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652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习律诗的结构和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3、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难点:1、学习律诗的结构和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由吕萌萌给大家讲一个笑话。2、 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是谁?毛泽东,字润之。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他也是诗人和书法家。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毛泽东同志写的七律诗长征。(课件出示

2、题目)我们一起读两遍。3、 谁来说一说你搜集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交流)师总结:你们讲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长征是非常艰苦的,谁能给大家说说“长征”。(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1934年10月,由于当时的形势所逼,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北上抗日,开始长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挥笔作诗长征。二、 1、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你们上一节课预习的生字情况。(出示课件)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铁

3、索 岷山从李晓菁哪“开火车”读。2、 下面大家一块儿把这首诗读一遍,能背过的同学也可以不看书啊!(预备起)师总结:大家说我们读这首诗的时侯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老师觉得整首诗都要怀着崇高,激动,爱国的情怀去读。应该把红军那种不怕辛苦,不把难关放在眼里的感情读出来,把诗中的“云崖、暖、铁索、寒、喜、千里雪、颜”这些字读的语气重一点儿,语调高一点儿。)接下来,听听老师的朗读。(播放录音)下面就模仿老师的语气,带着这些感情把这首诗再放声朗读一遍。3、 谁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老师给奖励加笑脸)找2人4、 下面同位之间读一遍从任贵平那儿“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男同学齐读一遍女同学齐读一遍。 三、 谁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七言律诗的大意。(找23名学生回答)诗大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大家想一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跟以前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格式不同),谁能说说有什么不同?(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5、所以这个“七律”只是告诉大家这首诗的格式是七言律诗,而这首诗真正要概述的是“长征”) 七言律诗的格式:(这首诗一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两句。律诗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也就是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除了七言律诗还有五言、六言律诗。)三、感悟诗意1、分析结构:(一)、这首诗一共有八句,我们先一块儿来读一下1、2句。(出示课件:预备,起)这两句是这首七律诗的“首联”。读了这两句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的表达?(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出示课件: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及

6、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括了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二)、我们再来读一下3、4句。(出示课件:预备,起)。这两句是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谁来说说这联的大意。读了这两句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的表达?(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出示课件:这两句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这一联选择了跨五岭、越乌蒙的典型事例,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翻山时的大无畏精神。(在跨五岭时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字是“腾”。板书:五岭腾)(在翻越乌蒙山的时

7、侯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字是“走”。板书:乌蒙走)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说山势雄险;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说其渺小。这两个修辞的运用,更显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这两句诗都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比喻、拟人)(三)、我们再来读一下5、6句。(出示课件:预备,起)。这两句是这首七律诗的“颈联”谁来说说这联的大意。读了这两句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的表达?(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出示课件:这两句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这一联选择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写出红军长征途中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巧渡

8、金沙江的时侯红军的心情是怎样的“暖”。板书:金沙江暖)“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当红军来到大渡河,看到泸定桥上一块桥板都没有,只剩下几根铁索的时侯,红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寒”,板书:大渡河寒)这个“寒”并不是“冷”的意思,而是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四)、我们再来读一下7、8句。(出示课件:预备,起)。这两句是这首七律诗的“尾联”谁来说说这联的大意。读了这两句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的表达?(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出示课件:这一联的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写出长征即将结束,展望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

9、风雪交加路也变得美不胜收了。“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这首诗中“千山”的代表是:乌蒙山和岷山。“万水”的代表是:金沙江和大渡河。“三军”指的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五)问题:这首诗主要概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这首诗主要概述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翻越五岭、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艰难的历程。(六)、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怎么的精神?(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10、神。(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感悟?师总结:在诗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工农红军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更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你们能不能做到?老师相信你们会做的更好。四课堂总结: 1、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具体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

11、夸张手法。 五、全班同学齐声背诵这首诗。 六、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和资料袋。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3、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七、板书设计: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八、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我在教学这首词时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

12、的教学效果。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二、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