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324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摘 要:当今社会学习和应用外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作为俄罗斯的邻国,我们中国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也愈加的深入,特别是对其语言的研究,在俄罗斯复兴的同时,其语言文化也与之一起迅速复兴,因此,我们在俄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包含俄罗斯民族特征的俄语格言,而我们大多数人缺乏对俄语格言的认知,对俄语格言中所隐含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知之甚少,如果我们对俄语格言不进行专门的研究,势必会影响到我们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的正确理解。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笔者所搜集到的俄语格言,试图通过对这些格言的深入分析,阐释其中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本文论述了俄语格言的起源、俄语格言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俄

2、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三个方面,系统逐步地挖掘蕴含在俄语格言中的民族文化特征,从中发现,俄语格言中蕴藏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深入学习俄语格言,可以学习到丰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以期对俄语学习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学习有所裨益。关键词:俄语格言;民族文化;文化特征引言本文讨论的是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格言,本文用于其宽义,即包括固定词组、熟语、谚语和成语在内,在有关辞典、论著中,很多地方都有俄语格言的应用,由此说明俄语格言在俄罗斯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包含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它们值得我们的特别关注。当今社会学习和应用外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作为

3、俄罗斯的邻国,我们中国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也愈加的深入,特别是对其语言的研究,在俄罗斯复兴的同时,其语言文化也与之一起迅速复兴,因此,我们在俄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包含俄罗斯民族特征的俄语格言,例如,“ ”(七个人不等一个人)“ ”(不劳动,连小鱼都钓不到)“ ”(人多反而无人负责)等,而我们大多数人缺乏对俄语格言的知识,对俄语格言中所隐含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知之甚少,如果我们对俄语格言不进行专门的研究,势必会影响到我们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的正确理解。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笔者所搜集到的俄语格言,试图通过对这些格言的深入分析,阐释其中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本文论述了俄语格言的起源、俄语格言的分类

4、及其结构特征、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三个方面,系统逐步地挖掘蕴含在俄语格言中的民族文化特征,从中发现,俄语格言中蕴藏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深入学习俄语格言,可以学习到丰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以期对俄语学习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学习有所裨益。1.俄语格言的起源俄罗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当然离不开俄语这一载体,与此同时,俄罗斯民族文化也对俄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语格言就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忠实地记录了人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反映了人民的真知灼见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评价。这些人民的智慧和宝贵经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5、,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通过对俄语格言来源的分析,可以透视其文化背景,管窥俄罗斯民族文化。1.1俄语格言起源于俄罗斯的风俗习惯一些俄语格言源自于俄罗斯的礼仪习俗。例如,俄语格言“ , ”即源自一个古老的俄罗斯民间习俗。自古以来,在俄罗斯农舍里,正对门的地方供奉着圣像,而且,这个地方总是朝向东方,朝向阳光最为充足的地方。这是招待贵宾的地方。如主人指着门槛,意思就是“请滚出去”。也正是由于这一俄罗斯习俗才出现了俄语格言“ , ”,用来表示“请出去,请离开这”。此类格言还有:“ ”(举着十字架、圣像、神幡等的游行)(俄罗斯习俗,在重大东正教节日或在俄罗斯民族危难来临之际,教徒们举着十字架、圣像、神幡

6、等围绕教堂游行,以期上帝降福)、“ ”或“ ”(快结束的时候,快散场的时候)(俄罗斯习俗,男教徒进教堂必须脱帽,当男教徒已经各自带上帽子的时候,也就是说,某个宗教活动已经结束),“ ”或“ ”(搞得冠冕堂皇一些,弄得像样一些)(俄罗斯习俗,教徒上教堂做礼拜时,必须梳洗干净,穿上最好的衣服),“ ”(像晨祷前的魔鬼一样慌乱)(俄罗斯习俗,饭前要祷告,据说这是魔鬼们最着慌难受之时),“ ”(最先赏识,是第一个知音)(俄罗斯习俗,给新生儿洗礼时,亲生父母不应在场,由教父和教母在圣水盆旁边迎接受洗的教子或教女)等。俄语格言源于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反之,分析学习相关俄语格言,可从中了解俄罗斯民族的风俗习惯

7、,了解俄罗斯人民日常生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1.2俄语格言起源于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一些俄语格言源自各种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例如,俄语格言“ ”(最后的审判),源自东正教有关“世界末日”的宗教思想观念:当世界末日来临时,上帝对所有世人进行最后的审判,无罪者以及有罪但获上帝饶恕者,可以上天堂永享极乐,而有罪且不能获上帝饶恕者,则只能下地狱永远受苦受难,最为关键的是对上帝有没有坚定的信仰。此类格言还有:“ ”(滔天大罪)(俄罗斯人相信,有七种罪恶,犯罪者死后应下地狱受苦),“ ”(愿早升天堂)(具体说明同上文有关“世界末日”之说),“ ”(归天,去极乐世界)(具体说明同上),“

8、”(基督再次降世时,铁树花开时)(东正教徒相信,基督会再降人世),“ ”(苦难重重,多灾多难)(俄罗斯人相信,有罪的人死后灵魂要在地狱受40天的苦)等。俄语格言源于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反之,分析学习相关俄语格言,可从中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思想状态,了解俄罗斯人民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1.3俄语格言起源于俄罗斯的宗教节日一些俄语格言源自东正教节日。例如,俄语格言“ , ”(太令我失望了)即源自一个古老的俄罗斯东正教节日。是东正教的一位圣者,在俄罗斯民间被尊为农民的庇护者,教会在俄历11月26日纪念他,故这一天称为“ ”(乔治节)。以前在这一天的前后各一周内,俄罗斯农奴有从一家雇

9、主转到另一家雇主的自由,16世界末,农奴这点有限的权利也被沙皇取消了。农民由希望在这一天改变雇主转为失望、绝望。由此在俄语中产生了格言“ , ”.此类格言还有:“ ”(酷寒,冷若冰寒)(洗礼节“”,俄历1月6日,纪念耶稣30岁时在约旦河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洗礼节前后是俄罗斯全年最冷的时节),“ , ”(吃喝玩乐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吃糠咽菜的时候)和“ , ”(不可能老是舒服愉快,也有受难的时候)(谢肉节“”,节期有一周,约在2月末、3月初,期间教徒不得再吃荤食和乳制品,“谢肉”意为“告别肉食、荤食”),“ ”(雪中送炭)(复活节“”,“”,又称“ ”或“ ”,俄历3月22日。过复活节时,俄罗斯人

10、有互相赠送红蛋之俗,俄罗斯人很看重此时所赠之蛋,特别是受到的第一个蛋),等等。俄语格言源于俄罗斯的宗教节日,反之,分析学习相关俄语格言,可从中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宗教传统,了解俄罗斯人民宗教习惯,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2.俄语格言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2.1俄语格言的分类格言,俄语叫做,它包括谚语()、熟语()、成语()、通用语( )、口号()、公式()等。谚语是一种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独特语言格式,它短小精悍、寓意精辟、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汉语辞海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

11、俄语苏联百科字典中对“谚语”这样定义:“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结构紧凑,形象生动,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韵律组织形式且带有教育意义的语句。”这两种解释都总结出谚语是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熟语指的是一些固定词组,其总体意义并非由构成它们的每个词的意义相加而成的,譬如: .熟语 意为“工作时漫不经心”,这一语义并非从副动词(放下)和名字(衣袖)的词义相加而来的,而是属于总体意义。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通用语是一种语言变体,主要用于操不同的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媒介,它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同语

12、言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所接受的一种共同语。共同语可以是一个民族的本族语。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种用于贸易或交际的媒介都是共同语。汉语的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语。英语是国际间交际的共同语之一。口号,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有五个意义,古代多用于古诗标题用语,现代多指常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口号往往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它的引导和鼓动作用十分明显。公式:通用格式。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能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公式化。2.2俄语格言的结构特征源远流长的俄罗斯文化,使俄语格言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俄语格言如同俄语的活化石,生动地记载了俄

13、语在早期的某些历史状态。我们认为,俄语格言最为显著的结构特征,就是大量客观存在的宗教词语、古词以及古俄语语法形式保留的语句。2.2.1宗教词语俄语格言中有着大量的宗教词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源自圣经的专有名词。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圣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宗教文化百科全书,这里人物众多,地名复杂。很多人名和地名,随着圣经的不断传播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性专名。圣经成语中的专有名词,例如,“ ”(自有亚当、夏娃以来,自古以来)中的人名“”和“”,“ ”(亦作“ ”)(犹大的亲吻,故作姿态的亲吻)中的人名“”,“, ”(像约夫一样贫穷,穷得像叫花子)中的人名“”,“ ”(巴兰的驴,禀性温顺而沉默但突

14、然发表议论或提出抗议的人)中的人名“”等。再如,“ ”(混乱不堪,喧闹嘈杂)中的地名“”,“ ”(极大的灾难,极其困难的处境)中的地名“”,“ ”(乌烟瘴气,乌七八糟)中的地名“”和“”,“ ”(耶利哥城的号角,喻非常响亮的声音,惊人的嗓门)中的地名“”等。2.2.2古词俄语格言中保留了不少古词(),例如,“ ”(旷野的呼声,无人响应的号召)中的“”(现代俄语中用“”),“ ”(追求美好理想的人)中的“”(现代俄语中用“”),“ ”(河里淌着奶与蜜的地方,富裕的生活)中的“”(现代俄语中用“”),“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中的“”(现代俄语中用“”),“ ()”(及其一伙,及其同伙)中的

15、“”(现代俄语中用“”)等。饶有趣的是,在俄语格言“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中,竟然有三个古词“”(现代俄语中用“”,“”),“”(现代俄语中用“”,“”),“”(现代俄语中用“”),这些词在现代俄语中早已不再单独使用,这恰好是俄语格言词汇特征的突出表现。2.2.3古俄语语法形式俄语格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古俄语语法形式,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由人名变来的短尾物主形容词形式,尽管现代俄语中已有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的语法形式名词的所属格,试比较,“ ” ( )(聚集着众多人畜的处所),“ ” ( )(犯罪的烙印,作恶的痕迹),“ ”( )(所罗门式的裁判,英明的裁判),“ ” ( )(犹大的亲吻,故意作态

16、的亲吻)等。俄语格言中的古语法形式还有:“ ”(神秘的东西,神圣的东西)中的“”是古俄语中“”的附属第一格、“ ”(记得烂熟,非常熟悉)中的“”是古俄语中“”的呼格、“ ”(我的天哪,表示惊骇、惊喜、赞叹、愤怒等)中的“”是古俄语中“”的复数第六格、“ ”(大家谈笑的话柄,街谈巷议的资料)中的“”是古俄语中“”的复数第六格,等等。3.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俄语格言是俄罗斯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既闪烁着俄罗斯人民思想智慧的光辉,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它是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短短的一句话,寓意深刻,反映和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

17、,是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浓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俄罗斯人民有着异彩纷呈的传统习俗,有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由他们所创造的格言洋溢着多姿多彩的俄罗斯风情。下文试图通过对俄语格言的文化语言学分析,探索格言这一传统的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的新途径,从而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及民族特征。3.1反映俄罗斯自然环境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俄罗斯疆域辽阔,布满森林和河流与湖泊,自然气候恶劣,这种自然环境把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水、森林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捕鱼和打猎成为俄罗斯民族的嗜好,认为这既是高雅活动,又是很好的休息

18、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格言。如: .(用筛子取水,徒劳无益,竹篮打水一场空); , .(初淤泥而不染); , .(宁可喝朋友的水,不吃敌人的蜜);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小忘大)俄罗斯地大物博,尤其丰富的是森林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紧紧地用森林、树木联系在一起。因此俄语格言的一大特点就以森林、树木为题材的格言数量很多。如: .(既然怕狼,就不要进森林); , .(林深差多); .(一点小火星燃起森林大火); .(一根木头建不起大厦;独木难支大厦)由于俄罗斯的森林覆盖率高,各种动物生活在那里,所以很多格言都与动物名称有关。如: .(观其飞二识其鸟); .(孤雁不成春

19、); .(以鹰换得布谷鸟); , .(狼儿肚子饱,羊儿身子全。皆大欢喜,两全其美);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反映俄罗斯自然环境的格言中,我们不难看出:1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俄罗斯人经常拿树木作比喻,如“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小忘大)。2俄罗斯人对水的依赖,他们会拿水来比喻崇高的品德,如“ , .”(宁可喝朋友的水,不吃敌人的蜜)。3生活在森林密集的区域,相伴的动物也就有很多,故有了与动物有关的格言,如“ .”(孤雁不成春),这些俄语格言都投射出俄罗斯民族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自己所生存土地的热爱,且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民族,他们从他们所热爱的事物中总结出经验,来教

20、育谨示后人。3.2反映俄罗斯宗教信仰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几乎与人类文化同步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至今宗教在许多民族的生活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教对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各民族所创造的格言与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俄语中有大量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宗教方面的格言。其中一部分带有迷信成分或纯宗教意义,而相当数量的格言是借助宗教来揭示人间善恶,宣扬为人处世之道,阐释自然规律,如: , .(成功后向上帝谢恩比开始求上帝保佑好); .(谨言慎行者,老天爷也保佑他); .(并非神仙才能烧瓦罐;没有学不会的事); , .(鬼并不像人们描

21、绘的那样可怕); .(静水深处藏水怪); , .(不靠上帝靠科学)。从反映俄罗斯宗教信仰的格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宗教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固然很大,但俄罗斯人民并不是愚昧的教徒,他们知道所有美好的生活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如“ .”(并非神仙才能烧瓦罐;没有学不会的事)、“ , .”(不靠上帝靠科学)等,都反映出了俄罗斯人民热爱劳动的品质,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愚昧地等待着上帝的赐予,只有自己辛勤劳动的付出,才会有喜人的回报。3.3反映俄罗斯历史文化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语言反映民族的历史,是历史的浓缩,记载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且反映了民族历史的不同阶段,只有了解不同格言的历史文化

22、渊源,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些格言的文化内涵。如:谚语“ ”。其含义是指要多多询问,就可找到需要的东西,译成汉语为“会说话就能到基辅”或“鼻子下面有嘴,不知道路可以问”。远古时基辅曾被称为俄罗斯城市之母,它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首都,公元988年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并开始建造教堂和修道院。人们认为:基辅远近闻名,即使不认识路,一路打听,便可以找到基辅。如谚语“ ”,其含义是“去图拉就不必带茶炊去”(图拉盛产茶炊),相当于汉语的“多此一举”。如谚语“ , .”意思是:只要有面包,一切就都会有的。源于战争时期,反映俄罗斯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反映俄罗斯历史文化的格言中,我们能

23、够了解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及俄罗斯民族的精神风貌,如“ ”(会说话就能到基辅)、 “ ”(去图拉就不必带茶炊去)这两则格言就反映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 .”( 只要有面包,一切就都会有的)则反映出了俄罗斯人民艰难困苦时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了俄罗斯人民对食物、特别是面包的感情。3.4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生活习惯是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该民族的生活习惯。如俄罗斯受其高寒气候的影响,种植业不很发达,深深植根于俄罗斯大地的面包在俄罗斯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如谚语: - .(只要还有面包和水一切就

24、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反映了战争时期面包是生活的基础,是取得胜利的保证,是人们快乐、和谐、幸福的象征,以及俄罗斯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 .(捧着面包和盐出来迎接,盛情欢迎),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热情好客; .(用汗水换来的面包,即使又干又硬,吃起来也香甜),表明面包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白吃闲饭,不劳而食)抨击那些不劳而食,靠别人养活的寄生虫; , .(勤劳者知足常乐,懒惰者饥饿难熬)表现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以及对面包的感情。 , .(谁来得晚,谁就捞不到面包吃)。 , .(劳动虽苦,面包甜)。从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格言中,我们看出,这些格言都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热爱劳动,热爱自己的劳动成果,

25、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和恶劣环境气候一样的坚韧的性格,越是在艰难的岁月里,越能体现出来俄罗斯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勇敢向前的心态同样也从这些格言中体现出,如“ - .”(只要还有面包和水一切就没有什么不得了的)。4.结束语笔者通过对所搜集到的俄语格言进行深入分析,从俄语格言的起源、俄语格言的分类及结构特征和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步步深入分析,从中剖析出俄罗斯的民族文化特征,包含了俄罗斯的风俗习惯、人民的思想观念、俄罗斯宗教节日、俄罗斯自然地理、俄罗斯人民的宗教信仰、俄罗斯历史文化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状况等诸多方面,较为全面的阐释分析俄语格言,从中发掘出俄语格言的民族文化特

26、征。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俄语格言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包含了丰富深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俄语格言也较为生动形象地体现着俄罗斯的民族文化特征。2 俄语格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种,如谚语、熟语、成语等等,它们都同样体现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征。3 俄语格言体现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的诸多方面,基本涵盖了整个俄罗斯文化,如俄罗斯的地理环境特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研究俄语格言就是在研究俄罗斯的民族文化。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等,格言就是语言中最精彩、最生活、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格言的同时,也了解了俄罗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只有了解了俄罗斯的文化才能

27、更好地理解俄语格言的文化内涵,即它的民族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俄语格言与俄罗斯民族特定的历史、经济、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和弄清这些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格言。当然,俄语格言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一篇论文中展开这方面的讨论势必挂一漏万。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陈洁,俄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季元龙,俄语语言国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刘光准,圣经与俄语成语J,中国俄语教学,1997第1期4.刘光准 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吴国华,文化词汇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6.王金花,浅谈俄语谚语的民族特点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8)7.赵爱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8.赵国栋,俄语谚语的语言国情学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19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