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0563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材处理,绪言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一、教材整体特征,同中有变,与大纲版教材有相似之处,与必修教材有相似之处,内容变化,要求变化,学生基础变化,内容组织变化,3,1.教材内容有所增加,新增内容:熵与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对于新增内容,我们首先需要理清其中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认识标准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求,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4,.教学要求有所提高,5,3.学生基础有所变化,6,(1)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设置探究活动:例如中和热的测定引导学生分析

2、:例如盖斯定律的应用呈现微观结构:例如锌铜原电池原理示意图(2)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掌握科学方法探究法 归纳法演绎法 比较法(3)关注化学与社会联系,突出化学应用价值,4.内容组织有多法,二、本书编排特点,注意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恰当定位教材的理论水平 教材容量适当,留有发展空间 按需设计装帧 黑白+彩插,原理示意图多,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实验摄影,真实,实验摄影,真实,实验摄影,求真实,装置、操作手绘,求清晰,装置、操作手绘,求清晰,装置、操作手绘,求清晰,三、某些教学体会,我们高二已经基本完成了选修教材的新课教学,现由我来同大家交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一些感受,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刚拿

3、到课标时也是感觉新增内容不少,以为难度肯定非常大,也有一些畏惧心理,等拿到教材后经过仔细阅读分析,这种畏惧心稍有降低,因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参考书的指导下,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主要目标与目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归纳出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哪些是为了理解主要问题而设的一些过渡性知识.,这些知识是为解决主要问题而设的桥梁,本身没有纠缠的必要,非常突出的是我们比较担心的焓和熵,分清各知识 点的功能价值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就比较容易了。,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是要侧重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点,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新增内容就是为完成这一任务服

4、务的,要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便于掌控和运用具体知识在陌生环境中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命制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 解决问题过程考查的题目是完全具有可操作性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要依据课标的要求认真执行每一个环节的。下面就一些我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谈谈我的看法。,1.电化学教学 该部分增加了盐桥电池,此处的增加意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原电池反应的原理,我们在处理该知识点时,让 学 生 利 用 科 学探究栏目,利用已有的铜、锌原电池的知识,借 助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讨论,自 己 完 成 教材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介绍对原电池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清楚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原电池中微

5、粒的移 动情况,从而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成对于原电池的整体把握。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处理该部分习题时,有关电极的判断,半反应的书写及对电解质溶液的 分析,微粒的观点更加明确。,2.对于焓的教学:课标中提到了焓变,考纲中没有提及,引入它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解决热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其二是为判断反应的方向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认真对待 它。老师们感觉教学有难度,我当时也有同感,总想试图按一般的教学顺序让学生进行理解,即先认识焓的定义,再认识焓变。,在教学设计时就遇到了很大困难,因 为焓的定义在中学阶段不好界定,总是不能进行简练而科学地界定,我们知道大学物理化学中是通过状态 函数 的关

6、 系 推 导 来 引出焓的,即H=U+PV,顺理成章,容易被理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允许这样推导的,后来分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运用焓变,而不是焓,认为没必要知道焓到底是什么,只要了解焓变就行了,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另外一种处理概念的方法,即从运用的角度去认识概念。,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存在热效应(Q),而热效应数据的获得比较繁琐,必须逐一测定,并且还与测定条件有关,为了方便运用,再引入一个新的量,也就是焓变,它可以通过数学计算而直接获得,不必一 一测定。然后再建立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就可以了,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关系可以这样描述,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热,即H=Q。这样焓变

7、的引入就完成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焓的界定,讲不讲也就不是问题了。至于焓变教学内容在试题中的具体呈现就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绝对不要求运用物质的生成焓数值计算反应的焓变。,3.对于反应方向的教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也是新增内容,考纲中也未提及,但它是全面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环节,对于某一化学反应的认识和研究过程是先看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 行,如果能再看其反应限度如何,限度若能满足要求,再分析其反应速率是否较大,最后再去研究适宜外界条件的选取。,该部分内容课标的要求非常低,知道焓变和熵变分别对反应自发性的贡献(如何影响)即可,教材可能出现了二者的综合判据,即

8、H-TS与0的大小对比。,教学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焓变是影响反应能否自发的重要因素但又不是惟一因素,同样的方法再让学生体会到熵变是影响反应能否自发的重要因素但又不是惟一因素,最后再上升到综合判据,即H-TS与0的大小对比。,4.关于平衡常数的教学:这个老师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也出现过,只不过平衡常数是以新信息的形式呈现的。,在本模块中是要求掌握的内容,关于它的教学设计并不困难,我们比较 倾向于让学生自己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引出平衡常数的定义,再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出其决定因素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和温度,最后再利用浓度商与平衡 常数的对比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请老

9、师们高度重视浓度商的教学!,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部分,改变了以往教材单纯从反应速率的角度来讨论平衡的移动,而是借助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作为平衡移动的判据,这一点更有利于学生对平衡移动的理解.,!,在教学时,也避免了过去抽象地对速率变化的解释及曲线的分析,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平衡移动的判断相对于以前的学生更加 自信,因为该判据使数值变得更有说服力。运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判据使学生对于后续电离平衡与溶解平衡移动研究更加有了理论上的依据。,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利用固体的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

10、进行知识迁移,溶度积,溶解度与电离平衡的进一步应用,(实验3-4、3-5沉淀转化),AgCl,AgI,AgS,几点说明,1可设计几个探究实验:AgClAgIAg2S加入试剂的顺序改变一下AgNO3 加入Na2SNaClKI等。如何将BaSO4中的硫酸根离子转移到溶液中?2P66浓度商与溶度积常数的关系应适当加以说明。3练习2实际上是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该部分变化较大的是增加了沉淀溶解平衡,实际上在平衡移动部分对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判据,学生掌握了以后,该部分的学习应该非常得心应手,主要 讨 论 的 问题 就是沉淀的溶解、生成、转化及一些有关的现实问题的解决。,通过我们的教学,感到学生掌握了平

11、衡移动的这一判据,对于该部分的学习基本没有多大困难,从处理 的习题来看,也主要集中于浓度商和KSP判断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稍微再复杂一点,也就是和溶解度有牵连,学生只要对沉淀溶解平衡理解透彻,找到饱和溶液,有关的问题变迎刃而解。,四、某些新增热点在课改区的考题示例,1.有关盖斯定律的考查(2007海南06)已知:(1)Zn(s)+1/2O2(g)=ZnO(s)H=348.3kJ/mol(2)2Ag(s)+1/2 O2(g)=Ag2O(s)H=31.0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A317.3kJ/molB379.3kJ/mol C332.8

12、 kJ/molD+317.3 kJ/mol答案:A 解析:运用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即可得出答案。,2.有关平衡常数的考查(2007海南16)PCl5的热分解反应为:PCl5(g)PCl3(g)+Cl2(g)(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答案:(1)K=(2)平衡常数,3.有关盐桥的考查,(2007海南1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

13、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答案:(1)Cu AgNO3(2)正极 Ag+eAg Cu2eCu2+(3)X Ag,4.有关沉淀溶解的考查(08年山东理综15)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BaSO4(s)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答案:C,解析:A项,当加入Na2SO4溶液时,c(SO42-)增大,因Ksp为常数,则c(Ba2+)就会减小,故A错;B项,蒸发可以会使溶液的c(SO42-)和c(Ba2+)都变大,故B错;C项,在d点时,因其在沉淀溶解平衡点c点的下方,c(Ba2+)较小,故它们浓度的乘积小于Ksp,则无无BaSO4沉淀生成,C正确;D项,因ac两点对应的都是在相同的温度下的Ksp,故二者的Ksp相同,D错。,面对新课程,我们只要能深刻领会新课标,认真研究新教材,合理使用新教参,切实把握深广度,教学就会得心应手!,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