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0515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2015 学校代码: 12621 密 级: 学 号: 412170151 本科学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论醒世恒言的情爱模式系别班级: 文学系12本汉语言文学(1)班专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学生姓名: 提交日期: 2015 年 6 月摘要爱情观、婚姻观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要想观察一个时期的爱情观、婚姻观可以从一些作品找寻。而醒世恒言这本小说可是说是明代比较出名的小说作品之一,里面的情爱故事与之前的作品都有较大的不同,情爱的模式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多种的。在这里,到底有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又代表当时的人们对于情爱是怎么样的看法,又表示了作者本人对于爱情是怎么看待的。从

2、醒世恒言中分别观察情爱模式,对了解当时明代社会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关键字:情爱模式,爱情,婚姻AbstractLove and marriage can change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o observe a period of love and marriage can look for some works. And awaken this book but he is one of the more famous Ming Dynasty Novels, inside the love story with t

3、he previous works are quite different, love is no longer fixed, but a variety of. Here, in the end there are several patterns, which represent the people of the time when the love is how to view, and also expressed the authors love is how to treat. From awaken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love pattern,

4、to understand that the Ming Dynasty society, peoples love view, marriag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Keywords:Love mode, love, marriage目 录一、缘起1二、“醒世恒言中的情爱模式的分类2三、冯梦龙的爱情婚姻观4四、明代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念5五、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浅论醒世恒言中的情爱模式一、 缘起 女系社会转为男系社会后,女子一直被视为男子的附庸,对女子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不许出门,即使能出门也一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与男子见面说话都有严格的要求,

5、一不小心都会被视为不贞、不守妇道。至于婚姻,更别说自主了,基本都是父母做主安排,女子见自己的丈夫的第一面,可能就是成亲的那一天。而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使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发生了一些改变。而这些观念我们可以透过当时一些著名的作品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了解当时的情爱模式是有哪些,作者对于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持有怎么样的观点,社会中的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是如何的呢? 本文就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其中的情爱模式的种类,并通过所分析的情爱模式来初步探讨冯梦龙与当时社会的情爱观念,希望通过我所分析的信息能给需要的同学一点借鉴的作用。二、醒世恒言中

6、的情爱模式的分类 醒世恒言中一共有40篇故事,其中关于情爱的故事有22篇,占有突出的位置。在里面的情爱故事,既有自由美好的爱情,有忠义友谊的情谊,有遗憾的爱情,也有低俗封建的欲情。面对于这22篇的情爱故事,我要依据什么点来划分呢?这是一个关键。于是,我根据这些故事的情意,结局来进行划分。就基于情意来点分,我们通常都会分为无情和有情,而所谓的无情并不是说人没有感情,而是这个人啊,让欲望控制了自己,亦或是对于情爱任人摆布而无所谓;所谓的有情,则可以指是爱情、友情与恩情。而醒世恒言中的情爱故事,究竟有几种情爱模式呢?让我来粗略的划分一下吧:第一种,虚幻的情爱模式。这一种情爱模式,就是我之前说的,让欲

7、望来控制自己,彼此的结合仅是因为欲望,只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上的需求。醒世恒言中关于这方面的有4篇,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金海陵纵欲亡身,里面讲述了金海陵荒淫无道 ,虽有指政治的方面,但是在情爱方面我们也能发现以些东西。金海陵喜爱美女,有淫欲旺盛,可是他无情,喜爱美人却无情,就是说他。他搜罗众多美人,远近亲疏都不放过,他甚至一边大杀宗室,一边收罗他们的亲眷,也亲戚也不放过。他搜罗的美人,包括了弟媳、小姨子、堂姐妹、叔母、舅母等,有的还让母女供他淫乐,荒唐至极。而这些被金海陵取乐的女子,反不以为耻,彼此争风吃醋。可见,这些人是被欲望所控制,对于情爱,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第二种,现实的情爱模式。这种呢

8、,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也是比较主流的一种,这便是父母媒妁之言,有父母长辈来安排婚事。彼此之貌也许要在婚嫁之日才能得知,相处便是相敬如宾。在醒世恒言中,由父母安排的也不算少,但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也不多,较具有代表性的两县令竞议婚孤女、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和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两县令竞议婚孤女讲了一县令之女月香在家庭遭遇变故之后,两次被牙婆贩卖,又先后得到受恩于父亲的贾昌、父亲同僚陆离公相救资助,并为她安排婚事,以此得到一个归宿。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表示了月香的爱情与婚姻,之说了两人得了个好姻缘。婚姻任长辈安排,月香只是仅听其意罢了,像这种模式,是古代最为广泛的了。第三种,忠义友谊的情爱模式。这一模式,是比

9、较特殊的一种,彼此的结合不是因为私欲,也不是因为爱情,更多的是因为忠义或是友谊而在一起。她们以高尚的人格,持着忠义的牌匾守着自己的位置,对对方不离不弃。而这一种模式,在书中的占重是最大了,具有代表性的也有蛮多的,比如大树坡义虎送亲、陈多寿生死夫妻、刘小官雌雄兄弟等等等。陈多寿生死夫妻讲的是多寿与多福定亲后,在多寿15岁时忽然患病,一年过后急剧成了癞症,三年过后并无起色。多福之母不满并经常吵闹,多寿父母意欲退亲,因多福坚持不愿而作罢,甚至以自杀相逼,道出了:“三冬不改孤松操,万苦难移烈女心”坚持不肯退亲。后嫁给多寿,并对多寿关怀守护,当多寿因算命的言辞而绝望并饮砒霜之酒以求死时,多福也跟随其作。

10、后被救生,多寿的病阴差阳错被治好了,得了个大团圆结局。这一模式的情爱,可以说是受人比较喜爱的一种。第四种,有缘无分的情爱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彼此相爱,可是由于社会,家庭的阻碍而无法再一起,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对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一种圆满而感到可惜。醒世恒言中这模式的不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其讲述了写周大郎的女儿周胜仙和在樊楼卖酒的范二郎,在游赏金明池时,偶然相见。周胜仙主动地用和茶坊吵架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身世、情况。范二郎也如法炮制,使周胜仙对自己有了了解。各自回家后,相思成疾。此后由周母作主、王婆作媒定了亲事。周大郎回家后断然拒绝,周胜仙一气身亡。殡葬时将三五千贯房

11、奁全部葬在墓中。朱真盗墓时,周胜仙复活,并要求带她去见范二郎。周胜仙果真见到了范二郎,但范误认为是鬼,失手将她打死。范二郎因此入狱,周胜仙鬼魂又三次前去与范相会。由于周胜仙鬼魂说情,范二郎无罪获释。对于周胜仙和范二郎两者的悲剧收场让人无比可惜,而这种结局也会给人一种深思。第五种,终成眷属的情爱模式。这种模式最让人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人民基本都喜爱喜剧的结尾。而有情人能够经历重重磨难在一起,又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这一情爱模式,以情为重,注重情的同一,她们的经历让人潸然泪下。醒世恒言中,真正是因为爱情,彼此相爱相知,并经历了重重阻碍而在一起的故事不多。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一

12、篇也是比较出名的,它讲述了瑶琴原本生长于一个小康家庭,在战乱逃难的时候与家人失散,被卖到临安成了名妓。因才貌双全,得到了“花魁娘子”的称号,并在偶然的的情况下被朱重碰巧遇见,朱重对瑶琴一见钟情,用他的真心拿下了瑶琴。而瑶琴嫁给朱重之后,二人纷纷与家人相认团聚,于是皆大欢喜。这种爱情可是说是自由结合的爱情,不再是被束缚的了,这种情爱模式也是人民比较向往的。 三、冯梦龙的爱情婚姻观醒世恒言的爱情观、婚姻观都与以往的才子佳人的观念有些不同,而这些爱情婚姻观又与冯梦龙有什么关联呢。冯梦龙受到李卓吾的影响,有一种敢于冲破传统的观念,这对于他的创作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他提出了“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

13、之谁乎”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认为通俗小说可以是“怯者勇,淫者负,薄者敦。顽钝者汗下。”对于情,冯梦龙认为情缘天定,觉得终成眷属的两人相遇相逢,有信物在冥冥中牵连,或者是有仙人相助,最终谋得一个好姻缘。醒世恒言的黄秀才黄秀才徼灵玉马坠的男女主角就是因为有仙人相助并且有玉马坠这个信物的暗中相助才在时隔多年才在一起。还认为男女平等,觉得感情的双方应当是平等的,且不应有出身贵贱之别,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冯梦龙的这个观念显得难能可贵。就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瑶琴并没有选中王亲贵胄,而是选中了朱重这个小商贩,朱重也毫不介意瑶琴是个名妓,待她真心实意。冯梦龙重情,但是有时候会偏过了些。闹樊楼多情周胜

14、仙中的周胜仙因父母不同意,便弃一切而自杀,情痴到即使阴阳相隔也与范二郎再次重逢,生死难阻。这虽然能显示情之重,但难免会有些偏执。而在冯梦龙的作品中呢,“情教观”是其主要的思想,他把情贯穿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在他认为,男女的相爱无需父母媒妁之言,也无需门第高低之说,只要有情,便是至高无上,即使是面对死亡也无悔。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慧娘与孙润相见,萌生情意便是干柴烈火相燃,即使被告到官府,作为封建代表的乔太守审视二人之后,使他们终成眷属。还有吴衙内邻舟赴约中秀娥与吴衙内萌生情意后,也是主动的发动追求,表明了她的“非君不嫁”的决心,这是对情的肯定。所以,我们能够在醒世恒言中得

15、知冯梦龙对于情爱这方面是比较开放的,他重情,肯定了情欲。更认为情具有巨大的作用,“有情则勇,无情则怯”,用情来进行教诲。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冯梦龙都秉着一种至高神圣的心来看待的。 四、明代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念古代妇女的婚姻仅仅是依靠父母媒妁之言,根据门当户对这些硬性要求来结合,女子是没有权利挑选自己的丈夫,她们被当成物品似得“卖出去”,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地位。斯特林堡说过“女人是男人的附庸,男人精神创造的产物,女人不具有丈夫的权利,因为她们只是在数量上构成人类的另一半”,明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逐步走出了沉寂

16、枯滞的局面。特别是嘉靖以后,很快地由复苏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这时的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更加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和人欲的表露。到了中后期,文学急剧地向着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燃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由于王学的兴起,对于情爱方面不再是以前的禁忌形式,禁欲主义开始松动。人民歌颂纯真的爱情,狂热的追求着男欢女爱的人身生理需求,放纵而露骨的性欲,它以个人的情欲宣泄挑战传统道德并向个性解放和人性复归方向前进。体现了市民阶级对真情的执着追求,争取自由平等,强调个性的作品,放情纵欲的文艺作品也较为流传,可见纵欲之风在当时的盛

17、行程度。就像李贽极力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解放,明后期思想家李贽则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他奋起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热情支持寡妇再嫁。他同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自由恋爱和结合。李贽从维护女性权利的角度出发,加以支持。他说:“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抉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而从这些消息里,我们了解到女权地位也是开始慢慢提高了。而文学家,思想家纷纷张扬起不顾天理而求世俗爱好的个人情欲,如李贽就高倡“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而汤显祖、袁宏道进一步将包括情欲在内的追求现

18、世享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随着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人的自我价值的觉醒,肯定世俗人欲,肯定“好货”“好色”的潮流,将文学家的目光引向“穿衣吃饭”“百姓日用”,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扩大了题材范围。他们面向现实,注重用通俗的语言,真实而细致地开掘和表现人的心灵,特别是由此而出现的一些有关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作品,客观上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在这样的背景下,醒世恒言里出现了争取妇女权利、赞美妇女才智的观念就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明朝中后期民间社会的婚姻观念较明前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门第出身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从婚姻的角度折射出明

19、朝中后期的时代特征和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社会风尚开始发生变化,门第壁垒被打破,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开始松动,人民歌颂婚恋自由,张扬男女平等的作品在醒世恒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乔太守,在判孙润和慧娘的时候,认为青年男女之间的接触相爱,乃如“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这是对男女平等的尊重。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朱重,虽对瑶琴一见钟情,但瑶琴对他并无感觉,是从感受到朱重的忠厚老实才付情于他。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上,是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和互相了解的关系。当时的中国社会,人民对真挚爱情的歌颂,自然情欲的肯定,还是对妇女人权的争取,对妇女才智的赞美,它

20、们都是对落后狭隘的封建意识的嘲弄和冲击,都鲜明地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市民阶层对于爱情观、妇女观的新的认识,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妇女观的变革。而在女子的爱情婚姻方面, 她们力求摆脱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 追求个人的尊严和人格独立, 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六、结语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对于爱情婚恋的看法自然而然也会发生改变。在醒世恒言中我们能够从里面的情爱模式看出了许多关于当时人民对于爱情婚姻观念的转变,也了解到了在情爱方面,已经有了些男女自由恋爱的趋向,以及重视真挚的情,解放了本性。也能看出一股进步的解放思潮涌了出来,市民思想意识的进步。 参考文献1基里尔瓦西列夫著,赵丹译,情

21、爱论,第一版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6,682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33李贽,藏书,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6264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8-95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96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1627“三言”中的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牛晓霞,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第六集,2008致 谢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的学业论文顺利完成了。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给予我建议的老师。由于我的论文在撰写之前我想不到什么实际性的书籍或资料可以参考借鉴,多谢老师在我毫无头绪之时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可以从一些书籍和资料上找到一些依据来佐证我的观点,对比,我非常感谢老师对于我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