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城市.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060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自然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自然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自然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自然城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自然城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自然城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自然城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自然城市杭州市吴山广场设计的理念与方法1 设计理念的纠偏:从当前城市广场设计的不足谈起城市广场,自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生活行为与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更是增强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近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城市的领导层到普通市民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现实需要和对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建筑文化的渴求。纵观当前众多的城市广场作品,其中不乏成功的启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不足有:一,政治象征与亲

2、和力的不平衡。许多城市广场建设于市政府之前,谓之市民广场或市政广场,规模巨大,尺度惊人。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政治的象征,而失之于对市民的亲和力;二,日常生活行为的满足与重大事件的满足的不平衡。“大而空”的城市广场为极而少之的重大事件(集会、庆典等)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而失之于对市民日常生活行为的满足 ;三,“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顾气候条件,片面追求“硬质景观”,而忽视绿地林荫之类的“软质景观”。四,公共性空间与私密性空间的不平衡。表现在大多数城市广场缺少私密性的空间。以上不足,反映了当前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的偏失,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疏理。在吴山广场的设计中,我们坚定了以

3、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人本信念,强调“城市空间是市民生活的容器”。城市广场设计应尊重各年龄段、文化层次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创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环境。城市整体原则,强调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环境景观体系的一员,要从整体出发考察广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保证城市文脉的延续性。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强调广场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2 设计理念的深化:广场定位2.1 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设计,总是涉及事物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地点,或称环境。环境大致可分为硬环

4、境和软环境。前者指由一切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是显性的。后者指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的。实际上,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笔者把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并称为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图1:区位图2.2 吴山广场区位(图1)吴山广场位于杭州市旧城区南部,吴山北麓,延安路南端对景位置,周边配置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建筑。整个规划区约8公顷,其中广场用地约2.90公顷。基地属不规则山地,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中部与西部较平坦,相对延安路高差为1.2m-19.8m。2.3 吴山广场的定位城市广场的定位,其实就是对

5、其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的正确把握。定位的起点是对环境的分析。定位过程要求反映以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环境:吴山广场位于杭州旧城区南部,吴山北麓,延安路南端。南部毗邻“吴山天风”景区,“武林广场延安路吴山广场吴山天风景区”将成为杭州最富魅力的城市中轴。广场东侧,河坊街东段的中山中路、大井巷为传统商业步行街区。广场西南侧为市级旅游公建和住宅。吴山是形成杭州“半是城市半是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又因吴山契入市区,而与市俗生活息息相关。独特的区位和杭州六朝古都的历史,赋予了吴山地区丰富的商业经济和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专家断言,吴山地区已成为杭州唯一

6、能整体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吴山“路近、山低、石奇”,泉洞多,景观和旅游资源丰富。“吴山天风”作为新西湖十景之一,是以风景、古迹为基础,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中心内容,集自然景观、吴越文化和杭人时尚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区。景区内的城隍阁,高约40米,是杭州城市景观线中新的标志性景点,其地位与保俶塔、原雷峰塔相当。()功能定位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城市级广场:功能对应使用。使用涉及使用对象和使用内容。使用对象反映于城市广场,就是广场的服务等级:如城市级、社区级与组群级之分。吴山广场作为杭州城市中轴的重要端点,将与轴线另一端的武林广场以及城站广场构成市区三个主要的城市级广场。从使用内容

7、来看,吴山广场未建之前,武林广场载负了大多数的广场功能。然而广场周边道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交通负荷极大,不利于大中型文化公益活动的开展。因此这类功能有必要向吴山广场转移,武林广场将主要以城市商业办公中心广场的形象存在。吴山周边交通量小,并富于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由此我们把吴山广场定位于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适合市民活动的文化活动型广场。()形象定位自然山水型广场:根据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吴山广场的形象塑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协调城市界面与吴山山体的关系。二,设计结合山地环境,处理好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环境,并达成广场与自然的共生。吴山“路近、山低、石奇”,符合

8、西湖山水小、秀、灵的内在品质,吴山广场的整体形象应能反映自然山水型广场的特征。()涵义定位历史文化型广场:吴山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吴山广场的整体设计应能体现该地区的人文特征,特别是吴越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达。当然广场本身是时代的产物,应有时代的特征。3 设计理念的表达:从广场定位到方案设计1-文化广场 13-跌水台阶、水池2-绿荫广场 14-灯塔3-公益广场 15-架空长桥4-休闲广场 16-吴山生活主题雕塑5-展览馆前广场 17-二级跌瀑6-二级瀑布 18-喷泉、水池7-舞台 19-花坛8-水池 20-“吴山天风”石刻9-九井阵、涌泉 21-草坪10-旱喷 22-地面铺装图案11-碑廊 23

9、-地面停车场12-跌瀑、水池 24-地下停车场 图2:广场总平面图 3.1 环境观念的表达图3:广场鸟瞰图(1)广场主体的西移:从吴山广场的区位环境分析可知,吴山是典型的“城中山”,因其契入市区,而形成城景相依的独特景观。如何协调城市界面与吴山山体的关系,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保证延安路城市中轴对吴山山体的通视性,突出吴山在城市中的区位特征,设计中把广场主体置于基地中较平坦的中部与西部,偏离城市中轴。 (2)广场空间的“化整为零”:一方面,吴山广场作为杭州主要的城市级文化活动型广场,客观上需要适合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大尺度空间。另一方面,因广场毗邻“吴山天风”景区,只有小尺度的空间才能反

10、映西湖山水小、秀、灵的内在品质。不规则的山地地形同样不适合大尺度空间的构造。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是,把广场空间化整为零:利用地形高差,把广场主体分割成多个尺度较小的分区广场,并通过小尺度空间的串插与交融,形成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匹配的大尺度空间。 图4:线型分析(3)广场形态山地特征的表达:考虑到山地的环境和自然山水型广场的定位,广场采取了自由布局形态,分区广场的高差设置顺应了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形。线型上,采用规则线型(圆形、弧形)和自由线型(折线、自由曲线)相结合的手法,自由中见法度。并多用不规则折线型台阶,以表达山地特征。(图4)(4)广场与“吴山天风”景区的联系:吴山广场南部毗邻新西湖十

11、景之一“吴山天风”景区,因此,吴山广场又是吴山立体旅游的北面门户。设计中通过保留多条原有上山步道,与各分区广场相接,以加强广场与景区的联系。并以延安路对景位置的“吴山天风”石刻,突出广场作为景区的起点与集散地的区位特征。3.2功能布局城市广场,常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应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市民的多样化活动需求。根据广场的功能定位,吴山广场把不同的功能分区组织,形成多个功能活动空间:文化广场、绿荫广场、公益广场、休闲广场和展览馆前广场。(图2、图5) 图5:功能分析(1)文化广场:位于广场南部,由瀑布、舞台、水池、九眼井涌泉、旱喷、弧形碑廊和装饰性铺地组成,是广场的中心所在。舞台能满足中

12、小型群艺表演的需要。碑廊既提供了休憩、赏景的场所,又可供避雨防晒。水池、九眼井涌泉、旱喷是儿童戏水玩乐的好地方。(2)绿荫广场:位于广场的中部,由大面积铺地和树阵组成,提供团体活动和晨炼晚凉的场所。(3)公益广场:位于广场的北部,沿河坊街水平展开。由大面积铺地、花坛、二级跌瀑、喷泉水池和“吴山天风”石刻组成,提供社会公益活动和休憩、赏景的场所。(4)休闲广场:位于文化广场的西侧,地面下沉,由水池、假山、灯塔、草坪和铺地组成,是休闲、赏水区,略具园林风格。(5)展览馆前广场:位于广场的西北部,由三层台阶、花坛和铺地组成,是展览馆的入口广场。3.3空间与景观设计 图6:延安路对景 (1)延安路对景

13、处理:延安路对景,作为城市中轴的端景,设计时应考虑广场的可识别性和区位特征的表达,同时景观上应与山体环境及城隍阁相协调。为了保证自然山体向城市界面的开敞,设计时把广场主体西移,仅在山脚处叠石成崖,铭刻“吴山天风”,作为延安路对景之近景,而以绿色山体为中景,城隍阁为远景。如此,既点出了吴山广场作为“吴山天风”景区的北入口的标志性,又以石刻、山林突出了传统的审美意趣。(图6)(2)景观特色之一 多层次的立体空间设计:文化广场(标高14.900m)、休闲广场(标高11.000m)、绿荫广场(标高12.400m)、公益广场(标高10.400m)和展览馆前广场(标高14.900m)结合山地地形设置于不同

14、标高,形成各自的空间领域(延安路与河坊街道路红线交叉点标高为9.500m)。同时,通过空间的串插和交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景观。(图7) 图7:空间形态分析公益广场沿河坊街水平展开,东段以“吴山天风”石刻为中心,西段以大型跌瀑和喷泉水池为中心,形成沿河坊街的线形景观。绿荫广场位于广场中部,通过不规则折线型台阶分别与公益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和展览馆前广场相连,广场上种植高大乔木组成树阵,树阵使视线隔而不断,增加了空间的纵深感与层次感。文化广场位于广场纵深处,呈圆形构图,中央以九眼井涌泉、九宫格旱喷连同外圈圆形旱喷组成高中低三层立体水景,作为视觉焦点。并以东南角的瀑布、弧形景墙、山体以及西侧

15、的弧形碑廊收束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封闭性。公益广场绿荫广场文化广场,依次抬高,形成了广场空间的纵向框架。展览馆前广场通过多层台阶形成高台,并以架空长桥连通文化广场,长桥下空是下沉的休闲广场,休闲广场又通过弧形坡道与文化广场相连,空间的立体设计在此得到最为直观的表达。(3)景观特色之二 水景:水,因其可塑性,而富于表现力。静水、流水、落水,各具表情。或曰“山无水不美”,又曰“亲水,人之天性也”。水景,在吴山广场的景观体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吴山广场的景观特色之一。(图8)吴山广场共组织了两套水景。它们既构成重要的视觉景观,又起串联各个空间领域的作用。第一套水景位于公益广场的西段,组织了二级跌

16、瀑和大型喷泉水池,以表现静水、跌水和喷泉为主,成为该区的视觉焦点。第二套水景,以文化广场东南角的大型二级瀑布为起点,以广场中央的涌泉、旱喷为中心,再以广场北侧的跌瀑水池为延续,最后以休闲广场上的水池结束。整套水景组织了静水、流水、落水、跌水、涌泉与喷泉等多种水景,既丰富了空间景观又串联了多个空间领域,并使整个广场显得生气勃勃。图8:吴山广场水景3.4 文化内涵的表达图9:场址与文化景点图10:环境小品文化内涵的表达过程,是形体环境综合各表达元素,由表层层次至深层结构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的过程。形体环境(或片断),以其与传统的、现代的或地方性文化的对应关系,向人们展现其背后所指代的文化信息,刺激人

17、们产生联想,唤起积存于意识深层的情感,由此即产生了“意境”。这是形成文化氛围的真正所在。当然,广场的文化氛围,应与整体人文环境相吻合,并体现其地点性与地方性。吴山地区深厚的吴越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是广场设计的丰富源泉。对吴山广场文化内涵的刻画,表现在:(1)场址的再现:吴山历史上曾是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历史遗留的活动痕迹与形体片断,都能唤起市民对场址的记忆,使之产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因此,设计中保留了3条原有上山步道,并分别与文化广场、绿荫广场和公益广场相接。同样,连接文化广场和展览馆前广场的架空长桥也再现了大螺蛳山原路的痕迹。(2)景观题材的选择与刻画:“吴山天风”石刻、碑廊、九宫格构图、水井造型和舞台景墙造型,无一不是对吴山文化和传统审美意趣的响应。(3)环境小品造型:环境小品的设计,从传统器物中吸取营养,以利于文化信息的传递。如文化广场中央的地灯,参考了玉琮的造型。广场中坐凳的造型也来自良渚玉器的启发。(图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