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505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桂林山水授导型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 学校:白泉第一中心小学教师姓名:胡华章节名称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计划学时2学习内容分析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设计理念: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播放影音资料,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感受桂林山水的景美,语言美。积累好词佳句;第二课时,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说写结合

2、,仿写与本课结构相仿,段落格式相似的小文章或片段,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表达特点,模仿课文,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难点:1、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了解作者的语言

3、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解决措施:1、 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2、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语言优美,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录象、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交流欣赏,导入新课。2、声文结合,整体感知。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4、阅读链接,拓展延伸。5、课堂练习,巩固加深。依据的理论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读促悟,以读促学。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

4、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生字词词义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桂林山水的景色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师展示,学生听、看、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理解课文。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学生展示收集查阅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欣赏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印象。5倾听、欣赏,并

5、做相关点评。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展示资料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想通过收集资料,增加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他们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感知体验桂林山水的美景,并把感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5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根据自学要求,边读课文边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自学反馈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3、头尾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有什么作用?4、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己介绍认为难弄明白的字词。10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2、课件出示问题,展示答案。3、对学生

6、的回答适时地评价。4、课件出示:指导学习生字词。1、读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2、读评价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3、理解头尾句子的作用。4、认读生字词,说说注意之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3、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三、赏析课文,体会桂林水的特点观赏漓江1、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2、漓江的水和别处的水有何不同,有哪些突出特点?3、作者在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4、读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5、模仿小练笔,模仿对比句式,排比句式。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151、过渡: 2、课件

7、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3、 课件展示漓江图片。帮助学生体会漓江水的特点。4、 师配乐朗读第二段。5、 课件出示板书,归纳漓江水的特点。6、 课件出示问题,指导理解。1、欣赏图片,通过对比理解词义。2、欣赏、感悟、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3、读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4、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1、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漓江水的特点。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培养学生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4、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四、指导书写生字巩固生字41、 强调比较难写的字。2、规范书写姿势

8、。书写练习1、课堂巩固知识点。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五、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2、背诵第二段。1布置作业抄作业教学环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31、 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你们觉得美不美?2、指名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背诵描写漓江水的句子。1、回顾旧知。2、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赏析课文,体会桂林山的特点观赏桂林的山1、自学要求:(1)同桌有感情地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2、思考:课文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3、自学反馈,指名回答并指导朗读。4、模仿句式练习151、过渡:漓江

9、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们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2、课件展示桂林山的图片。3、出示自学要求。4、课件出示板书,归纳桂林山特点。5、出示例句,指导仿句练习6、指导朗读。1、欣赏图片,感知桂林山的美。2、根据自学要求自学第三自然段。2、自学反馈3、仿句练习4、有感情朗读。1、在学习完漓江水的段落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桂林山的段落,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2、通过图片,初步感知。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会运用。4、指导朗读,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三、总体感受桂林山水1、总体感受桂林山水,画出并读感受深的句子,谈体

10、会。2、边读课文边想象美景。101、过渡: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观赏,景色更美了!2、展示课件帮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句子。3、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1、读感受深的句子,谈感受。2、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1、学会抓重点句理解课文。2、发挥想象。四、指导背诵背诵3引读接读积累语言五、课后拓展阅读链接3课件出示,指导理解。读并谈感受拓展知识六、课后巩固完成小练习:1、按要求从文中摘词。2、把词语送回家3、我来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5出示练习,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答案。完成小练习巩固强化七、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画一幅桂林山水图1布置作业抄作业1、 积累语言。2、 学科

11、间整合,加深理解。课堂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重视语言实践,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写作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学生课件设计的还不够精细,某些细节掌握还不是很精确,对此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专家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