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34262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13-3波的能量13-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机械波和电磁波,2,本 章 内 容,13-1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13-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13-3 波的能量 一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二 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 三 波的吸收13-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一 惠更斯原理,二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3-5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一 波的叠加原理,二 波的干涉,三 驻波13-6 多普勒效应 冲击波13-7 电磁波,3,当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媒质中各质点均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因而具有振动动能.,同时,介质发生弹性形变,因而具有弹性势能.,以固体棒中传播的纵波为例分析波动能量的传播.,133 波的能量,一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2、,4,振动动能,杨氏模量,弹性势能,长为,6,体积元的总机械能,体积元在平衡位置时,动能、势能和总机械能均最大.,体积元的位移最大时,三者均为零.,1)在波动传播的媒质中,任一体积元的动能、势能、总机械能均随 作周期性变化,且变化是同相位的.,7,2)任一体积元都在不断地接收和放出能量,即不断地传播能量.任一体积元的机械能不守恒.波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平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8,二 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能流: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某一面积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强度):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平均能流:能流在一个

3、周期内的平均值。,单位:Wm-2,9,例:一球面波源的功率为 100W,则距波源 10 m 处,波的平均能流密度 I 是多少?,解:波源的功率即平均能流,P=100W,,10,例 试证明在均匀不吸收能量的媒质中传播的平面波在行进方向上振幅不变,球面波的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分析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在一个周期T 内通过 S1 和S2 面的能量应该相等,所以,平面波振幅相等。,证明:对平面波:,11,介质无吸收,通过两个球面的平均能流相等.,即,式中 r 为离开波源的距离,为 处的振幅.,对球面波:,12,波在实际介质中,由于波动能量总有一部分会被介质吸收,波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波强亦逐渐减

4、弱。,波通过厚度为 dx 的介质,其振幅衰减量为-dA,由于波强,所以波强的衰减规律为:,三 波的吸收,A、A0分别是 x=0 和 x=x 处的波振幅,是介质的吸收系数。,I、I0分别是 x=0 和 x=x 处波的强度。,13,一 惠更斯原理,波在弹性介质中运动时,任一点P 的振动,将会引起邻近质点的振动。就此特征而言,振动着的 P 点与波源相比,除了在时间上有延迟外,并无其他区别。因此,P 可视为一个新的波源。1678年,惠更斯总结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看成是产生球面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构成新的波面。,惠更斯,134 惠更斯原理

5、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4,t+t时刻波面,t 时刻波面,平面波,球面波,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例如,均匀各向同性媒质内波的传播:,波传播方向,ut,15,障碍物的小孔成为新的波源,原波阵面,新波阵面,S1,S2,t 时刻,t+Dt 时刻,uDt,16,t+t 时刻波面,t 时刻波面,17,波的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在障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二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18,波的衍射,19,如果缝宽远大于波长,那么波动经过缝后,波振面的宽度几乎与缝的宽度相等。如果缝宽远小于波长,那

6、么波动经过缝后,波振面是圆形的。,上述衍射现象是波的共同特征,波长越长(与缝宽相比),衍射现象越显著,波长越短,衍射越不显著,故方向性越强。,20,同一个障碍物,对于声波来说是小障碍物,而对于光波来说是大障碍物。因为 声波波长在 0.02 m 2.00 m之间;可见光波长在 40010-9 76010-9 m之间;无线电波的波长更大,中波的波长达几百米,衍射现象更为显著。,21,(声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22,惠更斯原理虽然能定性地说明衍射现象,但不能说明各点振动的振幅,不能对衍射现象做出定量的分析。此外,惠更斯原理也不能说明为什么次波只能向前传播而不能向后传播。后来菲涅尔补充和发展了惠更斯原

7、理,能确切地说明衍射现象,这在光学中将做详细讨论。,惠更斯原理的缺陷,不能说明子波的强度分布问题 不能说明波不能向后传播的问题,23,如果媒质中存在许多悬浮粒子,如气体中的尘埃、烟雾,液体和固体中的杂质、气泡等。当波动传到这些粒子后,这些粒子又将成为新的波源而向四周发射波动,这一现象叫做波的散射。粒子越大,,波的散射,24,波的反射(reflection),用惠更斯原理得到,25,用惠更斯作图法导出折射定律,得到,波的折射(refraction),26,折射定律为:,1)折射线、入射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密媒质光疏媒质时,折射角r 入射角 i。,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光导纤维(

8、光纤),它是现代光通信技术的重要器件。,当入射i 临界角 iC 时,将无折射光 全反射。,iC 临界角,27,一 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之后,仍然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征(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没有遇到过其他波一样.,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135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28,视频:波的叠加原理 124”,29,30,31,先看一段短片,二 波的干涉,150”,32,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平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而使另一些地方振动始终减弱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9、现象.,二 波的干涉,33,干涉现象的强度分布,34,波的相干条件,35,点P 的两个分振动,常量,根据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叠加公式得到:,在相遇点的合振动为:,36,1)合振动的振幅(波的强度)在空间各点的分布随位置而变,但是稳定的.,37,波程差,若 则,38,例 如图所示,A、B 两点为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其振幅皆为5cm,频率皆为100Hz,但当点 A 为波峰时,点B 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m/s,试写出由A、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点P 时干涉的结果.,解:A1=A2=5cm,=100Hz,u=10 m/s,设 A 的相位较 B 超前,则,点P 合振幅,39,例 A、B两点为波源,其振幅相等,频率 100Hz,B 的相位比 A 超前 p,若 A、B 相距 30m,波速为 400 m/s。求 AB 连线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解:取A点为坐标原点,AB连线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1)AB之间的有一点P,令AP=x,则BP=30-x。由题意知,,根据干涉相消条件,可知,所以 AB 上因干涉而静止的点为,k=-7,-6,-5,-4,-3,-2,-1,0,1,2,3,4,5,6,7,40,(2)在A点左侧,干涉相长。,在 B 点右侧,干涉相长。,所以在AB两点之外没有因干涉而静止的点。,41,作 业,25,26,30,32(未包括驻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