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论文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论文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摘要本文针对出版社的书号优化配置问题,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提出了以2006销售收入最大和销售平均增长率最大的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为建立和求解该模型,通过三步来完成。一、利用中附件数据计算出各门课程单个书号各年的平均销售量,并根据具体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剔除野点的线性回归,求平均值等方法来预测2006年单个书号各年的平均销售量,结果见表2。该计算结果在模型的目标函数中得到体现。二、为体现对强势产品的支持。我们提取了读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平均销售量,销售量的平均增长率四个指标来刻划各门课程的强势程度。并对四个指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然后分别利
2、用权重加权和CRITIC客观加权法对四个指标进行了合成。通过72门课程的合成指标,实现对各门课程强势程度的量化。计算结果见表3。我们要求强势程度大的课程其书号增加量不低于强势程度比其小的的课程的书号增加量。该计算得到的强势程度结果在模型的约束条件中得到体现。三、对数学类分社,由于其需求量很大,历年书号量也超过了其能够完成的书号数。因此我们提出了超负荷因子概念,根据各分设的产品强势程度的不同,给出一个超负荷因子。并在条件约束中得到体现。利用一和二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及其它要求,我们完整的建立了销售收入最大和销售平均增长率最大的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Lingo8进行求解。得到了各门课程书号的配置见
3、表8。以最大销售收入为目标值,我们得到结果为:等权重加权法最大销售收入2.00E+07元,平均增长率为0.4598;CRITIC加权法最大销售收入2.03E+07元,平均增长率为0.46131。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关键词:线性回归 强势程度 市场占有率 满意度 一、 问题重述出版社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它们都捆绑在书号上,经过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成本(策划成本、编辑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财务与管理成本等)和利润。某个以教材类出版物为主的出版社,总社领导每年需要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将总量一定的书号数合理地分配
4、给各个分社,使出版的教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事实上,由于各个分社提交的需求书号总量远大于总社的书号总量,因此总社一般以增加强势产品支持力度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完成后,各个分社(分社以学科划分)根据分配到的书号数量,再重新对学科所属每个课程作出出版计划,付诸实施。资源配置是总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由于市场信息(主要是需求与竞争力)通常是不完全的,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和积累也不足,这种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本题附录中给出了该出版社所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请你们根据这些数据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提出以量化分
5、析为基础的资源(书号)配置方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分配方案,向出版社提供有益的建议。二、 问题假设1、 各附表中给出的数据真实可信;2、 同一课程不同书目价格差别不大,同时销售量相近;3、 该出版社在定价时保持对所有教材利润率同一;4、 不考虑教材的突然更换等偶然因素对出版社经营状况的影响;5、 各分社申请的数号数量是合理的;三、 符号说明符号意义第门课程的均价第门课程单个书号第年的销售量第门课程申报的书号量第门课程5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第门课程的平均满意度5年的平均销售量等权重得到的第门课程的强势程度CRITIC权重得到的第门课程的强势程度第个分社的超负荷因子 第个分社能完成的最大书号数第门课程5
6、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第门课程的平均满意度四、 问题分析 出版社作为一个企业,它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总社每年需要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将总量一定的书号数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分社,使出版的教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本问题需要通过数学方法对不完全的市场信息进行合理分析,给出一个明确的书号分配方案。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将求解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4.1 问题分解 通过分析,我们将此问题划分为如下几个子问题:4.1.1利用附表中所给数据对各分社各门课程每年的实际销售量、当年分的书号量与时间的关系,并对2006年情况作出合理的预测;4.1.2
7、提取刻划各门课程强势力度的指标;4.1.3将各门课程的综合强势力度排序;4.1.4综合各附表信息,提出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书号配置方法,使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按照以上划分对各个子问题进行如下讨论。4.2 问题分析4.2.1 问题一,预测2006年各门课程每个书号的平均销售量作为一个出版社来说,要对该出版社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主要的依据主要是往年的销售量。题目附表三中给出了出版社2001年至2005年的五年中出版社的计划和实际销售量,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出版社五年的销售量大致呈现出线性趋势而各年分的书号量基本不变。我们知道一个出版社实际销售量与分得的
8、书号密切相关,书号越多,出版社可销售新书的种类就越多,所以总销售量也就越大,反之,销售量就减小。我们考虑将每类教材售出书的总销售量与教材的种类得到该类属每个书号平均销售量。因此我们将每一类书平均每个书号的销售量作为回归因变量,把时间作为回归变量。因此我们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检验筛选出不符合线性关系的课程编号。对这些课程,我们逐个分析,通过取平均值和去奇异点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YNY提取数据线性回归分析线性预测均值预测去除N奇异点唯一图1 预测方案选取图中 为检验概率。4.2.2 问题二,提取刻划各门课程强势力度的指标如何刻划各门课程的强势力度是一个较为主观的问题,为了使刻划方法尽可
9、能准确,我们对各个附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充分考虑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我们提取出各分社各门课程的销售量、销售量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以及满意度等四个指标4.2.2.1指标一,平均销售量实际销售量,反映了该书的读者规模,直接关系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我们从附表三中提取出实际销售量取平均值作为该书销售情况的反映。4.2.2.2指标二,销售量增长率销售量增长率反映了该书的市场前景,我们根据附表三将相邻两年的实际销售量作比较,可以得出各分社各门课程的销售量增长率。4.2.2.3指标三,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反映了该书的市场份额,我们按照课程代码进行处理,即分别从附表二中提取出每年p11
10、5出版社出版的各门课程(1-72)的市场占有量,用其与该年整个出版市场该代码教材总量相比既可以得到该类书的市场占有率。每年都采取相同措施,就可以得到每年各类代码每年的市场占有率。再将各代码的书5年的是市场占有率取平均值得到该代码教材的平均市场占有率。4.2.2.4指标四,读者平均满意度 读者平均满意度关系着长远发展,我们根据附表二按照如下步骤计算了出各分社各门课程的读者平均满意度a)分别提取出该类书四个满意度的值,将每位读者说给出的公平度直接相加得到该读者对满意度;b)分别将每年给该书打分的读者取平均值得到该年度读者平均的满意度;c)将5年的平均的满意度取平均值作为该书的满意度。4.2.2.5
11、指标无量纲化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量纲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些数据来表达强势力度,必须首先对各个指标经过前面处理以后得到的数据再次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特定一个指标,我们按照如下具体做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a)找出该指标初始值的最大最小值;b)将每一种书对应的初始指标值减去最小值比上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得到无量纲化以后的各类书对应该指标的值,使其在区间0,1上。其它指标也进行相似的处理。4.2.3问题三,强势力度排序将以上四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我们分别用平均加权这一主观加权法和CRITIC加权这一客观加权法将四个指标综合成强势力度,并且将各分社各门课程的强势力度进行排
12、序。4.2.4确定书号分配方案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两方面的要求建立了双目标规划模型来解决书号分配问题。4.2.4.1目标一对于出版社当年的利益,利润是对其最直观能够的反映,根据问题一的分析,我们知道利润与总收益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因此,我们选取总收益最大为目标。4.2.4.2目标二出版社的长远利益,是指该出版社在今后的一个发展情况,因此,我们选取各分社各门课程销售量平均增长率最大为目标。4.2.4.3约束条件1) 下限约束根据假设,出版社申报的书号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实际所分得的书号量应当不小于出版社申报的书号数量。2) 上限约束首先我们对最小流量进
13、行讨论,出版社生产书本主要经历策划、编辑、校对三个过程,三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策划编辑校对图2 生产流程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流向,整个过程应当满足能流最小原则,即一个分社的最大负荷量应取该三个过程中的最小工作能力。在原则上来说,出版社申报的书号量最终不得超过该出版社对应于该类书的最大负荷量,但是,通过对附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已经超过了该类书的最大负荷量,如数学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引入超负荷因子,并设定每个分社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上限为与该分社最大负荷量的乘积。同理,我们还可以提出其它约束条件。五、 模型建立和求解我们将该问题分为三部分来完成。首先预测2006年72门课程平均每个书号的销售
14、量;然后通过提取四个指标来刻画72门课程的强势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然后建立以销售收入最大和销售平均增长率最大的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来优化配置72门课程的书号量。下面详细描述模型建立及求解。5.1 2006年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的预测设第门课程第年的销售量为(其中表示2001年,表示2005年),该数据可从附件3中得到。第门课程第年的书号量为,该数据可从附件4中得到。由此可以计算出第门课程第年每个书号的平均销售量。 通过对每门课程从2001到2005单个书号的平均销售量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大多数数据具有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首先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72门课程的数据进行处理,凡是能通过线性检验的就用
15、线性回归的方法来预测每门课程2006年单个书号的平均销售量,不能通过检验的就采用剔除野点再用回归处理,对没有趋势的数据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预测2006年单个书号的平均销售量。对线性回归,其模型为: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可以得到各回归方程的检验值对应的概率值,具体见表1。表1 72门课程回归检验的概率值编号值编号值编号值编号值10.041190.252370.484550.06920.020200.096380.020560.01230.419210.018390.017570.04240.042220.003400.020580.06150.047230.014410.004590.019
16、60.044240.054420.003600.02670.027250.040430.110610.04880.895260.041440.011620.02290.031270.006450.098630.043100.042280.027460.105640.026110.063290.022470.004650.062120.022300.102480.488660.041130.038310.001490.037670.012140.080320.068500.005680.034150.246330.043510.125690.028160.069340.053520.007700
17、.057170.018350.015530.016710.174180.005360.044540.013720.208我们取检验水平,当各回归方程检验的概率值时,则认为该门课程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变化趋势具有线性关系,并用该线性回归方程预测2006年平均每个书号的销售量;当,则认为其不具有线性关系。对于量不同情况我们对其合理性和解决办法进行以下讨论。 符合线性关系从上表中,我们看出有60类教材均符合条件。下面我们抽取课程代号为31的教材为例进行分析。该数据2001年到2005的数据点及回归直线见图4。图4 课程代号为31的教材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变化趋势通过求解,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其复相关系数
18、,接近于1。检验概率,这说明该线性回归是合理的,可用线性回归预测2006年的结果。 不符合线性变化的对于不满足条件的我们进行以下讨论当时,则说明该种书平均每个书号的销售情况不符合线性变化趋势,因而不能采用线性预测。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符合线性变化趋势的课程有12类,其课程代码为3,8,15,19,30,37,43,46,48,51,71,72。我们选取30和37进行说明 图5 第30门课程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原始数据图对第30门课程数据没有通过归检验,但通过观察,发现除第一个数据(2001年),后面数据明显具有增长趋势,因此采用剔除第一个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见图5。图5 第30门课程剔除第
19、一数据后拟合直线图对第30门课程数据剔除第一数据采用直线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其复相关系数,接近于1。取检验水平,检验概率,这说明该线性回归是合理的,可用新的线性回归预测2006年的结果。通过对12门课程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第19门课程和第43门课程也类似。对第19门课程和第43门课程剔除2004年数据后都能通过线性回归的检验。因此对19,30,43门课程都采用剔除野点后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预测2006年的结果。对37门课程的数据,从图6可以看出,该数据没有明显趋势。因此可以看作随机的,我们采用平均值来估计2006年单个书号的销售量。对其余的数据如第3,8,15,46,48,51,71,72门
20、课程的数据,都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预测2006年的结果。图6 第37门课程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变化趋势根据以上思想,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得出对于各种教材在2006年每一种书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见表2。表2 2006年各种教材的销售量编号销售量编号销售量编号销售量编号销售量126919259837695580323562010843868356778313321720393245745142122286640275581935145238167415205598216249241146427130604497466251439438454612218682622954444346259
21、4937327603451998763554103682845246267764739111288294934738826525212186730287548130566145113398317174960167548144903243450249684301526933734516086957416384342935276770340178523544053120371353185533626554979727075.2 72门课程强势程度的度量 考虑出版社对强势产品的支持,我们首先考虑对72门课程的强势程度的度量。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附件中已有数据提出四个指标来刻画。我们提出的指标为该门
22、课程的读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平均销售量,销售量的平均增长率。我们认为,读者满意度则该表示该产品越受欢迎,出版社将越支持;市场占有率越大,平均销售量越大,说明该课程销售势头很好,出版社也应大力支持;而对销售增长率大的课程,其发展规潜力大,出版社也要考虑支持。因此我们认为这四个指标值越大,则该课程就越强势。最好要考虑将四个指标进行合成处理,通过一个合成指标值来表达该产品的强势程。下面给出详细描述及计算过程。(一) 指标提取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提出四个指标来刻画各门课程的强势程度。四个指标为读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平均销售量,销售量的平均增长率。(1) 读者平均满意度在附表二中给出了读者对于P11
23、5出版社的满意度评价的四项打分,各项均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读者对于该出版社的满意度,因此我们认为四项指标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设四项指标分别为A,B,C,D,对应第年第位读者第门课程的各项指标所给出的满意度各项指标分别为,将四项指标相加,我们得到第年第位读者给第门课程的满意度为其中,表示2001年,表示2005年。设第门课程第年共有个学生打分,则第门课程的平均满意度为其中,。该指标从附表二中可计算得到。 (2) 市场占有率根据分析,p115每一课程的书号的市场占有率为p115售出的数量与整个市场的该代码的课程售出的总量的比值,根据假设1,市场调查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我们用调查数据中购买p115出版
24、社出售该课程代号的书与整个调查中所有购买该类书的总量比值。设第门课程第年学生使用总人数为,其中使用p115出版社的人数为,则设第门课程5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其中。该指标从附表二中计算得到。(3) 平均销售量这里我们采用实际销售量作为该指标的数据来源,采用数据为2001年到2005年的平均销售量。设第年第门课程的的销售量为,则5年的平均销售量为:其中。该指标从附表三中计算得到。(4) 销售量年平均增长率设第年第门课程的的销售量为,每年增长率采用下式计算可以得到5年平均增长率其中。该指标从附表三中计算得到。(二) 强势程度排序(1) 指标归一化处理由上面直接得到的四个指标值在数据方面相差比较大,要
25、将四者合成一个总指标,即强势产品评价指标,应当把四者进行归一化处理。设第门课程第个指标为,则采用如下归一化方法:其中。通过该处理,每个指标值都化到0,1区间,便于统一处理。 (2) 指标的强势程度排序 根据问题分析,根据权值处理方法不同,即我们采用主权权重加权法和客观权重CRITIC加权排序分别进行处理,得到新的合成指标。下面我们对两种方法权值进行讨论。方法一 权重加权法由分析我们知道,各门课程的强势程度主要依据四个指标的某种加权和。从而得到各门课程的强势程度。设第指标的权重为。由上面计算得到各指标的归一化值,则通过权重合成的新指标值为:其中主观权重的确定,可以通过专家打分或层次分析法得到。这
26、里我们取等权重。即权向量。利用该权重计算得到的72门课程的强势指标值见表3。方法2 CRITIC加权排序法CRITIC加权法是一种客观权重加权法。它确定权值以两个基本概念为基础:一是对比度,它表示同一指标下不同观察值之间差异的大小,以标准差的形式体现,标准差越大表明该指标反映的信息越多,权重相对越大。二是评价指标间的冲突性,而冲突性以指标间的相关性为基础。当两个指标间有较强的正相关,说明两个指标冲突性低,两个指标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当两个指标间有较强的负相关,说明两个指标冲突性大,两个指标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不同。由此确定第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为: 表示第个指标的标准差,表示第个指标和第
27、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则第个指标包含的权重为: 由上面计算得到各指标的归一化值,则通过CRITIC法合成的新指标值为:其中利用CRITIC法合成得到的72门课程的强势指标值见表3表3 各代码平均加权与CRITIC加权排序结果代码平均加权CRITIC加权代码平均加权CRITIC加权代码平均加权CRITIC加权123232540514928102595926417508393646327493351134142564281757525650563662945345339166222230553054411770253130555550886269325748561613960603335455712
28、810696134511958665116627354871593837122662363446037381327673742356126146170381940623191567683946126397162472404342641531752244136436565218205242443666715193326431246671832207253442121683218216854451044693312254204671567055231111474729711414245349482947725858通过对表中两种方法对强势产品的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排序结果有一定差异,说明两种排序
29、方法本身是有差异的。但其差异程度不大,如两种方法排序号得到的前两名都是23,59。即高等数学和工程化学的综合强势程度排名都居前两名。这也说明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印证。也说明我们提取指标的具有合理性。5.3 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该问题是一个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对于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我们进行以下讨论如下一、目标函数的建立确定 ( 1).目标函数1的建立 设2006年第门课程分到的书号数为,2006年第门课程单个书号的平均销售量为,该数据在表一中得到。课程均价为元,该数据在附表三中得到。则我们建立2006年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函数:(2) 目标函数2的确定同时我们考虑长远发展战略,那些具有
30、发展潜力,增长率大的课程,也应加大支持。我们采用销售量年平均增长率最大化指标来体现。 第门课程第年的销售量为。该数据从附表三得到。同时我们考虑2006年的增长率。而2006年的销售量采用预测值来表现。其预测值为。则2001年到2006年的72门课程总的年平均增长率为:我们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最大化72门课程总的年平均增长率。因此第二个目标函数为:二、约束条件的建立(1)申请书号量的约束设第门课程申报的书号量为,根据最终所分配书号量与不得少于出版社所申报的书号量的一半的原则,我们得到约束 (2)书号总量的约束 根据历史数据得到每年书号总量是500,因此书号总数的约束为: (3)各分社完成书号量的约束
31、根据附表5可以得到每个分设最大完成的书号量。其计算结果见表5。表5 各分社最多完成的书号数类别编号()12345书号数()114114120102111类别编号()6789书号数()72446372同时考虑到数学类的2001年到2005得到的书号分别为147,148,153,150, 146,都大于其最大完成书号数120。另外数学类销售量巨大,是该出版社的最大强势产品,因此应允许其超负荷工作,分配到比其最大完成书号数更多的书号。我们这里考虑定义一个超负荷因子。设第个分社的产品的强势程度为。其计算则根据前面得到的分社中各门课程的强势指标值的和来刻画。如采用CRITIC法得到的72门课程的指标值,
32、则 如采用均值加权得到的72门课程的指标值计算方法相同。 将9个分社的产品的强势程度归一化为,计算式为:则定义各分社的超负荷因子。其中0.5表示最强势的分社允许超负荷5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第类书所对应的超负荷因子见表6。表6 各分社的超负荷因子类别123456789等权重法0.30740.35890.50.3630.30870.26390.24030.30.2987CRITIC权重法0.27410.34060.50.3270.28620.27590.2530.330140.32351设第个分社分得的书号量为,则 则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各分社分得的书号上限约束满足 (4)强势程度的约束我们认为,
33、强势程度大的产品,其相对2005书号量的增加量应不低于强势程度差的产品。设第门课程2005年的书号量为,2006年的变化量为,表达式为:由前面可计算得到第门课程的强势程度,则应满足约束: (5)历年书号量的约束由于每门课程历年分到的书号量具有参考价值,我们考虑2006年书号量的变化不应超过历年数据的变化幅度。设第门课程相邻两年的最大变化量为。由于许多课程的只有1个书号的变化。为便于更大程度的修正以前数据,因此选取当变化量为1时,取。这样也更便于求解。我们得到约束:三、总的优化模型 由前面一和二可以得到总的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其中的计算见二中式子。5.4.4 模型求解数据选取: 申
34、报书号数量根据题目附表四所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提取出2006年分社向总社提交的每个书号的申报量矩阵为其中,行表示数的类别,列表示该类书对应的种数,“0”表示对该书号不进行编号。 出版社工作能力这里我们可以直接从上限约束条件中所给出的表格中提取数据。 强势力度它来源于问题二中的求解结果,见附表7 最大超负荷能力我们采用约束b)通过线性假设所求出,见表 课程价格我们从表四中可以提取出价格矩阵如下其中,行表示数的类别,列表示该类书对应的种数,“0”表示对该书号不进行编号。模型求解利用上面的数据,我们采用Lingo8.0进行求解,得到如下结果以最大收益为目标求解结果对于模型求解我们根据问题二的结果,表
35、7 以最大收益作为第一目标函数平均加权法CRITIC加权法最大收益2.00E+072.03E+07平均增长率0.4598070.46131716160238393147150479775464564444723238313193131表8 以最大增长率作为增长率为第一目标的求解结果等权法CRITIC权重法销量2.00E+071.95E+07平均增长率最大值0.4598070.46814316160238373147149479775464264446723278313193131附表8 各门课程的分配书号量代号等权C代号等权C目标目标目标目标目标目标目标目标110101010373333210
36、101010383333322223955554554440443353333412234699994277657777743445483333446666988884544431044444666441166664766661222324811111110132222491414141414222250222415333351777716333352111111111766665344441844445466661966655522222044445622242166665755552226262626582224233737383759333324777760999925161616166
37、1777726232323236266662766886366662833336466662914141414652222309999664444312424242467666632222268777733222269777734191919197066663577667122223610101010723333注:目标和目标分别表示最大销售量和最大平均增长率数据分析两目标函数求解结果的比较:用等权值排序法计算出的强势力度作为约束条件的一部分,分别以总收益最大和平均增长率最大作为目标函数,计算得到的两个总收益值相差不大。以为目标函数时,计算得平均增长率略有增加,同时总收益稍有下降。两种目标函数
38、的求解得到的各门课程书号分配数基本接近,有极少部分变化偏大。考虑到在总社分配给分社总书号后,分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战略,或选择保持目前的收益最大,或选择占领未来的市场。故上述两求解结果都可作为出版社的战略决策的参考。 使用CRITIC加权法时,分析类似。两种排序方法的比较:以(收益最大)为目标进行求解时,我们细心比较结果后发现:各门课程所分配的书号中有60种左右是相同的,且不同的的结果也相差不大(极少大于1),这说明两种排序方法所得资源强势课程排名对最终书号分配的结果影响不大,亦即最终书号分配结果对资源强势课程排名不敏感。以(销售量的平均增长率最大)为目
39、标时,分析得到的结果同以为目标时类似。因此,针对该问题中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对出版社提出如下建议:1、保持原有品牌,创造新品牌保品牌,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出版社的优良传统。创品牌,是在新的形势下,即在图书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出版社的优势,克服不足之处,采取新的战略乘胜前进。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不能忽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而只着眼于近期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避免出现欲速而不达的状况。因此,出版社应当首先做到保品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改革创新。创品牌既需要创新精神,也需要扎实的工作作风,更需要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只有领导和群众都树立了品牌意识,并用以改善业务流程,实施行之有
40、效的品牌战略,才能使品牌更辉煌。2、应以繁荣学术为目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好的图书,必然是一个好产品,它必然会有一定的量,能影响一定的人群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它是能够赚钱的。社会效益不好的图书,比如那些低俗读物,虽然可能赢利于一时,但最终会因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制约而得不偿失。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反而会失去经济效益。所以,出版社应努力追求两个效益的统一。3、应享受非营利组织的待遇,建立商业出版社的运行机制出版社作为一个特殊靠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必须要重视该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最终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即应该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应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4、以出版学术著作和大学教材为主,兼营其他教材的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出版社的优势所在。精品教材需求量较大,也比较稳定,能很好地实现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教材出版上,我们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