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0471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维果茨基是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虽然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丰富了作品,其对语言与思维

2、、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至今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仍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语言发展的顺序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言语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流,是社会性的。所以,儿童最初的言语行为也是社会性的,刚开始言语是混合的、多功能的,而后才慢慢的分化。语言是遵循着社会性—自我中心言语—个体内部言语这个顺序发展的,是从一般发展到特殊。维果茨基所架构的语言发展顺序从世界上一些物质的发展历程中也能找到相似之处,如当今宇宙的形成是最初聚集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中,在一次大爆炸中分裂出来;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是从包含了各物种所具有的元素的简单有机物逐步进化为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然后进化为各种植物和

3、动物;人的生命也是有包含了所有遗传因素的胚胎发育而成;儿童的身体发展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具体等等。这与皮亚杰从个体内部发展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截然相反的。 皮亚杰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认为儿童的思维从我向发展到定向,我向思维是个人的,遵循着快乐原则;定向是一种社会性的,遵循现实的原则。无论是从社会化到个人还是从个人到社会化都会经历自我言语阶段,从这个转化的时期为切入点便能看出儿童语言发展的端倪。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在初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失,到7岁的时候,自我中心言语的现象消失,是一种退化。而维果茨基通过对自我中心言语的试验研究发现,其过程是自我中心言语不断上升的,是一种进化。其试

4、验为设计三组情景,从假设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由于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化不足引起的出发,改变试验中社会因素的量,观察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系数。他的观察点与皮亚杰的相同,当社会因素减弱时,儿童的自我言语系数下降,所以得出社会言语特征的排除会导致自我中心的减弱。这就证明了他的观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是因为言语的个体化不足,而不是社会化因素的不足。他与皮亚杰对自我中心语言的解释也不同,如在设计的试验中,两人相互交谈却都看不见对方,这时候一个人离开,而另一个人不知道,没有离开的人幻想另一个人还在,于是就继续谈话,皮亚杰看到的是自言自语,是外在的言语。而维果茨基看到的是,这一行为实际上具有社会性的,且有

5、一定的内部言语的功能。 笔者本人认为,自我言语现在的消失不仅是单纯的进化或退化,它既是进化同时是一种退化。肯·威尔伯所著的万物简史中说道:实在是由整体—部分所构成,也即是全子。每一个全子都具备了代理、共享、自我退化和自我超越这4个基本性质。语言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全子,即本身既是整体同时有时其他一整体的部分。自我言语现象的消失,按照维果茨基试验发现的观点其进化就在于语言与儿童自身思维联系更加紧密,更能体现自我的思维。而退化就是语言不能像起源阶段包含巨大的社会化信息,语言的社会化更加的分化,更为具体。 二、语言获得理论——思维与语言的交互影响

6、 (一)研究方法 20世纪前,关于思维和语言的研究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言语的统一;另一方面是绝对的分离和隔断。而维果茨基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语言必须设计思维,而思维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语言的发展。维果茨基通过新的分析方法——单位分析法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个单位分析法就是通过词义去分析,他认为感觉与思维的区别就是后者有概括的能力,而词义是词的一部分,隶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和思维中找到结合的部分,便是研究的突破口。他从功能主义出发,认为言语的原始功能是交际和社交,而交流就需要有意义,交流中预先就有假设的概括的态度,所以词义既作为概括

7、的思维又包含社会交际,所以研究词义对思维与语言有着无法估计的作用。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苛勒·耶基斯对黑猩猩的研究上的。他认为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概念思维的形成要以语言为基础。 1.语言发展中有个前智力阶段,思维的发展有前言语阶段。在前言语时期,幼儿便能发出一些声音,如连续的音节发音、电报语等等,这些起着社交的作用。维果茨基认为这是与思维发展毫无关系的言语发展阶段。儿童在早期,12个月之前,虽然没有言语行为,但是儿童却能通过身体姿势去与母亲交流或是解决一些问题,这与黑猩猩的行为非常相似,这

8、一时期的思维并不依赖言语。思维与语言不是天生就联结起来的,而是在言语和思维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变化、成长起来的。 2.语言和思维在某个时刻前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这个时刻维果茨基认为是2岁,在这之前语言和思维是分开的,儿童还不会觉察出语言与词义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概括。但是这一阶段语言和思维并不是相互平行毫无联系的。维果茨基一直认为语言和思维不可分割,言语和思维也不是简单的联结,这一阶段表面上语言和思维并无太大的联系,但在内部上存在某种联系但在外部并没有显著的表现。 3.语言和思维相汇合,思维变成了语言的东西,语言变成了思维的东西。这时候儿童对词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对

9、与身边的事物总会问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变学会概括事物,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词的掌握最为重要的就是概念的掌握,现在儿童试图主动的用语言去表示物体。所以,这一阶段儿童的词汇量迅速、飞快的增加。这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相吻合。 维果茨基一直认为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都是不断分化的过程。根据他的思想,笔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本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他们和其他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共同创造了我们认为的语言,这里且把它称为语言体。思维和语言汇合的时候,只是思维和语言相结合影响语言体发展的全子分化出来,可能这一全子是影响语言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但仍有许多因素我们未能发现,语言和思维不能机械的分开,

10、犹如,我们把单词分成每一个单词就不能体现词的意思,把电脑拆卸成CPU、硬盘等都不能独立工作一样。 1 2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11、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

12、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

13、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