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737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病科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艾 灸艾 灸: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部位或患处烧灼熏烤的一种疗法。借其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去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和防病保健的目的。主要适应症: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如:眩晕、痹症、癃闭、腰痛、腹痛、呕吐、泄泻、胎位不正、疔疮初起、寒厥、乳痈等。操作流程:目的(5分)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部位或患处烧灼熏烤的一种疗法。借其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去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和防病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评 估(10分)1

2、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当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2病人的心理状态、文化层次、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3病室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遮挡等。准备(5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2病人:核对、确认,取合适体位,暴露艾灸部位,保暖。3用物: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清洁纱布,必要时备毛毯。流程(60分)1定穴:根据病症选择腧穴或施灸部位。2. 施灸:点燃艾条一端,距离皮肤2-3CM进行烘烤,根据病情选择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随时弹去艾灰,以病人感到温热、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3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痛感及不适。4施灸完毕:将艾条插入小口玻

3、璃瓶中,彻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5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6健康宣教。7终末处理。8洗手记录。注意事项(5分)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2. 规范操作,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3.若灸后出现皮肤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灭后艾条应装入小口玻璃瓶内,以防复燃,引起火灾。(15分)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艾灸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病人感觉温热、舒适,症状缓解。3病人安全,无灼痛或烧伤。拔罐拔罐: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

4、使罐口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缓解因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并可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主要适应症:1、急慢性疼痛如胃脘痛、腹痛、腰背痛、头痛、痛经、关节痛、软组织扭挫伤。2、用于感冒、咳喘、痰饮等病症。3、外科的疮疡、疖肿、毒蛇咬伤、丹毒。操作流程:目的(5分)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口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缓解因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评估(10分)1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主证、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2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的情况

5、,有无妊娠等。3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及合作程度,解释目的。4. 病室的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准备(5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2病人:核对、确认,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遮挡病人。3环境: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护隐私。4用物:治疗盘、95%酒精、血管钳、火罐、火柴、酒精灯、弯盘、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流程(60分)1定穴:核对部位或穴位,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破损。2拔罐:酒精棉球干湿适宜,用血管钳夹紧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13周后迅速抽出,同时立即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使其吸附于皮肤的表面。一般留罐10分钟,以皮肤紫红

6、为度。3灭火:将点燃的酒精棉球稳妥的放入小口玻璃瓶内灭火。4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的颜色,询问病人有无不适。5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6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7终末处理。8洗手记录。注意事项(5分)1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或烧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并保持干燥,防止感染。5. 高热、凝血机制障碍、皮肤溃

7、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评价(15分)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拔罐的目的并主动配合操作。2火罐吸附紧密,无脱落。局部皮肤紫红,无烧伤、烫伤,病人感觉舒适,症状缓解。耳穴埋籽耳穴埋籽: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者药丸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理气,通经活络的目的。主要适应症:各种外感时邪、内伤所致疾病,如各种痛证、痹症、失眠、眩晕症、心悸、哮喘、月经不调等。操作流程:目的 (5分)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者药丸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理气,通经活络,防治疾病的目的。评估 (10分)1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既

8、往史、主证、发病部位、相关因素、治疗及合作程度。2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3耳廓皮肤情况:有无皮肤破溃、炎症、肿胀等。准备(5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2病人:取侧卧位或坐位。3用物:治疗盘、75%酒精、棉签、镊子、王不留行籽(或菜籽)、胶布、剪刀、弯盘、探棒流程(60分)1核对床号、姓名。2暴露患者耳廓。3定穴,寻找敏感点:根据症状、辨证选穴。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4用75%酒精棉签消毒耳廓皮肤。5埋籽: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将其粘于77胶布中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6用拇指、食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按压3-5分钟.直到耳廓部位皮肤发

9、红发烫为止。7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根据需要留籽3-4天,教会病人和家属按压的方法。8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用75%酒精棉签清洁、消毒耳廓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并及时给予处理。9安置病人。10健康宣教。11终末处理。12洗手记录。注意事项(5分)1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皮肤要严格消毒,防感染。2年老体弱、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压前后应适当休息。3选穴准确,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4根据医嘱和症状可增加按压次数。5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溃,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评价(15分)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耳穴

10、埋籽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病人有“得气”感,症状缓解。3病人和家属能演示留籽按压的方法。刮 痧 法刮 痧 法:利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瓷匙、硬币、有机玻璃扣或水牛角等特制的刮痧板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以达到解表驱邪、行气止痛、开窍醒神等目的。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调整阴阳等作用,既可治疗又可保健的一种自然疗法。主要适应症: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感冒,胸痹,头痛等。操作流程:目的(5分)利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瓷匙、硬币、有机玻璃扣或水牛角等特制的刮痧板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以达到解表驱邪、行气止痛、

11、开窍醒神等目的。评估(10分)1. 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当前主证,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2. 病人局部皮肤情况。3. 病人及家属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及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目的。4. 病室的温湿度是否适宜,光线是否充足,是否需要遮挡。准备(5分)1护士仪表大方,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 用物:治疗盘内置刮痧板、润滑剂、棉签、消毒用酒精、清洁纱布、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3.检查刮痧板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损伤皮肤。流程(60分)1. 核对病人,再次确认,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时以屏风遮挡。2.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3对刮痧部位进行消毒,润滑刮痧板,术者手持刮

12、痧板,角度为4590,从上而下,由内向外地刮动,长约2-15cm,刮至有干涩感时,可润滑后再刮,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或紫色或紫红色斑点为止。4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5清洁纱布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元。6. 终末处理。7. 洗手记录。注意事项(5分)1操作中用力均匀,勿损伤皮肤。刮背部、胸部注意沿肋间神经呈弧形刮动,动作应缓慢柔和,并且顺一个方向刮动,不要来回刮。2. 随时观察病情,如出现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或神志不清、脉沉浮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饮用温开水或热茶,保持空气流通。反应严重者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3. 刮痧后1小时内不能用冷水洗脸及

13、手足,应禁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胃肠功能,闭邪于里。4.刮痧后应让患者稍作休息,可饮用一杯热水或姜汤,以助发汗解表。评价(15分)1. 患者及家属能理解治疗的目的。2. 能做好保暖、病人隐私保护工作。病人对操作满意,达到了治疗的目的。推拿手法操作流程(一)头面部【1】开天门【2】推坎宫【3】分抹前额、至太阳【4】抹眼眶【5】点睛明【6】推抹鼻翼、颧髎上【7】食指端,点迎香【8】分抹水沟,到地仓【9】抹下颌,走颊车【10】分揉颊车,至太阳【11】揉太阳【12】揉印堂【13】顺经按压百会上【14】拇指端,点攒竹,平行按压百会停【15】点风池,勾风府【16】梳理、抓、扫头侧顶【17】头放平

14、,捻耳廓【18】牵拉耳垂,轻站起;(二)胸腹部【1】分双掌,压双肩【2】分推胸部,腋中线【3】屈双膝,揉腹部【4】提拿腹肌,轻用力【5】五指端,点穴位:上、中、下脘、天(天枢)、气(气海)、关(关元)【6】最后摩腹,再伸膝;(三)上肢部【1】轻握腕,拿上肢【2】腕两面,双指抹【3】腕关节,食指搓【4】点按曲池、拨三里【5】点内关、点神门【6】合谷、劳宫逐个按【7】拇指腹,运八卦【8】搓捻、拔伸手五指【9】双握腕,抖上肢【10】握腕、托肘、摇摇肩;(四)下肢前部【1】推下肢,前、内、外【2】再拿揉,按腧穴【3】血海、三里、三阴交,逐个都按到【4】抱揉膝,摩髌骨【5】拍打下肢前、内、外【6】双手握

15、,推足背【7】托踝,摇摇踝关节【8】接着拔伸足跟腱;(五)颈肩部【1】站头前,点肩井【2】秉风穴、天宗穴,双指八字一起按【3】两掌根,按双肩【4】颈项部,单手五指轻拿揉【5】双拇指,挤棘突【6】拿揉、滚动、叩肩部;(六)背腰部【1】叠双掌,按背腰【2】叠拇指,拨膀胱【3】按压膀胱经脉上【4】单手滚,脊两侧【5】双掌拍打后背腰【6】双拇指,揉肾俞【7】单掌擦热命门处【8】接着直推背腰部;(七)下肢后部【1】拿揉臀部及下肢【2】滚臀部,滚下肢【3】按压环跳、承扶穴,再按殷门、委(委中)、承山【4】拿昆仑、拿太溪,两踝后陷一起揉【5】立空拳,叩臀部【6】抱揉下肢肌肉处【7】抬足底,双手抱,推按双足五

16、脏区【8】拔五趾,大到小【9】放下足,单手掌根擦足心【10】托起足,叩足跟【11】擦擦命门,拍拍起。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具有调和脾胃、养心安神、疏旰解郁、强肾生精、减肥瘦身、排毒养颜的功效。主要适应症:主要用于缓解各种急、慢性疾患的临床症状,如腰腿痛,腰扭伤、落枕、头痛、感冒及各种风湿痛、习惯性便秘、呕吐、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等。操作流程:目的(5分)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

17、邪扶正的目的。评 估(10分)1. 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当前主证,发病部位及相关情况。2. 病人局部皮肤情况。3. 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告知病人按摩时局部可能会出现酸胀的感觉。4. 病人及家属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及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目的。5. 病室的温湿度是否适宜,光线是否充足,是否需要遮挡。准备(5分)1护士仪表大方,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 操作前修剪指甲,以防损伤病人皮肤。流程(60分)1. 核对病人,再次确认,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时以屏风遮挡。2.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3准确选择腧穴部位及手法。4观察:随时询问病人对手法的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6

18、协助病人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整理用物。7. 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事项(5分)1操作前护理人员修剪指甲,以防损伤病人皮肤。2. 告知病人按摩时局部会出现酸胀的感觉。3. 随时询问病人对手法的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4. 操作时从轻到重,用力均匀、柔和、持久、有力,结束时由重到轻,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禁用暴力。5. 各种出血性疾病、肿瘤、骨折、结核、孕妇、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评价(15分)1. 患者及家属能理解治疗的目的。2. 能做好保暖、病人隐私保护工作。病人对操作满意,达到了治疗的目的。针灸(毫针刺法)操作流程一、 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假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

19、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二、 评估1、 病人:一般资料、既往史、病情、治疗、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伴随症状、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态度、针刺局部皮肤情况、解释操作目的。2、 室温、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遮挡等。三、 准备1、 医生:洗手。2、 病人:核对、确认、取适宜体位、暴露针刺部位并保暖、适当遮挡病人。3、 用物:治疗盘、毫针盒、75%酒精、消毒棉球、无菌棉签,必要时备毛毯、屏风。4、 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四、流程1、 定位: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确定穴位。2、 消毒: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消毒手指。3、 进针:选用型号适当的毫针,

20、检查针柄、针体及针头有无质量问题,根据需要选择 进针方法(指切法、夹持法、提捏法或舒张法),正确进针。4、 行针:运用提捏法或捻转法行针,产生酸麻、重胀,并向远端扩散即为“得气”, 根据需要采用补泻手法调整最佳针感,保留1020分钟。5、 观察:有无晕针、弯针、滞针、折针、有无血肿、气胸等,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6、 起针:右手持针柄轻微捻转至针头在皮下时,以左手拇(食)指端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同时迅速将针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起针时应从上到下,最后核对针数,防止遗漏。7、 整理:协助病人穿着衣裤,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8、 终末处理:处理针具。9、 记录。五、注意事项1、 遵守操作规

21、范。2、 认真评估。操作前做好充分准备,尤其要取得病人的信任,清除紧张情绪,选择一次性针具,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证。3、 准备取穴。正确掌握进针方法、角度和深度,刺激强度因人而异。4、 操作时客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六、评价1、 病人和家属理解针刺的目的,主动配合。2、 穴位准确,进针后病人有“得气”的感觉,体位舒适,并注意保暖。中药足浴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运用足疗仪对足底穴位的按摩和刺激,借助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人体潜在机能,调逸身体平衡,缓解全身紧张,达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疏肝解忧、祛痰化瘀、透达经脉的作用。主要适应症:失眠、头痛、痹证、胃胀、胃痛、月经不调、

22、痛经、小儿疳证等。目的(5分)中药足浴是运用足疗仪对足底穴位的按摩和刺激,借助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人体潜在机能,调逸身体平衡,缓解全身紧张,达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疏肝解忧、祛痰化瘀、透达经脉的作用。评估(10分)1病人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现病史、当前症状。2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操作的理解及合作程度。3病人的体质、四肢活动度及感觉、双足皮肤情况,解释操作目的和要点。4环境。5足疗仪的性能。准备(5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2病人:了解治疗目的,协助排便。3环境:整洁,有电源及插座。4足疗仪、中药、冷水、热水、毛巾、面盆(2只)、水温计 。流程(60分)1将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

23、。2将足浴盆放置于合适位置,中药煎汤倒入盆内,加入温水至水位线后,插上电源,打开开关,调节温度至3540,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协助病人穿衣起床,安置合适体位,卷裤至踝关节上方,将双足放置于足浴盆内,根据需要打开各功能键。3观察水温、仪器运转情况、病人局部皮肤情况,询问病人有无不适。4足疗完毕,擦干双足。5协助病人穿好鞋袜,安置病人于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6关机。7终末处理。8洗手记录。注意事项 (5分)1使用前检查足疗仪的性能。2操作中注意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3操作过程中需加水时,应加入温水(预先调好温度)。4足疗结束后,应告之患者休息半小时后方可外出,以防感冒。5根据病人的感受调节温度,出现烫伤及时处理。6每次足疗时间以20分钟为宜,不得超过30分钟。评价(15分)1病人及家属理解足疗的目的及配合要领,并能主动配合。2上卷裤角松紧适宜,注意病人保暖。3病人体位舒适,局部无烫伤,床单元无潮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