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677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级语文下册鄂教版语文全册教案.doc(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鄂教版语文第六册三(下)教案第一单元总目标一、教材分析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沐浴春风春雨,走进美好的春天;也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春天,撒播爱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春天多姿多彩的课文。春的颂歌描绘的是一幅春景图:春风轻轻吹,春雨细细下,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歌唱,蜂蝶飞舞-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风筝写的是春天里一群孩子放风筝的情景,极富童趣和寓意;美丽的槐乡生动地描述了春天里别样的槐乡风情,在槐花的怀抱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古诗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

2、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抓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句子,了解春天有关事物的特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初步感知采用打比方和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会使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背诵并书写两条名人名言;读短文,在人物的对话中了解春天的信息,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去发现春天的秘密。在“探究与发现”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以“压岁钱”为话题,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消

3、费观和理财观,懂得孝敬老人,关心他人。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继续延伸本单元“春天”话题。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春天写下来。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25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背诵诗文,摘抄、积累好词佳句。4、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还要注意结合插图,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在理解

4、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6、写一篇作文:谁把春天带来了。(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沐浴春风春雨,走进美好的春天;也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春天,撒播爱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会认25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掌握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四、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还要注意结合插图,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五、教学过程。1、春的颂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

6、字,理解“不甘示弱、艳丽、漫山遍野、五彩缤纷、追逐、生趣”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产生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导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2、自由朗读课文。(1)、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

7、号,然后去查字典掌握。(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以“春风”为主线,按“地上空中水中”的顺序来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绚丽多彩的春景图。3、学习生字、词。字: wn gn p xun 弯 曲 甘 心 披上 宣 传ln cu di zh来临 清脆 带鱼 追 逐词语:不甘示弱:不甘心显出比别人差。艳丽:色彩鲜艳美丽。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到处都是,形容很多。五彩缤纷:各种色彩错杂繁复,形容色彩鲜艳繁多。追逐:追赶。生趣:生活的乐趣。三、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生字、词二、提出问题。1、课文是怎样描述这美好的春天

8、的?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春风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自由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标上记号。读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三、全班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朗读。(结合课件)1、第二自然段(地上变化)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自己的活力。句2: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紫的、黄的2、第三自然段(空中变化)采用引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鸟、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优美的舞姿。3、第四自然段(水中变化)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清澈的小溪里,小鱼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四、总结拓展,升化情感。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

9、自然送来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2、小组交流。3、背诵有关段落。4、学习课文把事物当人来写的方法,把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写下来。板书设计:1、春的颂歌小草 新衣 各种花草 披上 漫山遍野 热闹原野上 枝头上 小鸟 蝴蝶 蜜蜂 景象小溪里小鱼嬉戏 小蝌蚪游戏教学反思: 2、风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

10、,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生字:tng ch xin z童 扯 线 扎(童年) (扯断)(毛线) (扎成)w sho sho tu武 哨 勺 拖(武术) (哨兵) (汤勺) (拖延)词语:威武:力量强大。驾驶:操纵使车行使。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4、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11、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

12、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有?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2、展示性朗读。四、拓展: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板书设计: 2、风筝我的理想: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强强的理想: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 越飞越高薇薇的理想:昆虫学家蝴蝶样的风筝 越飞越远

13、大喜的理想: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根子的理想:音乐家竖琴风筝教学反思: 3、美丽的槐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4、。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gng jin z bn xin岗 肩 滋 拌 咸(山岗) (并肩) (滋味) (搅拌) (咸味)yu cho zh m lio油 炒 芝 麻 料(油菜) (炒饭) (芝麻) (麻木) (材料)词语:如:白茫茫 美滋滋 清亮清亮 白生生 甜丝丝 大大咧咧 香喷喷 披散 瑞雪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瑞雪:应时的好雪。披散:(头发)散着下垂。清亮清亮:清澈。清香:清淡的香味。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三、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5、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

16、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2、指名读。3、齐读。4、小结: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四、背诵课文五、拓展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板书设计:3、美丽的槐乡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五月 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教学反思:古诗诵读 村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二)过程与方法: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

17、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说明1、诗意描述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2、作者简介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二、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字音。指导学生读准“莺”“拂”“鸢”“长”“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ng”三、释义,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

18、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四、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古诗诵读 村居小草新芽黄莺鸟飞舞 真让人陶醉春烟擦过杨柳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教学反思: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同时,积累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

19、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课前准备:课件;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1、出示词语:盆地 齿轮 蜗居 林海 树冠 松针(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读准字音。“齿”是翘舌音;“针”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和“松”组成“松树”学生不容易读准,要反复多读;“冠”是多音字。(2)、指名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谈谈自己是怎样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的。(3)、多种形式的读。2、出示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描写春天景物的四个句子。(1)、第一、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风、花、雨;第二句则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小草刚

20、发芽时的样子;四个句子既写出了春天里的风、花、雨、小草的样子,又写得很美,很有诗意。(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所见过的春风、春雨、春花、春天的小草,谈谈自己的感受。(3)、仿照这四个句子,说说春天的树、鸟、水、天等景物,把自己对它们的情感融进去。(4)、展示学生所写的句子,同时出示有关描写春天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3、出示书本第11-12页的名言。(1)、学生自由读几遍,对名言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2)、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记熟背牢。(3)、指导描红,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注意把多笔画的字写清楚,写端正。如“籍、翼”两字。(4)、拍手读名言。你还知道其他的名言吗?让学生知道读书

21、的意义。4、学习短文桃花开了。(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同桌合作读,交流读懂了什么。(3)、全班反馈交流,指导朗读,读出姐姐的顽皮、神秘,读出“我”的好奇、兴奋和激动。同时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4)、说说自己在春天的感受和发现。二、探究与发现。1、自由读句子。2、小组交流自己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3、把这些句子放在课文中读读,体会体会。4、说说自己在春天还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和喜悦。三、口语交际:压岁钱1、创设情景,营造自主参与的交际氛围。课件播放过春节的热闹场面,说说过春节时人们的心情,自己是怎样过的。2、谈话导入:你得没得到压

22、岁钱?谁给的?怎么用的?3、引导学生看图,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想想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4、全班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一、导入。本单元我们结识了一位很可爱的朋友,它就是春天。大家说得真好,不仅说清了春天里的景象,而且说得很具体、很生动。那这节课,我们来写一写“谁把春天带来了”,愿意吗?二、观察思考,尝试习作。1、读提示要求:(小黑板出示)(1)你可以给习作另外取题目。(2)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写详细些,其余部分可以简略地写。(4)抓住春天的特点,突出春天的美妙。(5)可以用上课本中提供的词语和句子。2、学生习作。三、欣赏评议,交流

23、习作。(老师选取学生精彩作文片段二到三例一起赏析)1、学生念作文片段。2、思考:(1)你觉得作文片段中哪个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2)片段中哪几句话让你感受到春天的美妙?(3)还有什么地方你觉得修改一下会更好?四、继续“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五、小结课后,同学们继续认真完成这篇习作,到时比一比,看谁写的作文最好,最能突出春天的美妙。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总目标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成长”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说明了不同人物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在老师领进门中,老师是自然而然地,甚至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地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未知欲望。和时间赛跑是一个少年的心愿,它是由祖母去世引出来的,说的

24、是成长的一种心态和姿态。成长要自信。发愤立志讲的是人要看清楚自己的长处,也要看清楚自己的短处。教学目标:1、要求学会2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2、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3、热爱,自信,自立,相信自己的长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短处。4、图文结合,自读自悟重点和难点:本单元各组成部分都体现了成长这一话题,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体现整合的思想。. 树立单元意识,围绕单元整体组织教学活动。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老师领进门:本课作者用朴实,通俗,亲切的语言描绘了旧时教师的教学情景表达作者对老师的尊敬、热爱、感激之情。教学时从整篇课文入手,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弄清田老师的课与春雨润物的内在联系,体会到

25、田老师教学有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最后再回归整体,落脚到课文最后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这句话的理解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之上进行,让学生明白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地时间更长。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的悉心教育,所以“插柳之恩,终生难忘!”课后的第二题,要在学文中,逐步引导学生由点(田老师讲一首小诗,编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使我听得入迷)到面(每讲一课,都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等具体内容来体会田老师就这样将“我”领进“门”的。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所举事例都浅显易懂,文章的结构也非常清楚

26、。1-6自然希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79自然段围绕着怎样珍惜时间和作者的感受写。但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年龄比较小,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比较困难,所以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发愤立志: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以两副对联的前后变化为主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讲述了苏东坡从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到发愤立志,虚心好学的转变。教学时以对联的不同之外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课后第二题“苏东坡为什么要重新写那副对联?”作为主线,抓住人物神态、语言的句子深入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明理。课文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

27、学生查字典,自主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并适当拓展;让学生看图读词,认识我国的五岳名山并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背诵并书写珍惜时间的警句格言,培养学生惜时奋进的精神,教学时注意写句子要做到整洁美观;阅读短文一定要在读顺,了解了短文大意的情况下让学生思维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引号在文中的用法与作用,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引号的使用方法。“口语交际”以“紧急情况”为话题,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告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常常遇到类似的一些突发事件,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伸出援助

28、之手主动给予帮助,如何给予对方行之有效和适当的帮助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内容。“习作”是“看图作文一本好书”,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报纸、杂志作用大”,引导学生拓宽信息渠道,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和交往能力。这次活动是一次实践性较强,有着学生语文色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短时间在课堂内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建议活动贯穿在单元学习始终。 4老师领进门教学目标:1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2正确读写并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写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3 正确、流利

2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借助课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重老师,爱老师的感情。教学准备:了解作者刘绍棠,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语句。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一、谈话揭题: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

30、)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3刘绍棠简介: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像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2交流:(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

31、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的;善讲故事的;谦虚的;很有教学方法。(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板书:文学创作之门(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四、课堂作业。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

32、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小诗编成故事2齐读小诗 听老师讲故事 (老师范读故事)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

33、住了:(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2)理解第六节句子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3)展开想象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小结:在

34、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 (高兴、感激之情)二、学习8,9节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田老师

35、谦虚。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2、出示,指名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何理解?(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36、)请你加上“因为、所以” 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3请齐读8、9节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师小结: 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

37、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3、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鲁迅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徐特立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附板书设计: 4老师领进门 刘绍棠 师恩难忘,难忘恩师课后反思: 5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教学准备: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

38、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一 导入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二交流预习情况。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2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3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学生练习书写。三

39、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研读课文1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2师生读课文,老师读()自然段,指名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3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4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5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

40、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7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 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8语言过渡: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

41、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揽镜 流沙河偶然揽镜瞧一瞧, 啊,我怎么老了! 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 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 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 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 我心里觉得好笑。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 他们也会笑我唠叨。 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 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1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

42、你会说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二 小练笔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板书设计 5、和时间赛跑 忧伤自豪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课后反思: 6发愤立志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学会其中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明机智 盖世无双 呆若木鸡 恍然大悟”等词语。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了解苏轼前后态度表情的变化.3、有好的愿望是很好的,但是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光说不做,也不能骄傲自满,只有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长远的步。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了解苏轼前后态度表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谦虚的学习态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课前谈话导入:你们还记得宋朝有一位大诗人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