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及其现实价值,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社会文化理论,本章要求:了解埃里克森、皮亚杰、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埃里克森、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本章重点:了解三种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本章难点: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时间:4学时,如同身体的发育成长一样,人的心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个体会出现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如果社会不能创造条件让个人的心理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
2、加,从而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在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又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特点呢?,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生父是丹麦人,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后来与一位犹太医生结婚。直到青少年期埃里克森才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埃里克森的生理特征与生长环境使他对自我的认同非常混乱,因为他生活在犹太人家里,却保留了他的斯堪的那维亚父亲的生理特征。一战爆发时埃里克森正处在青少年期,他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忠诚于德国还是丹麦。这段经历对埃里克森的影响非常大,“青少年同一性危机
3、”成为他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埃里克森一生没有接受正规院校教育。1939年埃里克森加入美国国籍。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其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该书内容广泛,包括精神分析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内容,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进行了初步探讨。1961年起,埃里克森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这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埃里克森的研究深入到了美国社会现阶段的一些棘手问题,如黑人的地位、妇女作用的变更、青少年的异常行为等。他的自我心理学理论超出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诸领域,其声誉也超出了美国国界,对世界各国
4、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发展包含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他称这些问题为心理发展危机。个体在发展中如果克服了这些危机,就能取得重大的进步。大部分人能顺利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然后去接受新的挑战;但有些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1、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到1.5岁)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需要,培养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对人或对环境的信任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是青年期同一性的基
5、础。,2、自主对羞耻和怀疑(1.5岁3岁)此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这期间父母对儿童的行为要注意掌握分寸,既要给予其自主权,让儿童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有所控制,这样才能养成儿童宽容和自尊的性格。此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可为今后儿童的遵纪守法做好准备。,3、主动对内疚(36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
6、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4、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的交往对象由父母转变为同龄群体,他们开始在同龄群体中作出比较,他们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校生活的相关技能,必须勤奋地学习才能成功,才能感到自主;否则,他们就会感到失败、自卑。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处于本阶段的青少年正在形成一些概念(如他们是谁,对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
7、的,他们的价值何在,长大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试图将自己的多个方面(如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等)整合起来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 顺利通过本阶段的学生发展了对自己正确的认知,而那些未顺利通过的学生则依旧对他们是谁、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迷惑不解。,6、亲密感对孤独感(20-40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7、繁衍感对停滞感(40-60岁)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
8、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并帮助指导未来的一代。,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60岁以后)具有自我整合的人,表现出对他人的爱,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保持自己在一切物质和经济上的权威性
9、。他以自己的智慧,形成自己的一种哲学,并使这种哲学延伸到生命周期以外,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达到了这个境界,他就能充分体验到自我的整合感和完善感。如果一个人在此阶段不能达到自我整合,同时也不能保持自己在一切物质和经济上的权威性,就会出现一种失望或绝望的情绪,并产生对死亡的恐惧。觉得人生短促,并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二、理论的现实应用1、幼儿期心理发展基本信任的建立是幼儿期儿童发展的关键,幼儿基本信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父母对幼儿的行为呼应。当父母向幼儿发声、微笑或表现出惊喜的眼神,都会得到宝宝的回应。幼儿的这种积极呼应能力,表明了他的自信与信任(他意识到他的行为能够引起成人的回应)。父母
10、与子女的双向交流是一种因果呼应关系,孩子能意识到,他的行为能引起父母的回应,并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当幼儿的行为得到回应时,他与人交流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2、儿童期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与教育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其中2岁至2.5岁达到顶峰。感觉训练是这个时期儿童学习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用感觉刺激法促使儿童的感觉得到合理的发展。,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或1.5岁开始,持续到4岁左右,其中3岁时最为明显。秩序不仅是指把物品放到适当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的规律、理解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以及儿童在生活中要对千百件物体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等等。,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儿童出
11、生后8个星期至8岁。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有顺序的,首先是对语言感兴趣,然后是对词,最后才是对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动作的敏感期约是从出生到6岁。为儿童设计各种各样做动作练习的教具,使他们的粗大和细小的肌肉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2)儿童自立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强烈的自主意向,这时的儿童什么都想自己干,常常拒绝父母的帮助。家长给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和行动以适时的鼓励,并耐心地给予行动技能上的指导,形成孩子自己做事的习惯,会较快地培养起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3)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发展影响亲子关系的要素:父母本身的特质,父母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状态、情绪、修养及夫妻关系等;儿童的特质,如气质、对
12、父母的态度、自我评价能力和智力等,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支持系统,父母周围的环境、学校所提供的支持和压力,会影响父母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在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较母亲更显著。一般来说,父亲比较理性,对孩子的意志、独立性、自信和阳刚之气的培养有较大影响,父亲对少年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有着比母亲更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应是父母优势互补,组成教育合力。该项研究中发现,父母双方能积极参与亲子关系调适的家庭,亲子关系改善明显,孩子的进步显著。,(4)改善亲子沟通的策略:定时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父母对子女实施的管教中必然包括许多行
13、为规范的要求,有些要求是在沟通和观察中发现孩子有某种问题之后而提出来的,这就需要父母向孩子解释这些规则。可能的话,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规则。,3、青春期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最关键问题。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稳定一致和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识,(1)马西亚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模型:马西亚根据探索和投入两个维度高低水平的不同构建起自我同一性的四种不同状态。探索代表着对自我认知的修正和提炼,投入代表对特定的目标、价值和信念的追求。成就型代表个体在经过探索之后形成了自我的稳定认识,是最高级的同一性状态
14、;延缓型代表积极探索之后没有进行投入,这一状态往往会演变为成就型同一状态;排斥型代表不经过审慎思考,直接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那里获得目标、价值和信念;扩散型代表个体冷漠、缺乏兴趣和目标的一种状态。,(2)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 郭金山的研究发现,相互支持、帮助、关心、自由表达、鼓励自主和独立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同一性的发展,形成高级的、成熟的同一性状态;而缺乏支持、关系疏远的家庭环境可能使学生形成混乱的同一性状态。,学校环境 拉斐尔等人考察了教师对同一性状态的知觉和反应。研究发现,同一性延缓状态一般被评定为最为积极和健康的,而同一性扩散状态则是最为消极和不健康的。教师表现出了对
15、同一性延缓期学生的最大的注意,而对同一性扩散状态的学生给予的注意则最少。因此,不同的同一性状态引发了教师不同的反应,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了整个班级的互动模式。德赖尔概括了课程结构化设置促进中学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方式:第一,能够提高同一性的课程应该促进学生的探索、有责任性的选择以及自我决定。第二,鼓励角色扮演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社会互动,并对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做出合适的理解。第三,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受能力,并且教师和教练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反馈。第四,青少年的课程设置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要。,大众传媒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媒介接触影响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2)不同的媒介种类对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16、有不同的影响,印刷媒介有利于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而过多接触电子媒介则不利于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3)中学生对电视、报纸、课外书和网上信息内容的接触越多越有利于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群体交往 研究发现,群体交往使处于核心地位的个体能在“冲突性事件”的经历过程中获得“包容”,能不断地“自我提升”,趋向于自我同一性获得。而缺乏群体交往使孤立地位个体多形成刻板地“分离”与“否定”等自我认知调节方式,使自我和他人关系失衡,限制了自我同一性发展。,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一生著述极多,出版了近50本著
17、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一生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认识论研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而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的本能倾向。皮亚杰提出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1、图式 图式是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心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2、同化 个体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并建构到自己已有图式之中的过程;3、顺应 个体遇到自己不能用已有图式同化新知识时,对已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构,以适合新知识的过程
18、。4、平衡 平衡是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在皮亚杰看来,同化与顺应是主体适应环境的功能,对于认知的发展都是必要的,而同化与顺应出现的相对量,对于主体的适应也同样重要。只有当同化与顺应处于一种均势时,才能保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达到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达到某种暂时的平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环节,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出生时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条件反射。随着动作的不断泛化与分化,逐渐发展出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到这一阶段后期
19、,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912个月时,才形成了客体永恒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说,2、前运算阶段(2-7岁)(1)知觉的集中性,即当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时,就不能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面。(2)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概念守恒结构,此阶段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只能考虑一个标准或维度,尚不能同时考虑两个维度。,(3)自我中心性,即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
20、得了守恒概念,但运算形式和内容仍要以具体事物为支撑。7-8岁达到物质守恒;9-10重量守恒;11-12岁体积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此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为: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开始区分;能运用假设-演绎进行各种逻辑推理;能合理运用归纳,有特定的形式运算结构形式。,二 皮亚杰理论的教育价值1、不只是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2、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不主张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4、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维果茨基简介维果茨基(L.S.Vygotsky,18961934)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
21、思维与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其心理学思想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他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建立新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他是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也是苏联认知心理学的先锋。近年来,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再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种观点:首先,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其次,他认为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这种用于帮助人们思维、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符号,诸如语言、写作系统或者计算系统,是文化历史所创造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首先需要掌握文化交流系统,然后去学习运用这
22、些系统来管理自己的思维过程,由此产生认知的发展,形成运用思维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一、心理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维果茨基理论的最重要贡献就在于强调学习的社会文化性。他认为儿童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学习。,1、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得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3、个案研究:“百分比”的教学,在百分数教学中,教师与小林、小李和小朱一起进行小组学习。小林很快做出了答案;小李还在自言自语,埋头苦做;小朱已经放弃努力,在四处张望了。此时,教师没有和往常一样对小李和小朱讲解如何解题,他让小林说一说解题的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要求卖掉的书的百分比,我先要得到一个分数,有了一个分数,我就把它化成小数,然后就得到百分数了。你们看,我第一步是这样的”小林在说的时候,小李和小朱一直在跟着小林的思路。,接下来,教师就对小李和小朱说:“现在你们两个帮我来解这道题目,芳芳有12颗糖,送给明明9颗,那么芳芳送掉的糖的百分比为多少?”“首先,”教师接着说,“我们要找到一个分数,然后
24、就能得到一个小数,接着就知道百分数了,小李,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分数?”“因为如果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分数就能得到小数,然后是百分数。”“很好,那么芳芳给明明的糖是几分之几呢,小李?”“12分之9。”“太好了,小朱,我们怎么把这个分数化成小数呢?”小朱还是在摇头。此时教师就看到小李很快就得出了答案0.75,而小朱仍不知道如何去做。思考:小林、小李和小朱的发展水平,谁处于“最近发展区”?,2、教学支架 那么教学如何促进发展呢?基于维果茨基理论,教师可采用教学支架。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最终能独立完成任务,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
25、区。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教师提供的帮助太多,学生独立思考或操作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展;相反,如果提供的帮助不够,学生又会因失败而泄气。所以,有效的教学支架必须是灵活的,必须适应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的需要。,3、内化内化是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的知识,从而为个体所利用。例如,一个儿童看到两位成人因各自持不同的观点而进行争论。通过这种观察,儿童能够学习到不论是在与别人争论还是在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情境下,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在学校里,一个小学新生可以通过观察走廊里或学校之外高年级男女生的交往,从而开始形成性别的观念。大体上,儿童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重
26、现他们观察到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并从中获益。儿童观察到的相互作用越多,他们在从这些相互作用中抽取信息时就越熟练。,维果茨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提出人之一。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种内化,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全人类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二、维果茨基理论的教育价值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主张教育具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其理论对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作用。,1、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在传统学校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总是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因此即使考试得
27、了高分,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却很难有什么帮助。在最近发展区进行的教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知识之外,更因为面对新知识时需要新的认知思维方式,从而启发了学生的智力。,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辅导。如果只是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独自学习,则会使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困难时无所适从,退缩不前。维果茨基特别强调的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学的看法,在原则上对传统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性。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科的性质以及对各个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经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了解,适时帮助与辅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
28、发展。,小结:,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是构造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能动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因此人类智慧的源泉应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认识如何发生或起源乃至逐渐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中,认知结构与认知机能是认知发展的两个“互为生存”的侧面。个体凭借认知结构(或图式),通过适应(同化与顺应)和组织这两种机能,才逐渐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实现认知的成长与发展。而在认知发展阶段中,个体主要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大致地对应一定的年龄范围,而且每个阶段都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采用历史观点,在社会环境中考察了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这一观点强调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的影响因素,尤其重视语言在这一思维内化过程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此外,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拓展了对学生能力理解的认识,指出教师或成人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所起重要作用,这一观念对当前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