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护理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护理常规.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导管护理常规导管脱落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1、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各接头应衔接紧密。在搬运、翻身等护理操作时注意防止管道的脱落。2、对带有各种导管的昏迷、烦躁、神志不清等不合作的患者及小儿,应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3、导管发生脱落时,根据不同导管的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4、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进一步处理。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导管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6、详细记录处理情况,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急程序】当发生导管脱落根据不同导管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进一步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导管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
2、录处理情况预防措施1、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各接头应衔接紧密。2、在搬运、翻身等护理操作时注意防止管道的脱落。3、对带有各种导管的昏迷、烦躁、神志不清等不合作的患者及小儿,应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一、尿管的护理常规1、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2、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尿管,引流管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储尿袋及引流管放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3、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清洗2次,大便污染时及时消洗消毒。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4、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每天更换尿袋一次,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二、胃肠减压护
3、理常规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2、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
4、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三、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病人取半卧位或半卧位,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物品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5、。3、正确连接各管道,水封瓶用护架保护置于床旁,连接胸腔引流管的长玻璃管必须在水平面下34cm。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因胶管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引流瓶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cm。5、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如有两条引流管,应分别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毫升以上,应报告医生。6、每日更换一次引流瓶及连接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然后换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每12小时更换胸壁引流口的敷料1次。7、嘱病人离床活动时,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或打破引流瓶,勿使引流瓶和连接管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
6、防引流液逆流进入胸腔。8、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气胸和皮下气肿。四、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2、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5、更换引流袋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引流管远端接引流
7、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五、“T”管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2、记录胆汁引流量,观察其性状,色泽的变化,并将引流的胆汁按医嘱每周送常规检验两次、细菌培养一次,如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后炎症控制、“T”管下端通畅、色泽转为深黄、清晰无沉渣、胆汁常规检查正常,一般术后两周可考虑“T”管胆道造影,证实胆管通畅后即可拔除“T”管。3、在拔除引流管之前,通常先将引流管夹紧,观察23天,病人无症状,体温正常,则可考虑拔管,如有恶心、右上腹胀痛、伴有发热情况,则仍需继续引流。4、每日更换引流
8、袋一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常规消毒,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57天内勿用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及腹壁之间尚未形成粘连,否则又将导致脓液或胆汁随着冲洗液流入游离腹腔,发生腹腔或膈下感染。六、盆腔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2、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4、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要长度要适中,避免因坐起牵拉而引发引流管的疼痛或引流管的脱
9、出,注意防止引流管发生曲折和受压,并定时捏挤引流管,避免管腔被凝血块阻塞。5、更换引流袋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七、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常规1、应妥善固定深静脉置管,防止扭曲、脱落。2、输完血液制品或营养液后须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或更换输液器。3、用生理盐水冲管时注意压力及速度,不可暴力冲管,以免损坏导管,造成患者疼痛、静脉炎或液体外渗等。4、合理安排输入液体的顺序:用生理盐水间隔高渗性、高PH值及刺激性强的药物。5、穿刺部位应每周消毒处理、更换透明贴膜2次,经常检查穿刺点的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肝素帽是否拧紧,发现松动或外渗应立即严格消毒导管后更换新肝素帽,减少并发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6、封管后,应避免臵管的肢体受压,预防静脉压力增设导致血液返流,防止导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