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一)园林1、称谓“园林”一词最早见于441513年梁朝沈约所著宋书中的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山池、别业等。,2、概念,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形成期 形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
2、”,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圆35平方公里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了秦时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界。该时期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造园活动虽然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较单一,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2、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导致归隐山林、
3、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行乐思想流行,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私家园林的兴起,使园林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写意,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南北朝时是我国佛教兴盛时期,寺院建筑大为发展
4、,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营建寺观园林之风是何等兴盛。皇家园林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逐渐接受了私家园林的建园思想,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游览观赏功能强化,艺术开始升华。,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园林功能基本转向游赏目的,注重追求景观美的视觉享受。在此阶段,基本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3、成熟期 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
5、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盛唐画家张燥在绘画中提出思想,强调对大自然进行深人细致观察才能领悟到自然山水的本性和真谛。运用到造园艺术上,强调“心悟”、“顿悟”,成为唐代园林艺术的构景原则。皇家园林表现出宫苑与宫殿、宫城紧密结合,层次严整,在统一中求变化的特点,展现恢弘气魄和灿烂光彩。华清宫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借骊山之势和温泉之名,相机配置,创造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皇家气势。唐代私家名园别墅很多,其造园艺术技巧达到新的意境。如王维建于蓝田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都是在自然风景中选地而建、借四周景色
6、稍作加工而成,是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唐长安东南隅的曲江芙蓉园,利用低洼地进行疏凿,开辟出山水相依,亭、榭、楼、阁相映其间,供人们休息观赏的游憩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城市公用园林。,华清宫,华清宫,庐山草堂,大唐芙蓉园,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文化背景下,寺观园林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道观园林“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寺庙园林“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园林艺术境界空灵、淡远,但又具有明净、流动和静谧的气韵。,虎丘,4、高潮期 宋代文化艺术颇为繁荣,在园林艺术追求上,不求形似,而着眼于写意传神,园林艺术完全进入写意山水境界,全面表现出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征,成为后世的典
7、范,在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预示着鼎盛期的到来。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首推汴京的“寿山艮岳”,设计者就是擅长书画的宋徽宗赵佶。“艮岳”是写意山水集大成者,构景设计以情立意,以山水画为蓝本,以诗词题联为景观主题,园中有诗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情趣,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进入了写意造园发展的高潮阶段。北宋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于京都和洛阳,在布局方面各有独特景致和风格。南宋在临安的西湖及近郊一带,园林数以百计,在绿阴丛中到处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亭、榭,展示出“古今难画亦难诗”的园林艺术佳景,最富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从南宋流传至今。,5、鼎盛期 明清时代
8、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林建筑选址等方面,吸取历代之精华,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规模巨大,景点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富,把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静宜园、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等构成皇家园林区,承德避暑山庄等行宫园林众多。,静宜园,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明清时代,城市开始大量营造富有山林趣味的私家宅园,形成“城市山林”。士大夫们在城市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在有限的范围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了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江南苏州、杭州、南京以及岭南等地,私家园林数以千计,艺术造诣最高。,苏州园林,杭州园林,南京园林,
9、岭南园林,明清时期造园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系统的造园著作是明末计成所写的园冶一书,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卉合理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处理手法和制作技术。许多书画家也直接参与造园,山水诗词、山水绘画、山水建筑以及书法在园林中的融会贯通,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水平推向了高峰。,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风格,(一)按照风格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园林。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它们占地规模浩大,空间布局复杂,园中建宫,园中设园,构成庞大的综合性园林体系。皇家园林建筑形式
10、多样,宏伟高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之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1)规模宏大,气势壮观(2)建筑多样,庄重华贵(3)构图严谨,立意鲜明,颐和园 颐和园原为1750年乾隆所建的清漪园,分为宫廷区、生活区和苑林区。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承德市,建于1703-1792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离宫。山区占山庄34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密的自然景象。,2、私家园林 这主要是指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
11、。府宅园林分布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北方地区如北京的王府花园、山东曲阜孔府的后花园等。府宅园林地域范围较小,且大多建于城市,环境的限制使其在环境气氛的创造和处理上,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1)自然质朴,隐逸超尘(2)小巧玲珑,秀丽典雅(3)情景交融,寓意深刻,3、寺观园林 在佛教寺庙、道教官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
12、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1)虚实交融,恬静淡雅(2)依山就势,幽邃掩映(3)构图独特,景观相融,4、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几个城市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是由若干个公园和其他各种绿地、林地等组合在一起的大园林,功能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为少数人服务,而是面向全社会。因此,在造园手法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元素,讲究自然流畅,追求简明明快。现代园林已不是单纯的游憩景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也是建造现代园林的重要目的。,(二)园林的区域分类,1、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主要指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13、地区的园林。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风格粗犷,人工建筑偏于厚重,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北方之雄”。北方园林一般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北方古都较为集中。,2、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泛指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园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园林建设和遗存最为集中。江南自东晋、南北朝之后,经济发展很快,故有钱有势者以建宅园为高雅,不出院门,可陶冶性情于山水之野。江南山清水秀,河道密布,湖塘众多,草木繁茂,为园林建造提供了条件。江南园林,玲珑纤巧,清雅淡泊,轻盈秀丽,富有真山真水之情趣,可概括为“南方之秀”,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如苏州园林的特色就是“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园中
14、处处有画境、诗意。,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所存最古老的园林,全园的面积约11hm2,始建于五代别墅,北宋苏舜钦临水建亭。沧浪亭耸然山巅,景色自然。,狮子林 元代1342年为纪念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因其曾结茅于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园中又有怪石如狮,后易名为狮林寺,狮子林为寺后花园。狮子林开放面积约lhm2,拥有国内尚存最大、最曲折、最复杂的古代假山群,被誉为“假山王国”。,拙政园 拙政园原为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买下寺产建成宅院,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水面较大,聚分
15、结合,空间分割和对景手法应用十分成功。,留园 留园初建于1798年,原名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又称刘园,后叫留园,是清代园林的代表。留园的建筑综合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下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3、岭南园林 岭南地区处于南岭山脉以南,为南亚热带气候,降水丰沛,植物常绿,造园条件十分优越。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相结合,布局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绕以楼阁,高树深池,阴翳生凉。岭南园林的花木种植颇广,从青竹幽兰到热带的榕树木棉,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得园林色彩浓丽。岭南园林
16、发展历史较晚,吸取了江南园林之“秀”,也师道于北方园林风格,近代又受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结构简洁,轻盈秀雅,室内造景,室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征。,岭南四大园林 可园 可园位于广东东莞城西,始建于1858年,面积仅2204平方米。该园有19厅15房,分为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院,布局高低错落,相互沟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梁园 梁园位于广东佛山,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
17、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市南村镇,清代同治六年兴建,距今130多年,全园建筑面积约2000m2,以小巧玲珑的独特建筑风格赢得岭南园林艺术精品的著称。游廊式拱桥把这座古庭园分为东、西两部。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顺德大良镇,建于1800年。园内桥、廊、院、路都结合地形安排,是顺应自然布局的代表作。,4、少数民族园林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宫殿、寺庙、庭院也附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宗教气氛的园林。如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是历代达赖的夏宫,园内宫殿耸立庄严,林木葱
18、郁,花卉繁茂,曲折幽静。,三、中国古典园林鉴赏,(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园景立意的构思和生活内容的要求,因山就水来布置亭榭堂屋、树木花草,使之互相协调地构成切合自然的生活境域,并达到“妙极自然”的艺术境界。因此,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和园林小品。1、堆山叠石 堆山叠石是对园林地形的塑造,以构建园林的骨架。园林假山可分为土山、土石山和石山三大类,单纯土质假山已不多见,大部分采用土石结合。堆山叠石,首先应根据园林布景规划山形。“山贵有脉”,叠山要求达到脉向贯通,高低起伏,大小协调,远近呼应,具备真山的气势和活力。其次布石,要了解真山石形、纹理
19、与色彩,有目的的取材,以便更好地表现设计意境。如扬州个园的“秋山”,用的是石英石,夕阳西照,英石红枫,倍增秋色;而“冬景”则大胆选用色度洁白、体态浑圆的宣石(雪石),将假山叠至厅南墙之下,给人以积雪末化的感觉,成功地表现了“冬意”。,假山是自然山体的体现与幻化,2、理水 水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和血脉。在园林中水体的变化颇多,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园林的理水之法,源于对自然水体的提炼和再现。对于小型水面,应以聚为主,桥堤贴临,以显其大其阔,利用堤岸曲折造就空间变化,使人领略到深邃幽静、空间无限的感觉。湖泊、池沼等大型水体,大都是因天然水面略加人工或依地势“就低凿水”而成。园冶所谓“纳千顷之汪洋,
20、收四时之烂漫”的情景,在大园大型水面中可以领略到。对于开阔水面的所谓悠悠淼水,应借远景或在周围添加背景加以衬托。动水的处理“贵在有源”,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曲折有致。在水池旁的假山上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瀑布、涌泉,利用山势造就溪流与涧水,创建一种流动的水景。“水本无形,堤岸束之”,理水讲究池岸的设计。岸线自然曲折,注意土、石、草、沙结合,交替变化,大小错落,凹凸相间,起伏自然,纹理协调,切忌人工痕迹过重。,3、景观建筑 园林建筑作为构景要素,在反映建筑文化内涵的同时,与其他构景要素相配合,营造天人合一的景观意境。不论是在范围较小的古典园林还是在大型园林或风景名胜区,中国文化都力求把建
21、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形式而言,园林建筑有门、厅、堂、斋、轩、室、馆、楼、阁、亭、台、榭、舫、桥、廊、架等多种类型,不同建筑形式在园林中的作用不同,布局要求各异。厅堂建筑体量较大,为会客、议事的场所,多置于园林与住宅的结合部,兼顾生活起居和观景。楼阁建筑具有凌空高耸之势,园林中常置于显要部位,成为景观构图中心。榭、舫为园林中的傍水建筑,前者依水挑台,后者仿舟楫之形,用于山水景的观赏和社交休息。廊是园林中虚实结合的建筑形式,在具有遮风避雨功能的同时,可发挥导景、观景以及连接、划分空间的作用,布设“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宜曲宜长,常见的有曲廊、波形廊、回廊、阶梯廊、沿墙廊、临水廊、爬山廊、桥廊等。亭
22、为园林之中使用数量最多、形式变化最丰富、空间选址最灵活的小型建筑,用于游人止步、休息、眺望、纳凉等,可设于山巅、林阴、花丛、水际、岛上、路旁等,有半亭、三角亭、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伞亭以及双亭、扇亭等形式,就立面而言有攒尖、歇山、庑殿、卷棚、圆顶、盔顶及单檐、重檐之分。,4、花木配置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自然环境,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可提供焕发精神的自然审美享受对象。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配置的方式有:仿效自然,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提倡“多变和不对称的均衡”;强调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乔木、灌木、攀缘、水生、花卉、草地兼用,注重物种的配合和
23、群落的构建;种植方法多样,有孤植、丛植、片植、带植等方式,形成大小高低配合、明暗疏密相间的布局之巧;追求植物与山石、水面、建筑的有机结合,点化主题,互为组景,如景窗配置以一叶芭蕉、几杆修竹营造出绿意满窗,建筑附近种植花木满足遮阴、构景的需要但又不宜影响采光、通风;根据植物自然成长所具有的疏密、明暗、大小、花果等生态变化,构建不同的四季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景观特性,将观形、观色、闻香、赏花、品果、观叶集于一体;注意古树名木保护,看重植物拟人文化和精神美学价值,以物抒情,以物谕志;物种选择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区域生态条件,生长旺盛且景观独特,如北方园林的松柏雄伟苍劲,江南园林的梅竹婀娜多姿。,5
2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之中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情趣、功能明确的构筑物。小品可以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使园林景观更加富于表现力,虽小而不贱,虽从而不卑,是园林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园林小品类型多样。园门多用曲线、象形形体,如圆门、月门、梅瓶门等。景墙为引景、装饰、遮蔽,常用波形云墙、梯形墙、漏窗墙。景窗似隔非隔,多为六角、八角、圆形、扇形及不规则造型。雕塑在园林中既是景观的点缀,又是供欣赏的艺术品。花坛和铺地,利用色彩的变化,可美化背景效果并营造出景观意境。园路形式多样,铺砌的漫道,起伏的蹬道,台阶状踏步,跨水的汀步,都可以大大增强园林的趣味性。园林中的桌凳,在满足实用
25、功能的同时,通过造型、色彩、质地、布设的追求,也可成为造景的点睛之笔。,(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园林的重点和核心,体现园林的景观主题,是观赏视线的焦点。配景烘托主景,发挥陪衬作用。主景与配景的处理,关键是建立合理有序的主从关系。在园林主题思想确定的前提下,突出主景常采用的做法有:主景主体升高,降低视点,取蓝天、远山为背景,通过仰视营造突出鲜明、伟岸高大的景观形象;运用轴线聚焦,将主体置于主轴线上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引导视线聚焦;利用环拱四合空间(水面、庭院、盆地、广场等)具有视觉集中向心的动势,在水平视线的交汇点布设主景;利用规则园林的几何中心,或自然园林的构图重
26、心,作为处理主景的位置,可获得最佳的位能效应;采用渐变节律之法,从低到高,逐级递进,由序幕达到高潮,引出主景。相对而言,配景则多采取序幕、侧置、降低、小化等的方式配置,纳入统一构图之中,形成主从有序的对比与和谐,烘托出主景。,苏州风光,杭州西湖,云南大理,(2)借景 借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将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各种在形、声、色、香等方面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园林构图空间中。借景能扩大园林空间,增加景观层次。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远借是指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和玉泉塔,实际距离达千米之遥,但犹如园林组成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借东侧磬锤峰,形成
27、“锤峰落日”景观。邻借亦称近借,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浜,因此在沿水面河浜处设假山驳岸,其上建复廊以及面水轩,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仰借为借高处景物,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陕西华清池借骊山等。俯借为借低处景物,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包括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皆可借之。,(3)对景 对景是指观景点在透景线条件下所面对的风景视线端点的景色。一般透景线穿过水面、草坪或仰视、俯视空间,构成对景,这一处理手法在江南园林中
28、应用甚广。园林中的主要建筑方位确定后,在其视线所及处设计透景线,布置对景。对景也可沿游路、走廊的前进方向,在进门、转弯等变换处构设对景。如苏州拙政园通过“晚翠”月门遥望池北的雪香云蔚亭以及周围山石树木构成的对景。对景处理可对称严整,形成互对,表现出对景互补;也可自由活泼,形成飞对。为了欣赏对景,宜选择最佳位置,安排亭、树、草地等,使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为欣赏对景视点。,(4)分景 园林宜含蓄有致,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大;景越露,意境愈小”。分景就是通过一定的视线障碍,分隔空间,创造“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湖中有湖,虚实结合,空间多变”的意境。抑景又称障景,在园林中凡是能抑制视
29、线、引导视线方向转变的屏障性景物均构成抑景。抑景可达到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效果,丰富观赏层次,调节观赏节奏。园林抑景的形成,经常使用假山、树丛、建筑、廊墙来遮挡视线,被称之为山抑、树抑、曲抑等。抑景使用最多的是园林的人口空间,如苏州留园人口为多进小院和狭长曲廊,明暗交替,方向多变,曲折封闭,进入主空间豁然开朗,顿觉主水池之阔之大。隔景具有两种含义。一为园内之隔,利用景物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的景区,突出景区、景点特色,避免相互干扰,丰富游览内容。二为园周之隔,与借景相反,“嘉则借之,俗则屏之”,不隔其俗,难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能。身处闹市的园林,周遭必隔,如上海豫园萃秀堂为尽端
30、建筑,后为市街,然假山耸起,堂隐北麓,人留期间,不知市嚣,判若仙境,隔景之妙可见一斑。,(5)框景 框景是选择特定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框、洞口框等围合景色,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画面,称之为框景。框景讲究构图和谐,取其精华,“仿古人笔意,收之园窗,苑然镜游也”。扬州瘦西湖钓鱼台的月亮门亭,从亭中外望,一门镶五亭桥,一门嵌白塔,将瘦西湖的标志性景观尽收其中,被视为框景的佳作。(6)夹景 为了突出和强化主要景物,常将视线两侧的平俗景观利用树丛、行树、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封闭狭长的视觉空间,置主要景物于空间端部,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
31、之一,能起遮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和神秘感。(7)漏景 漏景是指通过花墙漏窗等形式,构建若隐若现,似见非见,含蓄雅致,模糊深远的意境。漏景一般在框景效果不甚明显时采用,不仅可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8)添景 添景用于近景缺乏、前景简单的情况下,为求得主景或对景的丰富层次感,通过园林小品、树木绿化等来补充点缀构图,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如北海公园隔水面取白塔,近景过于单调,以湖边垂柳添之。(9)藏景 藏景用于较大园林,即在园林之中构建园中园,达到富于变化、别有洞天、大中见小的艺术对比效果的构景手法。藏景多置于园中一隅僻静之处,以小巧精致、构思细腻取胜。如颐和园的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仿无锡寄畅园而建,荷池居中,堂榭环绕,花木扶疏,竹影参差,山泉急湍,“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10)点景 点景是根据园林景观的特点及造园意境,利用中国丰富的语言艺术,对景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主题,点出精华,点出境界的构景手法。点景可以引导游人观览,加深感受,升华意境,即“辞因景生,景因辞胜”。点景之笔实为点睛之笔,包括景观命名、楹联匾额、题诗咏词、摩崖石刻、导游讲解等方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就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景。,(三)掌握鉴赏方法,1、资料收集2、全观细察3、宜动宜静4、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