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092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申报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留庆新横街住宅综合楼新 建荔湾区黄沙大道留庆新横街10-20号广州羊城铁路集团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市南岭铁路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约2000202491115859871024985.251.825大坦沙西航道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建发字(2000)第454号240项目名称: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 (盖章)编制日期: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

2、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华荣联 系 人陈山通讯地址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联系电话18218010853传 真邮政编码510100建设地点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V社会事业与服务业 5、卫生站(所)、血站、急救中心等占地面积(平方米)621.06建筑面积(平方米)537.42总投资(万元)1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5投产日期2016年10月年经营天数340天地理坐标东经1131437;北纬23 0741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4、项目由来广州逸品医疗门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占地面积621.06m2,建筑面积537.42m2,总投资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5万元。该项目为口腔诊所,工作人员有18人,其中医生人数5人,门诊量约13人次/天,营业时间为9:0018:00;年经营340天。本项目不设中央空调和备用发电机。本项目设有X光室,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业主需另行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并向主管环保部门申请审批。根据业主所给资料,该项目已经另行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本报告表不涉及辐射影响评价内容。根据中华人

5、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本)的有关规定,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均必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因此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工作。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后,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上报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所在大楼概况及四至情况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437;北纬23 0741。项目位

6、于锦龙北小区一栋9层商住楼的部分首层和二层,该建筑物三层以上均为住宅区。项目东面35m隔小道为25层商住楼美荔心筑;南面18m隔小区内道为一栋9层住宅楼;西面隔6m内道为一栋9层商住楼;北面为中山七路,隔中山七路为一栋8层商住楼。2、经营规模本项目建筑面积537.42m2,主要有办公室、儿童娱乐区、会议室、诊室、手术室、灌模室、X光室(不在本报告表评价范围内)、医疗废物暂存间等。每天接待病人约13人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主要功能区划分详细见表1,主要医疗设备一览表见表2。表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主工程前台1间,约12m2办公室共3间,共约58m2诊室共4间,共约42m2VIP诊所1

7、间,约30m2咨询室1间,约10m2手术室1间,约25m2X光室1间,约10m2,(不在本报告表评价范围内)会议室1间,约40m2护士站1间,约15m2辅助工程儿童娱乐区1间,约20m2茶水间1间,约5m2储物室1间,约2m2灌模室1间,约10m2消毒室1间,约8m2更衣室1间,约2m2监控室1间,约8m2公用工程供水接入市政供水管网供电接入市政电网卫生间 1间,约12m2环保工程废水二氧化氯消毒、消毒池1000600800噪声设备防震、减震等固废医疗废物暂存间1间,约3m2表2 主要医疗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1牙椅7张2X光机(不在本报告表评价范围内)1台3镊子1批4口镜1批5探针1批3

8、、用能规模本项目用电从当地供电主线路接线,所有设备均采用电能,项目不设发电机,无员工食堂。4、给排水规模给水设施:本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 1461-2014)规定,门诊部医疗活动的用水定额按180L/人日计算(以医生职工人数为基数,为综合定额值),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系数按40L/人日计算。则医疗用水量为0.9m3/d(即306m3/a),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为0.72m3/d(即244.8m3/a),即总用水量为1.62m3/d(即550.8m3/a)。排水设施:项目废水排水系数按用水量的90%计,则医疗废水排水量为0.81m3/d(即275.4m3/a),工

9、作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648m3/d(即220.32m3/a),即该项目总排水量为495.72t/a。综上所述,本项目总用水量为1.62m3/d,污水排放量为1.458m3/d,合计年用水量为550.8m3/a,排放量为495.72 m3/a。该项目水平衡图如图1所示。1.620.90.811.45823.150.09医疗废水消毒池0.720.0720.648生活污水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厂三级化粪池废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系统排水管网汇集排入下水道;医疗废水经集中收集后经二氧化氯消毒处理,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接驳入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

10、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5、空调通风系统规模本项目不设中央空调及冷却塔,该项目部分房间安装分体空调,空调外机组置于外墙。6、员工数及工作制度本项目设员工18人,其中医生人员5人,均不在项目内食宿。每天营业时间为9:0018:00,年营业340天。7、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属于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修订)中“鼓励类:第三十六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中第29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属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中鼓励类第三十六类中第24条“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所用的全部设备不属于淘汰和限制类之列。因

11、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规定。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项目位于锦龙北小区一栋9层商住楼的部分首层和二层,该建筑物三层以上均为住宅区。项目东面35m隔小道为25层商住楼美荔心筑;南面18m隔小区内道为一栋9层住宅楼;西面隔6m内道为一栋9层商住楼;北面为中山七路,隔中山七路为一栋8层商住楼。本项目分办公区,儿童娱乐区,诊疗区、手术区,辅助工程等。办公区分医师办公室和普通办公室,医师办公室位于诊室旁边,便于医生工作,普通办公室东南和西北方向各一间;娱乐区位于东北方向,项目大门进门不远处,便于给儿童游玩且不影响其他病人就诊;诊疗区位于项目

12、北面,共有4间,旁边是手术室,辅助工程(如消毒室、灌模室、消毒室等)位于项目西南面,与诊室、手术室等隔走廊相对,避免医疗设备等噪声影响病人看病等。该项目布局合理,符合医疗卫生规范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 附近居民和商铺日常生活排放的“三废”污染; 道路来往的机动车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是广州市老城区之一。东北部与越秀区相连,以站前横路东侧、流花路东侧渠边石为界,西华路以北侧渠边石为界,人民中路龙津东路口至西华路口段以东侧渠边

13、石为界,人民南路西侧渠边石为界;东南部与海珠区和番禺区隔江相望;北部沿西湾路北段、站西路,与白云区矿泉街相接;西北部以增埗河为界,与白云区松洲街相连;西部、南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陆地面积59.1平方公里,水陆面积62.4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011315;北纬23022309。二、地形地貌荔湾区地处三水盆地,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和白垩系。主要受北东向的广从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广三(或称广州三水罗浮山)断裂带控制。区内大部分为第四纪地层所覆,次级断裂不甚清楚,初步证实存有一条北西向的石围塘白鹤洞断层。西关地区的基岩主要是红色岩系中的砾岩和沙岩。平原荔湾地处珠江三角洲平

14、原边缘,也称花地平原。平均绝对高度5.55.8米,相对高差2米左右,与区内台地(含山岗)相对高差不超过20米。多为第四纪堆积层。台地珠江南岸的白鹤洞一带,有顶部高程相差很小的小山岗群,是长期被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白鹤洞山顶台地。台地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2000米,最高标高25.2米,属二级台地。岩性为第三纪红色砂岩,厚2530米。海蚀残丘海北村芙蓉岗、海南村赤岗是区内少有的两座小山岗。岗体面积很小,岗顶标高1720米,岩性为第三纪红色砂岩。这两座山岗具有海蚀残丘性质,属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之前的古地貌。三、气象与气候荔湾区地处广州之西部,位于北回归线南侧,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典型

15、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明显,具有温暖多雨、阳光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荔湾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33mm,实测年最大降雨为1920年的2864.6mm,年最小降雨为1991年的1008.5mm。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有明显的前后汛期,汛期(49月)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80%,其中又以5、6两月雨量最为集中,占全年降雨量32.7%。常年平均气温21.421.8,常年日均气温在0以上。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风频16%,平均风速1.9m/s。全年绝大部分时间为无霜期,其中北部无霜期290天,南部无霜期346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003.3h,年平均相对湿度

16、为77%。四、河流水文荔湾区平原地域是近代珠江河道沙洲发育形成的地带,总体地势低洼,濒临珠江及白鹅潭,并受北江水系的影响,水位、流量、流速、水质都受潮汐影响。前汛期,大约在每年清明以后,白鹅潭水位逐渐高涨,潮位最高时期在春夏之间,其次是夏天的台风季节,直至10月才开始回落,涨水期达半年之久。后汛期,即夏秋间,由于热带气候暴雨导致水位上涨。原荔湾区内原有河流以珠江为主干,汇北江、流溪河水贯流全区。天然河涌水道均由东向西流出增埗河和西航道,其间还有些人工开涌相互沟通以利排水。原芳村区地域三面环水,区内河涌多。西关地区地势低下,在汛期,或每逢大雨,极易成灾。在上世纪,荔湾区域内先后于1915年、19

17、47年、1957年受三次大的水灾影响,灾情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经多年河涌治理,多数河涌改为渠箱。区内仍有未予覆盖河涌,经反复治理,水质有所好转,水浸的现象得以缓解。从钻孔和民用井涌水量资料显示,荔湾区地下水并不算丰富,其地下水类型之一的第四层潜水,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冲积平原和丘间谷地的冲积洪积层的松散介质中。冲积层厚薄不一,有的数米至十多米不等即具地下水,有的则至数十米。五、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原荔湾区泮塘一带农业土地4700多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农田均被征用。大坦沙岛仍有以种植水生蔬菜为主的土地,面积200亩左右。原芳村的耕地也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展,日益减少。目前荔湾区仍保留22500亩左右

18、的基本农田。水利资源:荔湾区水资源丰富,域区河流众多,中国三大河流之一的珠江穿越该区;珠江的主要支流、长约8.44公里的花地河亦流经荔湾区的芳村地带,是该地区的“母亲河”。除此之外,荔湾区还有荔湾涌、下市涌、司马涌、河涌等小河流若干。具体见水文概况。生物资源:荔湾区为广州市八大老城区之一,其区内的生物资源主要为广州市内常见大叶榕、小叶榕、红苞木以及树菠萝等乔木树种;各种各样的花卉资源更是荔湾区的一大特色,为当地农业经济的一大收入;常见的动物资源有昆虫、鼠、蛇、蟾蜍、青蛙、喜鹊等,以及圈养的狗和猫。六、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是广州市第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坐落于广州西郊大坦沙岛,占地面积

19、25公顷,设计总处理能力为55万吨/日。主要处理荔湾区、越秀区河涌的合流污水以及白云区石井河、新市涌和景泰涌的污水,服务面积89.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42.7万。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是我国建设较早的一座除磷脱氮的污水处理厂,于1989年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15万m3/d,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除磷脱氮活性污泥法A2O工艺,污泥处理采用直接浓缩、脱水工艺。二期工程于1996年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15万m3/d,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均同第一期工程。优化和挖潜改造,使一、二期总处理能力达到了33万m3/d。三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2万m3/d,即带回流污泥反硝化段的改良型A2O工艺和组合交替一体化工艺,

20、污泥处理近期仍采用直接浓缩、脱水工艺,远期采用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方案。该厂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总污水处理能力为55万吨/日,建成厂外配套提升泵站14座。一、二、三期工程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尾水排放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七、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如下表3:表3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表序功能区类别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1水环境功能区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2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环境噪声功能区2、4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21、3096-2008)2、4a类标准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风景名胜区否6水库库区否7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8管道煤气干管区否9施工地点是否可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0是否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否11是否广州市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范围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管辖荔湾区是广州市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都会区,定位为广佛肇经济圈产业聚焦区、广州西联战略的重点区、珠江前后航道商业与生态功能的交汇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西区,1960年8月改称荔湾区至今。2002年广州市政府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大坦沙岛划入荔湾区。2005

2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现陆地面积59.1平方公里,水陆面积62.4平方公里。荔湾区下辖22条行政街,195个社区居委会。22个行政街分别是:金花街、南源街、西村街、逢源街、多宝街、龙津街、昌华街、岭南街、华林街、沙面街、站前街、彩虹街、桥中街、石围塘街、花地街、茶滘街、冲口街、白鹤洞街、东漖街、东沙街、中南街、海龙街。本规划片区位于石围塘街。二、人口分布全区户籍人口71.93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5302人,政策生育率95.08%,出生性别比110;常住人口出生率7.61,自然增长率-0.22;流动人口出生2154人,政策生育率84.63%;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23、落实率100%。 年末全区登记在册城镇失业人员59450万人,实现就业42495万人,再就业率71.48%。全年举办现场招聘会89场,提供5.7万个就业岗位;开办各类培训班277期,培训各类人员1.8万人;目前全区共有175个社区,已成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52个,创建率为87;建立19个创业基地。 荔湾区主要是以汉族为主,是广州市老龄人口较为集中的老城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区人口增长速度。荔湾区居住的少数名族有30个左右约9000人。三、经济概况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40.33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比例为0.5:23.1:76.4。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

24、5亿元、217.57亿元和717.91亿元,分别增长-2.6%、6.7%和6.9%。2014年,全区法人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204.42亿元,增长6.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0.24亿元,下降10.5%。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4.83亿元和199.59亿元,占比重分别为2.4%和97.6%。房地产开发投资70.24亿元,下降10.5%;房屋施工面积30.9万平方米,增长13.3%。全区项目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282.45亿元,增长18.9%。201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7.46亿元,下降1.5%。其中,花卉产值6.21亿元,下降4.7%,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3.3%。201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

25、342.43亿元,增长2.7%。按企业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1.64亿元,增长2.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91.0%。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0.79亿元,增长4.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9.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总产值269.27亿元,增长4.0%,占全区总产值比重86.4%;重工业总产值42.37亿元,下降9.4%,占全区总产值比重13.6%。按行业分,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增速居前三位,同比分别增长2.07倍、50.8%、49.1%。烟草制品业总量最大,产值220.93亿元,增长9.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4.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比上年

26、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2014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92.46亿元,增长6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6.13万平方米,下降10.8%。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38亿元,增长17.1%。其中,商品零售额636.25亿元,增长17.6%;餐饮收入额50.13亿元,增长10.8%。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类别看,零售额最大的两类商品分别是中西药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是195.69亿元和132.95亿元;零售额增长最快的是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超1.2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200.30亿元,增长4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

27、额的29.2%,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区商品销售总额4766.86亿元,增长16.7%。2014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368.13亿元,增长7.3%,占全区生产总值39.1%。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69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7%。2014年末,全区个体户、私营企业8.52万户、注册资金189.28亿元,分别增长5.7%和43.1%。四、交通运输荔湾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西部,繁华市区之一,老八区之一,地处珠江东、北岸,交通枢纽纵横交错;连接周边市区的内环路西半环、环城高速西半环等快速干道,贯通珠江两岸的珠江大桥、人民桥、鹤洞大桥、东沙大桥及珠

28、江隧道、洲头咀隧道等桥梁隧道;由北往西南方面分别连接机场高速、广清高速、广佛放射线、龙溪大道、广珠西线、东新高速等主要交通出口;北接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西有滘口客运站,南有芳村客运站,还有可通世界各地口岸的新风港;已有和规划地铁1、5、6、8、11、10、13、19号线及广佛线共9条城市地铁,以及广佛肇城际线、广佛江珠、广珠城际北延线3条城际轻轨贯穿。老城区房屋密集,地面交通仅依赖于中山路、东风路、花地大道等少数几条主干线,但作为补充,地铁的出现使得荔湾区的交通问题迎刃而解。地铁一号线设置的站点几乎覆盖了荔湾区的所有商业旺地,并且大大缩短了芳村与老城区之间的距离;地铁5号线连接了滘口客运站、

29、广州火车站、广州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并达到广州东部地区;地铁六号线可以到达白云区西部、佛山市北部、天河区的天河客运站等;广佛线可以直接到达佛山市中心、广州南火车站等。在对外交通方面,荔湾区内分布着广州市的许多大型客运站,这里既有通往省内的各路班车,也有开往全国各地的客车。五、教育情况2014年,荔湾区各类学校273所,在校学生11.69万人,专任教师7864人,初中升学率88.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9.6%,2012年区属学校高考各上线率均为全市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年开设59门继续教育课程,共计培训中小学教师4426人次。不断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制定了荔湾区贫困学生免费午餐工作方案、荔湾

30、区中小学毕业班贫困优秀学生奖学金工作方案,分别设立专项经费500万元和100万元。努力加强教育基础建设,完成10所中小学运动场地的无尘化改造,对流花中学等11所学校22座教学楼进行抗震改造,完成1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消防整改和维护。六、卫生医疗2014年底,荔湾区医疗卫生机构共181个,其中:医院29个(中医医院5个),其中区属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共4472张,其中医院4322张(中医医院床位717张)。全区卫生人员总数共8336人,卫生技术人员68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11人,注册护士2742人。2012年全系统医

31、疗卫生机构门诊量379.6万人次,出院3.7万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139.42万人次,与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1.93%、15.63%和5.5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全系统总门诊量36.73%。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报告1883例,发病率265.11/10万,较上年同期下降3.73%。妇幼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7.37%,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5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7.09%,住院分娩率100%。完成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4000平方米建设任务。加强医疗秩序维护。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922人次,检查医疗

32、机构330间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2230间次、消毒产品销售单位225间次、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24间次,其中取缔非法黑诊所57间次,立案查处违法行医案件28宗。七、文物保护荔湾区历史上地处广州府城西门外,俗称西关,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丽景致而得名。本规划范围内共有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同福桥;区登记文化保护单位2处:大新大押;文物线索8处:云襟霍公祠、梁氏宗祠(秀水)旧址、南溪祖庙、五眼桥西约24号南民居、五眼桥西约24号北民居、五眼桥西约仁厚居门楼、五眼桥村迎芬里8号民居、郭村119号民居;传统风貌建筑线索22处。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

33、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按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穗府201317号)中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及标准分级,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属二类区,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采用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官网发布的广州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荔湾西村区域2016年7月5日2016年7月9日大气环境常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数据见表4:表4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单位:mg/m3)荔湾黄沙路边站PM2.5(24h)PM10(

34、24h)SO2NO2COO32016年7月5日小时平均值(PM2.5 、PM10为日均值)0.0160.0260.0040.0340.440.0072016年7月6日0.0150.0310.0050.0390.530.0182016年7月7日0.0300.0450.0050.0400.560.1972016年7月8日0.0270.0370.0120.0340.870.0432016年7月9日0.0430580.0180.0570.910.023(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0.0750.150.500.20100.20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无PM2.5、P

35、M10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故取24h浓度限值。从上表监测统计结果可知,监测点的SO2、NO2、CO、O3小时平均浓度,PM2.5、PM10的日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二、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污水经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其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为了解建设项目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度)珠江西航道黄沙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表5 黄沙断面水质现状监测数据(

36、单位:mg/m3,pH:无量纲,粪大肠杆菌群:个/升)监点pHCODCrBOD5DO氨氮总磷粪大肠杆菌群LAS黄沙断面最大值7.1017.55.084.693.680.296350000.154最小值7.0113.13.882.480.720.13670000.025平均值7.0615.64.383.482.140.201253000.082(GB3838-2002)类标准6920451.00.2100000.2监测结果表明,黄沙断面BOD5的最大值和平均值、DO、氨氮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总磷的最大值和平均值以及粪大肠杆菌的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指标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

37、标准的要求,与珠江西航道沿岸生活性污染源的排放有一定关系;pH值、CODCr、LAS各项指标浓度则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监测结果说明该区域水环境质量较差,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力度铺设市政污水管网,收集更多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珠江河网水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根据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规定,“当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分别与1类区、2类区、3类区相邻时,4类区地带范围是自车道与人行道交界处为起点,分别向道路两侧纵深40米、30米、25米的区域范围”。中山七路为交通

38、主干线,距离该项目7m,因此,项目所在地属2、4a类区,监测点1#(北面)、2#(东面)、4#(西面)均在交通主干线25米范围内且没有高于3层楼房以上(含3层)建筑物阻隔,因此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4a类标准,即东(2#)、西(4#)、北(1#)面昼间60dB(A)、夜间50dB(A);监测点3#(南面)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即北面昼间70dB(A)、夜间55dB(A) 。为了解本项目周围声环境现状,已委托广州市二轻系统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周边边界1m处进行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监测点位见监测报告附图。表6 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39、(单位:dB(A)编号监测地点监测因子(单位)时段监测结果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1#项目北边界外一米Leq dB(A)昼间67702#项目东边界外一米64703#项目南边界外一米56604#项目西边界外一米6570从上表的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各界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说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所在地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的集污范围。建设单位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本项目外排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BOD5、SS等的排放,不加重纳污水体的水环境污染。2、环境

40、空气保护目标控制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评价区域的大气质量不受本项目影响,使其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控制运营期各类设备所产生的噪声,保护建设项目周围声环境不受本项目影响,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该项目建设地块的城市生态环境,使其能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并创造舒适的环境。5、环境敏感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勘查,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如下: 表7 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点序号敏感点名称性质方位与本项目边界距离环境要素1锦龙北小区3层以上居民商住楼/0m大气噪声

41、固废2美荔心筑5层以上居民商住楼东面35m3金宝养老院养老院东南面158m4荔湾区三元坊小学学校西南面91m5陈家祠博物馆西北面398m6广州市第四中学高中部校区学校北面345m7金花幼儿园学校北面358m8广州市南海中学初中部学校北面424m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表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g/m3)依 据SO2年平均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50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0.004小时平均0.01O38小时平均160小时平

42、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表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pHCODCrBOD5DO氨氮总磷粪大肠杆菌群LAS(GB3838-2002)类标准6920451.00.21000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表10 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60504a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1)医疗废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预处理排放标准值(CODCr250mg/

43、L,BOD5100mg/L,SS60mg/L,粪大肠菌群数5000MPN/L);(2)生活污水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值。表11 生活污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执行标准污染物CODcrBOD5SS粪大肠杆菌群执行标准(mg/L)50030040050002、噪声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4类标准(南面执行昼间60dB(A)、夜间50dB(A),东、西、北面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3、固废:(1)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处置,执

44、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标准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公告2013年第36号)。(2)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1)。总量控制标准本项目废水纳入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处理,而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已纳入总量控制,因此,无需另外申请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一般口腔门诊服务,流程如下:求诊病人进入本项目内,由医生诊症,缴费后进行口腔美容、拔牙、种植牙、口腔内外科、牙周等治疗,治疗后拿药离开。病情较轻的病人拿药后离开。项目运营期间污染源为:病人求诊、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医疗污水、人为噪声、医疗垃圾等污染,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工序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199号,项目所在建筑物为已建成建筑,建设期间没有新增土建工程,内部装修期间将会产生以下污染工序。1、大气污染源施工期大气污染为装修时的油漆废气,该废气的排放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