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旗下讲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191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国旗下讲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学们: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先给同学们讲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猜书”的小故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同学们,华罗庚在“猜书”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你们是否敢问、乐问、善问,勤于思考呢?在我们同学平时的学

2、习中,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让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深刻性、创造性、广阔性和灵活性不断得到锻炼与培养。关于勤于思考,老师给同学们提以下建议:1、养成复习旧课,预习新课的习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预习新课可以大致了解第二天老师要讲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疑问有针对性的听课,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注意听是为了听明白老师讲的话,但仅停留在明白的层面上还不够,还要听懂。听懂就要求你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思考老师的观点是否正确,说理是否有据,叙事是否合理,说明是否恰当、准确,思考自己是否从中生成新的观点等。3、学会提问,敢于提问

3、,善于提问在学习中,同学们要努力突破自己固有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散思维,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激发思维活力,一题多解。对同学发言、对老师的观点,乃至对教材的问题,都可以从多方面思考。4、大胆发言,勤于思考课堂上要大胆发言,这样,既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开阔思路,提高思维的深度,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5、串起知识的“项链”。学习中如果只是枯燥、僵化地学习再学习,而不能把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就会迷茫而不知所措。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同样,一次完善的思考,胜过

4、做一百道题目。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饭,即便吃得再多,消化功能若不好,也不会增加多少能量,于身体也并无太多益处。思考其实就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进步的过程,这对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学们,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勤奋+思考。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举一反三。因学习而思考,会感到充实,因思考而学习,会感到明智。希望大家都能在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学习并思考,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增强法制观念,创建平安校园时光飞逝,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20*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能否保证我们顺利度过20*年的关键的一个月。12月

5、4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法制宣传日。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全校同学应一起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法。一、学法。我们广大的少年儿童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二、守法。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而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的少年儿童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边缘线。三、用法。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像是我们身旁的骑士,时刻保护着我们。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四、宣传法。不仅我们小学生需要用法制的知识武装头脑,还要用法制的意

6、识武装中国。我们应该鼓励我们身边的人,让他们一起学习和掌握法制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制知识,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时代,更影响着我们的终生。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里的法律既包括国家的各种法令法规,也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纪律条令。有的同学对校纪校规视而不见,忽视学校对小学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行为言语等方面的要求,不爱护公物、乱扔垃圾、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吵架甚至打架等等这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我们美丽的校园的和谐氛围。这些同学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一个人的行为久而久之

7、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性格,一种性格久而久之会成就一种命运。如若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积小恶成大恶,最终必然自食恶果。希望同学们在校内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外严格遵守法纪法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法为鉴,可以晓规则。”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新世纪的学法、守法、守纪的合格的小学生,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和谐校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安全。在增强法制意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提醒以下几点:(1)注意食品安全,不吃卫生不合格的食品;(2)注意消防安全,要提高防火的安全意识;(3)注意交通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要拥挤;教学楼

8、内严禁喧闹、追逐;过马路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4)注意运动安全。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本周我校冬季长跑即将拉开序幕,希望全体师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与健康的同时,注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量力而行,防止运动创伤。最后祝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安全、健康、快乐度过每一天!谢谢大家!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做好充分准备 迎接期中检测。本次期中检测的方法主要是由本年级的老师自主出题,各年级,各学科自主安排时间进行检测,同组任课教师将认真批阅,公平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各年级各学科期中检测的时间大约都会放在下周或下下周进行,作为我们学生,在这个时候,应该认真问一下自

9、己:在这段时间内,我的学习效果如何?上课认真听讲了吗?课后科学地复习了吗?在清楚自己学习现状的同时,请同学们利用这段复习时间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期中检测: 第一,思想上要有充分的认识:期中检测是什么呢?它是一项常规工作,是一次练习,更是我们两个月以来学习成果的验证!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它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检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检测,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离自己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等等,为自己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检测能提醒大家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尽快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心理上要有

10、合理的定位:对期中检测我们许多同学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怕”,这主要是心理定位不好的问题。怕什么呢?对基础好的同学,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实力,应该有能够考好的自信;对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也不用老是去想成绩的好坏。如果我们前段时间努力了,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付出总有回报。每个同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这次检测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则会造成过分紧张,过低则会太放松自己,这都不利于考试的发挥。静下心来,认真复习,充满信心,力求正常发挥。第三,知识上要有充分的准备: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人的必然,世上从来就没有过目不忘的人,因此每位同学都要重视考前的复习。孔子说:

11、“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重视复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肯吃苦,肯钻研,认真复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所以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首先,有老师指导的每一节复习课都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好,安排好的,复习课上看似都在重复平时学过的内容,其实,已是一种浓缩,一种总结,一种归纳,更是一种提高。这些课有助于同学们理清复习的思路,提高复习的效果。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把握好每一课堂,上课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做好课堂笔记。其次,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也很重要。制定好复习计划,是使复

12、习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并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保证。老师们,同学们!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紧迫,所以全校师生要以期中检测为中心,以期中复习为重心,以争取期中检测取得好成绩为目标,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努力提高复习质量,确保复习的高效性。同时,平常学习好的同学要善于归纳、总结,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重在知识的迁移,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使自己学习水平再上新台阶。基础差的同学更应充分利用这次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力争在复习中有较大的提高。同学们,胜利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知识上都做好充分准备,在这次期中检测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充分的准备,为这次期中检测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自己收获一份自信的喜悦,为家长与老师送上一份答谢与回报。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