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语文下册 9《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 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语文下册 9《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 鄂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躺在波浪上看书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人们躺着看书吗?他们躺在什么地方看书?谁来填一填?躺在( )看书生:躺在床上看书。躺在草地上看书。师:不过,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是躺在( 波浪上 )看书。谁来读课题?点名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躺在波浪上看书,不会沉下去吗?师:哦,你很担心。生:人怎么会躺在波浪上看书?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生:这波浪是那儿的?师:我也想知道。生:师:下面请大家带着心中的好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一定是被课文深深吸引了。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9个)相信这些词语大家一定能读好!谁愿意来试一试
2、第一排的六个词语?生:阻力 仰身 托浮 保持 苦涩 光晕师:相机评价指导,然后齐读。第二排是三个字的词语,谁想挑战?生:火辣辣 明晃晃 矿泉水师:词语读得真连贯!四个字的词语谁敢挑战?师:在这两组词中,各藏着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另一种读音吗?生:(说出另一种读音并组词。)生:起伏荡漾 变幻多彩 创造奇迹师: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海面上起伏荡漾的波浪,也仿佛看到了如彩虹般变幻多彩的光晕,还仿佛看到了人类创造的各种奇迹。请大家一起用这种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一读吧!生齐读。师:词语的挑战我们大获全胜了。下面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作者躺在哪里的波浪上看书?生:死海上。师:死海上真的能躺
3、着看书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跟作者去死海岸边看看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4自然段。把描写海边景色的句子做上记号。生:“来到死海岸边”师: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一定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能说说图画中都有什么吗?生:彩虹、海水。师:彩虹是什么样的?生:五颜六色。师:而死海的海水也是真是一种奇特的美呀!还有谁想读?师:这与我们平常见到的蓝色海洋可不一样,死海像彩虹一般美!请你读。师:作者抓住海水与彩虹的相似之处,就这样巧妙地把我们不曾见过的死海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出示PPT)看,这就是死海。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生齐读。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了。“来到死海岸边”读到这里,
4、我不明白了,为什么死海里会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呢?赶快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生:“我蹲下去反射出来的。”师:句子中这些结晶体指的是? 生:盐的结晶。师:盐的结晶是怎样的呢?生:白色透明的小颗粒。师:(出示PPT)看,这就是盐的结晶。它们像一面面镜子一样将阳光反射,形成了这样变幻多彩的光晕。(出示PPT)师: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简单地说说其中的原因吗?生:“因为所以”师:可是,这么美的海,人们为什么称它为“死海”呢?(板书:美丽)生:“任何生物因此得名。”(如果学生只答了这一句,就追问:这样的水指的是)“死海九倍!因此得名。”师:PPT出示句子:“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九倍!不是一倍,两倍而是九倍。
5、谁再读?师:听老师读:“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特别高,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发现有什么不同吗?生:少了一个“竟”。师:请大家对比度两组句子,看你有什么感觉?生:竟让我们体会到死海的含盐量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师:说得真好!据老师了解,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5,而死海的含盐量为30。真奇特呀,谁来读。生:“死海九倍!”师:不是一倍、两倍而是九倍。大家一起读师:正是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所以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任何”是指所有的吗?请大家发挥想像,死海中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师:大家的想象真丰富!朋友还告诉了我什么呢?生:“不过不会沉下去。”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
6、我们进一步走进死海去看看吧。请大家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做上记号。生:“温润的水像托浮着一片树叶。”师:什么叫“温润”呢?从他们的部首来看,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不难理解,润肯定是(滋润)。温,就是(温暖)温润合起来就是温暖而滋润。温暖而滋润的海水就像一张大床把我给托住了,这就叫生:托浮。师:看“托浮”在句子中出现了几次?生:两次。师:一次是说水托浮着一次是说水托浮着生:我,树叶。师:两种情形哪一种你见过?哪一种你不曾见过?生:水托浮树叶的情形见过。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生:树叶在湖面随着水波飘动。师:这说明树叶很生:轻。师:可是,人比树叶要重得多。死海托浮着我,如同托浮着树叶
7、。你有什么感觉。生:奇怪。生:厉害。生:神奇。师:真神奇呀!谁能把这种奇特读出来?生:读句子。师:多么神奇的死海呀!我一点也不担心自己会沉下去。请你读。生:读句子。师:你就像漂浮在水中的树叶那般轻松自在。(出示PPT)看,多美多神奇的一幕!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师:躺在这样的波浪上舒服吗?看看作者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生:“细浪在我耳畔睡一觉了。”师:哦,都想睡觉了。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呀?生:舒服。师;从句子中哪些词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舒服呢?老师找出了一个:细浪絮语。谁能找到另外两组?生:微风拂面、阳光洒下。师:找得准!能读出词语的味儿吗?生:细浪絮语、微风拂面、阳光洒下。师:什么
8、叫“絮语”呢?生:小声地说话。生:呢喃细语。师:我们像朋友一样。那声音轻轻柔柔的,连绵不断,甚是好听。还有谁想读?生:读句子。师:微风拂面、阳光洒下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时候?生:春天。师:老师发现床字加了引号,为什么呢?生:它不是真的床,而是指死海。师:不是真床,却比真床更舒服。谁来读?师:躺着,躺着我几乎生: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师:那细浪的絮语犹如一首生:摇篮曲。师:全体女生,读生:“细浪在我耳畔睡一觉了。”师:躺着,躺着我几乎生: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师:那拂面的微风,温暖的阳光是那样醉人。男生,读生:“细浪在我耳畔睡一觉了。”师:让我们也来分享一下这份悠闲自得吧!(
9、配乐齐读)师:看着大家意犹未尽的样子,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旅程吧。今天,我们紧跟作者的脚步,从文中看到了死海的美丽,听到了死海得名的原因,经历了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神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分享死海之游的神奇与快乐!【课后反思】躺在波浪上看书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著名旅游胜地死海时所看到的景色以及亲身经历的趣事。文笔生动,语言流畅,感受逼真。在教学本课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题目入手,读题引“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导入时
10、,我采用填空的形式,把生活所见与文中所述行成鲜明对比,并让学生读题质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文的热情。2、从整体入手,初读找“奇”能躺在哪儿的波浪上看书?一直是学生很关心的问题,在读题质疑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到,在初读感知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死海。这个奇怪的名字,这个闻所未闻的地方,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了基础。3、从词句入手,精读探“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文首先写了来
11、到死海边看到的景色,我让学生找出让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并抓住这个比喻句的“像彩虹似的”想象画面读,与普通海对比读,看PPT感知读,从而使学生了解死海美丽的奇特之处,逐步读出内容,读出形象,自然读出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往人们在训练朗读时,只强调技术手段,比如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固然是需要的,但我认为这种作法有点舍本逐末。在我看来,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与作者、作
12、品融为一体,才能从灵魂深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通过声音传达出这种共鸣。课文最让人神奇的是作者来到死海中的一次亲身体验,也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我主要抓住了两个句子让学生精读品味。“温润的水像托浮着一片树叶。”在这一句中,“温润”和“托浮”学生较难理解,对第一个词,我引导学生观察部首去理解;第二个词,我抓住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先感知自己熟悉的情景:水托浮树叶。然后把人和树叶进行对比,同学们很容易感受死海的浮力大得出奇。虽然,我们不能亲身体验这种神奇,却可以透过文字感作者之所感,与作者、作品融为一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神奇!在感受这种神奇带给我们的快乐时,我抓住词组“细浪絮语”、“微风拂面”、“阳光洒下”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感受。学生很快想到了摇篮曲、春天、春风,在优美醉人的音乐声中,学生俨然感受到了躺在死海上的那般舒服自在,死海的神奇已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课后,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教师对学生“牵”得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总担心学生谈不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怕他们会说偏了,影响后面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更加开放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