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644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级校本教材《古诗欣赏》.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目录1静夜思 唐李 白(2)2. 画 清高 鼎 (3)3咏鹅唐骆宾王(4)4早发白帝城唐李 白(5)5春晓唐孟浩然(6)6悯农(一)唐李 绅(7)7悯农(二)唐李 绅(8)8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9)9绝句唐杜 甫(10)10鹿柴唐王 维(11)11望天门山唐李 白(12)12寻隐者不遇 唐贾 岛(13)13梅花宋王安石(14)14夜宿山寺唐李 白(15)15绝句唐杜 甫(16)16独坐静亭山唐李 白(17)17江雪唐柳宗元(18)18所见清袁 枚(19)19古朗月行唐李 白(20)20咏柳唐贺之章(21)静(jng )夜(y )思(s)唐(tng) (李(l )白(bi))床(

2、chung )前(qin )明(mng )月(yu )光(gung),疑(y )是(sh )地(d )上(shng )霜(shung)。举(j ) 头(tu ) 望(wng )明(mng )月(yu),低(d ) 头(tu ) 思(s ) 故(g ) 乡(xing)。【注释】床:指井台。(对于床的解释有争议,见下)疑:怀疑,以为。举头:抬头。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赏析】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

3、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画(hu) 清(qng) (高(go) 鼎(dng))远(yun) 看(kn) 山(shn) 有(yu) 色(s),近(jn) 听(tng) 水(shi) 无(w) 声(shng)。 春(chn) 去(q) 花(hu) 还(hi) 在(zi),人(rn) 来(li) 鸟(nio) 不(b) 惊(jng)。【注释】

4、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赏析】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咏(yng)鹅()唐(tng) (骆(lu)宾(bn)王(wng))鹅() 鹅() 鹅(), 曲(q)项(xing)向(xing)天(tin)歌(g)。白(bi)毛

5、(mo)浮(f)绿(l)水(shu),红(hng)掌(zhng)拨(b)清(qng)波(b)。【注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

6、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早(zo )发(f )白(bi )帝(d )城(chng)唐(tng) (李(l)白(bi))朝(zho )辞(c )白(bi )帝(d )彩(ci )云(yn )间(jin),千(qin )里(l )江(jing )陵(lng )一(y )日(r )还(hi

7、)。两(ling )岸(n )猿(yun )声(shng )啼(t )不(b )住(zh),轻(qng )舟(zhu )已(y )过(gu )万(wn )重(chng )山(shn)。【注释】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还: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还。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

8、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赏析】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春(chn)晓(xio)唐(tng) (孟(mng)浩(ho)然(rn))春(chn)眠(min)不(b)觉(ju)晓(xio),处(ch )处(ch )闻(wn )啼(t )鸟(nio)。夜(y )来(li )风(fng )雨(y )声(shng), 花(hu )落(lu )知(zh )多(du )少(sho)。【注释

9、】 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

10、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悯(mn )农(nng)(一)唐(tng)(李(l )绅(shn))锄(

11、ch )禾(h )日(r )当(dng )午(w),汗(hn )滴(d )禾(h )下(xi )土(t)。谁(shu )知(zh )盘(pn )中(zhng )餐(cn),粒(l )粒(l )皆(ji )辛(xn )苦(k)。【注释】悯:怜悯。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赏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

12、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悯(mn )农(nng)(二)唐(tng)(李(l )绅(shn))春(chn )种(zhng )一(y )粒(l )粟(s),秋(qi )收(shu )万(wn )颗(k )子(z)。四(s )海(hi )无(w )闲(xin )田(tin),农(nng )夫(f )犹(yu )饿( )死(s)。【注释】悯:怜悯。 粟:(s)谷子;栗粟。 犹:还。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

13、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赏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

14、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望(wng )庐(l )山(shn )瀑(p )布(b)唐(tng)(李(l )白(bi))日(r )照(zho )香(xing )炉(l )生(shng )紫(z )烟(yn),遥(yo )看(kn )瀑(p )布(b )挂(gu )前(qin )川(chun)。飞(fi ) 流(li )直(zh )下(xi )三(sn )千(qin )尺(ch),疑(y ) 是(sh )银(yn ) 河(h )落(lu )九(ji )天(tin)。【注释】“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

15、,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

16、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绝句(ju j)唐(tng) (杜甫(d f))迟日江山丽(ch r jing shn l),春风花草香(chn fng hu co xing)。泥融飞燕子(n rng fi yn zi), 沙暖睡鸳鸯(sh nun shu yun yng)。【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赏析】“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

17、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18、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鹿(l )柴(zhi)唐(tng)(王(wng )维(wi))空(kng )山(shn )不(b )见(jin )人(rn),但(dn )闻(wn )人(rn )语(y )响(xing)。返(fn )景(jng )入(r )深(shn )林(ln),复(f )照(zho )青(qng )苔(ti )上(shng)。【注释】鹿柴: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但:只。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

19、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望(wng )天(tin )门(mn )山(shn)唐(tng) (李(l )白(bi))天(tin )门(mn )中(zhng )断(dun )楚(ch )江(jing )开(ki),碧(b )水(shu )东(dng )流

20、(li )至(zh )此(c ) 回(hu)。两(ling )岸(n )青(qng )山(shn )相(xing )对(du )出(ch),孤(g ) 帆(fn )一(y )片(pin )日(r )边(bin )来(li)。【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

21、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赏析】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寻(xn )隐(yn )者(zh )不(b )遇(y)唐(tng) (贾(ji )岛(do))松(sng )下(xi )问(wn ) 童(tng )子(z),言(yn )师(sh )采(ci ) 药(yo )去(q)。

22、只(zh )在(zi )此(c )山(shn )中(zhng), 云(yn )深(shn )不(b )知(zh )处(ch)。【注释】 寻:寻访。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他的行踪。【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讯这一连串的过

23、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赡,令人回味无穷。梅(mi) 花(hu)宋(sng) (王(wng) 安(n) 石(sh)墙(qing) 角(jio) 数(sh) 枝(zh) 梅(mi),凌(lng) 寒(hn) 独(d) 自(z) 开(ki)。遥(yo) 知(zh) 不(b) 是(sh) 雪(xe), 为(wi) 有(yu) 暗(n) 香(xing) 来(li)。【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知道【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

24、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

25、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夜(y) 宿(s) 山(shn) 寺(s)唐(tng) (李(l) 白(bi)危(wi) 楼(lu) 高(go) 百(bi) 尺(ch),手(shu) 可(k) 摘(zhi) 星(xng) 辰(chn)。不(b) 敢(gn) 高(go) 声(shng) 语(y),恐(kng) 惊(jng) 天(tin) 上(shng) 人(rn)。【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

26、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恐:恐怕。 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赏析】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

27、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绝(ju )句(j)唐(tng)(杜(d )甫(f))两(ling )个(g )黄(hung )鹂(l )鸣(mng )翠(cu )柳(li),一(y )行(xng )白(bi )鹭(l )上(shng )青(qng )天(tin),窗(chung )含(hn )西(x )岭(lng )千(qin )秋(qi )雪(xu),门(mn )泊(b )东(dng )吴(w )万(wn )里(l )船(chun)。【注释】黄鹂:黄莺。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

28、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赏析】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

29、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独(d) 坐(zo) 敬(jng) 亭(tng)

30、山(shn)唐(tng) (李(l) 白(bi) 众(zhng) 鸟(nio) 高(go) 飞(fi) 尽(jn), 孤(g) 云(yn) 独(d) 去(q) 闲(xin)。 相(xing) 看(kn) 两(ling) 不(b) 厌(yn), 唯(wi) 有(yu) 敬(jng) 亭(tng) 山(shn)。【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厌:满足。【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

31、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赏析】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后两句“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表面看来,是写了诗

32、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江雪(jing xu)唐(tng) (柳宗元(li zng yun))千山鸟飞绝(qin shn nio fi ju),万径人踪灭(wn jng rn zng mi)。孤舟蓑笠翁(g zhu su l wng),独钓寒江雪(d dio hn jing xu)。【注释】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su l):(蓑笠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

33、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译文】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赏析】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

34、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所(su )见(jin)清(qng)(袁(yun )枚(mi))牧(m )童(tng )骑(q )黄(hung )牛(ni ),歌(g )声(shng )振(zhn )林(ln )樾(yu)。意(y )欲(y )捕(b )鸣(mng )蝉(chn),忽(h ) 然(rn ) 闭(b )口(ku )立(l)。【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

35、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

36、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古(g )朗(lng )月(yu )行(xng)唐(tng) (李(l )白(bi))小(xio ) 时(sh )不(b )识(sh )月(yu),呼(h )作(zu ) 白(bi ) 玉(y ) 盘(pn)。又(yu )疑(y )瑶(yo )台(ti )镜(jng),飞(fi )在(zi )青(qng )云(yn )端(dun)。【注释】呼: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37、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赏析】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

38、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咏(yng)柳(li)唐(tng)(贺知章(hzhzhng))碧(b) 玉(y) 妆(zhung) 成(chng)一(y)树(sh) 高(go),万(wn) 条(tio) 垂(chu) 下(xi) 绿(l) 丝(s) 绦(to)。不(b) 知(zh) 细(x) 叶(y) 谁(shu) 裁(ci) 出(ch)?二(r) 月(yu) 春(chn) 风(fng) 似(s) 剪(jin) 刀(do)。【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

39、碧绿色的玉。 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似:好像,如同,似乎。【译文】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恰似剪刀的二月春风。【赏析】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