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136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堂实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请杨济清同学给大家讲个故事,仔细听哦,看谁能听出她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完整连贯地讲故事)生:这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师:你听得真仔细!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是(生齐答)诸葛亮和周瑜!根据你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你想如何来评价他们?生: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师:这两个词用得真好!生:周瑜妒忌心强,但据我了解他也是个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人。师:你能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物,很好!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者的化身。生:他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生: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还真不少

2、,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哪本古典文学名著吗?生齐答:三国演义!2、师:对!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个精彩故事。(板书:草船借箭)你想怎样读这个课题?生:我想重读“借”这个字,这样可以强调是诸葛亮在向曹操“借箭”。师: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你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课题吧!(生读)师: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我们常常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洞悉它的中心内容,读课题时你完全可以带上自己的理解,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课题吧!(生齐读)3、师介绍“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采用图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二、初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1、师: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注意把句子读准确

3、、通顺。(生认真读文)2、认读词语,师强调“擂鼓”中“擂”(多音字)的读音及“妒忌”中“忌”字的写法。3、理解词义,师:“妒忌”一词你怎么理解?生: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心生怨恨。师:理解得很准确!谁能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再来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生读第1自然段)生:我觉得“妒忌”就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比自己有才干就心生怨恨。师:你会怎么读这一段?(生读,注意重读了“挺”和“很”两个词)师:让我们带上对“妒忌“一词的理解齐读这一段。(生齐读)师:因为妒忌,所以周瑜才会生:想办法来刁难诸葛亮。生: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生:想借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来治诸葛亮的罪,没想到他承诺三天就能造好(师相机板

4、书)师:文中两人是如何对话的?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生分角色朗读)师总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起因!4、师: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草船借箭”的经过?(一生详细具体地进行介绍)师:内容介绍得具体又条理,但老师的要求是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谁能讲得更简洁?(一生简明扼要地讲述)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一)抓住中心句,理解体会:1、师:整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讲的?请你画出全文的中心句。谁来读一读?(生读)(出示句子: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师:你怎么理解“长叹”一词?想像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生:“长叹”就是长长的叹息。

5、我想周瑜会非常佩服地说这句话,因为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他看到诸葛亮确实比自己强。所以,说这句话时他的语气应该比较诚恳。生:我的看法和她恰恰相反,我认为周瑜会更加嫉妒诸葛亮,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是忌恨的语气。生:我想周瑜会非常无奈地说这句话,因为诸葛亮确实比他聪明,虽然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仰天长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说了这句话。师:大家各有自己的理解,最后这位同学不仅体会到了周瑜当时的语气,还想象了他的动作,非常好!那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读这句话吧!注意要读出周瑜的语气,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生声情并茂地读:或仰天长叹,或紧缩双眉,或捶胸跺足)2、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

6、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师:对词语的理解非常准确,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我想问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点出中心问题)(二)、体会诸葛亮的“知天文”师:我们常称赞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知天文”主要体现在哪里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用心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生:我觉得他的“知天文”主要体现在“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中(出示句子)师:谁再

7、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学生读出雾之大)师:诸葛亮在大雾漫天之时向曹操借箭,会不会是凑巧赶上这样的天气呢?谁能联系课文说说?生:我觉得不是巧合,因为文中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生:这说明诸葛亮一直在等待这样的天气。生:这说明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大雾漫天,才不急不慌、镇定自若。师:“镇定自若”这个词用得真好!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在这个时间出发的?生:三天前立军令状的时候。师:也就是说,早在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他就已经料到三天后的四更时候会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所以坐在船中

8、的他才会笑着说(生接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师:从“笑着”一词你读出了什么?生:诸葛亮信心十足。生:他非常有把握。生: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师:“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生: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生: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多得会像下雨一样;生: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师:你能“笑着”读读诸葛亮的话吗?(生读)师:此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坐在船中,假如你是鲁肃,看

9、到这场大雾,怎么想?生:他会感到害怕,心里很着急:雾这么大,要是误入曹军的水寨怎么办?生:他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会有这么大的雾啊!生:他会连声佩服:诸葛亮这是神算啊!师:不止鲁肃会佩服,假如周瑜知道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准了会有大雾,他一定会长叹一声,说(生接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体会诸葛亮的“懂地理”1、师: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就把船靠近了曹军水寨,他是怎样布船的?(生读,出示两个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师:你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一开始先要“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把船掉过头,船头

10、朝东,船尾朝西”吗?生:我觉得他是想让船的一侧受满了箭,再让另一侧来受箭。师:天亮时,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找一个词来概括。生:顺风顺水师:你怎么理解“顺风顺水”?生:就是顺着风向和水流的方向。师: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标注)师:长江水由西向东流,受满箭的二十条船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优势,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他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生:不是,这都是因为他事先做好了周密的安排。生:这是因为他懂得利用地理优势。师:是啊,假如周瑜知道诸葛亮早就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巧妙地安排好了,他一定会长叹一声,说(生接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

11、真比不上他!)(四)、体会诸葛亮的“识人心”1、师:周瑜、曹操、鲁肃三人性格各不相同,这一切均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他巧妙进行利用才使得“草船借箭”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展开对这三人性格的探究,看看他们的性格分别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巧妙利用的?(三个小组分别展开讨论、交流)师:下面把你们交流讨论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吧!生:我觉得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他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文中提到:“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师:诸葛亮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敢大张旗鼓,趁大雾天气假装

12、进攻曹营。生: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老实、守信、懂得顾全大局,特地向他借船,还让鲁肃事先帮他准备好一切。师:他是如何准备的?(生读第4自然段)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准备这些东西了吗?生:这些都是“借箭”时必不可少的。生: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生:他还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自己、给自己设下了圈套,可他将计就计,不仅成功借得十万支箭,还让周瑜心服口服。师:看来大家对文中几个人物理解已非常透彻了!假如此时周瑜知道一切,包括他自己都在诸葛亮的胜算中,他一定会长叹一声,说(生接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四、拓展延伸:1、师:“草船借箭”实际上是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

13、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用“借”字?你觉得这个字用得合适吗?为什么?生:我觉得“借”字用得很恰当。船受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别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不是诸葛亮在表示感谢,而是在讽刺曹操,意思是:你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生:我觉得“借”字用得很巧,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在以后交战时他会全部归还给曹操。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生:不知道。师:他在“赤壁之战”中将借得的箭如数奉还,课下大家可以读读“赤壁之战”的故事。2、师: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或人物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生:我还知道关羽,他侠肝义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生:我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的故事。生:我知道“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生:我还知道三国演义中与人物相关的歇后语,比如: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五、作业布置: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继续读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