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1156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章__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1).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篇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隋唐,已进入了鼎盛阶段。,隋唐时期,在儒、佛、道三教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地位的纷争。儒家讲入世,直接设计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模式;佛、道两家讲出世,倡导人们从纷杂的世俗社会中自我超脱,其实,儒、佛、道三教的目的是相同的。,隋唐时期的“三教”纷争,就当时三教中的人而言是为了争夺最优势地位,而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则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要求思想界统一的一个重要过程。隋唐时期,在儒、佛、道三教的地位争夺中,佛教与道教的争夺相当激烈,而儒学的地位则相对稳定。,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学社会思想由兴盛而转入低潮的时期,从隋唐至两宋,是儒学社会思想由三教纷争、

2、融合而复兴的时期。隋唐时期,纷争多于融合,两宋时期则是融合多于纷争。其结果就是出现了一种名曰儒学而实际上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的道学社会思想,或叫新儒学社会思想。,传统的儒学社会思想的特点是强调“致用”,主张以人为主体的内向思维,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提倡人的道德与人格的自我完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立大一统的内圣外王、和谐稳定的礼乐刑政之国。这就决定了儒学具有缺乏理论性、思辨性和必须借助官方力量维持其地位的弱点。隋唐时期,从儒学思想家中产生出一批决心挽救儒学,使其重新获取生命力的学者,韩愈堪称这群学者中的杰出代表,宋代新儒学便从他们那里开始萌芽。,宋代新儒学是三

3、教融合的产物,它虽然冠以“儒学”之名,实则是吸收了佛、道二教理论中对儒学有益的部分,完成了儒学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新儒学的地位在宋代尚有争议,但经过元而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则成为正统的官方社会思想达六百多年。,本篇将论述隋唐至宋元时期社会思想发展变迁中有代表性的各家社会思想。,第二十五章 隋唐佛教的社会思想,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在中国扎下根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到隋唐,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在隋唐时期,佛教内部形成了很多宗派,我们这里仅论述天台宗与禅宗的社会思想,以见隋唐佛教社会思想之一斑。,第一节天台宗的社会思想,天台宗渊源于南北朝时期,

4、而创于隋,盛于唐,中唐以后趋于衰落。天台宗是由于这一宗派的智者大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而得名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智凯和湛然。,湛然(711782)中国唐代僧人,俗姓戚,常州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天台宗主要是依据法华经,其教旨主要是“三帝圆融”和“一念三千”,认为世界万物和“尘世”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心一念的产物。,在佛教天台宗看来,解决社会秩序失调的最好办法,莫于过一个“空”字。世间人们所谓的“有”都不过是“假有”,只有把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虚幻不实的(“空谛”),都看作是一种假象,是看上去似乎“有”的一种假借的概念(“假谛”),才能符合于佛教的最高真理中道(“中谛”)。空、假、中三谛是

5、互相融通的,它们都系于信仰者的一心,就是所谓的“三谛圆融”了。,何为“一念三千”呢?一念就是人的某种念头,而三千则源于佛教作为轮回报应学说依据的“十法界”。,一个人究竟得何报,取决于其所行,其行的内容是什么,又取决于其“一念”,这大概就是“一念三千”学说的真正意义了。,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说教,要人们放弃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冲突和是非,去追求虚幻的精神解脱。归根到底是为了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秩序的一种宗教化了的社会思想。这种社会思想,特别是一念三千和轮回报应思想,看来比儒家思想更具有震慑力。,第二节 禅宗的社会思想,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达摩认为,社会的一切问题和冲突都

6、是由于人们受到外界的利害得失等刺激的诱惑而产生的,而要摆脱这种诱惑,接受佛教“真如”的原则,就要按他所设计的方案修行:,第一是要修“报怨行”。通过这种修养,做到“逢苦不忧”。第二是要修“随缘行”。通过这种修养,做到放弃任何社会价值 观念,不知什么是是非善恶,也不知什么是痛苦和快乐 把自己所遭逢的一切都看作是命运的安排。第三是要修“无所求行”。通过这种修养,使人们放弃改善自己 生存条件的任何需求。,第四是修“称法行”。通过这种修养,使人们都自觉地按照 佛教所设计的行为规范(法)去行事。,达摩提出的修炼方法,是当时中国北方的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在佛社会思想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的巨大的一步。,慧能认

7、为,社会中任何人都有佛性,一个人只要有主观的信仰,相信自己本来就有佛性,接受佛教的社会价值观,就可以顿悟成佛。慧能的“佛”,并不是西天如来佛,而是一个无烦恼、无牵挂、无是非爱憎的自在佛。,禅宗的佛性本来就虚无缥缈,其顿悟成佛则更是空话和幻想。佛教禅宗所以能在中国流行和发展,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即它是中国化了的佛教。,它倡导的思想解脱,只不过是用新的形式更牢固地束缚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毫无怨言地、以至快乐地在苦难社会中生活,这既是禅宗的社会功能,也是任何官方宗教的社会功能,由此看来,宗教神学的思想,说到底是一种社会思想。,本章要点:,1、天台宗主要是依据法华经,其教旨主要是“三谛圆融”、“一念三千”

8、。其特点是要人们放弃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冲突和是非,去追求虚幻的精神的解脱。归根到底是为了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秩序的一种宗教化了的社会思想。这种社会思想,特别是“一念三千”和“轮回报应”思想,看来比儒家思想更具有震慑力。佛教所以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扶植,原因就在于此。,2、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是中国化的佛教。唐中叶以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中最有势力的宗派,唐末、五代时期是它的极盛时期,宋元以后仍然继续流传着并曾对宋代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禅宗认为不必与现实社会进行任何斗争,只要改变一下对于现实社会的态度,就可能自我解脱了。它和其它宗派一样,教人们忍受苦难,甚至把现实的苦难当作快乐去迎接它,这种宗教禅学的思想对调适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或冲突是有效的,所以说到底是一种社会思想。,复习思考题:,1、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一念三千”论。2、禅宗思想在中国流行的社会基础是什么?3、试比较佛教社会思想与儒家社会思想的特点。4、试比较佛教与道教社会思想之间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