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260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2006年11月第13卷第11期护理JournalofNursing(China)November,2006Vo1.13No.11【药械护理】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陈军华,郭巧珍,徐素琴,张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湖北武汉430030)【摘要】目的观察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对照组采用2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导管.对两组气管插管固定效果及护士操作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

2、脱落或移位2例,对照组l1例;观察组固定插管需(O.760.14)min,对照组(1.990.16)rain;观察组更换固定器(0.340.54)min,对照组更换胶布需(5,783.83)ra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导管较胶布交叉固定气管导管牢固,且节约护士操作时间,但费用相对较高.临床应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关键词】气管插管;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胶布【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969(2006)11-005802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f,如果气管导管移位,脱落等可危及病人生命安

3、全l31.气管插管成功后要保持气管导管在固定位置不发生移位,脱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牢固固定气管导管.我国目前对气管插管病人多采用的是双道胶布交叉固定导管,但意外脱管发生较多t1.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1-12月应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以下简称为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后的气管导管,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本组60例气管插管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42例,女l8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58岁.病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1例,肺心病6例,支气管哮喘l4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癌2例,外科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l5例.插管最长时间158h,最短11h.均在咪唑安定镇静下附加双手

4、腕关节约束,咪唑安定用量按0.05mg/(kg?h)微量泵输注,口腔均无溃疡,门齿无脱落.2方法2.1分组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机械通气时间,口腔及门齿情况,镇静及约束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气管插管成功后,观察组将气管导管从气管插管固定器(由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开口处穿过,将咬合板放入病人【收稿日期120060802f作者简介】陈军华(1964一),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士长.口腔中,从侧面拧紧锁扣螺帽,固定带环绕颈部1周后从固定器另一端小

5、孑L内穿入,最后扣紧尼龙搭扣.对照组用2条胶布缠绕导管再交叉固定在口唇周围,用另外1根胶布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在一起【51.2.3评价方法(1)观察病人气管插管固定牢固程度.在呼吸机管道连接紧密,气囊无漏气的情况下,观察气管导管有无脱落和移位.无脱落: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导管口距门齿距离不变;吸痰管插入通畅.脱落或移位: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呼吸机呼出潮气量低于设置潮气量10%以上,气道压由于人机对抗及会厌阻挡等原因在脱管早期下降不明显;导管口距门齿距离拉长;吸痰管插入不畅;听诊两肺呼吸音较低,但对称I41.(2)观察气管插管固定及为每例病人更换固定器或胶布所需时间.(3

6、)观察病人皮肤过敏及其他不适情况.24统计学方法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比较采用x检验;两组固定及更换固定器或胶布所需时间以(5)表示,进行t检验.3结果3.1两组病人气管导管固定效果比较见表1表1两组病人气管导管固定效果比较(例)表l显示:观察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牢固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更牢靠.3.2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及更换固定器或胶布所需时间比较见袁2第lI期陈军华,等.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59表2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及更换固定器或胶布所需时间比较(,min)表2显示:观察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及更换所需

7、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及更换的时间都明显缩短.3.3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处不适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无皮肤过敏现象,对照组出现2例皮肤过敏.此外,对照组口腔护理时操作十分不方便,由于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在一起易遗留死腔不易彻底清洁,插管后发生口腔感染5例;观察组出现口腔感染1例.两组病人均无头颈部活动不便.4讨论4.1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气管导管固定牢固气管导管脱落对无自主呼吸的病人,可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心脏骤停.虽然有小部分气管导管脱落后脱机成功,但大部分需再次插管,且再次插管难度加大6.因此,气管插管固定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双

8、道胶布交叉固定导管,其胶布易被口腔唾液浸湿,使胶布失去黏性,容易脱落.气管插管固定器由于固定带绕颈后1周,并从固定器另一端小孔内穿人后扣上尼龙搭扣,进一步加强了固定效果,不易松脱,因而其固定导管比较牢固.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牢固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导管较胶布交叉固定牢固.4.2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节约护士操作时间用胶布固定气管导管,需每天更换胶布,如遇潮湿则随时更换,并需要两人操作】,因而护士需花较多的时间投入到该项护理工作中.对照组中有1例病人由于口腔分泌物较多使胶布渗湿,1d内更换5次胶布,其护士所花的时间是可想而

9、知.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点是固定方法简单方便,加之其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固定带为尼龙,其余部分为塑料,不易浸湿,因此避免了被口腔分泌物粘湿而失去黏性的缺陷,减少了胶布由于潮湿更换的次数和时间.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及每次更换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较胶布固定时间少.气管插管固定器的更换时间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标准,本组的做法是:每天口腔护理时用蘸有口腔护理液的棉签擦洗固定器,如果满3d仍不能脱机也不行气管切开时则固定器更换1次/3d,如遇痰痂或血痂等粘附且不易清除则随时更换,观察组中1例病人在气管插管

10、固定器使用第2天,由于气管插管固定器有血痂粘附,当即予以更换.4.3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能更好地维护病人的尊严对照组病人中用胶布固定导管时有2例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其中有1例于胶布固定的第2天,护士在为病人揭开胶布时发现若干水疱,水疱直径最大的约1.5cmx1.0cm,多破裂,创面淡红,可见浆液渗出,于水疱破裂处涂美宝软膏,约2周后皮肤痊愈.另1例在胶布固定的部位,出现皮肤发红,未经治疗3d后皮肤恢复正常.上述过敏症状不但增加病人不适感,且严重的皮肤破损影响个人形象.应用气管插管固定器无皮肤过敏现象,因而更适合于对胶布过敏的病人使用.在临床工作中,固定气管插管目的是防止气管导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

11、膜及脱出】.由于害怕气管导管松脱,应用胶布固定时往往出现牵拉过紧现象,易使病人产生不适感,且从外观看起来显得不人性化,不美观.气管插管固定器色彩鲜艳美观,增加了病人的美观度,维护了病人的尊严.此外,双道胶布交叉固定导管,其胶布是从口腔中进行交叉,1:3腔及其周围胶布处于潮湿状态,口腔护理死角多,易产生口腔感染,而气管插管固定器与气管导管之间连结紧密,不残留小的腔隙,1:3腔护理死角少,减少口腔感染.但由于气管插管固定器费用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广泛应用,而胶布固定价格低廉,更适宜于经济能力低下的病人.所以,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特点选择气管插管固定的方法.【参考文献】杨军,刘敏.判断气管捕管位

12、置的方法探讨J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663.2】杨春娥.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J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O.31林娜,何振爱,杨满青.心脏手术婴幼儿气管插管的护理J.南方护理,2005.12(4):34.4马丽红.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早期判断与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4,6(3):249.5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6金燕.重症监护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3):532.7成医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0):1379.本文编辑:周春兰简若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