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1670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一、 案例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远远望去,一幢幢色彩亮丽的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宛若一道风景这是北沟一村43户农民的住房。19栋色彩亮丽的别墅曾是北沟一村的骄傲,而如今,村民们却满面愁容,他们已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2001年,昌吉市启动了城市扩容工程,北沟一村正好在扩容工程的规划区内。经多次协商,40户村民中的38户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建新居民点。同时市政府、城郊办事处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参观了几家高档别墅区后,被豪华的小洋楼的富丽堂皇打动,号召村民在规划内的城区范围内兴

2、建楼房。根据当时干部们的分析,把居民点建在城市的新区,对今后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也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房将来肯定会升值,加之耕地也会被政府征用,还可以获得一笔拆迁赔偿款。 43户村民和村委会达成意见,倾其所有积蓄支付了楼房首付款;再由市政府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家贷款8万元9万元,建设起别墅区.然而,正当村民等着新区尽快发展、政府尽快征用他们耕地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2004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银根紧缩,土地严管,刚具雏形的昌吉市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农民期望的土地征用、二三产业兴旺的目标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银行催要每年6000元7000元的贷款利息。

3、不少村民不得不买掉别墅还债。近日,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对在北沟村卖掉住房的11户村民给予四项帮扶措施:在北沟一村居民点周围建设商业门面房,每户分配一间,用店铺收入解决他们今后的生活问题;加强对这11户村民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引导、鼓励周边企业优先安排这11户村民;在该村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这11户村民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二、 背景透视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

4、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温家宝总理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做表面文章,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村庄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2、各地新农村建设中形象工程层出不穷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

5、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在中央三令五申杜绝新农村建设中的形象工程的同时,各地政府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帜,实质却搞些不切实际的中的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事件却仍然层出不穷。实际上,“小康村”内的农民别墅工程困扰农民的事件已出现多次。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农民住着贷款建起的别墅,却在为一日三餐发愁;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浙江省永康市荆山夏村推出了“家家都有别墅住”的村民别墅工程,并声称要做“全

6、国一流”的样板村,结果村民别墅群不仅成了烂尾楼,而且还负债8000多万元。与“小康村”一起受到人们关注的,还有各地的 “文化工程”。甘肃永靖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却在公路两边砌了9处、总长度2公里多的高墙。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三、 理论分析分析认为,导致本案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政策的执行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认知的失误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正确贯彻执行政策,首先必须准确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即要理解政策的指导思想、最高目标和远期目标。目标是政策执行的方向,目标不准将造成政策执行的南辕北辙,不仅无法解决政策的实

7、际问题,而且还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于是,个别地方领导干部把它看成搞新一拨“政绩工程”的机会。为凸显自己治下的新农村建设成绩卓著,某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村容整洁”上做足文章,导致一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俨然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新农村建设是要真正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让全社会共享改革成果,而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扎扎实实地工作,搞政绩工程只能是舍本逐末、适得其反。“遮羞墙”事件和别墅困扰农民事件都是一起起典型的政绩工程案例,值得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引以为戒。2、政策执行方案设计不全面,缺少适应环

8、境变化的弹性机制政策往往面向整体,着眼长远,具有抽象性。因此要求政策执行机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具体化的政策执行“施工图”。首先,制定政策计划,要求实事求是,统筹方方面面。贷款建洋房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等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没有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引起了农民的强烈反感和抱怨。如本案例村干部在规划建设时,只想到城市扩建可能给农民带来的致富机遇,房子建得漂亮一点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好处,虽然未拆迁户减免了费用,却没有想到每个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另外,编制计划要求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本案例中由于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环境变化的考虑不周,国家政策

9、发生变化使得农民的土地征用、第二三产业的兴旺等期盼成为泡影。3、政策执行主体的单一性导致政策对象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缺失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现代社会政策执行更加强调民主原则,即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和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新农村建设中频频出现政绩工程扰民的现象,是由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出现了错位。新农村建设的主角无疑是农民,中央再三强调,搞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以农民为主,但是一些地方领导不顾农民的实际需要,强行建造别墅等形象工程。很显然,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的,领导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角,而当地建设新

10、农村的各项工作也是为领导政绩服务的。主体的错位必然导致形象工程层出不穷,从而使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违背了初衷。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为主体绝非一句空话,而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保持正确方向,能否真正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的远大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四、 对策与思考1、领导干部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涵盖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其深刻内涵,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正确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少数

11、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中央文件精神学而不透、学而不精,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甚至曲解新农村建设,是造成当前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各式各样问题的根源。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庄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让农民拥有更好的居住条件,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对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单一搞工程搞基建,更不应该借口新农村建设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建设新农村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做到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正确理解和认识新农村,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12、和失误。2、新农村建设要为科学规划、考虑周全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等不正常现象,虽然可能一时成为某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中追逐的样板,但由于这些工程没有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起了农民的强烈反感和抱怨:新居虽然好看了,但离农田远了;修建别墅破坏了原来的灌溉渠道,住进别墅后没地方养牛了;建起农民公寓后,农民要扛着锄头进出电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考虑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干部在领导新农村建设前,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准备规划,执行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机制;在领

13、导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求做好政策的调试工作,防止因政策变化而使农民利益遭受损失的事件再次发生,切忌头脑发热、“派脑袋”的新农村建设。3、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考核应全面和实事求是 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现象,与对农村基层干部考核片面看中经济指标和村庄景观表面变化,而忽视新农村建设的其它指标有关。因此,要想使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正确方向,在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考核时,就应该更加全面更加实事求是。同时,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会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要靠干部群众长期共同的艰苦奋斗,对农村基层

14、干部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导致“遮羞墙”等政绩工程出现,所以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农村基层干部,这样才能避免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的出现。4、发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相关决策的发言权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农民最有发言权。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广泛地参与,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牢固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当前许多地方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还不甚了解,上面热、下面冷,政府热、基层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甚至还比较突出,各地形式多样的政绩工程就是农民没有足够发言权的结果和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依靠力量是广大农民,使新农村建设变成农民自身的需要,才能事半功倍。这就需要从加强各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入手,使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否则,新农村建设就很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各种形式的政绩工程扰民现象也在所难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