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查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检查习题及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细胞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下列哪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2. 某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5109/L,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0.005,晚幼粒细胞0.06,杆状A核细胞0.25,分叶核细胞0.55,此血象表示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类白血病反应 C.退化性左移 D.退化性右移 3. 某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50l09/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时遇到有核红事细胞20个,经校正后此患者白细胞数应报告为 A.1.80109/L B.1.35109/L C.1.25109/L D.1.20109/L 4. 检查红斑狼疮细胞
2、(LEC)的几种方法中,何者阳性率最高 A.血块法 B.末梢血法 C.滴血法 D.去纤维法5. 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 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杆状核粒细胞 6. 下列现象何者与白细胞无关 A.Auer小体 B.Dhle体 C.中毒颗粒 D.Howell-Jolly小体7. 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早晨较高,下午较低B.安静松弛时较低,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C.剧烈运动,剧痛和激动时显著增多 D.妊娠期常轻度增加 8.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意义的是 A.贫血 B.白细胞减少 C.LE细胞 D.类风湿因子 9. 伴有中
3、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最好鉴别方法是 A.瑞氏染色后两者颗粒不同 B.瑞氏染色后两者细胞核形态不一 C.可用pH6.4缓冲液进行瑞氏染色 D.可用pH5.4缓冲液进行姬姆萨染色10.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是 A.伤寒 B.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11.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增多的是A. 伤寒 B.过敏性休克 C.心肌梗塞 D.疤疾 12. 中性粒细胞的几种毒性变化,何种表现为核浆发育不平衡 A.中毒颗粒 B.Dhle体 C.空泡 D.退行性变 13. 关于几种白细胞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同中性粒细胞的颗粒一样大 B.单核细胞是只有一个核
4、的圆形细胞,通常是过氧化物酶阴性 C.嗜碱性粒细胞一般约占全部自细胞的5%8% D.淋巴细胞核圆形,偶见凹陷,染色质粗糙致密14. 下列哪项与中性粒细胞退行性变无关 A.胞体肿大 B.核固缩 C.核棘突 D.核溶解 15. 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分叶多的细胞增多说明造血功能衰退 B.五叶核以上粒细胞超过0.03称核右移 C.核左移常为预后不良之兆 D.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16.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 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溶血 D.肺吸虫病 17. 下列结果哪项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 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 B.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及退行
5、性病变 C.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D.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18. 血液标本检查红斑狼疮细胞(LEC),除了严格掌握时间.温度及制作涂片要求外,试验关键还在于 A.血凝后马上捣散血块,低速离心后孵育B.采血后立即放入水浴箱内 C.让血清尽早析出 D.尽早分离出白细胞层 19. 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哪项较为确切 A.粒细胞杆状核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B.外周血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C.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 D.分类中发现许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 20. 正常情况下,血涂片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哪项最多见 A.杆状核 B.二叶核 C.三叶核 D.四叶核 21. 关于白
6、细胞分类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总数超过20.0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 B.当血涂片上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白细胞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 C.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姬氏染色复查 D.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22. 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存池 D.循环池 23. 在疾病进行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 A.预后不良 B.预后良好 C.机体抵抗力强 D.骨髓造血机能旺盛 24. 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9个大方格数得嗜酸
7、性粒细胞21个,则此标本嗜酸性粒细胞应报告为 A.0.466109/L B.0.932109/L C.0.420109/L D.1.050109/L 2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中仅有中性粒细胞具有运动功能B.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成常需中性粒细胞参与 C.嗜酸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比中性粒细胞差 D. 嗜碱性粒细胞含有组织胺样和肝素样物质 26. 取静脉血20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入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625个,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 A.500109/L B.25.0109/L C.50.0109/L D.62.5I09/L 27. 下列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8、是 A.嗜碱性粒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28. 剧烈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暂时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神经兴奋 B.血管收缩 C.骨髓刺激 D.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 29.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 A.化脓性炎症 B.疤疾 C.大叶性肺炎 D.尿毒症 30. Pelger-Het畸型的特点是 A.染色质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网状,其间有空白间隙 B.中性粒细胞中含包涵体 C.中性粒细胞分叶增多,常为59叶 D.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缺陷 31. 几种白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其胞浆内颗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细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B.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
9、有粗大.均匀的桔红色颗粒 C.单核细胞胞浆内有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D.淋巴细胞胞浆内有粗大.大小不均的较多的嗜天青颗粒 32. 关于白细胞寿命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从原始细胞到在组织中破坏死亡共1015天 B.粒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后释放入血,再进入组织4天内破坏死亡 C.T淋巴细胞寿命项达100天以上 D.B淋巴细胞寿命为30天左右 33.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A.12天,1-2岁 B.23天,23岁 C.69天,45岁 D.810天,810岁 34.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B.中毒 C.急性出
10、血 D.恶性肿瘤, 35. 如果血片厚薄均匀,染色良好,每高倍镜下可见46个白细胞,则可粗略估计此患者白细胞总数为 A.(47)109/L B. (79)109/L C.(1012)109/L D.(1318)109/L 36. 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能见到多个核仁的细胞,可考虑为幼稚或异常细胞B.细胞越成熟,核在细胞中所占面积比(N/C)越是增大 C.嗜天青颗粒仅见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D.核左移为杆状核粒细胞减少的状态 37. 伤寒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主要原因是哪部分的白细胞增多所致 A.成熟池. B.分裂池 C.循环池 D.边缘池 38. 关于不同年龄白细胞的生理变化,哪项是错误
11、的, A.新生儿白细胞一般在15.0109/L左右 B.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C.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 D.45岁儿童,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基本相等 39. 日常白细胞计数仅反映了下列哪部分中的白细胞数 A.分裂池 B.边缘池 C.循环池 D.成熟池 40. 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Alder-Reilly畸型的形态特点是 A.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 B.中性粒细胞中有数个直径25m的包涵体 C.中性粒细胞常为杆状或分两叶 D.中性粒细胞含有淡蓝色大而圆的包涵体 41. 下列几秒异常白细胞何者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 A.Alder-Reilly畸型
12、B.Pelger-Het畸型 C.chedialk-Higashi畸型 D.May-Hegglin畸型 42. Dohle氏体主要由下述何种物质组成 A.RNA B.变性脂蛋白 C.变性珠蛋白 D.铁蛋白 43.溶血标本不会影响以下检验结果的是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涂片 D.血清钾浓度 E.转氨酶44.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45.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X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A.4X109/L B.8X109/L C.10X109/L D.12.5X10
13、9/L E.15X109/L46.不影响血液成分的生理因素是A.吸烟 B.进食 C.采血方法 D.运动 E.情绪激动四、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2.杜勒体3.核左移4.核右移5.异型淋巴细胞6.类白血病反应五、简答题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2.根据粒细胞发育阶段及分布特点人为划分那些部分?3.中性粒细胞常见的毒性变化有哪些?4.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六、论述题1.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2.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有哪些改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B 5A 6C 7D 8D 9D 10D 11D 12A 13B 14C 15B 16C 17C 18D 19B 20
14、B 21C 22D 23C 24D 25B 26A 27D 28B 29B 30A 31C 32B 33D 34D 35C 36C 37B 38D 39B 40D 41B 42A 43D 44A 45B 46D 47B 48A 49D 50A 51B 52C 53A 54D 55B 56C 57B 58A 59D 60D 61D 62D 63B 64A 65A 66B 67B 68D 69A 70B 71B 72D 73D 74D 75A 76D 77C 78B 79C 80B 81D 82C 83D 84D 85B 86A 87C 88C 89C 90D 91B 92C 93D 94C 95
15、D 96B 97C 98C 99D 100D 101B 102A 103D 104C 105C 106B 107C 108B 109A 110B 111B 112A 113A 114C 115A 116C 117C 118D 119A 120D 121A 122C 123B 124D 125D 126C 127C 128B 129D 130C 131C 132A 133D 134A 135A 136A 137D 138C 139C 140B 141A 142A 143A 144A 145B 146C 147D 148D 149C 150D 151C 152A 153D 154B 155C 15
16、6A 157D 158D 159C 160A 161B 162A 163D 164B 165D 166C 167A 168B 169A 170D 171A 172C 173E 174B 175B 176A 177C 178B 179C 180B 18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 2ABCDE 3AB 4ABC三、填空题1、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 3、左手中指 无名指指端 大指 足底内外侧缘部 4、肘部静脉 5厚薄适宜 头体尾分明 边缘整齐 两侧应留有空隙 6、化学的亲和作用 物理的吸附作用 7、白细胞特异性颗粒 细胞核 寄生虫8、采血位置
17、选择不当 稀释倍数不准 充液不当 血液发生凝集 误认 仪器不准 混合细胞悬液时产生大量气泡9、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10、(410)109/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100300)109/L11、9.37510912、分裂池 成熟池 储备池 循环池 边缘池13、急性感染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急性内出血 急性中毒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14、嗜酸性粒细胞15、嗜碱性粒细胞16、单核细胞17、严重化脓菌感染 败血症 恶性肿瘤 急性中毒 大面积烧伤18、核左移19、核右移20、空泡型
18、不规则型 幼稚型21、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22、Nacl、Na2SO4 Hgcl 蒸馏水23、HbA HbF24、SHb 540nm25、试剂无毒性26、120160g/L 110150g/L 170200g/L 27、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造血原料缺乏 红细胞破坏增加 红细胞丢失过多28、淡红色圆盘状 6.77.7微米 浅染 苍白区29、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碱性点彩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30、血小板生成障碍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血小板分布异常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31、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煌焦油蓝32、0.5%1.5% 2%6% (2484)
19、109/L33、增多 减少34、40%50% 37%47%35、fl(10-15L) Pg(10-12g) (g/L)36、8292 2731 32036037、 38、重金属中毒 嗜碱性物质变性 粗细不等的蓝黑色颗粒39、伤寒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0、各种蛋白质成分比例 总蛋白的浓度41、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形态 红细胞的聚集状态42、015mm/h 020mm/h43、枸橼酸钠 4:144、病人血清中存在LE因子 受损或退变的细胞核 具有吞噬活性的白细胞45、电阻抗法46、小细胞区 中间细胞区 大细胞区47、WBC RBC Hb HCT MCH MCV MCHC PLT 白细胞比率
20、大型白细胞计数48、红细胞体积大小异常性 变异系数49、双峰改变50、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提供参数越来越多 精密度越来越高 速度越来越快 越来越注重环保 质量功能得到加强 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四、名词解释1、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2、抗凝剂:指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3、瑞氏染液:由酸性染料伊红核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4、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颗粒 5、杜勒体: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6、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7、核右移:
21、外周血中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8、异性淋巴细胞: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变化9、网织红细胞: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10、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因为某些重金属中毒,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变性沉淀而形成的1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速度,简称血沉1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常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13、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14、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的下限,为红细胞和血红
22、蛋白减少,是一种症状,某些类型的贫血红细胞形态会产生特殊的变化五、简答题1、血液的功能有哪些(1)运输功能(2)协调功能(3)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4)防御功能2、毛细血管采血法注意事项?(1)采取末梢血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为宜,婴幼儿选用大趾及足底内外缘部采血(2)严重烧伤患者,选取皮肤完整处采血(3)采血器材选用一次性“专用采血针”(4)穿刺深度约为3mm(5)切忌用力挤压,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导致血液凝固3、临床检验项目常用的抗凝剂有哪些?抗凝原理分别是什么?(1)枸橼酸钠抗凝剂,枸橼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于血栓与止血检验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测定(2)乙二
23、胺四乙酸,EDTA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常用于血小板计数。(3)草酸钠,草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血栓与止血检查。(4)双草酸盐抗凝剂,草酸钾可以使血细胞体积缩小,草酸铵可以使血细胞体积胀大,二者适合比例可以保持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常用于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RET计数等。(5)肝素,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4、血涂片制备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取血标本一滴置载玻片的一端,一边缘平滑的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平面夹角,平稳的将血向前
24、推进。涂片的厚薄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5、瑞氏染色细胞着色原理? 细胞的染色既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不同的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不相同。1、细胞中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 2、细胞中的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成蓝色 3、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为中性物质4、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的胞质和细胞核的核仁含有较多的酸性物质,与美蓝结合力强,故染成蓝色6、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内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7、根据粒细胞发育阶段及分布特点
25、人为划分那些部分? 1、分裂池 2、成熟池 3、储备池 4、循环池 5、边缘池8、中性粒细胞常见的毒性变化有哪些 中性粒细胞常见的毒性变化有1、大小不均 2、中毒颗粒 3、空泡 4、杜勒体 5、核变性9、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检测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再与试剂中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光谱吸收曲线。10、红细胞结构异常通常有哪些?红细胞结构异常通常有1、染色质小体2、卡-波环3、碱性点彩红细胞4、有核红细胞1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1、骨髓造血功能低下2、造血原料缺乏3、红细胞
26、破坏增加4、红细胞丢失过多12、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参考值:成人:0.5%1.5% 新生儿:2%6% 临床意义:1、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3、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13、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原发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 2、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但减少的程度并不一定与红细胞计数相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和输液过多等稀释血症 3、可用作真行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输血及输液治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4、可用作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基础数据。14、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1、过敏性反应
27、性疾病2、寄生虫病3、某些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某些传染病7、某些内分泌疾病15、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血浆因素:聚集的红细胞团块与血液接触的总面积缩小,受到血浆的阻逆力减弱而使血沉增快,相反,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减少,而清蛋白增加时,血沉减慢2、红细胞因素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的聚集状态3、其它因素血沉管的位置温度16、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临床意义?1、血沉增快各种炎症阻止损伤及坏死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2、一般临床意义较小。在红细胞数量增多,如真性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致血液浓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
28、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血沉会减慢17、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的检测原理?W.H.Coulter根据血细胞是相对不良导体,当血细胞悬浮电解质溶液中,将小孔管插入细胞悬液,使其管内充满稀释液,而管内安有一个内电极,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电极。当电流接通后,位于小孔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的电流。当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由于细胞的导电性质比电解质溶液要低,电路中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加,于是瞬间引起电压变化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大小,振幅高低随细胞体积大小产生变化。即细胞体积增大,引起脉冲越大,产生脉冲振幅越高,这种方法称为电阻抗法。18、白细胞分类计数电阻抗法的分群原则?经溶血处理白细胞根据体积大小初步分为三群:第一
29、群为小细胞区;第二群为中间细胞区也称单个核细胞区;第三群为大细胞区六、论述题1、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天之内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不同,一般下午较上午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暴热等使白细胞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总数增高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的阻止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内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3、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疾病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5、淋巴细胞增多绝对增多:
30、某些病毒或细菌所指的传染病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慢性感染也可见于淋巴细胞增多,但白细胞总数正常,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增多明显,且可导致白细胞总数增高相对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因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6、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增高可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7、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2、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有哪些改变?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大小不均空泡杜勒体核变性中毒颗粒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核右移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异常淋巴细胞具有卫星核4、其它异常白细胞巨多核中
31、性粒细胞棒状小体Pelger-Huter畸形Chediak-Huet畸形Alder-Reilly畸形May-Heilly畸形3、外周血中异常红细胞形态有哪些? 1、大小异常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2、形态异常球行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镰行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裂片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齐3、染色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4、结构异常染色质小体卡-波环碱性点彩红细胞有核红细胞4、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有哪些,分别进行阐述? 原理:1、电阻抗原理:W.H.Coulter根据血细胞是相对不良导体,当血细胞悬浮电解质溶液中,将小孔管插入细胞悬液,使其管内充满稀释液,而管内安有一个内电极,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电极。当电流接通后,位于小孔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的电流。当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由于细胞的导电性质比电解质溶液要低,电路中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加,于是瞬间引起电压变化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大小,振幅高低随细胞体积大小产生变化。即细胞体积增大,引起脉冲越大,产生脉冲振幅越高,这种方法称为电阻抗法。2、流式细胞术加光学检测原理:利用流式细胞数使单个细胞随着流体动力聚集的鞘流液在通过激光照射的检测区时,是光束发生折射、衍射核散射,散射光由光检测器接受后产生脉冲,脉冲大小与被照细胞的大小成正比,脉冲数量代表了被照细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