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素质教育追求全面的和高的教育质量,形成一种T型或立体的质量结构。全面质量是基础,高质量是核心。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体现的是“实、博、专、新”;在能力结构上要求具有较高的基础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的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种种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一边钻研教学理论,一边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说写为目的,辐射发展,培养素质。具体来说:结合自身优势及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
2、点,以听、说做为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读说结合,渗透写作,辐射学科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分层递进,提高内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指导学法,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我认为听的能力是其他种种能力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作为基础能力,听、说、读、写这四种缺一不可,重读写,轻听说是影响人的基本素质的。从社会发展看,在未来社会中,口头指令的传达,人和“机”的对话等,都将广泛存在。听人言语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获取信息、工作、生活等都离不开听语,它也是学生的语文能力
3、构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听”的能力就要认真加以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能够转述老师及家长的话。为了有意培养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我还举行各种听的训练活动,加以培养,如举行 “道听途说”的游戏。让学生听同学的话,转述同学的话,看传达最后的效果。看是从谁开始传错的。学生在听语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听人言语,再如让学生作小记者,去采访先进人物或到我校参观的客人,听这些人的语言,并记录好听来的内容,在班级的板报中转登。从而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为其他能力的培养打开基础。由于学生由低年级的识
4、字、学词到中年级谋段、学篇,到高年级后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同时,读又是学生由认识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关键一环。所以,我选定以朗读为突破口,在语文中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给其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联系课本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训练项目。如: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如何抓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如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给学生真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合在一起,从而读好文章。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朗读技巧上,在实践中,逐步教会学生确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语调等一些基本方法。重音上,让学生读懂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
5、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重读;语速上,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表示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读,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语调上,让学生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的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的凄凉的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如此,起点既低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平常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摸索,文章的味读出来了,初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了。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课间、课上班级不时地响起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师生共同铺平
6、了走向提高素质的道路。二、以活动为载体,读写结合,辐射发展,提高能力。基本已经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就需要多方面为学生展示各方面才华,获得成功,使许多无形的希望变为成功的现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语文素质提高的全过程,举办了多次朗读比赛,并及时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当堂全员肯定、领奖,并因人而异,由低到高,使班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技的局面。另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觉能力,对未来的人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国外的一位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中,新的知识增长速度将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不能自己独立地
7、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会迅速不够用,那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主动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读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压,就自觉地进一步研究方法,主动认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词句的感情和内涵,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从而形成学生自发的内调式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新知,探求真理,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辐射、带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8、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朗读对象的选择,我要求:由学过的课文未学过的课文课外优秀文章自己的习作的过渡。达到以读来带动写的效果。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方面通过朗读及揣摩、理解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在作文方法、方向上给己以指导。另外,朗读活动及其成功过程上的体验,和辅助开展的诸如“沸水活鱼”、“脑筋急转变”、“听瓶子”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观察,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决了学生写作素材,扫除了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读写相得益彰。同时,在读中鼓励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周一次的自己习作朗读赛,
9、促进了学生的写的欲望。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总爱把老师的表扬作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对读的文章评价时,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孔之见,也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多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如“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那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榷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主动去探求新知。在文章评析的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注重由师评到生评的过渡,如,在教学六年制第九册基础训练2的板报稿写作时,结合板报稿本身类似新闻报道稿
10、的特点,指导写作后,在班级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对照板报稿的写作要求进行评议,可谓在读中获知,在读中激趣,在读中提高自改能力,在读中锻炼了说的能力。同时在评析时,针对涌现出的进步大和优秀文章,自编班级优秀作文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以良性循环为目标,分层递进,家校结合,强化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良性循环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分层递进,学生认识领域及知识迁移的分层递进,及评价的分层肯定促使学生水平上的分层递进
11、,进而形成整体水平的递进提高。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特别是以激发自信、激发学习积极性、注意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实际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注重和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谊等形式,在素质教育观、人才观、孩子出路观上形成共识,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给学生创造跳一下就可摘到果实的机会,激发兴趣,使学生无论在家庭抑或在学校,始终处于成功的氛围中,畅步于成功的天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正是以上措施的实施,每接一个新班,短期内部分学生潜力得以挖掘,兴趣得以激发,班级涌现出一大批好苗子、作文迷、写作才子,差生面得以缩小,最关键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规律、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求异,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写,为他们能够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