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9216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新课标选修4的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针对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反思 王佩佳 高二上学期,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上,按照文理分科选择了不同的选修模块,理科生选择的是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本书共3章,分别为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教材从这三个方面介绍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这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价值;不仅是核心的基础化学知识,而且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如如下思考一、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主要存在的

2、三方面问题1、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老师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2、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3、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

3、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等。二、从必修到选修,知识内容的深化、学生认识的发展、教师教学的处理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这部分内容,从必修到选修,课标要求发生了如下变化:学生通过学习,会深化对化学电源的本质的认识;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电化学反应;会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哪些障碍。例如,在原电池的问题上,有的学生会认为,如果Zn不与Cu2+接触就不能构成原电池;也有的学生会认为,如果负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也不能构成原电池,等。这些都是在教学中应该澄

4、清的问题。通过原电池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电化学问题的思路将使这部分内容更加具有功能性,同时更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电解、金属腐蚀教学中同样要关注的。2、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中新增加了化学反应方向、焓变、熵的内容。像“焓变”的引入,是因为等压过程的反应热(Qp)是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的,但每一个反应的Qp都必须通过实验测量;引入焓变后,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通过焓变的计算得到没有经过实验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热,因此焓是比实验测得的反应热(Qp)更高层次的能量,用途更广。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决定化学反应方向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现代科学里面熵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信息学里有“信息熵

5、”,生命科学里有“负熵”,化学里面确定反应方向从有序到无序等等。在中学课程引进熵等新的概念,对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适应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学生对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和速率的认识沿着从局部到整体、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的脉络发展。具体来说,学生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进一步完善了研究化学反应的视角(方向、限度和速率),形成了认识反应的基本思路,并能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方向、限度和速率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部分内容,从必修到选修,课标要求发生了如下变化:学生在学习盐类水解时会经常与弱电解质的电离混淆;又如,在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时,尽管老师提供了多种方法和许多

6、规律,但学生仍然很难建立起分析问题的思路。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线索: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哪些微粒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上述问题为学生搭设思维台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三、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要注意三方面问题1、明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设置目的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

7、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为有志于从事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二是在化学反应原理中选择一些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三是引入一些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反应原理的概念;四是考虑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以及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的衔接。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重视选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l 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

8、形成过程化学反应原理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之一,它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应抓住本模块内容的基本特征,充分运用逻辑推理,重视创设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演绎过程。既要重视通过大量实例采用归纳法得到一般规律性结论,还要重视采用演绎法进行推理判断,达到深化对过程本质认识的目的。l 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化学反应原理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图像、表格、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常见的直观教学手段,将化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l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化学反应原理理论性很强,在教学中更容易忽视理论与实

9、际的联系,陷入到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误区中,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要特别注意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可以联系能源、电池、金属腐蚀等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中,可以联系合成氨以及接触法制硫酸等化学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酶催化剂催化特点的研究等内容;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中,可以联系发酵粉发酵原理、人体体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l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可以设计为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内容很多,有些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收集、加工、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探究学习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创新的刺激,在促进学生创造性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