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379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记忆方法掠影.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忆方法掠影 记忆方法掠影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记忆方法掠影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记忆方法掠影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只要多观察,多留意,多发现,多积累,多应用,就会事半功倍,提高效率。关键词记忆 记忆法 技巧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本人的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一、系统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又叫归纳记忆法。

2、是学生将已学过的课文的结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列出提纲或者表格后再记忆的方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让学生“胸有蓝图”增强记忆效果。如:二、理解记忆法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忆法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例如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会象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

3、。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这时再背,就是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得多。当然,要提高记忆效率,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三、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刺激时,浮现出与该刺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例如:说到豪放派的作家就联想到婉约派的作家,以及他们的文章。又如,“余痛饮三大白而别”的白是酒杯的意思。我们很自然的联想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的樽和“停杯投箸不能食”的杯它

4、们也是“酒杯”的意思了。再如请写出读书的名言:“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我们就联想到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故事等。四、多通道记忆法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古书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泛泛诵读,决不能记,记

5、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多通道记忆法动员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因此,在学习语文时,听、说、读、写并用,采用多通道记忆方法比较好,要记住一段比较多的内容时,最好是边听边记,边读边记,这样容易记住学习的内容。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强调的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旨在说明动笔对于记忆的重要。应运用多通道记忆法,其正确的作法是,边听边积极思维,以听懂为第一,总结出所接收的语言信息的内容要点,圈圈点点做好笔记。宋代欧阳修小时候,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五、取

6、舍记忆法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取舍记忆法。记忆能力强的人,往往善于抓住重点,抓住精髓,善于组织材料。据说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怎么个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毛泽东曾介绍过他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告诉身边的同志说:“应该有系统地学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又如,阅读一

7、段文章后归纳该段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三方面去分析总结,这样就当公式一样完成该类阅读题了。六、谐音记忆法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文学常识、点滴积累等等。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回忆。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作家年代,不少人觉得记忆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于是,许多聪明人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例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逝世于1883年。那么可以这样记,“一爬一爬(就)爬(上)山(了)”。又如水浒传中相关的人物: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梁山营

8、的兵精(京)兵。这样就非常容易记住了。再如语文实践活动之广告语:一剪(见)钟情;e(一)网情深;沟通从心(重新)开始等;居高不要淋(临)下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七、口诀记忆法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记忆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避免遗漏。口诀大都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例如,把我国古代的四书编口诀为:孟子读大学学论语不中庸;把“戊戌戍戎”编成口诀为:”点戍不点戊,

9、一横便读戌,十字就读戎”。“百家姓”也是运用口诀记忆法的实例。八、改错记忆法有些词语容易读错或写错,通过改错,引以为戒,增强记忆的方法。例如:“刚愎自用”的“愎”应该读b不读fu;“狙击”的“狙”应该读j不读zu;“歼灭”的“歼”应该读jin不读qian ;“玷污”的“玷”应该读作din不读zhan。再如:“急燥”应写作“急躁”,“实是求事”应写作“实事求是”,“水泄不通”应写作“水泻不通”等。(作者单位:四川华蓥市双河二中)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

10、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11、.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12、,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