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8670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病脑病科操作流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毫针疗法2、火罐疗法3、中药熏洗4、中药保留灌肠5、火针疗法6、中药贴敷疗法7、穴位注射8、养身保健9、中药内服10、理疗毫针疗法概念:针刺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针,运用各种手 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对痛症疗效尤为显著。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目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 治病的目的。三、适应症:适

2、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四、禁忌症: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颅腧穴部位。五、告知患者: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日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应及时予以处理。2、进针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 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于正常针 感。六、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 毛毯、屏风等。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据患者病情选

3、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4、消毒进针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 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法,正确进针。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 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 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 针数,以防遗漏。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 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4、操作。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漏腧穴,方 便操作,注意保暖。3、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 入,以防折针。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 体质弱者宜弱刺激。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予以处理。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6、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7、孕妇禁止针刺。九、针刺意外的预防:1、晕针: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日眩、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胸闷 欲呕、晕厥时,称为晕针。此时应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嘱患者平卧, 注意保暖。对于初诊、

5、精神过度紧张及体弱者,应先做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 选择舒适卧位,手法宜轻,随时注意患者的神色,以便早期发现晕针先兆。2、血肿: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称为血肿。微量的皮下 出血而致小块青紫时,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局部肿胀疼痛较剧、 青紫面积较大时,冷敷止血。行针前应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针刺时避开血管;起针时立 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刺部位。3、弯针:是指进针后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针身轻度弯曲,可 将针缓慢退出;若针身弯度较大,应顺着弯针方向将针退出;若由体位改 变引起弯针者,应协助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切忌强行拔针。行针时手法指力均匀,刺激

6、不宜突然加强;体位舒适,勿随意更换体 位,防止外物碰撞。4、滞针:针刺后出现针下异常紧涩,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时,称滞 针。对于惧针者,应先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在滞针腧穴附近,进 行循按、轻弹针柄后再起针。对于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操作时捻针的幅度不宜 过大,避免单向连续捻转。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者,应剔去。5、折针:即断针,指针刺过程中,针身折断在患者体内。发现折针, 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防断针向深处陷入。针具需要定期严格检查。针刺时,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部分在体 表。6、气胸:针刺时误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发生气胸。出现气胸时, 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座位

7、,避免咳嗽;重症者应及时胸腔穿刺减压 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措施。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进针角 度,深度进针时间不宜过长。毫针刺法操作流程图火罐疗法概念:是利用燃烧时的热量使罐内气体膨胀排除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 外面大气压,借此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 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三、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四、禁忌症:1、

8、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五、告知患者: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肿。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 紫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六、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放置床边,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拔罐部位。4、点燃火罐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已选择的拔 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5、拔罐过程中

9、要随时观察火罐内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采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实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 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拔火罐操作流程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 * 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 状况等。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取合理体位,松

10、开衣着, 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 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 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 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 罐口扣在选定部位上不 动,待吸牢后撤手,适时 留罐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拔罐部位及方法。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 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 度,其疗效最佳,疼痛、 过紧,应及时起罐。中药熏洗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 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 用物。概念: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到达疏通媵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

11、史。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4、心理状况。二、目标:1、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3、促进肛肠疾病的伤口愈合。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三、适应症:适用于关节、眼科、肛肠疾病。四、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五、告知患者: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盘(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 木盖浴盆或治疗碗)、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七、操作程序:1、根据患者病情配置药液。2、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体位,

12、暴漏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 保暖。4、熏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及心理感受。若感 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至床边休息。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应尽量加盖衣物。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应换消毒敷料。4、所用物品需要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熏洗法操作流程当前主要症状、临床 表现、既往史及药物 评估患者体质及熏洗部 位皮肤情况过敏史治疗盘、药液、盛放 药液容器、水温计心理状况 物品准备定位

13、熏洗观察重毕整理记录中药保留灌肠概念: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百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日的。具有清 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一、评估:1、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详细询问是否有过药食物过敏史。2、患者肠胃情况。3、体质及心理状况等。二、目标: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2、控制肠道感染。如百肠炎、百肠周围脓肿等。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三、适应症:各种慢性痢疾、结肠炎,以及高温降温。四、禁忌症: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五、告知患者: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

14、胃肠道不适等症状2、由于中药灌肠药品可能出现污染衣服的可能。3、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六、用物准备1、护士衣帽、鞋口罩、洗手2、用物:治疗盘内备注洗器、量杯、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 盘,止血钳、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枕头、便盆、便盆布。七、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到病人床边,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2、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体位,双膝屈,脱裤至膝部,臀部移到床沿,上 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单臀下,垫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 臀部10cm.3、监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段,排气, 夹紧肛管并放进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

15、 门,右手持血管钳夹住肛管前段,轻轻插入15cm。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不 超过20分钟。5、药液罐毕,加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慢 注入。6、分离注射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 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7、用卫生纸轻柔肛门片刻,嘱病人屈膝仰卧,抬高臀部,待10-15分 钟后取出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8、整理床单,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

16、的卧位和肛 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C41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 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 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4、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 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 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II中药保留灌肠流程图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 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放入量杯中 (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 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 置一套)、细、粗肛管各一根、弯盘、 血管钳

17、(经过高压灭菌)、棉纤、胶火针疗法概念: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 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日的的一种针刺方法。一、评估:1、了解患者病情、体质、既往史,排除禁忌症,评估患者针刺 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溃疡。2、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二、目标:火针的治疗机理在于让温热刺激穴位和部位来增强人体阳,鼓舞 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将火针的这些功 效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助阳补虚,升阳举陷,消痼散结,生肌排脓, 除麻止痉,祛痛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三、适应证:内科:风寒咳嗽、风寒头痛、眉棱骨痛、胃下垂、胃脘痛、过敏 性哮喘

18、、肺气肿、面瘫、面肌痉挛、末梢神经炎、泄泻、痢疾、水肿、 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脘腹痛、胁肋疼痛、肠炎、呃逆等。外科:乳腺炎、腱鞘囊肿、缩窄性拇指腱鞘炎、瘗疬、脂肪瘤、 血管瘤、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眉周炎、网球肘、丹毒、痛风、 膝关节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各种疑难痛证等。妇科:不孕症、急慢性附件炎、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痛经、卵 巢囊肿、外阴白斑等。皮肤科: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黄褐斑、瘗疮、银屑病、 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白瘢风、牛皮癣以及去痣、去疣等。五官科:麦粒肿、牙痛、鼻瘪肉、舌肿、咽喉肿痛、过敏性鼻炎等。四、告知患者:1、告知患者治疗的日的。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

19、,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 是可以忍受的。五、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打火 机、酒精灯、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六、操作方法:1、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 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 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 年患者取穴可略多。确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方法: 拇指掐“ + ”字,选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 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2、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 “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

20、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 灯烧针。3、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 内,随即迅速出针。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 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 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 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而言,四肢、 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4、执针方法: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针柄上,稳固的持着。所用 力量就像“衔着虎仔过山涧”的比喻,用力太大则针易折,用力太小则针易脱手。手心

21、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针即可。手背圆:是形容执针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 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执针姿势如握笔姿势,要注 意做到指实掌虚,腕部需灵活有力。这一点很像书法和篆刻,强调执 笔、运腕的重要,康有为言:“书法之妙,全在运笔。”笔毫挥运时, 一起一落,一往一复,笔画在转折、起收之间便有了强弱厚薄之分, 生动活泼与呆滞平板之别,尽现其中。5、针刺角度:火针针刺以直刺为主,斜刺为辅,如在针刺囊肿、 腧穴、阳性点等多采用直刺;在刺鸡眼等病灶时除直刺外,可以辅以 斜刺,为的是达到病所,不过斜刺的角度在60。角以上,不宜平刺。七、针刺方法:火针的

22、针刺方法可分为4种: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 其中,点刺法适用于针刺穴位,而后3种方法适用于针刺病灶的部位。1、点刺法根据临床症状与辨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施以火针, 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阿是穴”上施以火针,都属 于点刺法。经穴刺法是通过火针对经穴的刺激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这种刺法适用于内科疾病。使 用的针具以细火针或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深度较毫针浅。痛点刺法 主要适用于肌肉、关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痛,因为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 通、气血阻滞的反应点,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以使局部经脉畅通,气 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痛点刺法可选用中粗火

23、针,进针可稍深一些。2、散刺法是将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它是通过火针的温 热作用,温阳益气,从而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使经络畅通,达到缓解 麻木、治疗瘙痒、定痉止痛的功效。散刺法的针距一般为1.5cm,多选用细火针,进针较浅。3、密刺法即用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刺法。此法是借助火针的热 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灶处的组织代谢,以缓解病症。密 刺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针刺时的密 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一般间隔1cm,如病重可稍密,病轻则稍 疏,如病损部位的皮肤厚而硬。针刺时可选用粗火针。反之,则用中 粗火针,针刺的深度以刚接触到正常组织为好,太浅

24、太深都不适宜,4、围刺法是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针刺的一种针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 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可以温通经脉,改善局部气 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其主要适用于皮科与外科疾患。围刺法所用 的针具为中粗火针。每针间隔11.5cm为宜。针刺的深浅视病灶深 浅而定,病灶深针刺深,病灶浅则针刺浅。5、火针刺络法用火针刺入人体一定部位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一种刺法。临 床上常用来治疗静脉曲张、丹毒等。八、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用本法治疗前,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 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然后方可进行治疗。面部应用火针要慎重。针灸大成火针说: “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

25、上忌之。”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 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疗面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慎用火针。2、使用火针时,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避开血管、 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官,以防损伤。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慎用火针。3、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有轻微发痒,注意不能搔抓,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4、体质虚弱者采取卧位,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者 慎用。5、孕妇及产妇慎用,饥饿、疲劳的患者慎用。6、操作要点:红、准、快,操作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火灾的 发生。7、精神过于紧张、饥饿、劳累的患者,都应禁用火针,以防止 出现昏针等不适症状,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等他们的不适

26、症状 缓解再行治疗。8、在火针治疗期间应忌房事,忌食生冷食物。火针治疗后还应 禁止当天沐浴,以防针孔感染。九、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1、风寒湿病,针时针尖有粘连感,针后在针处起小微粒,1日后 可自行消失。2、寒病针后在针处出现小红点,12日后即可消失。3、湿毒病针后针处可能发痒,不要搔抓,1日后可消失。4、一般不会感染化脓,倘若感染化脓者不必惊慌,酌情清创, 即可在短期内痊愈。火针操作流程图中药贴敷疗法概念: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 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 贴”。一、评估:1、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详细询问是否有过药物食

27、物过敏史。2、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3、体质及心理状况等。二、日标:1、缓解疮疡、跌打损伤、慢性腰腿疾患等病症引起的局部红肿 热痛等症状。2、减轻呼吸道、消化道等慢性病症的临床症状。3、冬病夏治,防治疾病。三、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 系疾病。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四、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

28、径1厘米, 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乂5厘米(小 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五、告知患者: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症状2、由于中药敷完药品可能出现局部中成药染色皮肤或污染衣服 的可能。六、用物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棉球、油膏刀、无菌棉 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七、操作流程1、施术前准备1.1药物: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 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 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 药。1.2药

29、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 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 日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 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 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 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 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1.3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1.4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

30、治疗体位为宜。1.5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1.6消毒: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施术方法2.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 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 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 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 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2.3填法:将药膏或药

31、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2.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 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 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 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日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 高临床疗效。4、贴敷时间4.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 小时。4.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 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 明显不适感,

32、可自行取下。5、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 以巩固或提高疗效。6、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 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 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孕妇、幼儿慎用。3、颜面部慎用。4、糖尿病患者慎用。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

33、固定贴敷药物。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11、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B。12、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 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 及时到医院就诊。九、出现意外的预防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 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 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 理后,外用无菌

34、纱布包扎,以防感染十、其他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 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 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 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 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 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此疗法实施时间集中,患者众多,实施部门应该充分准备,做好 实施流程安排,并注意疾病诊断依据的收集和整理。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

35、、电、声、热、冷、磁、机械能等 作用于人体,引起一定反应,以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的治疗学科。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理疗部位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二、目标:患处理疗后可达到消炎、镇痛、镇静、安眠、兴奋作用、改善血 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杀菌、治 疗癌症等效果。三、适应症: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四:禁忌症:无特殊禁忌症。五:告知患者:局部理疗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六、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 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及患者病情需要的各种理疗 仪器等

36、.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根据理疗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理疗部位,注意保暖,必 要时屏风遮挡。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等介体物质用棉签均匀的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 薄均匀。4、光、电、声、热、冷、磁、机械能等作用于人体时要因人而 异。切忌强刺激,强度应缓慢加。以患者可承受为主。必要时用纱布 覆盖,胶布固定.5、理疗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签字.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取介体物质前需清洁局部皮肤.2、介体物质的使用依病情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盖盖紧, 防止挥发.3

37、、注意理疗刺激的时间、强度特征,小剂量兴奋加强作用;大 剂量抑制破坏性作用;短时间刺激机体功能;长时间神经系统抑制效 应。4、注意治疗部位:不同理疗因素作用于同一部位发生共有的非 特异反应;同一理疗因素作用于不同部位回引起不同的反应5、需要一定疗程:“后作用”重迭积累,使痕迹反射加强并持久。 急性期疗程短,慢性期疗程长;强刺激疗程短,弱刺激疗程长。6、注意用电安全,时刻注意患者精神及表情,如有不适应立即 调节或停止。7、理疗后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并将药物 擦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理疗操作流程图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 敏史.体质、理疗部位皮肤情况 心

38、理状况等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适体 位,暴露部位,必要时垫治疗 巾,保暖评估遵医嘱介体物质、治疗盘、弯盘、 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 中单、纱布、胶布、绷带患者病 情需要的各种理疗仪器等药物涂于患处,要求干湿 度及薄厚适宜。涂药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 胶布或绷带固定。固定协助患者衣着,舒适卧位,整理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理疗记录一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穴位注射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 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评估:1、了解患者病情、体质、既往史,排除禁忌症,评估患者针刺部 位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溃疡。2、评估患者自理能力,

39、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二、目的: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 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三、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 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头痛、失眠等。四、禁忌症:局部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五、告知患者: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 可以忍受的。六、用物准备: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吸入药液的注射器置于治疗盘内。使 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 同的注射器和

40、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 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封闭用的长 针头。常用药物(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 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 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 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 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 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七、操作程序: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f核对病人姓名、床号

41、f做好解释工作f 按穴位取舒适体位f暴露部位(注意保暖)f正确取穴f常规消毒皮 肤(碘伏消二次)f再次核对药物f排气f取棉签夹住f 一手拇指食 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f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 下并固定针栓f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 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f注射药毕f快速拔针f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 刻f再次核对药物f观察注射后反应一分离注射器与针头置于治疗 车下层弯盘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f整理床单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或刺激性强药物不宜 采用。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结果为阴性者方可 使用。要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的深度,每穴注射的药量,一 般为12ml,胸背部可注射0.51ml,腰臀部通常注射2.5ml,肌肉 丰厚处甚至可达1020 ml。药物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 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在注射。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 再进行注射。操作前应检查各无菌物品有无过期,注射器包装有无 漏气等情况,用后物品处理符合消毒隔离规范。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