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教材分析:文章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4.通过本课的学习,
2、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4.理
3、解课题: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A.什么是呼风唤雨?指名一生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控制大自然,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B.是谁呼风唤雨?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量呼风唤雨的?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相机板书: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二、全文初探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师板书:( )世纪,( )靠( )呼风唤雨。评:通过这一填空,把学生的问
4、题进行梳理,便于他们浏览自学课文。2.交流,填空。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问)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说到总起段、中心段)师引导: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引导为开头点题)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同时也注意了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学过开头点题,但联系旧知,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后,便把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由篇末点题悟得开头点题。三、精读文章三、四自然段。1.
5、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 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4.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
6、实生活进行补充?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评:填空的设计,不单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感悟20世纪以前的百万年中,人们的生活是如何单调寂寞,艰难贫困。不足之处:作者写20世纪前的百万年,还是为了反衬20世纪的百年,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强调的还不够。教学中应该在抓住“幻
7、想”这个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幻想能看到远方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幻想能飞上月亮,看看那轮皎洁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种快于骡马的交通工具)2.过渡: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但是,在20世纪,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中,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6.过渡: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
8、,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7.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可提示: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板书:发现 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发现: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8.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
9、得到改变。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提示生: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出示:有了( )这一( ),( ),( )使人们的( )生活得到了改变。评:以上理解“发明”“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样几个层次:A、出示分句引导发现,总结词语。B、根据分句理解词语。C、举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环节中,学生开始的发言并不到位,提到发明,他们只想到了那些探月卫星、电子蛙眼、雷达等等,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此时,教师引导:不单这些,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纪的新发明?这一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于是他们马上说出了如手机、电视、冰箱之类的日用品,这些都属于20世纪的新发明。D、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10、能力。不足之处:两个分句其实照应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第二自然段同样是文章的总起段,此处教师总结时可以引读句子。9.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10.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11.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
11、,你怎么理解这句诗?(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提示喜悦之情,齐读。12.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3.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14.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出示:这是( )的一百年四、回归课题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引读课题。评: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的
12、院长,他是满怀着自豪、激动之情写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其实百万年和百年之间,是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如果没有那百万年的积累,也肯定没有20世纪100年中飞跃。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世纪的战争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年中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20世纪的疾病瘟疫爆发,也超过以往任何世纪。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但也带来了一种虚浮的繁华。教师授课时如果能把这些也传达给学生,就会引发他们更深刻的思考,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理性。附 板书: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百万年:没有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百年:发明 发现四年级语文教案电脑住宅学
13、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和“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与同伴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教学重、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课前准备1、电脑住宅的有关图片2、生词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谈话导人。结合图片,介绍电脑住宅的由来和第一座电脑住宅产生的背景。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数据、轻
14、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出最佳读书员。再读课文,感知理解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样的功能?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电脑住宅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合作交流,相互质疑、释疑1、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2、结合示意图,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要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3、组织同学们以“电脑住宅小主人”的身份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电脑住宅的设置、功能和它神奇的
15、地方。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发挥想象,深化感悟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拓展阅读,开阔视野阅读美国的第一幢电子化住宅和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等相关文章,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的探索与追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1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板书设计设置人类电脑舒适的生活课后小记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理念课标提出“学生时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
16、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学习表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会学习,并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教学准备:生词卡片,合作学习表格数张。教学过程一、板书揭题,质疑导入1(板书:恐龙)关于恐龙,你知道些什么?对我们而言,恐龙充满神秘。今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
17、恐龙。2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恐龙怎么长出羽毛的?)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以疑激趣,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读书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汇,读到步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点名读,全班齐读。提示字音“盈”(ying)。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4引导学生就课文词、句质疑。(生:”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师:指的是连贸带血生吃禽兽,形容恐龙的凶猛);(生: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5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第4自然段)
18、设计意图: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何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三、直奔重点段落,探究演化过程1师读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准。2默读地4自然段,边读边想: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其中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合作填写表格(附学生填写的合作学习表格)仔细研读第4自然段,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时间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在书上划出相关语句3汇报学习成果(1)最早恐龙是什么样子?a生读句子:它何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
19、条后腿支撑身体b引导学生概括回答(相机板书: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似狗,刑似鸵鸟)c两亿三千万年前,离我们十分遥远,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这一时间的?(引导学生体会“大约”在句中用准确)d再读句子,想一想和你脑海中得恐龙形象有何不同?(2)了解恐龙得繁衍生息情况过渡,接着,又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恐龙繁衍生息情况如何呢?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b男女生时比读。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从习性、形态、性情等方面来描写恐龙家族的形态各异。c、观看插图,训练学生用“有些有些对比练习说话,进一步想象庞大的恐龙家族。d、师生共背,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相机板书:数千万年后,形态异家族有些)(3)了解恐
20、龙是怎样一步步飞向蓝天的?a、读句子,找出是哪种恐龙飞向蓝天的?(猎食性恐龙)b、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一些、逐渐”等词。c、这些恐龙之所以能飞,科学家提供了几种猜想。引导学生概括说说。(相机板书:转移到树上生存奔跑中学会飞翔)4复述演化过程。假设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的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呢?点名复述,师生共同根据扳书复述。5引读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设计意图,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
21、懂课文,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读的要求明确,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在读中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恐龙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拓展说话训练,复述演化过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读懂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1关于恐龙,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吗?(生:恐龙是怎样长出羽毛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2总结:恐龙身上有许多未解之谜,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课后我们再开一个“恐龙知识会”吧!设计意图: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恐龙的更多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22、,构建开放的语文大课堂精彩教学片断图文结合训练说话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形态各异”的教学师:接着,又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恐龙繁衍生息如何呢?生:(读句子)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师: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是竟是什么样子呢?生:(读句子)有些恐龙它们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是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了这句话,我感觉恐龙家族的庞大,有的非常大,有的则小巧。师:这是从哪方面说明的?生:是从恐龙的形态上来说明的。师:你
23、们还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恐龙家族的庞大吗?生:有的是从恐龙生活习性来说,课文中写到“有些恐龙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有用四足行走”。生:从“凶猛异常”,“温顺可爱”这些词,我知道作者是从恐龙的性情来说啊。师:仔细观察插图,让我们看看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如何形态各异的?生:有些恐龙长得像小老鼠一样。生:有些恐龙站在树下,有些恐龙则在天空飞翔。生:有些恐龙虽然身材庞大,但从它们眼睛里我可以感受到它们的温顺可爱。生:有些恐龙站在树上,像仙鹤一样美丽。生:还有的恐龙能在水中游。师:同学位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再读句子,边读边在脑中想象一下画面。(生齐读句子)师:这么有趣的部分,我真想把它背下来,你们愿意和
24、我一块背吗?(师生配上动作,有感情地背诵)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其实只要你们多读几遍,就能把好的语句背下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
25、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三)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2集体交流:(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A外形:
26、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B味道:更鲜美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4总结: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语文园地八教学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
27、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1激趣导入: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
28、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2小组交流: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3全班交流: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4小结延伸: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一、谈话引入: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
29、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二、明确习作要求: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3习作方法指导: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第三、四课时一、教学“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词语。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0、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二、教学“日积月累”1学生读科学名言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三、教学“宽带网”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人教课标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八安排了一次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的想象训练,具体要求如下:口语交际:在20世纪,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成就,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
31、的住宅、未来的交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介绍,如边画边讲、边演示边讲,把奇思妙想讲清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两个奇思妙想展开讨论。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到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好以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更具创造性,新奇有趣?下面就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老师们参考。第一步:从“现实的怎么样入手”,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在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开始前两周,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引导学生自
32、己或分小组选择自己所关心的、感兴趣的现实事物现在的家乡、现在的学校、现在的食品、现在的电视、现在的房屋、现在的衣服,现在的调查了解所关心、所感兴趣的事物现在什么样(调查的方式包括:观察、访谈、读书、实际使用等)?告诉学生:班内要召开一次“我所关心、所感兴趣的事物为内容的信息发布会”认真做好调查笔记。在学生人人进行了课外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分析所调查得到的材料,深入调查、研究:“现实事物”有哪些地方让你或他人(身边的其他人)感到不满意?有什么不足、缺陷?有什么问题?促使学生从现实中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以上调查研究大概经历一周时间)周末,召开“我所关心、感兴趣的事物”的调
33、研报告会,会上,要求学生重点交流自己在调查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内容”,这些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也不便或危害?某同学就一种事物交流完毕,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所关心、感兴趣的“现实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什么样的?搜集了解相关的资料。第二周的周初,召开读书报告会。第三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1引导学生重新回顾所调查研究到的“所关心、感兴趣的现实事物的存在问题”,使学生能够确定“什么基础上展开想象”。2提出若干问题,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特点展开想象。教师可以
34、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经过多少年以后你已经成了一位某方面设计专家、制造专家,你可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设计、制造出什么样的新产品?它是什么样的?为人们带来了那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了几十年以后,你为了尽到对这个世界的责任,你或他(她)成为了什么的人?你在干什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3安排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先将自己想象到的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小组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评议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想象出来的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要提示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去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每一个同学对想象的内容进行完善。4小组
35、内以“想象得新奇、有趣”为标准,推选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评析。针对想象的比较好的,教师或学生通过“追问”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展开想象”的过程,为全班学生提供直观学习的实例;这对学生想象中的存在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合理、新奇、有趣、具体”等方面的评议,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如何写得新奇、有趣、合理、具体”第四步:学生课余时间将自己想象的内容书写成文。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相关的习作范例,一方面认识到本次习作要将“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结果当作重点,一些想象为主;另一方面注意将想象的内容写得具体、明白。学生写完以后,继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
36、相阅读、评议,提出意见,进行修改。老师批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指导意见,让学生再次修改。修改完毕,誊抄或者打印。第五步:交流发表,编辑班内的未来的作文集。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2学生初读全诗。(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3组内交流课
37、前搜集的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4再读全诗,质疑。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1)诗的第二小节
38、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五、总结1教师小结: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39、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六、布置作业l抄写这首诗。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附: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彩池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40、。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2.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图、投影片、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
41、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三、朗读
42、课文,划句欣赏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青石教学设计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理解课文内容。(二)能力训练点分清课文的主次;培养学生有感情
43、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受到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教育。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2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为大众服务的思想教育。(二)解决办法1自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哪部分是主要内容,哪部分是次要内容。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结合思考题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对学生进行为大众服务的思想教育。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二)结合导读和思考题默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并找出不懂的问题。(三)小组讨论、交流。(四)全班汇报、交流。(五)学生默读,体会课文的哪部分是主要内容?(六)学生总结中心思想,并谈谈学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启示。(七)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两块被山水冲到岸滩的小石头,有着不同的理想,他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呢?后来,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读了这篇童话,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