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六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理念:从自主观察中发现自然现象,以独立思考、小组集中讨论来找出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1、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 “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 “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2、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成因。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模拟实验和现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对实验现象细致观察,激发学生探索天文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教学准备课件、材料包16、手电筒16、科学记录单16、大小圆纸片1、篮球1、小地球仪1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并有机播放“日食”动画。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两千多年前,国外有两个部落发动战争,一直持续了五年,谁也不肯停止。老百姓深受痛苦,一个名叫泰理士的人,他向这两个部落说:如果你们再不停止战争,那么太阳将熄灭。2、提问交流:你见过这一奇特的天文现象吗?是什么原因形成这种现象的?(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或调查搜集的资料初步交流。)(此环节将交流时间调整短一些)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日
3、食和月食的神秘面纱(一)研究日食的成因1、播放发生日食的动画,观察:“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了研究日食的秘密,现在,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来再现日食现象,请你边看边想:“我们能从日食”发生过程中发现什么?(修改一图:我们将网络改为下载后的视频,这样可以防止客观因素的发生。)2、学生汇报。3、小组交流推测: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了这一现象?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请你大胆地推测一下,请小组长在表中做好记录。4、学生汇报,并有机演示方法:(1)、从太阳遮挡的部分边缘来看是圆形的,即挡住的是球体。(2)、从太阳的整个面被遮住成黑色,即挡住太阳的球体大小和太阳接近。(3)、挡光的物体从屏幕看是从右向左的。那么,
4、挡住的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5、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日食成因示意图(2)、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写下你们的研究结论。我的研究结论6、教师小结,并有机演示“日食”成因课件。7、学生根据总结进一步修正自己的实验。(修改一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实验,在此过程中肯定出现了很多误区,在老师的总结和演示后,让学生查缺补漏再进行实验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二)研究月食形成的原因1、谈话:同学们,我们明白了日食的成因,你知道自然界中还有其它类似“日食”的天文奇观吗?(月食)2、演示月食的成因。“自然界中神奇的天文现象还有很多
5、,月食就是其中的一种”。3、讨论:请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呢?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5、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在记录表上画出月食发生的示意图。6、教师演示“月食”成因示意图(带解说),小结。【演示课件】(三)检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日食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了。()2月食时,月亮的东边先出现阴影。()3日食的到来预示着人间灾难即将来临。()(修改意图在此加入检测环节做到堂堂清。)(四)总结收获,课外延伸1、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互相解惑后,播放日食和月食录像及相关资料,解开学
6、生部分疑惑。3、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板书设计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在此在画上示意图使之更形象一些,容易记忆。)月食:太阳-地球-月球(在此在画上示意图使之更形象一些,容易记忆。)教学反思: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曾与部分同学进行过交谈,发现孩子们都知道有日食和月食的现象,但是对于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发生时的特征,日食和月食的种类等都知之
7、甚少。本课教学主要通过模拟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借助逻辑思维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时间等相关知识。作为教学手段,模拟实验再现日食、月食发生时的情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成因,这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日食成因的探索上,月食的成因则是让学生在日食成因的基础上进行推想。日食成因的教学又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用故事引入激趣,电脑演示日食的过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及日食的过程,为学生认识日食成因提供必需的事实材料;第二步是结合电脑动画的演示,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日食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逐步演示是学生推想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第三步,引导
8、学生通过模拟日食成因的实验,证明上面的推想,同时明确日食时,地、日、月的位置关系;第四步,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研究推想日食成因,并用电脑动画演示讲解日食的成因。经过了教师扶的过程(日食的成因),对于月食的成因就完全让学生自行探究,学生通过摆放大、小球的位置;画月食的成因图,了解月食的形成。事实也证明学生,懂得举一反三,活动开展较好。最后,向学生补充了一些多媒体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重温日食、月食发生时的壮观景像,以增加印象,激发兴趣。总体来看,我对这节课有一处地方的处理是满意的,对有两个地方还有些想法。比较满意的是“通过日食现象让学生认识日食事实”的教学。首先是确定课的逻辑主线上,即从生活经验
9、出发,根据现象认识日食发生的特点,推测日食可能形成的原因,并用模拟实验验证。我感觉学生只有自主的认识到日食可能形成的原因,做模拟实验才会更有意义和目的性。为了让思路更清晰,我将准备在课的开始播放的日食视频调整到日食部分教学结束再放。用动画播放“日食的发生过程”,使学生认识日食发生中的一些特点,进而展开后续教学。其次,是细化这一部分。怎样细化,是我在备课中着力解决的问题,我遵循的是在粗线条逻辑主线的框架内,增添具体材料的原则,如起始的设计:通过观看动画“日食发生的过程”,提出观察思考问题:日食发生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但在在对教材研究不断地深入过程中,我感觉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太突兀,视频出示后,学
10、生尚沉浸在日食现象中,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回应不及,于是我考虑将“特点”分层,即让学生说说日食发生的现象,通过现象再来认识其特点,明确“太阳被物体挡住的事实”,再来分析“挡光物体的特点”,进而根据这些现象和特点作一些可能的推测。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推测活动时,我也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描述现象和特点时的关键词作一些有根据的推测。另一方面,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推测的方向,及时回到本课的研究主题“日食形成的原因”和其相关问题“挡光物体可能是月球”上来。一句话,顺其自然,层层递进,我是这样想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实施的,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觉得还有些问题的是模拟实验部分,它也是从始至终
11、困扰我的问题,问题的关键还是学生分组操作难度太大,三个天体,地球要围绕太阳转,月球要围绕地球转,而在转的同时,还要观察到一些用于解释是否发生日食的现象。我在考虑能否将地球仪固定动,而只转动月球,这样并不影响日食现象产生的本质。 上完这节课,我更深刻的领会到能否与学生有效地融合,对于一节课是否能取得成功太重要了。“一节课好不好,看看学生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了”,学生的表情就是检验教师课堂效果的晴雨表,他们或好奇,或兴奋,或凝神,或跃跃欲试,或兴高采烈,甚至情不自禁,与我们教学内容的巧设机关、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有关,也和教师个人变现出的态度,作出的各种评价,能否适时恰当的指导,甚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等细微的肢体语言息息相关。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体,不是一句空话,与他们对话,尊重他们的方法和选择,他们必会报以意想不到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