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8188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组 14白公鹅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 观潮 15 猫 语文园地七2雅鲁藏布大峡谷 16母鸡 第八组3 鸟的天堂 语文园地四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4火烧云 第五组 30电脑住宅语文园地一 17 长城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组 18 颐和园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5 古诗两首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八题西林壁 语文园地五 选读课文游山西村 第六组 1 五彩池6 爬山虎的脚 20 古诗两首 2 小青石7 蟋蟀的住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麻雀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送元二使安西 4 迷人的张家界语文园地二 21 搭石 5 仰望布达拉第三组 22 跨越海峡

2、的生命桥 6 一个苹果9 巨人的花园 23卡罗纳 7 幻想家10幸福是什么 24给予是快乐的 8 人造发光植物11 去年的树 语文园地六 生字表12小木偶的故事 第七组 生字表(一)语文园地三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字表(二)第四组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3 白鹅 27乌塔 本稿索引目录 1、观潮说课稿 . - 2 - 2、雅鲁藏布大峡谷说课稿 . - 4 - 3、鸟的天堂说课设计. - 6 - 4、火烧云说课稿 . - 8 - 51题西林壁说课稿 . - 10 - 52游山西村说课稿 . - 12 - 6、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 15 -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缺) 7、蟋蟀的住宅说

3、课稿. - 16 - 9、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 18 - 10、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 - 21 - 11、去年的树说课稿 . - 24 - 12小木偶的故事说课稿 . - 26 - 13、白鹅说课稿 . - 28 - 14、白公鹅说课稿 . - 31 - 15、猫说课稿. - 32 - 16、母鸡说课稿 . - 34 - 17、长城说课稿 . - 36 - 18、颐和园说课稿. - 37 - 19、秦兵马俑说课稿. - 39 - 20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40 - 202、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 - 45 - 21、搭石说课. - 47 -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 48

4、 - 23、卡罗纳说课稿 . - 50 - 24、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 52 -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 - 54 -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 57 - 27、乌塔说课稿 . - 60 -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课稿 . - 61 -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 - 63 - 30、电脑住宅说课稿 . - 64 - 31、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 - 66 -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说课稿 . - 68 - 1、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

5、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 3 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

6、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

7、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 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 观潮这篇

8、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

9、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鄣碍生字扫除掉。”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 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

10、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 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3、4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 3

11、、4 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荨诙尾怕枷螅醚豢词椋苯佣哉栈孀鱿殖馑担煤雍檬男睦铮鞫拥乃嘉箍翁

12、闷栈钇鹄础?、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 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一条白线

13、横贯江面两丈水墙 潮头过后平静涨水 2、雅鲁藏布大峡谷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的第一篇课文。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 本年级学生是第二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

14、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本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且书中有些景物是学生很感兴趣,如: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内的截然不同的景色。他们很喜欢上网查阅资料,因此我就想通过自学,这样和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制定以下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

15、生字新词,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段落 1、2、3 幻灯片;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片断)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有许多

16、好词佳句,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2、读写结合 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

17、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并适时引导学生采取读、思、划、议的方法等学习方法品析教材。 三、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提到西藏,你会想到什么? 2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魅力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初步印象?其次,用文中的词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的总体感受。 三、全班交流自学感受 本着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

18、学会从词语句子中感受文字的美,抓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带入对课文的朗读中去,读出感情,读出喜欢的语气,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提示自学要求: 1 读:有感情朗读课文 2-5 自然段。 2 划:划出体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奇”的句子。 3 悟:体会“奇”之,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互相交流。 五、拓展。 通过让学生查找的资料在班上交流,更能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激发了学生这中自学的潜在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六、全文总结 八、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体现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张扬个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用语

19、文的空间。 九、说板书 以提纲式为主,展现课文主旨,简洁,明了 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 3、鸟的天堂说课设计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1 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作者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

20、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 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 1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