜冻和初雪日较早;冬季漫长,干燥少雪,寒冷风大。相对温度

6、小于45%,由于绝对海拔高差悬殊,构成明显的地域和垂直气候带分布。由北往南,海拔2300米的麻巴地区为温暖半干旱气候带;海拔2600米的隆务河谷和浅山地区为凉温半干旱气候带;海拔3000米的脑山地区为冷温湿润气候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牧区为寒冷湿润气候带。同仁县共有大小河流11条,分属隆务河水系和大南曼河水系,水资源较为丰富。同仁县土壤类型较多,以地带性土壤为主。分10个土类,24个亚类,34个土属,47个土种。土壤垂直分布状况是:海拔2500米以下为灰钙土,2500-2800米为粟钙土,2800-300米为黑钙土,3000-3400米为灰褐土,3400-3600米为山地草甸土,3600

7、-4300米为高山草甸土,4300以上为高山寒漠土。另外还有灌淤土、潮土、沼泽土等属非地带的土壤。2.1.3 社会经济条件截至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7.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9万人,占总人口的25.45%,农牧业人口5.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55%。人口自然增长率10.10%,人口平均密度为23.88人/平方公里。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1127.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2415.23万元,第二产业13830.20万元,第三产业14882.06万元。全县人均收入为1673.38元。2.1.4 土地利用情况全县土地面积32.76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5.48万公顷、非林业用地(

8、包括未利用地、农地、牧地、水域及其它用地)17.28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19.99%。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7万公顷,疏林地0.19万公顷,灌木林地6.15万公顷,未成林地0.19万公顷,苗圃地0.00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0.19万公顷,无立木林地0.03万公顷,灌丛地5.37万公顷。2.2 项目区基本情况2.2.1 自然条件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地理坐标北纬3501,东径10138,唐玉滩地东高西低,海拔在2500m左右,属中位浅山丘陵区,南北长800m,东西宽约250m,灌区地面平均坡度8.5%左右,土地面积为21.06公顷,涉及塞加村一个行政村。2.2.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丘陵

9、山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2600米,最低处2400米,相对高差200米,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2.2.1.1气象项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属高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气日温差较大、光照充足、辐射强、降水少,且降水变化率大,雨热同季,有冷热季和干湿季之分,该区热量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为5-6,对喜凉耐寒作物生长有利。春季(35月)冷暖多变,干旱风大,降水稀少,只占年降水量的8.6%,一般5月中下旬才到雨季。夏季(68月)天气凉爽,降水集中,平均气温2022,没有明显的夏季,酷热的30少见,本季降水较集中,降水量一般达到260mm左右,69%的降水集中在该季。秋季(911

10、月)气温骤降,逐月气温下降47,秋温低于春温,10月底雨转雪,初霜早到,11月中下旬土壤冻结。冬季(122月),寒冷,少雪,相对湿度45%,降水极少,只占年降水量的12%。该项目区年平均气温6.8,最热平均气温17.9,1月份平均气温-8.1。年平均降水量419.2毫米,年蒸发量1934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75小时,年太阳辐射为101.72千卡/厘米2。无霜期为165天,初霜期为10月中旬,终霜期为4月中旬。2.2.1.3水文与水文地质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主要灌溉水源为塞加泉水,塞加滩小流域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主要沟道均为季节性山溪,枯水期无地表径流

11、。塞加村耕地灌溉引上游的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塞加涝池调蓄后引水灌溉,经实地调查复核,塞加泉属基岩裂隙水,由降雨渗入补给,通过对已建输水管道工程观测和对涝池蓄水情况的调查,塞加泉基流稳定,出水量约1015L/s,水量稳定,月来水量2.6104m33.9104m3,年来水量31.2104m341.6104m3。涝池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10L/s。水质良好,属HCO3-Ca-Na或HCO3-Ca-Mg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可长年灌溉。2.2.1.4土壤项目区土壤属灰钙土和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总量较低、氮缺、少磷、钾丰富。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含量平均

12、为3.72%,全氮0.204%,碱解氮191ppm,全磷0.145%,速交磷8ppm,全钾2.60%,速效钾232ppm。阳离子代换量平均16.38me/100克土,碳酸钙含量10.67%,PH值8.3 ,C/N为12,养分综合值为2.3。土层厚度一般为150-200cm,堆积地面有效土层厚度为100-150cm,地面坡度为2-13。2.2.1.5自然灾害影响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山洪、霜冻等,降雨集中在夏秋季,多见暴雨,加上地表切割植被奇缺,易形成山洪瀑发。2.2.1.6农作物种植情况由于受土壤自然条件的限制,项目区植被以栽培农作物为主,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麦、油菜等。2.2.1.

13、7工程地质项目区无大的工程地质问题,滩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沉积层,除对灌排渠系进行防渗外,对坍塌山体段进行埋管处理,渠系建筑物建设基面均满足建筑要求。2.2.2 社会经济条件根据2007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总户数为53户,总人口260人,无非农业人口。塞加滩流域有可开发面积60.53公顷。其中现有耕地、林地和渠道32.53公顷,田间道路占1.59公顷,田坎2.33公顷,有防护林地1.4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人,人均林地面积0.055公顷/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33元,收入在全县处于中下等水平。2.2.3 土地利用情况塞加滩土地总面积60.53公顷,其中项目区唐

14、玉滩有土地面积21.06公顷,参加开发的土地面积20.63公顷,简易路用地0.43公顷,土地全部属于荒草地。塞加滩耕地区和项目区唐玉滩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下表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表2-1 面积单位:公顷地类塞加滩片塞加滩片唐玉滩面积比重面积比重合计60.53100.00%21.06100.00%农用地小计37.9362.66%0.432.04%林地小计1.482.44%0.000.00%有林地1.482.44%0.000.00%其他农用小计36.4560.22%0.432.04%其他农用36.4560.22%0.432.04%未利用地小计22.637.34%20.6397.96%荒草地22.6

15、37.34%20.6397.96%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基础设施条件3.1.1 交通条件项目区距同仁县19km,距西宁市162km,项目区与西宁至同仁公路相距3.0km,有乡村道路通行,地形比较平坦,地势宽阔,交通十分便利。3.1.2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现状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为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输水管道输送至设计库容为6.0104m3的塞加涝池调蓄后引水灌溉,可满足P=75%保证率情况下的灌溉用水量。涝池现在解决塞加滩18.36公顷耕地的灌溉用水。3.1.3 田间排灌工程设施现状塞加村属同仁县扶贫搬迁村,是新开发区,耕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排水工程比较配套齐全,有塞加主干渠贯

16、穿塞加现有耕地,主干渠为“T”形预制衬砌渠。3.1.4 电力设施项目区附近平均500米处有10KV高压输电线通过,电力在全流域已普及。农业用电完全能满足需要,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电力的需求。3.2 土地利用有限因素(1)干旱由于项目区属典型的高原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年降雨少,而蒸发量相对很大,容易形成干旱、造成作物减产。(2)基础设施缺乏项目区塞加村属于扶贫搬迁村,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现有的水利、电力、交通设施不尽配套,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项目实施应针对以上几项不利因素,通过采取土地平整,兴修农田水利,增加引水渠系的建设,修筑田间道等一系列措施,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将有大的改善。3.3 水土资源

17、分析由于项目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3.3.1 供水量分析塞加滩小流域年降水一般在419.2mm左右,且集中于69月,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属高原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光照充足,日照强列,冬寒夏凉,雨量偏少,雨热同季。项目区以及塞加村现有耕地供水水源为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涝池调蓄后灌溉,经调查复核,塞加泉属基岩裂隙水,由降雨渗入补给,通过对已建输水管道工程观测和涝池蓄水情况的调查,基流稳定,塞加泉出水量约1015L/s,水量稳定,月来不量2.6104 m33.9104 m3,年来水量31.2104 m341.6104 m3,

18、涝池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10L/s。设计库容6.0104 m3,维修库容5.0104 m3,现阶段运行库容2.5104 m33.5104 m3。3.3.2 灌溉设计标准渠系灌溉设计标准采用:(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CB/50188-99)(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3.3.3 需水量预测塞加滩计划开发土地60.53公顷,塞加村扶贫搬迁土地开发后,其中有农田防护林地1.48公顷、农村道路1.59

19、公顷、田坎2.33公顷、渠道、耕地和林地32.53公顷。唐玉滩土地开发后有道路、田坎、渠道3.62公顷、耕地16.22公顷。唐玉滩开发后耕地灌溉引水渠直接与塞加主干渠“T”接,经调查塞加主干渠运行正常,因此塞加涝池解决总灌溉面积34.56公顷,灌溉采用集中轮灌的方法。塞加滩地区以种植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主,据调查,现状种植比例为小麦80%,油菜20%,根据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和各作物种植结构,并结合地区几十年来的灌水经验。 拟定灌溉制度如表3-1和表3-2。塞加灌区灌溉制度 表3-1 定额单位:m3/亩 灌区净灌水率表表3-2 净灌水率m3/s/万亩塞加滩流域原有耕地加上本次唐玉滩土地开发后耕地面积

20、共有耕地48.73公顷,由于塞加涝池蓄水达不到设计库容,也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同仁县政府、保安镇政府和塞加村村民根据同仁县实际情况和黄南州十一五规划、同仁县十一五规划对塞加村现有32.53公顷耕地已经做了种植调整,根据黄南州十一五规划发展同仁县万亩黄果林的规划,塞加村现有的耕地粮食种植18.36公顷,发展林地种植14.17公顷,林地用雨水集流窖灌溉,所以塞加涝池实际解决灌溉的耕地为34.56公顷。根据以上调查塞加涝池解决的耕地年需水量计算如下表及表3-3。年需水量计算表3-3作物名称灌水定额渠系利用系数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总面积项目区面积总用水量项目区用水量(m3/亩)亩亩万m3万

21、m3小麦600.8414.72194.563.111.46600.8414.72194.563.111.46600.8414.72194.563.111.46600.8414.72194.563.111.46油菜600.8103.6848.840.80.4550.8103.6848.840.80.4550.8103.6848.840.80.4550.8103.6848.840.80.4合计15.647.44在灌溉制度设计中,通过流量过程计算,第一次灌水时段的净灌水率值较大,故取该时段的净灌水率值作为设计值,即净灌水率为0.463m3/s/万亩。塞加村总耕地年用水量为15.64万m3,塞加村唐玉

22、滩项目区灌溉年用年用水量7.44万m3。3.3.4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塞加渠一次灌水所需最大灌水量为3.91104m3。灌区灌溉用水由塞加泉水和沟道的季节性来水经塞加涝池蓄水调节后供给,塞加泉水来水流量基本保证在10L/s15L/s,月来水量约为2.6104m33.9104m3,年来水量为31.2104m346.66104m3,涝池经冬季蓄水,春季时可达3104m3左右,经用水量平衡分析,塞加滩项目区年来水量完全满足所有耕地和林地的年用水量,但是无法满足一次性用水总量,所以必须经过蓄水调节,通过塞加涝池调蓄后,在设计保证率为75%时,可解决34.56公顷的耕地灌溉用水,及一次灌溉用水后涝池水

23、用完,蓄水三十天,灌溉十五天,总来水量为10L/s45天24小时3600s=38880000L=3.89104m3。利用系数取0.8,塞加村14.17公顷林地灌溉用水有雨水集流窖解决。 3.3.5 节水措施整个塞加渠灌溉区主要节水措施为田间渠系配套。耕地灌溉地面灌水方法采用田埂畦灌,干渠实行续灌,只、斗、农渠实行集中轮灌的方法,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渠道。由于采用集中轮灌的方法支渠和斗渠采用同一断面,梯田灌溉时采用支、斗渠直接供水灌溉,以次来提高渠系利用系数,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结合渠道通过地段的土壤特性、渗透系数和衬砌型式,通过计算,并参考有关资料,考虑塞加滩地区实际缺水情况,以

24、节省投资,提高当地水土资源利用率等各方面因素综合确定,渠系利用系数为:干渠干=0.93; 支渠支=0.93;斗渠斗=0.93;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低于0.90。则项目区渠系综合利用系数为渠=0.940.940.94=0.86。项目区灌溉综合利用系数灌=0.8650.9=0.83.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项目区现有塞加村民自行开发的耕地10.7公顷,田间道路0.104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5公顷,属荒草地开发。4 工程规划4.1 工程规划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高效能的开发原则,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综合规划,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开发与农田水利

25、、道路林网配套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项目区建设开发后总耕地为16.22公顷,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干旱,所以防护林须在水利设施运行正常后集中建设。项目实施后,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提高项目区农田的耕地生产水平。2.按照同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等工程布局;结合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4.2 工程规划标准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项目区的规划标准。1.项目区土地开发平整工程: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势特点,综合考虑田间机械化耕作方便以及作物种植

26、比例、灌溉制度、农田水利。设计梯田长不超过100m为宜,宽1215m为宜。 2.农田水利工程: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1997)有关规定,干旱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0%,因项目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气候干旱地区,故灌区设计保证率采用75%,根据项目区土地灌溉面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标准,该项目属于小(2)型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为5级。3.道路工程:本项目的道路分为田间路和生产路,田间路面宽4.0米,铺设沙砾石厚度为0.2m,生产路面宽2.0米,铺设沙砾石厚度为0.2m。4.3 工程规划设计依据4.3.1 规划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

27、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块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3.2 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政策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3.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4.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4.3.3 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规划1同仁县农业区划;2同仁县志;3同仁县土地资源调查报告;4同仁县“十五”计划4.3.4 规划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28、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TD/T1011-2000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4.3.5 规划设计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隆务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青海省隆务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报告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3.7;隆务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初稿)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3.7;隆

29、务河流域灌区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初稿)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3.7;4.4 工程规划4.4.1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首先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实行田、路、水、林综合治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使项目区内的荒草地得到充分利用,农田水利、道路、林网和电力全面配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灌及时,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农田水利等,耕地主要以种植小麦、油料为主

30、,适当的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4.4.2 开发后土地利用结构塞加村土地开发总面积60.53公顷。耕地55.13公顷,其中田间道路占1.59公顷,田坎2.33公顷,防护林地1.48公顷,种植粮食耕地18.36公顷,经济林耕地14.17公顷。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项目区共有土地面积21.06公顷,整理后耕地16.22公顷,其中田间道路占2.02公顷、田坎占1.6公顷,项目区土地面积整理前后变化见下表。塞加村唐玉滩项目区土地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表4-1 单位:公顷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前后增减面积比重面积比重合计21.06100.00%21.06100.00%0.00农用地小计0.4

31、32.04%21.06100.00%20.06耕地小计0.000.00%16.276.9%16.2水浇地0.000.00%16.276.9%16.2林地小计0.000.00%0.000.00%0.00有林地0.000.00%0.000.00%0.00其他农用地小计0.432.04%4.8623.1%4.43田坎0.000.00%2.8413.5%2.84农村道路0.432.04%2.029.6%1.59未利用地小计20.6397.96%0.000.00%-20.63荒草地20.6397.96%0.000.00%-20.634.4.3 工程布局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唐玉滩土地开发项目是以耕作田块为单

32、元进行局部平整,土地平整的精度不但影响到整理后的土地质量,而且关系到投资大小与效益问题,土地平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平整,使土地更适宜耕种。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时,应在满足灌排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土方,尽量做到挖填方平衡,同时,要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结合。本项目主体工程以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相结合,将荒草地开发为梯田耕地。田块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田块的最优断面。所谓“最优”断面,就是同时达到下面3点要求:一是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二是要保证安全与稳定;三是要最大限度地省工。确定最优断面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田块面宽度和埂坎坡度。田块规划原则:贯彻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修一片,

33、成一片,考虑小型机械耕作和引水灌溉。田坎沿等高线布设。田块长度尽可能控制在40-120米之间,以利耕作,也易于整理。作好道路施工,使村庄与村庄之间,田块与村庄之间路路相通。田块设计埂坎,埂坎高出田块面40厘米,顶宽30厘米。田块坎的稳定性计算:田块坎外坡越缓,安全稳定性越好,但占地和用工量增大;反之田块坎外坡较陡,占地用用工量减少,但安全稳定性较差。因此田块坎边坡的确定,以能使田块坎稳定而少占耕地为原则。边坡大小与田块坎高度和筑埂材料有关,田块坎越高,田块坎外坡应越缓,一般在70度左右(壤性土壤坡度为1:0.3 - 1:0.4,砂性土壤坡度多为1:0.5)。项目区土质为砂性土壤,田块坎边坡比定

34、为1:0.58,外坡角度为60)。为了满足农民出行,便于田块间作业与田块间管理,同时满足农民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建设田间道路工程。本次规划设计田间主干道和次干道两个级别,其中田间路主要为农产品及货物运输、机械作业向田块间转移及机械加油、加水、耕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路面为泥结碎石路,厚度为0.5m,宽度为4m。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需要,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能满足小型农用机械的通行,路面均也为泥结碎石路,宽度为2m,厚度为0.4m。项目区以种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本次规划设计中在项目区以自流灌溉工程为主,地块由农户自行平整;具体布置:项目区通过衬砌U型渠道断面引水至田块间灌溉。

35、渠道从同仁县保安镇土地开发项目塞加滩片土地开发的主干渠引水,解决唐玉滩土地开发后梯田的灌溉用水。引水通过2#分水口,避开田间路引水到梯田,根据已修梯田的侧向田埂布设渠道和跌水,利用跌水消能灌溉,利用排水渠排水到沟底和荒草地,针对项目区的特点,在搞好排灌系统建设同时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引水灌溉系统的布置,首先满足交通和排水要求,是田间路、生产路和灌排水系统整体配套。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一日暴雨(120.0mm)。二日排出。由排水沟排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排水沟均为土渠,边坡系数为1:1,沟深度0.4米。5 工程设计5.1 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开发田块的长度、宽度根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劳

36、力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确定。1土地开发整理以梯田为主,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暴雨,2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结合当地实际,流域内水平梯田断面设计详见表5-1水平梯田设计技术指标表5-1水平梯田设计技术指标适应区域名称地面坡度()田面宽度B(m)田坎高度H(m)田坎坡度 ()中国北方机修土坎水平梯田51020301.5-4.375-55101515202.6-4.470-50152010152.7-4.570-503.梯田工程量计算 单位面积、土方量的计算 V1/8BHL式中:V单位面积(hm2或亩)梯田土方量,m3 L单位面积(hm2或亩)梯田长度,m H田

37、坎高度,m B田面净宽,m控制田块土方计算如表5-2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及土方计算明细表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及土方计算明细表表5-2支渠序号田块编号田块宽度田块长度田块高程地块面积田块挖方量田块填方量田坎方量mmmm2m3m3m31#支渠113402552.00 5202616.769.24213302551.03 39019.511.667.84313252550.06 32516.259.117.14413302549.05 39019.511.667.84513352548.06 45522.7514.218.54613302547.03 39019.511.667.84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及

38、土方计算明细表表5-2支渠序号田块编号田块宽度田块长度田块高程地块面积田块挖方量田块填方量田坎方量mmmm2m3m3m31#支渠713252546.01 32516.259.117.14813302545.01 39019.511.667.84915352544.02 52526.2517.159.11013452543.04 58529.2519.319.941113452542.02 58529.2519.319.941213602541.12 7803926.9612.041313702540.01 91045.532.0613.441413702539.14 91045.532.061

39、3.441513702538.12 91045.532.0613.441613702537.21 91045.532.0613.441713702536.10 91045.532.0613.441813702535.03 91045.532.0613.441913402534.07 5202616.769.242013402533.13 5202616.769.242113452532.23 58529.2519.319.942213552531.08 71535.7524.4111.342313552530.12 71535.7524.4111.342413602529.19 7803926

40、.9612.042513602528.15 7803926.9612.042613652527.12 84542.2529.5112.742713652526.12 84542.2529.5112.742813702525.10 91045.532.0613.442913752524.12 97548.7534.6114.143013652523.09 84542.2529.5112.743113502522.08 65032.521.8610.643213502521.06 65032.521.8610.64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及土方计算明细表表5-2支渠序号田块编号田块宽度田块长度田块高程地

41、块面积田块挖方量田块填方量田坎方量mmmm2m3m3m31#支渠3313602520.16 7803926.9612.043413352519.12 45522.7514.218.543513352518.31 45522.7514.218.543613352517.07 45522.7514.218.543713352516.09 45522.7514.218.543813452515.16 58529.2519.319.943913452514.09 58529.2519.319.944013452513.13 58529.2519.319.944113502512.08 65032.521.8610.644213702511.10 91045.532.0613.444313702510.21 91045.532.0613.444413702509.09 91045.532.0613.444513552508.12 71535.7524.4111.344613552507.21 71535.7524.4111.344713602506.12 7803926.9612.044813602505.31 7803926.9612.044913602504.13 7803926.9612.045013602503.12 7803926.9612.04511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