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058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雪教学设计修改及修改说明一教学目标1.练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绝”、“独”等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文中插图,体会作者“借景抒情”写法的妙处。3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细致地写下来。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绝”、“独”等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景抒情”写法的妙处。三前置学习活动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写景的古诗。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 谈话导

2、入,初步理解1. 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2. 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去感受冬日里另一种美。3. 自由读诗,做到正确,流利。检查自读情况。4. 师配乐范读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引导读出诗的节奏感。(如下标注),采取指读、范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读好古诗。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3、寒江雪。5. 出示学习目标:(1) 读古诗,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古诗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2) 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写下来。6. 默读古诗,思考古诗大意:每句话描写了是吗景象,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地方用问号标出。7. 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情怀1品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一首诗,一幅画。读这首诗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说想象到的画面。(1)理解江雪第一句引导: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4、,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a.指名读,说说诗句意思,重点理解“鸟飞绝、人踪灭”描绘的情景。b.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诗句描绘的情景,在画读结合中感受孤寂冷清的情感。(3)品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受孤独情怀。a.指名读第二句,说说诗句意思。寒风刺骨,大雪

5、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交流后读这两行。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请你大胆猜想一下为什么老人独自一人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在江上垂钓?可以与同桌讨论。结合学生质疑,抓住“孤舟、独钓”重点理解。b.结合教材插图,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独钓寒江雪”的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2.创设情境,感悟诗情。(1)下面让我们看着画面,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孤独吧。(播放课件)(2)补充故事:由于柳宗元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

6、他无家无室,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3)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让我们走进柳宗元的内心,走进这个孤独、清高的老人,走进这寂寞、冷清而凄凉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真是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齐读古诗)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三)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1.把两首诗放

7、在一起朗读。同样是冬季,却一喜一愁,他们眼中的冬景有哪些不同?(学情预设:心情不同,这就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再读江雪,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四)描写古诗意境。古人云: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江雪诗中展现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如果还能写出画面中人物的心情,那就更棒了。1.小组内交流诗句描绘的意境。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江雪。)3.写写诗句描绘的意境并交流。4.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

8、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五)积累拓展1.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请大家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2指名读。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秋江独钓图。 3比较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的异同。 (1)集体交流。相同点:地点相同:都在江上;人物相同:都是一个人;事件也相同: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时间不同: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景色不同: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

9、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2)王士祯,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3)总结: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王世祯写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六)作业设计1搜集感兴趣的古诗。2背诵古诗,抄写江雪作为书签。六、板书设计江雪 寒江独钓唐 张继“愁”修改说明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

10、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因为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对这首古诗比较熟悉,很多学生都能

11、够背诵,但对古诗的诗意理解不够精确,对诗人的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 对诗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理解不够到位。在进行教学设计修改时,我试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多角度地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在环节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绝”和“灭”,“孤舟”和“独钓”,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并用感情朗读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作业设计让学生搜集感兴趣的古诗,背诵江雪,抄写古诗,注重积累,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诵读、品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优雅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