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2009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DOC)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编号: 毕业论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姓 名: 指导老师: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目 录【关键词】 2【摘要】 21、特征性症状22、特征性病变33、非疫区的防制措施33.1疫苗免疫 33.2种源控制 33.3环境控制 33.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 44、受猪繁殖威胁区的防制措施44.1疫苗免疫 44.2环境控制 44.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 45、暴发和流行地区的综合防制措施45.1疫苗免疫 45.2疫情监测 56、猪场内病毒的净化 57、疫苗免疫67.1疫苗选择 67.2疫苗程序的制定 7【参考文献】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摘要】猪的

2、呼吸道疾病是每一个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在全国范围内肆虐,出现严重的怀孕母猪后期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而且保育阶段仔猪呼吸道疾病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发病后。可在猪群中迅速扩散和蔓延,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应严格执行兽医综合防疫措施加强抑制。【关键词】 消毒 免疫接种 净化1.特征性症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潜伏期长短不一,在自然感染条件下,一般为14天。病程通常持续34周,少数可长达612周。感染本病的猪,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是,该病临床表现的共同点是所有发病猪食欲减退,母猪流产

3、,仔猪出生后呼吸困难。死胎率和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均极高。初次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地区往往呈急性经过,急性发病期过后,出现慢性和亚临床感染。发病的繁殖猪群可出现各种症状。全身症状包括急性发病期厌食、发热、无乳症、昏睡、有时出现皮肤变色,呼吸道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这些症状不是所有的猪同时出现,而是有先后的。母猪和仔猪皮肤损伤包括耳部、外阴变蓝,区域性、菱形块状皮肤变蓝,皮肤红疹斑,皮肤变色可能呈现一过性,仅持续几分钟,皮肤变色常发生于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57天后。急性发病期可见繁殖猪550发病。母猪发病出现繁殖障碍可持续45个月,流产可发生于配种后22109天,也常出现早产和产期延迟。感

4、染母猪产仔常出现一窝内有死胎、木乃伊胎儿、组织自溶胎儿、弱仔和健康仔。母猪还可出现延迟发情,持续性不发情。感染公猪除一般的临床症状外,还可出现性欲降低,暂时性精子数量和活力降低,也可对精液质量产生持续影响。仔猪断乳前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仔猪精神不振,经常出现“八”字腿站姿。大多数猪在生后1周内死亡,呼吸困难,结膜炎,眼窝水肿;新生仔猪表现出血素质,往往导致脐带出血,注射补铁针剂部位淤血水肿。2.特征性病变本病的病理变化不太明显,外观偶尔可见个别母猪被毛粗乱,耳尖和耳边缘不同程度的发绀、外阴和腹部发绀,真皮内形成色斑、水肿和坏死。剖检母猪可见肺水肿、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母猪流产的死胎及出生后不久

5、死亡的弱仔猪,可见头部水肿(特别是颌下、颈下和腋下,水肿部成胶胨样),眼结膜水肿,鼻两侧皮下水肿并见有出血,之后内侧皮下水肿,并见有大面积出血性浸润。下颌淋巴结、肠淋巴结肿大,斑状出血,扁桃体水肿并呈弥漫性出血。胸腹腔积水,带有暗红的颜色。喉头粘膜点状出血,一侧肺尖叶或心叶见有体积较大的暗红色肉变区,膈叶前部也散在大小不等的肉变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断奶仔猪,可见耳尖和耳边缘出现轻度发绀。肩前淋巴结、下颅淋巴结、肠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尤其脾头部,并有紫色的出血灶。肺表面散在许多灰黑色半透明粟粒大小的病灶,未见明显炎症。肝轻度肿大,色调不均,质度脆弱,胆汁粘稠,油黄色。小肠粘膜充血。脑

6、软膜充血,侧脑室见有点状出血。育肥猪和公猪除见有耳边缘和耳尖发绀外,在育肥猪还见有肺水肿、胸膜炎和肺炎的病理变化。3.非疫区的防制措施3.1疫苗免疫 在非疫区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场,如果能确保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侵袭的危险,原则上可不用免疫疫苗。但就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现状而言,应用疫苗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最佳选择。在非疫区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场,应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进行2次肌注,间隔3周,每头4毫升。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4毫升。对哺乳猪、保育猪和育肥猪不进行疫苗免疫。3.2种源控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

7、之所以流行广泛,危害巨大与种猪频繁交换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严把种猪引进关,严禁从疫场引进种猪,种猪引进之前必须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检测,杜绝携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的引入,引进的种猪应在隔离观察期间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基础免疫。3.3环境控制 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尿及腺体分泌物散播病毒,每周至少带猪消毒12次,实行全进全出制,各阶段猪转出后,彻底消毒所在栏舍,空置2周以上再引进新猪。场区一般每月消毒1次,在猪场周围4公里以内不应兴建其它养殖场。3.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 对保育猪和育肥猪实行血清学检测,用以监测是否有野毒的侵入,应不定期抽检血

8、清样品,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一旦发现疑似猪立即隔离,送权威部门确诊。4受猪繁殖威胁区的防制措施4.1疫苗免疫 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威胁地区的猪场或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侵袭危险的猪场,应立即采取全群疫苗免疫策略。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对所有母猪和公猪进行接种,基础免疫之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对318周龄猪可进行弱毒疫苗免疫。免疫程序为310周龄猪肌肉接种弱毒疫苗1次,每头1毫升;1018周龄猪肌肉接种弱毒疫苗1次,每头2毫升。种源控制 应坚持自繁自养,在此期间,禁止种猪引进和猪只流动。等猪场所在地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平稳之后,再慎重引种,引进之前必须进行猪繁殖与

9、呼吸综合征的检测,隔离观察期适当延长。4.2环境控制 带猪消毒每周应增至46次,场区一般每2周消毒1次。严禁在猪场周围放牧牲畜。4.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 当怀疑有本病发生时,应尽快确诊全群检疫,隔离病猪,加强猪舍和猪群的卫生消毒,可采用弱毒疫苗的紧急预防接种。5. 暴发和流行地区的综合防制措施5.1疫苗免疫 暴发和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地区和猪场,应立即采取紧急预防接种策略。应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采用弱毒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剂量。5.2疫情监测 当怀疑有本病发生时,应尽快确诊,隔离病猪,加强猪舍和猪群的卫生消毒,同时全群进行疫苗的

10、紧急预防接种。对发病母猪,特别是所产仔猪全部或大部分死亡的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其所产胎衣、胎盘及病死猪残体应立即焚烧,并对污染环境彻底消毒,并对全群母猪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接种,使全体母猪建立确切的免疫力。对初生仔猪,最好人工喂乳或异源天然乳,对于弱仔可对症治疗,补给电解质等。新生仔猪在断奶后,采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6.猪场内病毒的净化 从单个猪群(尤其是种猪群)中净化/ 清除(elimination/eradication )蓝耳病病毒是完全可能的,常用的方式是检测/淘汰法(Test & Removal method)。在进行该方法之前,所有的经产母猪至少

11、封闭4 个月,此阶段不引进任何后备猪,后备猪在场外饲养24 个月。对那些没有进行场外饲养的农场,要结合保育猪和生长-育成猪的清群计划。当经产母猪群的抗体阳性率15% 时,所有的经产母猪须全部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是用Elisa 和PCR 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检测/淘汰程序如表1;表1 猪场蓝耳病检测/淘汰程序,ELISA PCR 猪群状态 采取措施,+ + 感染 淘汰+ - 感染/曾经感染 淘汰- + 感染 淘汰- - 没有感染 保留为了使整个猪群能够尽快施行净化策略,采用全群疫苗接种的方法以取得一致的免疫水平也是值得考虑的方式之一,因为接种疫苗后,蓝耳病病毒将找不到可以寄生的宿主。另外,一个蓝耳

12、病阳性的,经过接种疫苗的,稳定的母猪群,也是产生蓝耳病病毒阴性猪群的良好来源。研究发现,这些母猪的后代在离场饲养的时候,其中的母源抗体(maternal PRRS titers) 会在经过4 个星期左右后消失。保育结束以后,这些后代猪群将成为蓝耳病阴性猪群。而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不稳定的母猪群的后代在进入保育猪群后是携带蓝耳病病毒的,不能产生阴性猪群。所以,一个稳定的母猪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猪群中蓝耳病病毒净化以后,整个猪群将成为更加易感(na.ve herd) 的猪群,通过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途径,蓝耳病还有可能会卷土重来。一个完全清群(depopulation) 的猪场,

13、可以引进蓝耳病阴性的猪群来进行建群(repopulation), 但发现经过引进后备猪或精液一段时间以后,病毒还是回来了。那么引进完全阴性的后备猪又怎么样呢?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但由于蓝耳病病毒的自然属性,很多经产母猪是病毒的持续释放者,实验证实,于感染213 d后还是可以在经产母猪的扁桃体内发现蓝耳病病毒。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兽医科学家认为,引起蓝耳病病毒的循环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不断引进新的猪群(尤其是易感猪群)。研究还发现,无论是蓝耳病病毒阳性的猪群,还是蓝耳病病毒阴性的猪群,只要都是在进行闭群饲养(Close Herd TM System) 时,两者之间并无差异,甚至阳性猪群

14、的某些生产性能还高于阴性猪群,如高的配种率、高的母猪年产活仔数,低的弱仔数等。这一事实也是值得生产实践的借鉴的。总之,在养猪业中,由于人类对猪只生长干预得越来越多,我们实际上是在培养对疾病越来越易感的猪只。比如,在采用高床饲养的过程中,该程序在开始实施时的断奶猪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生长和健康优势,但经过三、四个代次以后,后备母猪体内的抗体种类和相应的免疫记忆细胞的种类越来越少,仔猪所获得的母源抗体和其他因子的种类也随之下降,断奶后的问题却接踵而至。蓝耳病阴性的猪群就象高床的使用一样给我们带来的也只能是更加易感的猪只。7.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控制蓝耳病在理论上虽有争论,但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猪场倾向于应

15、用蓝耳病疫苗,且主要是弱毒疫苗。世界上第一个蓝耳病弱毒苗lngelvacPRRSMLV,已在2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自1994年首次在美国上市以来,已累计使用4亿多头份。就我国目前生产状况和PRRS病毒感染模式,应用弱毒疫苗稳定猪场、提高生产成绩是必要的。免疫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选择正确的疫苗和合适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7.1疫苗选择在中国市场目前有蓝耳病灭活苗(KV)和弱毒苗(MLV)两种。依其毒株来源不同,存在三种,美洲株疫苗、欧洲株疫苗、美洲株与欧洲株疫苗。因弱毒苗产生细胞免疫(CMI),所以控制蓝耳病的效果比灭活苗好。就现有公开文献来看,中国大陆猪场蓝耳病病毒只是美洲株。因此,较适合中国猪场

16、控制蓝耳病的疫苗应是美洲株弱毒苗。目前在国内注册的也只有蓝耳病美洲株VR-2332弱毒疫苗发明者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的lngelvacPRRSMLV疫苗。该疫苗已于2005年4月经中国农业部批准在总国注册应用。该疫苗在有效期内每一头份至少含有104.8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美国农业部-APHIS要求104.4TCID50),具有足够抗原量;疫苗株ATCCVR-2332对不同美洲株(如SDSU73,VR2385,Mn-01-AI184)的攻毒能有效保护,对欧洲株(如LELystad)的攻毒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ORF5和ORF6与欧洲株分别由55、79的氨基酸同源性)。在欧洲、北

17、美洲及亚洲都有文献对该疫苗交叉免疫保护的有效性作了报道。该疫苗的安全性已经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证实。免疫动物的体温、增重不受影响;免疫动物与健康未免动物间无疫苗毒水平传播问题;10倍推荐免疫剂量,注射靶动物猪无任何临床证状;该疫苗经70代连续继代,毒力不会返强。这也是在美国和德国被批准作全群普免和仔猪早期免疫的唯一一个蓝耳病疫苗。7.2疫苗程序的制定猪场应根据自己的诊断数据、疾病发生模式、商家推荐的标准方案制定出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若母猪群不稳定且垂直传播给仔猪,早期隔离断奶及控制生长肥育蓝耳病的干预措施都难以达到目的。因此,全群普免结合仔猪免疫策略是控制蓝耳病的最有效措施。对阳性猪场全群普

18、免的目的是清除同群中未感染猪(na?ve)亚群。国内猪场不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引进后备母猪。若猪场是稳定阳性场,引进未感染后备母猪就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烧炉上加了新木炭,引起蓝耳病在猪场流行。因此,在进入繁育群前要使得后备母猪也呈阳性,但不是急性感染。若后备猪来自阳性场,不能表与病毒血症。因此,引进的后备母猪应在适应舍或隔离驯化舍做好疫苗免疫。两次弱疫苗免疫后,可阻止带毒猪排毒。建议在第一次免疫种猪群后,间隔4周再强化免疫一次。【参考文献】【1】.梁学勇.动物传染病.【M】 商丘.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2】.张宏伟.动物疫病.【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3】甘孟后.中国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4】宜长河.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5】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