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1629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麻疹监测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定义为

2、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二)监测病例分类。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

3、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2)临床符合病例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临床符合风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

4、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3.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1)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监测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二)病例监测。1.流行病学监

5、测(1)病例调查每例监测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于跨县(区)就诊的病例因返回其现住址等原因无法完成调查、采样的,报告单位所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在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单位所在地、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病例可能的感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病例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传播情况。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

6、学个案调查表”(见附件2),各变量要准确、有依据。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为掌握麻疹病毒基因型变化及其动态分布情况,各省应按照监测连续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以地市为单位每年至少采集10

7、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当确认为麻疹暴发疫情时,应采集疫情早期至少5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病例数小于5例者应全部采集。标本应在采集后3日内送达本地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见附件3。(3)主动监测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2.实验室监测(1)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省、市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组成,承担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

8、测、病毒分离及基因定型任务。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单位实验室,经上级网络实验室考核认证后,可纳入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检测工作。(2)血清学检测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血标本后,应于4日内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ELISA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3)核酸检测地市级及以上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在接到病原学标本后7日内应完成麻疹或/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应在完成核酸检测后10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4)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核酸检测结

9、果阳性标本后,应于28日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已开展病毒基因定型的应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在完成后3日内将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复核。尚未开展基因定型的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在14日内将病毒分离物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基因定型。 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病毒分离物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收到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后3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送检单位。(5)实验室质量控制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负责对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认证、质量控制、考核和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估。省级及以下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实行逐级认证、质量控制和考核。有关全国麻疹风疹网络实验

10、室管理及检测工作要求另行制定下发。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见附件4。(三)暴发疫情监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发生麻疹暴发疫情后,各地要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做好疫情报告、调查、风险评估工作,采取控制措施,并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调查处置信息。(四)风险评估与预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风险评估,

11、分析利用历年麻疹疫情、疫苗接种率及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等信息,对本地区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四、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一)信息的录入和个案管理。监测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由病例报告单位录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48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基因定型结果首次由省级录入系统的,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根据复核检测结果进行检查订正。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监测病例分类标准进行最

12、终分类,原则上应在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附件5),同时上传调查报告。具体操作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由检测单位保存。(二)信息分析与利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适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麻疹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当地人群免疫状况,发现免疫接种薄弱地区和人群,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下级单位,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五、各级职责(

13、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对全国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协调、指导省级麻疹监测工作;对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负责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管理和维护,对省级麻疹风疹实验室进行考核、质控,对麻疹、风疹病毒基因型进行鉴定,评价血清学和核酸检测试剂。(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省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健全和质控考核本省麻疹监测网络;指导、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负责麻疹、风疹病毒分离,有条件者进行基因定型;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培训、督导和评价;对本省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

14、和反馈;协调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工作。(三)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监测病例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指导和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对本市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本市麻疹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开展督导和评价;对本市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协调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麻疹监测工作,开展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监测病例标本的收集和运送;开展辖区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

15、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五)医疗机构。按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监测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保证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集就诊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并协助完成标本运送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六、监测指标(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以省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二)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80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80以上。(三)监测系统特异性

16、指标。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有关监测指标的说明见附件6。附件:1.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2.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3.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4.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5.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6.监测指标说明附件1 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附件2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一部分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调查用)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1.3 身份证号: 1.4 性别*: 男 女 1.5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公历)a.年龄*:

17、 (单位: 岁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可填写实足年龄)1.6 患者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1.7 病人现住址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他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1.8 病人现住址*: 省 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1.9 患者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 餐饮食品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不详1.10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1.11 发病日期*:20 年 月 日1.12 诊断日期*:20 年 月 日 时1.13 死亡日期 :

18、20 年 月 日1.14 疾病名称:法定传染病: 1.15 填卡医生: 1.16 报告单位: 1.17 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 无 有1.18 备注: 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2.1 报告日期*:20 年 月 日2.2 调查日期*:20 年 月 日2.3病例户籍*: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其他国家_户籍地址(大陆户籍填写)*: 省 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户籍地相对现住址类型: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他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国如非本县区,发病时在现住址居住时间*: 7日 7-21日 22日-3月(不含) 3月(注:如为外籍或港澳台病例,则选择在中国大陆居住时间)2

19、.4是否在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工厂等)*: 是 否 不详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 2.5 是否发热*: 是 否 不详 如是,则发热日期为*:20 年 月 日2.6 是否出疹*: 是 否 不详 如是,则出疹日期为*:20 年 月 日2.7其他临床症状*:咳嗽 是 否 不详 卡他性鼻炎 是 否 不详结膜炎 是 否 不详 口腔黏膜斑 是 否 不详淋巴节肿大 是 否 不详 关节炎/关节疼痛 是 否 不详2.8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是 否 不详疫苗种类:1=麻疹/风疹单苗 2=麻-风联合 3=麻-腮-风联合 4=麻-腮联合5=麻腮风水痘联合6=不详具体为 肺炎 腹泻 肠炎 脑炎 脑膜炎 耳炎 其

20、他 2.9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须详细填写) a.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 0剂 1剂 2剂 3剂 不详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年_月_日 疫苗种类: 第2剂接种日期:_年_月_日 疫苗种类: 1最后一剂接种日期:_年_月_日 疫苗种类: 1Ii免疫史信息来源: 预防接种证 接种卡 接种信息系统 家长回忆iii如为15岁儿童且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应接种剂次数(注:817月龄应已接种1剂,18月龄应已接种2剂),其主要原因是_ b.含风疹成分疫苗剂次数*: 0剂 1剂 2剂 3剂 不详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年_月_日 疫苗种类: 1 第2剂接种日期:_年_月_日 疫苗种类:

21、 1 ii免疫史信息来源: 预防接种证 接种卡 接种信息系统 家长回忆2.10出疹前721日是否去过医院*: 是 否 不详 医院名称日期2.11是否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是 否 不详是否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是 否 不详2.12 是否为已怀孕妇女: 是 否 不详; 若是,发病时怀孕周数: 2.13是否为一起麻疹或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 是 否如是,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 是 否 暴发编码: - - -2.14可能的感染地*: 中国大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其他国家_ 不详如为中国大陆,具体为: 省 地(市) 县(区)详细感染地来源(尽可能具体到地区及单位) 详

22、述判断依据(尤其阐明出疹前721日详细活动情况): 2.15 个案调查备注: 三、标本采集情况3.1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标本*: 是 否 采集日期:20_年_月_日3.2是否采集第二份血标本*: 是 否 采集日期:20_年_月_日3.3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 是 否 如是,标本类型:a.咽拭子: 是 否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b.尿标本: 是 否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3.4 采集其他标本:_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四、血清学检测结果4.1第一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年_月_日麻疹IgM *: 阳性 阴性

23、未检测 风疹IgM *: 阳性 阴性 未检测检测单位: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年_月_日4.2第二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年_月_日麻疹IgM *: 阳性 阴性 未检测 风疹IgM *: 阳性 阴性 未检测检测单位: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年_月_日4.3 是否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 是 否如是,第二份血麻疹IgG抗体是否4倍升高或阳转: 是 否 未检测第二份血风疹IgG抗体是否4倍升高或阳转: 是 否 未检测检测单位: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年_月_日五、核酸检测结果5.1是否开展核酸检测*: 是 否5.2病原学标本收到日期*:20_年_月_日5.3

24、标本类型(可多选)*: 咽拭子 尿 其他:_5.4检测方法(可多选)*: 荧光定量RT-PCR RT-PCR RT-RFLP 其他_5.5麻疹核酸检测结果为*: 阳性 阴性 未检测 人RNaseP基因检测结果为: 阳性 阴性 未检测5.6风疹核酸检测结果为*: 阳性 阴性 未检测人RNaseP基因检测结果为: 阳性 阴性 未检测检测单位: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年_月_日六、病毒分离结果6.1 病原学标本收到日期*:20_年_月_日6.2标本类型(可多选)*: 咽拭子 尿 其他:_6.3 病毒分离所用细胞*: Vero-Slam细胞 其他:_6.4分离鉴定结果*: 麻疹病毒阳性 风疹病毒

25、阳性 阴性 其他:_检测单位*: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年_月_日七、基因型鉴定7.1基因型鉴定标本收到日期*:20_年_月_日7.2标本类型*(可多选): 病毒分离物 PCR阳性产物 其他_7.3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 阳性 阴性 未检测如为阳性,基因型: _ 毒株命名:_7.4风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 阳性 阴性 未检测 如为阳性,基因型: _ 毒株命名:_检测单位*: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年_月_日第三部分 病例分类8.1 监测病例分类*: 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临床符合风疹病例 排除麻疹风疹

26、病例 待分类8.2 是否为与接种疫苗相关的发热出疹 是 否8.3 麻疹病例感染来源*: 本土病例 输入病例 输入相关病例 感染来源不详病例 判定依据*: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填表说明第一部分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该部分是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按照报告卡要求进行填写。如果病例已经在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将病例纳入专病管理后该部分内容会直接推送到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无需重复录入。但在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时须同时调查该部分信息,以对传染病报告卡中不准确的内容进行订正,订正后的内容会自动推送回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标注*的为规定必须录入内容。其中:1.1 传染病

27、报告卡卡片编号:由系统自动生成,可作为识别病例的唯一代码。1.2 家长姓名:15岁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1.5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尽量填写出生日期。本表中的日期均为公历日期,以下同。1.7 病人现住址属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1.8 病人现住址: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病例现住址指”该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最容易随访到的住址”。

28、发病时间以变量1.11为准。病例在旅途中发病的,现住址以该次旅行出发前的居住地为准。病例的现住地址与感染地(2.14项)不一定相同。1.10病例分类:初次录入报告卡时按照最初诊断进行填写。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在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实验室检测完成后,根据相应结果订正病例分类。1.11 发病日期:应为最早出现麻疹相关症状的日期。1.14 疾病名称:初次录入报告卡时按照最初诊断进行填写。在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完成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根据相应结果核实、订正此处疾病名称。疾病名称为其他传染病中的“其他”和其他疾病时需具体明确。1.18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

29、、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2.1报告日期: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任何形式收到病例报告的日期。2.2调查日期: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调查人员对病例进行现场个案调查日期。2.3病例户籍:为该病例户口登记所在地的属性。户籍地址(中国大陆籍病例填写):如果病例户籍为中国大陆,应具体询问到乡镇。户籍地相对于现住址类型:该变量在现场调查时无需填写,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时,系统将自动根据户籍地和现住址所在地进行判断。如非本县区,发病时在现住址居住时间:指病例发病时在现住址所在县区(1.8项)居住时间长短。2.4是否在集体单位:应询问病例是否来自学校、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

30、位。如果是,则详细填写所在集体单位名称,以便详细调查其所在单位发病情况。2.5是否发热:是指腋温37.5,如未测量体温,以家长或成人病例自我判断为主。发热日期填写最早出现发热的时间。2.6 是否出疹:指出现红色斑丘疹。出疹日期是指皮肤开始出疹的日期。2.7 其他临床症状: 如果有咳嗽、卡他症状(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口腔黏膜斑、淋巴结肿大(耳后、颈后和枕后)、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状,则在相应项目选择“是”;无相应症状,则选择“否”;否则填写“不详”。2.9 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该项为麻疹风疹个案调查核心内容,调查时应查看到接种证,确实不能出示

31、接种证的,应查询接种卡/信息系统核实,完整填写相应信息。如为15岁儿童,调查人员应现场判断适龄儿童是否完成了相应年龄段应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如否,应询问未种/未全程接种原因。2.10出疹前721日是否去过医院:应详细询问患者在出疹前的医疗机构暴露史。2.11是否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该选项由调查人员经核实有关信息后判断并填写。“流行病学关联”是指在出疹前721日,直接接触过其他实验室确诊病例,或存在以下情况:(1)与其他实验室确诊病例在同一个村、社区、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2)参加过同一个集体活动,如集市或其他集会等;(3)到访过有实验室确诊病例就诊的医疗机构。2.13是否为一

32、起麻疹或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是指该病例是否为某一起暴发疫情中的病例,对于暴发被确定之前已报告的同一起暴发疫情中的病例,需要修订相应病例的该条信息并补填暴发编码。如是,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如果是一起新确认的暴发疫情,系统将按照县区国标码(6位)+ 年份(4位)+ 编号(3位)进行编码,按暴发顺序依次编号;如果该病例是已有暴发的病例,则从下拉菜单选填所属暴发疫情的编码。2.14可能的感染地:调查人员应详细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判断该患者最可能感染麻疹病毒的地方。详细感染地来源:如判断在中国大陆本土感染,应尽量具体了解到相应县区及可能的集体单位。详述判断依据:此处可详细阐述调查人员判断感染地来源的所

33、有必要依据,推断要有客观依据。2.15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备注:调查人员可将现场个案调查时获知的其他信息做详细备注。三、标本采集情况3.1-3.2采集血标本:指监测病例出疹后采集的血标本。3.3是否采集病原学标本:指监测病例出疹后采集的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第四、五、六、七部分,根据实验室反馈的检测结果录入。第三部分 病例分类8.1监测病例分类: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监测病例分类”变量将根据1.10项、1.14项和2.11项进行自动判断。8.2是否为与接种疫苗相关的发热出疹:接种含麻疹成份疫苗后的反应可排除麻疹野病毒感染,勾选此选项。其判定可参考以下

34、条件:鉴定出麻疹疫苗株病毒,或同时符合以下5种情形:有出疹,伴或不伴发热,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接种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714日后出疹,血标本采集日期为接种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后856日,且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充分的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该病例引起续发病例,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调查未发现其他可明确解释的原因。8.3麻疹病例感染来源:对麻疹病例可分为以下四类:本土病例:实验室或流行病学依据证实病例来源于中国大陆本土的麻疹病毒持续传播,或无证据表明为国(境)外输入病例或国(境)外输入病例的传播所致。输入病例造成的传播在境内持续超过12个月,此后发生的病例应视为本土病例。输入病例:有流行病学和/或病毒学依

35、据证实,麻疹病例是在其他国家(地区)感染麻疹病毒。病例在出疹前721日有在其他国家(地区)的暴露史(如果期间部分时间在国内,应排除在国内感染的可能),且在进入境内后21日内出疹。输入相关病例:有流行病学和/或病毒学依据证实,在境内感染自国(境)外输入病例或其传播链的病例。如果病例检出非本土基因型病毒但暴露史不详,也视为输入相关病例。感染来源不详病例:在已证实消除麻疹的地区,调查无法确认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存在流行病学或病毒学联系的病例。附件3 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一、标本采集(一)血标本。1采集病例出疹后28日内静脉血23ml,加入到无菌试管中,标明采集日期和病例姓名、编号。2有条件地区可用150

36、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日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5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6出疹后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在出疹后428日采集第2份血标本进行检测。注: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二)病原学标本。咽拭子病原

37、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如下:(1)出疹当日至出疹后5日采集。(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常用的病毒运输液包括:pH 7.47.6的Hanks液:在9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Hanks,然后加入10ml牛血清和0.2ml 0.4酚红溶液,过滤消毒。加1ml青/链霉素溶液。分装到无菌管中,于4储存备用。组织培养液:DMEM液加入青/链霉素使其终末浓度分别为5001000IU/ml和5001000ug/ml,加入胎牛血清使其终末浓度为2,加入谷氨酰胺至浓

38、度为1;加入7.5的NaHCO3调节pH至7.47.6。注: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二、标本运送(一)血标本。1标本采集后按照监测方案要求送到实验室,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标本标签应清晰、防水。2标本运送时附带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等完整信息。安排运送日期并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二)病原学标本。1咽拭子等病原学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置28保存。2.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否则-70保存。无-70保存条件者,可在-20保存并在1周内送达。在-7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完成相应检测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实验室。3标本应冷藏运输,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4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应避免日光照射。5其他送检要求与血清标本相同。附件4 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表4-1 监测病例血标本送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表(参考)送样单位: 地市(州、盟) 县(市、区、旗) 送样人: 联系电话: 送样日期: 年 月 日收样单位: 地市(州、盟) 县(市、区、旗) 收样人: 收样日期: 年 月 日送样单位填写标本检测单位填写备注标本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出疹日期最近MCV接种日期采样日期第几份血*标本状况麻疹IgM风疹IgM检测结果报告日期检测结果报告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