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881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掌声学习目标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课前准备展示屏。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句子读顺畅。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

3、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指导认字和写字屏显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拓展活动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第二课时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精读课文,自己释疑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提出讨

4、论的要求: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a学生自己先练读。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拓展延伸,加深认识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a学生齐读这段话。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生活中,

5、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抄写词语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实践活动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同学们就看着这

6、个题目,你们都能想到些什么?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为什么呢?(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三)反馈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2讨论自学提示第题。(四)总结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合作的精神,这样,事情才能够保证成功。)教案点评:在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课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给予树31给予树学习目标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

7、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课前准备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2、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2、了解圣诞节。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2、检查读书情况。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b.指销售员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四、指导写字1、屏显要求会

9、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7、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第 二 课 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交流感悟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

10、吉娅沉默不语。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师生互相合作释疑。三、总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四、布置作业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好汉查理32好汉查理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4、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教学过

11、程一、谈话揭题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2、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3、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4、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5、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感知1、学生听课文录音,2、激发朗读的兴趣。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要求读正确,5、读流利。6、检查读书情况: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7、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质疑1、学生默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不3、理解的内容。4、初步释疑。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

12、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a.查理有哪些变化?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1、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2、你觉

13、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六、练习有感情朗读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七、拓展练习1、读完了这个故事,2、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3、再写一写。4、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5、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

14、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细读

15、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

16、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

17、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2请两组同学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

18、示答应的语气。)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

19、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教学步骤:()导入1启发谈话。(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20、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4)读全文思

21、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按提纲自学。(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2)多音字组词。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2)同桌互相交流。明确:

22、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明确:“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

23、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

24、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2交流、讨论。(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6)学生感情朗读。(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

25、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2交流读书情况。(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明确:夸奖(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这风车牛顿,你(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明确:得意(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明确:发愣(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

26、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默读第七自然段。(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四)总结全文1朗读全文。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

27、谈一谈。(五)板书设计教案点评: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探究活动太阳光是白的吗?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

28、、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润物细无声探寻五花山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语言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生动智慧的语言,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平时我们应注重精雕细琢课堂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有魅力.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写景文章.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文章语言优美,适宜学生朗读积累.其中描写秋天的这个段落是用有的有的

29、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连句成段的,可对学生进行这个段式的训练.本篇文章可让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那大自然独有的奇妙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热爱,向往的思想感情.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教师富有启发性,韵味性的引导语可谓是整堂课的生命线.情境描述一,谈话导入新课.1,说说自己所见到过的山是怎样的(生:高大的,绿绿的)师:你们所看到的山都是普通的山.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非常奇妙的山.板书:五花山2,指名读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五花山肯定是五颜六色的,五光十色的,五彩缤纷的)师:五花山真的有这样美吗评:一句简单无华的引导语,却起到了

30、很好的过渡作用,质朴中见智慧.学生们心中的五花山是美丽的,令他们神往的.这一问问到了学生的心里了,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可谓顺水推舟.二,初读课文.1,师:打开课文读读,看看哪些地方你想到了,哪些地方你还没有想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碰到难读的划条横线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并相机板演:绿油油熟透紫绒幕布2,请学生看黑板,指导读好词语.其中的紫绒幕布的意思相机利用台上的幕布来理解.先指导读词,再读带有这个词的句子.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答:我知道五花山很美(停留在感受上)师引导:你还知道了课文写了生答:五花山的景色.师:写了五花山什么时候的景色(生答,师板书:春夏秋)师:

31、你还知道了这是一篇生答:写景的文章.评: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位老师的引导是那么自然,并且处处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并没有让学生因为回答不出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的情绪.4,写景的文章应该怎样学呢生:多读优美的句子,发挥想象,要把好的句子抄下来师: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去领略五花山的美景.三,赏读课文.(一)春天部分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生读得很有味道,有种淡淡的感觉.师相机抓住淡淡的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淡淡的绿,并相机板书:淡淡的师:这冒出来的芽会说话呢!它是怎么出来的(抓住冒体会)这让你感觉(生:舒服,精神焕发)就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吧.评:优美的散

32、文是神与形的统一,传达这种精髓的耐人寻味的词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段的阅读教学摒弃了空洞的字词教学,只抓住淡淡的,冒,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以读代讲,不断地去品味淡淡的绿,品味冒带来的生命的活力,读出一种淡淡的绿所特有的淡淡的生命力.(二)夏天部分读读夏天的山有什么不同(1)生自由读.(2)夏天的山怎么样从哪些词句看出师引导学生想象满眼的绿:什么都被染绿了抬头看看生:天空也被染绿了.俯下看看生:大地一片绿色,小草也被染绿了.置身于森林中,仿佛空气也是绿色的,怎一个绿字了得!评:这样的引导,拓展,如此自然,如此流畅,犹如一泓清泉股股自然流淌,带给人一种清新,享受的感觉.诗意语文就应该这样,润物细无

33、声,诗情画意.(3)分小组朗读.(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三)秋天部分师引:秋天的五花山正向我们招手呢!我们快去读读吧.评:自然,简洁(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里最美,在文中圈圈,划划,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2)师: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指名说感受,并感情朗读.(3)屏幕播放绚丽多彩的五花山图片,师适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4)欣赏后,你有什么话要说(5)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五花山生读,师生评议.(6)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师引:假如你一边走,一边看,你会怎么读假如你越看越激动,你怎么读评:这就是不露痕迹指导朗读

34、的一个典型.教师的引导摒弃了理论化,教条化的分析,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在无意之中将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境,读出了散文的韵味,诗的意味.(7)师引读:秋天的五花山一片-,一片-,一片-,看得我们-.一齐来读读吧.评:教师不时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着学生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串文是教师本堂课教学语言魅力的又一亮点.这样的语言与这样的散文结合得天衣无缝,使散文更有散文的意韵气息.四,写法指导.1,抓住秋天的五花山这部分,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写作特点.2,看雁荡名山图片,应用句式写一两句话.3,交流反馈.评析与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语上.这位教师整堂课的语言

35、都是轻声细气,柔柔和和的,适合于这样的写景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师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紧紧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质朴无华,平淡真实的语言将文本中那种纯朴,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就犹如五花山那春天时淡淡的绿,虽淡得几乎无色,但却很有韵味.也许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风细雨,不经意间就让种子萌芽了.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课堂语言是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

36、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和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师语言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立足文本,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迹使教学浑然一体呢这是值得教师们反思与研究的一个问题.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肤浅的认识吧.一,需要教师练就规范,精确,生动的语言基本功.规范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艺术的语言,固然离不开生动,离不开情趣,离不开得体,但根基在于标准的普通话来传递,特别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作艺术处理的普通话教学语言,其本身就是种活生生的情景点拨,它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和思想火花,渐渐与作者心灵上的隔膜,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教学语言也应讲究

37、精确,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绕桑卖槐,婆婆妈妈,其结果肯定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前苏联的文学家高尔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师运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老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鲜明,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对比,设问,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特别

38、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语文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二,需要教师掌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39、,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其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教师更应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对待学习.三,需要教师感官敏锐反复锤炼不断反思.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感官敏锐的人.对学生,对文字,对课堂,对自己的内心,都应有一种敞亮的敏感,烛照的直觉.对学生,要敏于倾听其心声;对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蕴;对课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围;对自己的内心,要敏于观照其灵光乍显的智慧.研究自我,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实践,并不断反思,努力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其能突显自我个性,再现原滋原味的文本语言,唤起学生渴望交流,沟通的欲望.如此课堂语言,可谓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可尽情享受语言的沐浴,享受课堂的情致,享受生命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