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850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科 小学品德捕捉动态生成 演绎有效课堂例说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徐江小学 朱晓兵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现代课程理念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各种瞬间因素,通过课堂中学生产生的 “偏差”、“异声”、“提议”、“偶发”、“困惑”五个着眼点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相互交融的平台。关键词 小学品德 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有效策略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会随时随地地充盈其中。然而,课堂生成性资源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那么,作

2、为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策略及时把握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学生沐浴在德性生长的美丽宽广的心灵牧场中呢?笔者以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切入点:一、顺“偏差”而探,让生成造就有效课堂案例1:寸金难买寸光阴片段实录描述师:那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呢?生1:我觉得:放学就回家,回家就做作业,吃完晚饭就睡觉是最节约时间的。师:是吗?(非常吃惊)同学们你们认为呢?生:我认为不好,这样我们就没有玩了。生:我认为这对身体不利。生:一吃完晚饭就睡觉好像也不是珍惜时间,把时间都浪费在睡觉上,也很可惜的。师:看来,大家对这种方法有些小

3、小的意见,那该怎么办呢?生:我觉得他做完作业后,可以看看书,画画画,这比睡觉要好。生:我觉得吃完饭后,他可以去小公园玩,锻炼身体。生:我觉得他应该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这样可以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会乱掉。师:对,珍惜时间不是不要娱乐、不要休息,更不是违背规律办事,而是要学会“科学安排”,“按时作息”。反思:学生的认知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理解主动构建的。由于其认知风格的不同,个体经验的不同,所以在处理知识问题上必定存在偏差。镜头1中,学生1的说法显然是对珍惜时间的一个错误认识。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说是非常敏锐的,他没有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简单地用“对

4、错”来评判,而是将这一“错误”资源作为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两轮讨论,第一轮主要是针对“对与错”的问题:想知道咱们班里有多少同学喜欢这种珍惜时间的方法。第二轮主要是针对如何解决的问题:给同学提些可行的建议。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较准确地认知时间的合理利用,从而让生成性资源有了更高的知性。启发:珍视“错误”错误,不管是来自学生的,还是来自老师的,都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我们针对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学生接受并改正。在改错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重在学生讨论、辩论,或者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榜样中进行,在提升学生的道德

5、认知水平、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上纠错,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利用“错误”动态资源,在师生不断的“知错”“思错”和“改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地生成,这对于师生创造性智慧的激发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珍视并合理开发利用。二、循“异声”而辨,让生成造就有效课堂案例2: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片段(我推出了“诚信、金钱、理想、真理”几个词,让大家选一个摆在首位,并说说原因。)生:我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诚实要吃亏的。师:你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大家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没关系。生: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回家和父母说了后,被狠狠地骂了。生:有一次,我在家里不小心打烂

6、了花盆,我老实地告诉爸爸是我不小心打烂的,结果被爸爸骂了一顿。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一样吗?(学生开始争辩起来,一下子课堂里哗然了)师:老师建议大家开个辩论会,以6人为一组来辩论辩论。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逐渐明白了,不讲诚信的人,将来是挣不了钱的;有理想的人,就等于努力有了方向;只有人人讲诚信,生活才会美好,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反思:教学中,那个“诚实要吃亏”的声音,似乎是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极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这一“另类”的声音,教师的处理是尊重的、民主的。老师一句亲切的询问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为学生搭

7、建了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通过在辩论会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孩子真切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这种情感是内心的而非表面的。这种体验、认知是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启发:尊重异见。争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品德课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在争论中完善观点,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蹲下身来与之平等对话,注意综合地把握学生呈现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判断、归纳、引导,才能使学生的学习随机

8、动态生成,捕捉到学习活动中利于孩子们德性进一步建构的生动情境与鲜活的课程资源。 三、为“提议”而育,让生成造就有效课堂案例3: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安排了一项活动:挤一挤。师:这是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四个同学落水,必须爬上石头才能得救,怎么办?生:老师,我可不可以提个意见?(由于急切,脸都涨红了)师:好吧!生:把白纸踩在脚下,我觉得太可惜了?师:哦,你真是个勤俭、会思考的聪明的孩子。我怎么没想到呢?白纸舍不得用,怎么办? 生:用旧报纸。生:用小板凳。生:用小板凳有危险。生: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圈。反思:在课堂中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统帅、知识的权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可能超过教师.当学生

9、有正确的建议时,教师要放下架子,静心倾听,对他们的建议作精心的“培育”。这样,灵性的火花就会不断在课堂中涌现。上述案例中,学生对教师准备的活动材料提出了“建议”,教师该如何处理?其实,学生讲得很对,踩脏白纸的确实是一种浪费。教师首先充分表扬学生,并承认自己考虑不周,接着提出“白纸舍不得用怎么办?”让学生出主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又达成了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失误也变得美丽而有意义了,课堂的生成变得更有灵性了。启发:悦纳建议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教师是非常神圣、了不起的,在课堂中一般很少会提出意见,能提出建议的学生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敢向“权威”挑战。教师对于正确的

10、建议,及时采纳,并极力倡导,予以培育,肯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思维能力。四、遇“偶发”而变,让生成造就有效课堂案例4: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学片断师:老师知道我们班有许多藏而不露的小能手。今天趁这个机会,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当课堂进行到这里时,响应的学生并不多,大家都在观望。)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缺少信心。(我开始采用“激将法”)生:老师,让李、许给我们写一手毛笔字吧!(这个学生很聪明,看到我在用眼睛暗示两位同学,他马上帮我当了“传话筒”。)师:好,我们有请李、许给我们展示她们的书法功底。(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两位同学上前展示,她们的作品获得了公认的好评。在她们的带动下,又有5同学上来

11、表演了他们的拿手好戏,有唱歌、讲故事、朗诵、电子琴等。这时,平时并不活跃的王同学举起了手)王:老师,我已学会了吹笛子师:那能不能现场给我们吹一首曲子?(王同学拿出早以准备好的笛子,兴冲冲地走到讲台旁,给我们吹起了曲子。但对音乐并不懂行的我也听出了笛声并不流畅,似乎还有些手忙脚乱。下面的学生议论开了:“吹的什么曲子,听也听不懂。”、“吹得一点也不动听” 这时,王显然听到了下面的议论,停止了吹奏,涨红了脸,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我的脑子也在飞快地转动着。把握不好,等会儿就没有学生上场了。)师:老师听到了下面有同学在议论,你们在议论什么?生1:老师,她吹得不好听。生2:老师,她这也叫特长?师:哦,那

12、你们上来吹吹试试?(在我的“盛情”邀请之下,几个胆大的男孩跃跃欲试。他们拿起笛子,尽管也装模作样动手指,鼓腮膀,脸绷得通红,但只能听到一阵一阵的“啸叫”声,有的干脆连声音也没有。下面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师:(对台上的几位同学)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1:我原以为吹笛子很简单,但实际并不容易。生2:刚才我们笑王是不礼貌的。生3:我在这方面不行,我要向王学习。师:王,你愿意再给大家吹一曲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同学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声中,自信地拿起了笛子。)反思:本案例中,面对其他孩子的哄笑,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我会批评那几个孩子不尊重同学;并对王芳表扬加鼓励。但是,这样能真正解决问

13、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做法只是教师自己的行为意识对孩子的灌输,并非孩子们自己道德认识的内化。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让那几个孩子也上来试试。事实证明,孩子们尝试之后,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原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在“试吹笛子”的环节中自悟、自省并获得教育。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情的流露,他们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别人的充分肯定。这种发自孩子内心的感悟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启发:弹性设计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如何过渡,怎样总结;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到哪个环节播放课件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殊不知就在不知不

14、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学生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1、 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调整”在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千万不可自乱阵脚。如果我们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契机,课堂将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相信自己,悦纳自我。”但当王芳吹完笛子时,下面的同学都笑了,而且是一种不友好的笑。面对这一尴尬的场面,我如果

15、恼羞成怒,或装聋作哑,对王芳、对其他同学来说,都不是明智之举。于是,我请刚才发出笑声的几位同学也来试试,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吹笛子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进而引发了对王芳的佩服和歉意。我以为,在这个环节中,我临时增加了“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目标,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2、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因此,教师在教学预案设计时,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应有“弹性区间”,设计的重点应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

16、策划,至于终点,并不是绝对的,水到渠成即可,又何必在意何时戛然而止?“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五、见“困惑”而引,让生成造就有效课堂案例5:尊敬老人结尾导行。师: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难或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讨论解决呢?生:我知道我们做晚辈的都要孝敬老人,让老人晚年幸福,可我妈妈综合奶奶吵架,又是我替奶奶说几句话,妈妈就要说我,骂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让妈妈也尊敬奶奶?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什么办法让她的妈妈也尊敬奶奶呢,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谁把金点子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让妈妈想想奶奶对这个家

17、的贡献,以此打动妈妈的心。生:找外婆来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跟妈妈谈谈心,从而让妈妈体谅关心奶奶。生:请爸爸做思想工作,让妈妈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也会老的,如果儿女也像他,将来怎么办反思:学生从自身经历提出了困惑,这恰恰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婆媳关系。教师对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马上作出回答,而是作了充分的肯定。然后,针对这位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出“有什么办法让她的妈妈也尊敬奶奶呢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发全班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互相教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生成的资源自悟自得,从而真正实现主体性,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启发:困惑自解“给些阳光,他就灿烂;给

18、点雨露,他就滋润。”这一切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给予”,取决于教师精彩的“主导”。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能将其引向深入,使其向纵深发展。在这样的时候,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的积极思维得到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感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课堂上的价值,从而不断产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愿望。当学生的思维伴着激情自由驰骋时,谁也无法想象在课堂上将出现多么令人惊奇的创见。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更可以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改事先不正确、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师生互相激发,教学相长,使创造的激情充满每个人的心灵。虽然教师在

19、课前作了缜密的、充分的预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怎样面对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呢?“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作为老师的要重视让学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教师的真情投入,才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天性,师生间的互动启发,又使彼此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样的教学氛围才是师生共同的追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不应是封闭的、狭隘的,它应该更多地走向生成,走向开放。但无论是教师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的生成,都需要通过机智和灵活的当场应对能力。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既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回避,也不能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应牢牢把握品德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延伸与拓展,引导与补充,及时捕捉瞬间出现的信息资源,演绎成更为丰富精彩的“课堂生成”。惟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加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师生才能在情感的交流中,真正让“课堂生成”闪耀在品德课堂之中。参考文献【1】 方晓波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高峡、赵亚夫 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 中国教育学刊【3】沈大安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浙江教育出版社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