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166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环评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7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简况8环境质量状况1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7评价适用标准18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主要污染工序19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3环境影响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24总量控制32环保投资33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4结论与建议35附件:1. 附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2.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哈发营字【南】第1146号)3. 房屋租赁合同4. 危险废物处置协议40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法人代表

2、王红梅联系人王红梅通讯地址南岗区学府花园4栋1层联系电话13936661080传真邮编150000建设地点南岗区学府花园4栋1层立项审批部门南岗区卫生计生局批准文号哈发营字【南】第1146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Q8330门诊部(所)建筑面积160m2使用面积107m2总投资(万元)40环保投资(万元)8.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1.3%评价经费预计投产日期2016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的由来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拟定在南岗区学府花园4栋1层开办牙医诊所,由此提出“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项目”并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

3、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对“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在接收建设单位的环评工作委托后,经过现场踏勘,根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就本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预防、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编制完成哈尔滨圣嘉口腔门诊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本项目建有X光机,涉及放射性因素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建设单位另行委托有关机构进行专项评价。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六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第29条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是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从产业政策符合性的角度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可行。三、工程内容1、拟选建设地点和总图布置(1)拟选建设地点本项目是租借房屋进行建设,房屋租赁协议见附件。本项目位于南岗区学府花园小区4号楼1层门市及地下,本项目楼上(2层至8层)为居民。南岗区学府花园小区4号楼东侧紧邻学兴路,其一层均是商服用房。项目隔学兴路东侧相距约50m是科大安居小区居民楼(7层),其邻学兴路一侧一层也均是商服用房。项目的北侧和

5、南侧是学府花园小区的居民楼(8层)。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2)总图布置本项目共2层,总建筑面积160m2,使用面积约107m2。总图布置为:一层:休息大厅、诊疗市、档案室。地下一层:办公室、员工休息室、消毒室、X光室、诊疗室、医疗废物暂存间和污水处理站。2、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1。表1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分类工程内容备注主体工程口腔门诊一楼:休息大厅、诊疗室、档案室。地上诊疗区设有2台牙椅。地下一层:办公室、员工休息室、消毒室、X光室、诊疗室、医疗废物暂存间和污水处理站。消毒利用电蒸汽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消毒。公用工程给水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水质良好、水量可靠,满足项目

6、建设需求。本项目用水量约为0.64t/d、192t/a。排水项目排水采取“污污分流”的污水排放制度。生活污水由生活污水管线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4t/a。医疗废水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疗废水排放量为12t/a。本项目的废水排放总量为156t/a。供热项目供热由市政供热管网提供,本项目集中供暖面积为107m2,燃煤分担量为4.28t/a。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提供,稳定、可靠,满足项目用电需求。本项目用电量约为3万度/年。环保工程一级强化污水处理装置本项目拟建的“一级强化污水处理装置”由沉淀池和二氧化氯发生装置组成,沉淀池尺寸

7、为50cm50cm50cm,污水处理规模为0.1t/d。污水处理装置设置在本项目的地下一层的独立房间内。医疗废物暂存间拟定建在地下一层,用于存放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间内设有分区,存放不同类别的医疗废物。3、建设规模本项目设有诊疗牙椅4张,项目运营后预计每日接诊20人次。四、公用工程1、给水本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水质良好,水量可靠,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求。本项目运行期间用水由医疗用水和生活用水组成,用水总量为0.64t/d、192t/a,其中医疗用水0.04t/d、12t/a,职工生活用水0.6t/d、180t/a。本项目用水详情见下表。表2 本项目用水情况一览表分类用水环

8、节用水量定额用水量备注医疗用水患者漱口2L/人次0.04t/d、12t/a20人次/天生活用水职工饮用、冲厕100L/人天0.6t/d、180t/a6人合计总用水量0.64t/d、192t/a2、排水本项目运营期间废水排放总量为0.52t/d、156t/a,其中包括医疗废水0.04t/d、12t/a;生活污水0.48t/d、144t/a。本项目消毒利用电蒸汽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消毒,不产生消毒废水。本项目废水采取“污污分流”制度,医疗废水经医疗废水管线集中收集,利用格栅和消毒的一级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疗废水的排放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46-2005)中“综合

9、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管线集中收集,由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本项目水量平衡图如下。图1 本项目水量平衡图(t/d)3、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提供,稳定、可靠,满足项目用电需求。根据项目设备使用情况估算,本项目用电量约为3万度/年。4、供暖本项目供暖由市政供热管网提供,项目不建立燃煤供暖锅炉。本项目的使用面积约为107m2,估算项目运营期间供暖燃煤分担量约4.28t/a。因项目租借已有房屋进行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立不新增市政供热系统的燃煤总量。五、生产设备本项目使用到

10、的医疗设备情况详见下表。表3 本项目医疗设备组成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牙椅4座2综合治疗机2台3洁牙机1台4光固化机1台5消毒柜1台紫外线消毒柜六、人员编制与劳动制度本项目拟定配备医师、技师及管理人员共6人。项目运行期间执行白班8小时工作制,全年营运300天。七、工程进度安排本项目租借房屋进行建设,在通过环保审批手续后即将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房屋的装修和设备的安装,建设周期约为半年个月,预计2016年12月投入试运营。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故在此不做评述。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

11、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8至1269,北纬4526至4529。南岗区总面积182.87平方公里,占哈尔滨市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东与道外区(原太平区)毗连,南邻香坊区,北以哈长、滨北铁路线与道里、道外两区分界,西南部隔运粮河与双城市相望。二、地形地貌该地区地势平坦,地貌单一,地面标高146.3-185.4m,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嫩平原沉降带东南缘,自中生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沉降,沉积了大量的巨厚的白垩纪地层。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亚粘土、灰色亚粘土、砾子粗砂,地层构造简单,上部褐黄色亚粘土层基本稳定,属中等压

12、缩性土;下部砾子粗砂呈中密-紧密状态。场地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属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为砾子粗砂,厚约15m,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5.6-17.05m左右,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毗邻的松花江地下水径流补给,主要向阿什河低漫滩渗流。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无结晶性浸蚀和分解性浸蚀。本地区地震烈度低于6级。三、气候气象哈尔滨市属于半湿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而且也受东部鄂霍次克寒流影响,因此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夏季多受太平洋西伸北跃西南气流的影响,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短促,多风且干燥。一年中寒暑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3.6,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温度-19.1左右,极端最低温

13、度-39,全年有5个月的月平均温度低于0;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温度22.7,极端最高温度为38.9;最大冻土深度为1.99m;结冰期150天左右,采暖期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23.3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058.7mm;最大积雪深度41cm;年日照时长2512.1h;年平均相对温度约60%。哈尔滨常年主导风向为南、南南西风。夏季多西南和偏东南风,冬季多偏南和偏西风。春季(四月份)风速最大,最大风速达24.3m/s,夏季风速最小,出现在八月份。年平均风速为3.1m/s。全年静风频率为12%。初步调查资料表明,目前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SO2、NO2污染物指标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标准

14、,TSP冬季时某些地点略有超标,评价区不属于二氧化硫控制区及酸雨区。四、水文哈尔滨市依江傍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有一江、二河、三沟。松花江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哈尔滨水系主干,其次是阿什河、运粮河及马家沟、何家沟和信义沟。松花江是流经哈尔滨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从四方台至大顶子山全长约70km。通常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由于冰雪融化,江水开始上涨,到5-6月份出现春汛。春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20%。夏秋季节,雨水集中形成夏汛和秋汛。汛期中7-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70%。每年11月初江水开始结冰,冰期约5个月。据哈尔滨水文站提供的松花江枯水期水文资料,松花江枯水期平

15、均流量Q=166.6m3/s,保证率为90%。哈尔滨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地表径流全部经沿江的三沟十三口共16个排污沟口排入松花江。五、生态环境哈尔滨全市植被以地带性植被红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草原和农田植被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森林植被,森林覆被率达42.39%,辖区内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植物950余种,以松花江为界,江北植被属小兴安岭植被亚区,江南属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植被亚区。本区地带植被可分为江松阔叶混交林,次生演替阶段的珍贵硬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五大类型。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哈尔滨市

16、是黑龙江省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东北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地理纬度最高的大城市,是著名的北方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之称。全市总面积53067.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60.25平方公里。哈尔滨市有8个区,有3个县级市,7个县,112个建制镇,1153个乡,80个街道办事处,118个镇辖办事处,1487个市区居委会,876个县城居委会,3516个村委会。全市总人口963.45万人,其他人口12.18万人。男性人口490.17万人,女性人口433.45万人,市区人口337.69万人。南岗区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33个少数民族,他们为南岗区的发

17、展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南岗区人口总量932,174人,出生率3.60,死亡率3.29,自然增长率0.30,农业人口66,587人,非农业人口865,587人。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并且是冬季冰雪旅游的著名城市。哈尔滨市交通、能源、邮电、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市区环境卫生整洁;商贸、旅游、娱乐、饮食服务独具特色;金融业、保险业、信息咨询业、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哈尔滨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医药、汽车、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四大

18、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6%,其中:医药工业完成产值64.1亿元,增长15.8%;汽车工业完成产值84.0亿元,增长13.5%;食品工业完成产值108.5亿元,增长4.1%,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101.0亿元。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化工五个支柱产业。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化工五个支柱产业。2002年,国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9、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9亿元。南岗区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区域内党政军机关集中,是黑龙江省的政治中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都座落在南岗区,有中省直单位78个,市直单位11个。其次区域内文化教育资源多、科技力量雄厚。有哈工大、哈工程大学等31所各类大专院校(其中全日制大学11所),30所中等专业学校,哈焊接所、兽研所等56个科研院所,各类专业人才11万余人(其中,院士26名,博士导师近1000名),约占全市科技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近千项。南岗区是全省、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20、心,商家经营的必争之地,全市五座对外开放的宗教寺庙、教堂,有四座座落在南岗区。宏伟壮观的西方欧式建筑与古朴典雅的中国东方建筑浑然一体,竞相呼应,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南岗建筑特色和地方风貌。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是南岗区区域的特点之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使南岗区成为面向全国、辐射全省的商品集散中心,有大中型商服企业280家,金融单位77家,文化娱乐场所744家。区域内的秋林公司、远大购物中心、百货大楼、大世界商城、松雷商厦、华清池、南极冷饮厅、千手佛等娱乐中心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奋斗副食品商场是全国第二大副食品商场,国贸城、红博地下广场、人和地下商业街是

21、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商业街。还有哈西服装城、新吉商城、鞋业市场等各类市场33个,摊区42个。三、基础设施哈尔滨市现有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学生6万人;各类科研机构350多家,科技人员28万人,科技教育实力列中国大城市的第七位。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科技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多学科、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拥有各行各业熟练工人近200万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哈尔滨在历史上就曾经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城市。近年来地方贸易发展迅速,“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和“哈尔滨冰雪节经贸洽谈会”每年举办一届,形成了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优势,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及内陆沿海发达地区打入俄罗斯市场的桥头

22、堡,是东北亚地区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的最佳地点。四、交通运输哈尔滨机场是国际重要航空港,通航40多条国内外航线;哈尔滨港是国家八大内河港之一,沿松花江经黑龙江可直接出入日本海;哈尔滨火车站处理5条铁路干线交汇点上,西北接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欧洲,向东连接俄罗斯拉迪沃斯托克,南下可达北京并连接国内各大城市与世界各地往来;哈尔滨高速公路直达北京、大连、大庆等,7条主要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哈尔滨市是中国内陆开放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享受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特别是哈尔滨设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内陆港”,是中国内陆城市的第一个内陆口岸,是没有海岸的港口城市,集装箱货物可直接入港出关,出港出

23、关,弥补了没有海港的不足。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现状根据2014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内容,“2014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PM10年均值为111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均值为0.42.9微克/立方米,臭氧日均值为1018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为57微克/立方米,可以达国家二级标准。二、水环境现状2014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总体状况为优,6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现状水质均达到类标准。松花江

24、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在33个监测断面中,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1%,类为48.5%,类为24.2%,类为3.0%,劣类为15.2%。类以上水体比例增加9.1%,类、劣类水体比例减少7.6%。三、声环境状况根据2014哈尔滨环境质量概要,2014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51.176.3dB(A),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9.3dB(A)。本项目位于南岗区学兴路,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本项目周围以居民区和商服为主,周围无高噪声设备,声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

25、及保护级别)一、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二、声环境保护目标控制噪声源强、保护项目区周围声环境质量。三、水环境保护目标做好废水的收集与处置工作,确保项目废水达标排放。表4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方位距离人数环境质量目标环境空气学府花园小区东、北、南相邻30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科大安居小区东50m2000人声环境学府花园小区东、北、南相邻3000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科大安居小区东50m2000人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6、-2002)“类”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2、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预处理标准”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相关文件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总量控制指标COD:0.0456t/a氨氮:0.0044t/a烟尘:(0.54t/a)SO2:(0.02t/a)NOx:(0.0

27、1t/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主要污染工序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是专业的牙科诊所,运营期间的工艺流程见下图。图2 本项目运行流程示意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租借房屋进行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工程内容主要是房屋的装修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工序有:1、装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2、室内装修时装饰材料的使用会产生少量的甲醛、苯等废气;3、装修过程中电钻、电镐等设备的使用和部分装修过程中的敲打操作等过程会产生噪声;4、本项目施工期间会产生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废砖石、废建筑材料为主)和生活垃圾。二、运行期1、废水本项目运行期间废水由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组成,废水产生量为0.5

28、2t/d、156t/a。(1)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是工作人员洗漱、冲厕过程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生活用水量的80%,即0.48t/d、144t/a。水中主要污染物是COD:300mg/L、氨氮30mg/L、BOD5:180mg/L。(2)医疗废水:本项目的医疗废水主要是患者漱口过程产生的废水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的冲洗废水,不包含病床备品的清洗用水。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口腔科医院的医疗用水量约为2L/人次,则本项目的医疗用水量约为0.04t/d。以医疗废水的排放系数为100%估算,本项目医疗废水的产生量是0.04t/d、12t/a。口腔医院的医疗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水质类似,其污染物浓度

29、略低于生活污水。根据同类项目类比调查,本项目医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250mg/L、BOD5:150mg/L、氨氮10mg/L。本项目废水组成详见下表。表5 本项目废水产生情况一览表序号废水名称产生量污染物浓度废水中主要污染物1生活污水0.48t/d144t/aCOD:300mg/L0.0432t/aBOD5:180mg/L0.0259t/a氨氮:30mg/L0.0043t/a2医疗废水0.04t/d12t/aCOD:250mg/L0.0030t/aBOD5:150mg/L0.0018t/a氨氮:10mg/L0.0001t/a通过上表计算数据可知,本项目废水产生总量为0.52t/d、1

30、56t/a,废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为,COD:0.0462t/a,BOD5:0.0277t/a,氨氮:0.0044t/a。2、废气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废气是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异味。本项目依托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提供供暖。根据项目的建筑面积估算集中供热燃煤分担量约为4.28t/a。本项目的运行分担集中供热系统的大气污染物分担量是,烟尘(分担量):0.54t/a、SO2(分担量):0.02t/a和NOx(分担量):0.01t/a。由于本项目是租借已有房屋进行建设,因此污染物分担量已在集中供热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内,本项目的建立不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3、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医疗器械设备的运行噪声

31、,噪声源强较低,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设备噪声约为4555dB(A)。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建在地下,污水通过重力收集,不需设置水泵。污水处理装置由沉淀池和二氧化氯发生器组成。因此本项目运营期间不产生水泵噪声。4、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废活性炭。(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0.5kg/人天,本项目拟定员工6人,估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kg/d、0.9t/a。(2)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几大类。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医疗废物主要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感染性废物主要包括被病人血液污

32、染的物品,如使用过的纱布、棉签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药物性废物主要包括废弃的药品。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本项目医疗废物的产生量约为1kg/d(不包括可回收的输液瓶等),约0.3t/a。(3)废活性炭本项目拟利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对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异味气体进行吸附净化处理,为保证处置效率,活性炭每年更换一次,从而产生废活性炭。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废活性炭产生量约为0.05t/a。(4)污水处理站污泥本项目采用一级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对医疗废水进行处理,该过程产生的污泥约为0.05t/a。本项目的污水处理污泥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

33、08)中的“危险废物物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和残渣”(代码为802-006-49)类危险废物,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产生量浓度产生量浓度排放量大气污染物集中供热(烟尘)(0.54)(0.54)(SO2)(0.02)(0.02)(NOx)(0.01)(0.01)污水处理装置异味少量少量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300mg/L0.0432t/a300mg/L0.0432t/aBOD5180mg/L0.0259t/a180mg/L0.0259t/a氨氮30mg/L0.0043t/a30mg/L0.0043t/

34、a医疗废水COD250mg/L0.0030t/a200mg/L0.0024t/aBOD5150mg/L0.0018t/a100mg/L0.0012t/a氨氮10mg/L0.0001t/a10mg/L0.0001t/a固体废物职工生活垃圾3kg/d0.9t/a3kg/d0.9t/a诊室医疗废物1kg/d0.3t/a1kg/d0.3t/a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活性炭0.05t/a0.05t/a污水处理站污泥0.05t/a0.05t/a噪声医疗仪器设备噪声:4555dB(A)环境影响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

35、污水,生活污水应集中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放。施工期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且污染物浓度较低。在认真落实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的前提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松花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2、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通过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的甲醛、苯等废气,为减轻它们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应达到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控制标准。(2)装修中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室内装饰

36、和装修材料,这是降低造成室内污染的根本。(3)装修后的房间不宜立即投入使用,要进行通风换气。增加室内换气频度是减轻污染的关键性措施,做好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使室内污染物稀释到不危害人体健康的浓度以下。通风次数以6次/h以上为宜。(4)增加室内绿化,在室内有选择的进行养花植草,既可美化室内环境,又可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在认真落实以上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施工期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3、施工期噪声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为减轻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对主要噪声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限时作业,并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本项目严禁夜间施工。(2)选用低

37、噪声设备。(3)对施工用到的噪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各种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噪声。(4)在搬运易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相互碰撞而产生噪声;(5)施工单位应处理好与施工场界周围群众的关系,避免因噪声污染引发纠纷,影响社会安定;(6)文明施工,不得野蛮施工。在认真落实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噪声也将随之消失。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可以再利用的应集中收集后出售给物资回收公司进行综合利用。无法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应集中收集后交由市政部门统一处理。本

38、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由市政部门统一处理。施工期间,只要认真落实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置工作,施工期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小结: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伴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会消失,施工期的影响也会消失。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文明施工,认真落实施工期各种废物的污染防治措施工作,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二、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影响分析1、运行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1、运行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废水产生量为0.52t/

39、d,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排放。(1)本项目应落实“污污分流”的污水排放原则,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应由各自的污水收集管线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后排放。(2)生活污水由生活污水管线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通过工程分析可知,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和BOD5,污染物浓度较低,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0.0432t/a、BOD5:0.0259t/a、氨氮:0.0043t/a。(3)医疗废水由医疗废水管线收集,通过一级强化污水处

40、理工艺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项目建立的一级强化污水处理装置由絮凝池和二氧化氯发生装置组成。医疗废水经医疗管线收集后进入絮凝池,絮凝池的污水入口处建有格栅以便去除医疗废水中的较大杂质。在絮凝池中投入絮凝剂沉淀医疗废水中的杂质,并利用二氧化氯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消毒后的医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3 医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医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和BOD5,经一级强化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为COD:200mg/L、BOD5:100mg/L、氨氮:10mg/L,处理后的医疗废水通过市政污水管

41、网排放,可以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预处理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医疗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0.0024t/a、BOD5:0.0012t/a、氨氮:0.0001t/a。综上所述,在认真落实本项目污水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废水排放污染物总量为COD:0.0456t/a、BOD5:0.0277t/a、氨氮0.0044t/a。本项目经过分别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文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进一步处理后排入松花江。文昌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来自马家

42、沟排水区的污水,污水处理厂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为32.5万m3/d的污水一级处理;二期工程利用一期工程出水,建设规模为16.0万m3/d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三期工程对一期工程的另16.5万m3/d的污水进行二级处理。一期、二期工程于2003年8月建成通水,三期工程于2008年通水。2009年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标准。本项目污水依托文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松花江,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2、运行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废气是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异味

43、。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异味进行处理。(1)污水处理装置应集中布置在单独的医疗污水处理间内,并且要紧闭门窗,减少异味的无组织扩散程度。(2)医疗污水处理间安装通风换气系统,有序引出污水处理间内的异味气体。(3)利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对异味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排气筒出口高度距离地面不得小于15m,其位置应远离居民区。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周围环境,本项目污水处理站排气筒的设置可依托所在居民楼的油烟烟道,最终于楼顶排放。本项目污水处理装置的规模较小,产生的异味较少,在认真落实以上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污水处理装置经排气筒排放的异味可以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

44、3)要求;污水处理间周边的环境空气中异味的排放可以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对污水处理站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本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3、运行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运行期噪声主要是医疗设备运转噪声,噪声源强较低约4555dB(A),为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1)设备选购时要选用低噪声设备。(2)医疗设备要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噪声源强。(3)在噪声设备集中布置的房间内墙粉刷吸声涂料,并安装隔声门窗,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是口腔科诊所,项

45、目运行噪声较小,在认真落实上述噪声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4、运行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和影响分析(1)生活垃圾处置措施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由市政部门统一处理。(2)医疗废物处置措施本项目应建立医疗废物临时贮存间,对医疗废物进行临时存放。医疗废物贮存间内应设有不同的贮存分区,用以分类存放本项目产生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要对医疗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收集,并分类存放在医疗废物贮存间内。根据医疗废物的分类情况,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不得在医疗废物间内散乱堆放。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容积时,应当使用有效的方式封口封存。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置,应委托给有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3)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措施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给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建设单位不得自行处置污泥。(4)废活性炭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