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8784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摘要: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等国土资源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网络、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的面向地籍管理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目的是为更好的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地籍资料进行动态高效的管理,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促进地籍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转,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最新和准确的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关键词:数据库;土地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95-(2010)02-13-0

2、31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当前结合新技术进行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已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形成了大量的地籍资料,为更好的对调查形成的地籍资料进行动态高效的管理,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最新和准确的科学依据,就急需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以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2系统目标及设计原则2.1系统目标系统以先进的数

3、据仓库、MIS和GIS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在省厅建立面向全省的地籍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结合地籍管理业务流程,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转,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最新和准确的科学依据。2.2系统设计原则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集高新技术于一体,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涉及的信息数据量大、来源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遵循以下原则:(l)安全性原则。国土资源信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必须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系统根据安全需求,需要实现不同类型和级别的

4、网络与信息安全。(2)实用性原则。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城镇地籍数据为核心,以完整实现系统预期功能为目标,满足当前山东省地籍管理工作的需求,提高系统的实用性。(3)开放性原则。系统选用开放性体系架构,选择大型通用的数据库管理平台,采用标准的空间数据模型,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该系统同时能够对外提供良好的数据交换能力,以利于同其他类别国土资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4)可靠性原则。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是全省地籍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管理有海量空间与属性数据,系统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可靠性等级要求很高,因此系统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平台的选择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上都必须保障系统的可靠性。(5)

5、可扩充性原则。信息系统是需要随着技术和应用而发展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可扩充性,系统需要预留功能扩充的接口。(6)现势性原则。为保障地籍信息系统的实效性,系统必须提供合理方便的数据维护更新能力,使数据能较方便地更新,并合理地处理历史数据,以保证数据库的现势性。3系统应用框架结构设计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原始资料数据库和成果库为基础,以地籍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查各类成果的管理和应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由原始数据管理系统、地籍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交换系统、地籍信息服务组件、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

6、信息服务系统构成,系统应用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4系统功能设计4.1原始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整个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开展原始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对国家下发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和地方提交成果,进行维持数据原貌和基于完整生命周期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为原始数据资料的有序安全利用提供功能支持。原始数据管理系统开发的工作内容是:梳理二调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建立合理的原始资料布局框架;选用适当的技术和平台,规划并实现对原始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功能。4.2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是实现山东省、市、县三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协同运行的信息交换功能载体,目的是保持省、市、县三级地籍数据信

7、息的一致性和更新的及时性,支持跨级的地籍业务工作流的协作运转。数据交换系统开发的工作内容是:规划以统一命名、数据字典、空间参考、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交换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二调成果交换机制,规划和开发独立于二调成果逻辑的数据交换软件系统功能。4.3地籍信息管理平台地籍信息管理平台为省、市、县地籍管理业务功能运转提供标准的、数据组织一致的地籍信息基础设施。其目的是消除由于上下级标准执行差异、数据组织差异而导致的信息孤岛,为上下级的高效、低成本的地籍信息集成利用奠定基础。地籍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的工作内容是:基于二调地籍数据新标准,面向县市级地籍基础管理和省级综合应用,设计地籍数据库结构,规划和开发面

8、向地籍数据管理和省、市、县三级通用的功能。4.4地籍信息服务组件为了降低二调成果应用的技术复杂性,提高二调成果的安全性,将二调成果内容通过软件组件封装,达到二调成果使用标准化和二调成果管理功能规则化,隔离二调数据组织技术逻辑和应用逻辑。服务组件开发的内容是:依据二调数据标准,规划和开发土地利用、城镇地籍、农用地、土地后备资源数据组件;规划和开发应用系统存取利用二调成果的功能组件,开发以验证组件有效性为目的的组件展示系统,编制组件二次开发有关技术文档。4.5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为了及时利用二调工作形成的土地利用数据成果,需要对现有地籍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提高。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地籍信息服务

9、组件开发”任务形成的土地利用服务组件成果,使现有系统能存取二调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二调底图数据库内容;在现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增加有关机制(如扩展结构、增加存储过程等),使新旧土地利用数据能进行综合利用;面向新旧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利用,规划有关功能,在现有系统上增加开发这些功能。4.6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为了及时利用二调工作形成的城镇地籍数据成果,需要对现有地籍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提高。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地籍信息服务组件开发”任务形成的城镇地籍服务组件成果,使现有系统能存取二调城镇地籍数据库等内容;在现有城镇地籍数据库中增加有关机制(如扩展结构,增加存储过程等),使新旧城镇地籍数据能进行

10、综合利用;面向新旧城镇地籍数据综合利用,规划有关功能,在现有系统上增加开发这些功能。4.7地籍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设地籍信息服务系统的目的是:宣传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动态;依据国家有关土地资料公开查询的政策法规,探索形成城镇地籍和农村土地信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度挖掘地籍数据价值,实现地籍数据的专业和增值服务。地籍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内容是:设计和开发基于三维的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展现原型系统;面向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规划和开发地籍信息服务网站栏目和功能,开发地籍信息服务业务办公系统。5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5.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通常泛指用于获取、储存、

11、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及其与之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它的特征有两点,一方面它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它处理的数据是地理空间位置数据及其与之相关的信息。人类的活动都与地球表面位置即地理空间位置相关,同时计算机技术也日益发展和普及,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2组件式技术所谓组件式,是指基于组件对象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的、允许跨语言应用的组件提供的。这种组件称为组件,组件之间以及组件与其他组件之间可以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实现交互,这种交互甚至可以跨计算机实现。组件式软件系统的特点是动态地建立应用模型、依托产品平台,使用平台搭建工具,

12、使用户在近乎不编程的前提下,自建、自维护和自扩展其应用系统。组件式系统开发,代表了当今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高水平。在这种方式下,开发单位可以把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以更加先进、成熟的技术,不断地更新“系统生成工具包”上,令其更加简洁、实用;而用户通过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一个最符合自身管理特点的实用系统。5.3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SDE技术)从空间数据管理的角度来看,SDE可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我们可以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融入空间数据后,SDE可以提供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服务。由于SDE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大量用户可同时并发地对数据

13、进行操作。SDE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开发人员可以将空间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集成到应用工程中去。6结束语山东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海量空间数据库为系统支撑平台,形成数据的整体流转和高度共享,利用组件技术、工作流技术,采用完全面向对象设计,在地籍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搭建而成,实现了地籍管理信息化,促进了地籍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转。随着系统最终建成并不断完善,希望能为其他类似系统研究、开发和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参考文献:1鞠茂盛,李军,史辉.省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设计J.山东国土资源,2006,22(6-7):130-134.2曾元武,万宝林,钟远军等.广东省国土资源应急指 挥系统建设A.国

14、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3陈勇,胡静,梁邦秋.河北省地质环境综合信息系统的设汁与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5l(3): 36-39.4赵俊三,张海龙,闫磊.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A.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5Barbara Bicking, Russell East. Towards Dynamically Integrating Spatial Data And Its Metadata. First IEEE Metadata Conference. NOAA Auditorium. Silver Spring. Maryland, April 16-18,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