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985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学论文:小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的培养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

2、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一个教师的魅力,就在于他善于在课堂上驾驭学生,为学生设置一个使之入迷入痴的情境,使学生随着老师教学的内容的感情而产生缠绵不断的感情波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关键词:情感 课堂教学 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

3、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一个教师的魅力,就在于他善于在课堂上驾驭学生,为学生设置一个使之入迷入痴的情境,使学生随着老师教学的内容的感情而产生缠绵不断的感情波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

4、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采用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教学内容的天地。在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

5、,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

6、,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还要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

7、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当然,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可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再补充人物及背景材料,增进了解,并描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渲染气氛,以强烈的感情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文章的内容、感情、主题、就不难把握了。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

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三、寓情于教在语文的教材中,可以说是皆为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文章不是无情物”,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景设置条件,但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先做学生,细细品味,接受启迪和熏陶,便会很快地投入感情,进入角色,很好地充当学生与教材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并主动去关心体贴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真情动天

9、地”,爱学生,师生之情,教学内容之情,就会充满于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就会因情入境,融情入理,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四、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并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想信

10、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参考书目:1.山东教育2010年3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