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2736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交际。 一、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为交际”应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缩。教学大纲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强调了交际性。中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大纲又强调: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

2、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为此,在编写教材、日常教学时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教学大纲首次将文化因素纳入教学目标,具有划时代意义。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交际与文化这两层关系。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体现了“交际文化”。诸如问候、介绍、致谢、道歉、打电话、语言困难、常见标志和说明等功能意念项目,共余条,穿插安排在各册中。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这些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此,在

3、学时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对交际能力很重要。 高考英语NMET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逐年加大语言综和运用的比重,强调语言测试的交际性原则: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其他一些能力,如社会文化能力。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着文化知识的要求,考生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了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二、正确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均属于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

4、的存储与传播而时代相传,两者关系密切。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如中国文化经常采取自贬或否定形式回答称赞以示谦虚,而英语民族则采取肯定形式,回答“Thank you.”。交际能力既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又包括了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最大

5、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带来得影响。所以,缺乏文化的了解,必然会造成交际的无法顺利进行。 三、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及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但是实践交际却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启齿、语不达意、不得体等,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中国学生在听到赞扬他英语说得好时,可能会产生下面对话: - 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 No, my English is

6、 not good. - Why? Dont you think so? - No, I dont. 应该说中国学生所说句子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所以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其实,学生只须回答:Thank you. 实践证明,仅仅学点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是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文化因素教学应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文化差异在具体交际中的某些表现 词汇的文化

7、含义 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

8、( tierce person )、“狡诈、虚伪的人”( shy or treacherous person ), the old dragon 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 ,英汉对它的理解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 “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 me, love my dog. You lucky dog. My old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 As faithful as a dog. 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像do

9、g, dragon这些词的读音、词义,还要教给学生任何使用,极其使用的场合,以及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语用的得体性 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话语不可能是一些零碎孤立的词句,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刺耳,甚至令人误解,伤了感情。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10、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a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 Hi!”但在英语中,“Have you have eaten 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时, 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

11、hank you, it is very kind of you.” 决不会回答“Yes./No”。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还有,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 slowly, eat slowly. 他会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其他象课本上出现率较高的had better, excuse me等,学生在使用时也常常使用的不得体,比如下列对话: Student: - Youd better explain it to

12、 me again. I dont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Teacher: - Of course, I can. Teacher: - Excuse me, could you fetch me some chalk? Student: - I am glad to. 禁忌语 在初二册 Unit 10. Lesson 39. Johns day 中有这样一句话:He gets into the lift and goes to the twelfth floor. Then he gets out of the lift and climbs up to the

13、fifteenth floor on foot. John住在第十五层,为什么他只乘座电梯到十二层呢?原来他在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初一册16课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老妇人: How old are you? 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Ah, its a secret. 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privacy(隐私、秘密),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

14、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personal questions: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英汉文化差异在某些句式方面的差异 某些句型表示方面,汉语多从正面入手,而英语却从反面入手,尤其是在征求对方意见或称赞的场合。所以,许多学生对于Negative response不习惯。例如:Do yo

15、u think so? 这句话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和英语习惯,是汉语话式的句子;英语习惯表达方式应为:Dont you think so? 其他如:Dont you see? Dont you agree with me? Isnt she lovely? 等均是从反面入手,而不是从正面入手说成:Do you see? Is she lovely? 即使从正面入手也往往在句尾加一反问的尾巴,用反句形式,如:A fine day, isnt it? You like coffee, dont you? - Its a lively day, isnt it? - Yes, isnt it? 教

16、学实践中,常会遇见这样的病句:The rascal hit his face. The teacher pat the boys head. 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由于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不同造成的。汉语着眼于人的部位;而英语则眼于人的整体。正确的表达方法应是“动词人介词the身体部位”。如“pat sb. on the head; slap sb. in the face; hit sb. on the nose; lead sb. by the arm. 还有在书写信封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地址到小地址、门牌号

17、、收信人;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写信时,学生还有一个屡纠不改的错误,就是在写信结束时随手写下写信的日期。这些均是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 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民族的间文化存在着种种深刻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所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因素教学同样重要,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采取的相应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中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具有跨文化

18、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迫切。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怎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呢?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的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 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 4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操作者,也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