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073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10月17日至10月20日,小学数学教研室在基教研中心领导下,到昌平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视导。我们听取了昌平区教委情况介绍,又与区进校的4名教学教研员一起,到城关小学、崔村中心小学、城北中心小学,共听课12节。并在区进校观摩了昌师附小赵震老师圆的周长计算展示课。12位做课教师均属中青年教师,上课学生涉及到低、中、高各年段,给我们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教师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表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多样;并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特别是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民主,教学效果比较扎实。小数课堂教学正朝着落

2、实新理念,向着关注学生发展的方向迈进。课后我室两位教研员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及时反馈听课体会,并向校领导做了汇报。在展示课的现场交流会上,我们两位教研员、做课教师与在场听课的200多名教学干部、教师互动评课,共同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尤其是通过吴正宪、范存丽老师现场与学生的互动采访,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听课教师在孩子朴实的话语中,真实的感受中,体验着学生在学习数学道路上的发展需求,进一步领悟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现场互动评课引发了积极的效果反映。会议近中午结束,现场教师仍然沉浸在热烈的讨论和回味中。二、主要成绩通过12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看到

3、这12位教师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上向前迈了可喜的一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技能的培养,而且开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使数学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升华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成为实践、探索、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成为每个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过程。(1)注重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教师开始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应用,还注意对学生学习数学态度、情感给

4、与积极的评价;不仅教师用热情真诚的话语鼓励学生,还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同伴,学会赞许他人,学习同伴。在这样一种互相鼓励,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例如,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发现了“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时,赵震老师评价学生“你观察问题非常仔细,操作地也非常认真,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柏继明老师看到学生通过利用手作为工具发现数学规律时评价到:“你真了不起,你能利用生活经验,借助身边的工具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董立红老师在课堂上常常为学生出色的表现投去赞许的目光,他紧握住孩子的手脱口而出:“精彩!你能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提取重要的数学信息。”“

5、你的方法太妙了,真是与众不同啊!佩服!”课堂上,我们可以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发言不仅有条理,而且声音洪亮。”“你不仅自己学得好,还能帮助同桌的同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以及有个性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2)注重德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加强德育,使品德教育融于数学教学之中。刘平老师在讲统计中的平均数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于贫困地区学校生活状况的调查,及对本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分别制成统计表,进行比较分析又通过选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为太仆寺旗献爱心捐助活动的事例,使学生在头脑里又一次展现出踊跃捐赠的动人画面,再看

6、到统计数据的对比,他们感到自己能为有困难的人献上一点爱心是一件多么崇高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溶思想品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看似在复习加权平均数的求法,但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3)注重数学文化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结合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赵震老师圆的周长一课,介绍了祖冲之对圆周率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体验数学文化的价值,激发起爱科学爱民族的积极情感。又如李冬红老师的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一课,关注数学文化的价值。整个教学过程以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为主线,由远古时代数手指、垒石头、在树枝上画道、系绳扣的计数方法,到算盘,再到计算器,最后到电脑及畅想电脑的未来。

7、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间学生介绍课下搜集各种计算工具的相关的知识资料,从中了解到了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丰富了他们对计算工具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感受到科技的发达与伟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注意挖掘课程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开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多数教师能主动挖掘课程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注意把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且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进教学课堂,引导学

8、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如赵东老师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他选择了学生熟悉足球比赛为情境,引入百分数学习和探索。下面展示的就是情境导入的一个教学片断:师:现在中国男子足球队正在进行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假如在后面的比赛中中国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如果你是主教练,你打算派谁罚这个点球?生1:郝海东,因为他是中国第一前锋。生2: 邵加一,因为他在海外踢球,水平比较高。生3: 郑智,因为他是球队的领袖。师:同学们都有喜欢的人选,主教练哈.恩会不会像你们一样喜欢谁就让谁去?生:不会。师:那你们说主教练要根据什么选择队员?生1:队员的水平。生2: 队员的成绩。师:根据大家的意见,也就是要比一比每

9、名球员的训练成绩,用数据说话,谁的成绩好,谁罚点球的成功率就大一些,同意吗?生:同意。师:正好我搜集到了国家队三位点球高手在一次训练中的成绩,愿意看一看吗?生:愿意。(很有兴趣)师:出示队员训练成绩表队员姓名罚球数进球数郝海东2522邵加一2018郑 智5043师:看了表中的数据,你打算让谁主罚这个点球?生1:我觉得应该让郑智主罚,因为他进的球最多。生2:我不同意,因为虽然郑智进的球多,可是他罚的球也多。我认为应该比看谁的失球数少。师:很有见解,继续说下去。生2:如果比失球数,郝海东是2522=3(个);邵加一是20-18=2(个);郑智是50-43=7(个),所以我认为应该派邵加一主罚。师:

10、能把罚球数和进球数同时考虑,很了不起。但是,老师按照你的方法做一个假设,如果我是第四名球员进行训练,只踢了一个球,但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只有1个,就应该让我主罚这个点球呀!你们同意吗?生:不同意。师:为什么?问题出在哪呢?生2:我知道了,如果他们的罚球数相同,就不会出现老师说的问题了。师:这次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还有其它想法吗?生3:我觉得可以看进球数是罚球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比较这几个分数就行了。师:想到了用分数比较,这种方法也就是要比较看谁的进球数部分占罚球数部分多,谁多谁的分数就大,训练水平就高。这种方法你们觉得有道理吗?生:有(异口同声)。师:刚才我们得到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

11、是比较失球数的多少,另一种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前一种方法大家很容易理解,后一种方法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我们这节课就专门研究这种方法行吗?生:行。师:那好,我们按这种方法把三个分数都写出来(板书: 、 、 )。现在比较一下谁的成绩最好。生:非常为难。师:怎么比不出来?生:需要通分才能比出大小。师:那好,大家一起通分吧。(板书: 、 、 )这回再比谁的成绩最好 。生:邵加一(异口同声)师:象这样进球数占罚球数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可以叫做进球率。同学们真了不起,因为你们的方法与主教练哈.恩的方法不谋而合,只不过哈.恩对成绩的记录方式与我们有所不同,想看看吗?(出示百分数:88%、90%、86%)见过这种

12、数吗?生:见过,是百分数。赵东老师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足球比赛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通过选择让哪个球员罚点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是开放而富有挑战性的。根据已有数据选择由谁主罚点球的问题通过讨论比较球员成绩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看球员进球数占罚球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球员成绩”更科学,从而出现分数并通分之后进行比较,再引出对百分数的探讨,使新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加以构建,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的更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改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所看到的12节课中,教师能注意让学生在动

13、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习数学,并关注学生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1)探索式学习在数学学习中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图例与交流的教学活动,进行探索学习。如柏继明老师手能帮我学数学一课,充分让学生利用手这个资源,探索出“手指数1=间隔数”这样的规律。并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显然是深刻的。又如王丽娜老师发现规律一课,通过对数线段的探索,让学生在无序的思维,从随意数到有规律数;从用一种方法数到多种方法的探索。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

14、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及其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董立红老师在圆的认识一课时,在探究学习活动设计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促进学生多想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探究活动,为学生驰聘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教学中,学生通过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样就带来一个新的挑战:如何画圆?面对富有

15、挑战性,而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数学活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充分地张扬出来。在画圆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工具开始画圆,根据自身的认识选用不同的工具开始画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学生通过画圆的体验,认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定点、定距离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又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王荣杰老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重视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视数学的思考方法。教学开始,

16、教师设计拼角游戏在学生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后,发现正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对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的猜想。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尽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已经存在的事实,但是教师没有完全拿来送给学生,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猜想、验证,探究实践发现的。是让学生通过量、化、剪、折等方法进行探索。这些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体现着创新精神。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2)体验式学习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的理

17、解、体验和感悟,注意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经历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概念的内涵,理解数学概念的实质。如张美英老师的厘米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1厘米,采取了以下的活动方式。师:1厘米有多长呢?把直尺平放在桌上,用左手食指指着0刻度,用右手食指指着1刻度,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生:按老师要求操作体会。师:为了大家看得更更清楚,老师把1厘米画在纸上(边说边画)。然后把画好的1厘米线段拿到学生当中,让每个人都能够观察到,最后贴在黑板上。师:你们感觉1厘米怎么样?生:很短。师:刚才老师画的是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找到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18、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生:兴高采烈地寻找,并和同桌交流。师:通过刚才大家找到的两个刻度之间的1厘米,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相互挨着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换个说法,也就是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1厘米我们在尺子上会找了,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短的小棒,猜一猜,它有几厘米?生:1厘米(齐声)。师:是不是呢?怎么办?生:用尺子量。(在尺子上验证)师:下面跟老师做一个小游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左手慢慢抽出小棒,右手不动,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生:边操作边互相观察。师:1厘米就这么长(手势)。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生:寻找并

19、汇报。 教学中对“厘米”概念的建构经历了“感知抽象运用”三个阶段。首先引导学生感知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并用线段画出0刻度到1刻度之间1厘米的长度。然后运用抽出手指间1厘米小棒的形式,使学生在空间抽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接近1厘米长度的物体,使刚刚建立起来的1厘米观念通过实际应用得到及时巩固。整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通过不同阶段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的数学。又如刘彩虹老师在讲认识图形一课时,注意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整个课堂活动有趣、有序、有效。课上教师位学生的体验学习创设空间,如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物体拼搭自己喜欢的图形。同学们

20、有的搭高楼、有的搭汽车、有的搭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形状,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由于在拼搭时“球”易滚动,教师便抓住滚动这一特征问学生:“分类的时候谁最不老实,到处乱跑?”进而学生通过看和摸,体验出“球”的特征。.教师继续抓住滚动这一特征,边滚动薯片罐边追问学生:“薯片罐也能滚动,它叫球吗?”学生再次通过看和摸体验圆柱的特征。学生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很快就认识了球的特征。由于圆柱也能滚动,但它的滚动与球的滚动是不一样的,学生在比较中很自然的建构出圆柱的特征。体验式的学习,使学生在建立数学概念时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认识理解就比较深刻。4、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探索课

21、堂教学中教师注意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探索提供了较好的支持。王秋弟老师的24时记时法通过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播放,让学生感受24时记时法的应用价值。肥仔:喂,蓝猫吗?十一我们一起去青岛玩好吗?蓝猫:真的,太棒了!什么时候出发?肥仔:明天5点,火车票已经买好了,咱们北京站见。蓝猫:好,再见。旁白:第二天下午,蓝猫4:15提早来到火车站,左等右等,眼看都5点了。蓝猫:哎,肥仔怎么还没来?师:动画片看完了,你有什么问题吗?怎样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生:1)要说清是上午的5时还是下午的5时。师:除了要说清早上、下午、晚上等等,还有别的方法吗? 2)把下午5时说成17时。师:那这个1

22、7时是怎么来的呀?你知道这种计时方法叫什么记时法吗?( 24时计时法)在课的开始,利用“肥仔约蓝猫一起去旅游时因为没有把时间交待清楚,造成两人没有见着面”这一情境,切入5时与17时的差异,创设认知冲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带领孩子踏上探索知识之旅。此时,开启了思维空间,学生在各自的猜想和交流中,创设24时记时法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赵震老师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首先创设了两只小狗沿着不同路线赛跑的动画情境。两只小狗比赛跑,沿着圆形路线跑得了第一名,对这场比赛你有什么看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上开始了一环扣一环的探

23、索。在探索中,当学生联想到找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后,教师没有着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而是利用情境中的图形,引导学生直观猜想,得出“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2到4倍之间。”这样既明确了实验操作中的范围,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先猜想后验证的探究意味。为了验证学生的探究结论,教师又一次利用信息技术。为了验证学生的探索结论,将大、中、小三个不同的圆展开,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圆周长是该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些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观察思考。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基本上处于演示功能这个层面,如何在提供学习资源这个基础上,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

24、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方面还需加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三、问题与建议1、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上还有待于加强。教学中追求变化新颖,而忽视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谈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时指出“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由此可见,要注意加

25、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全面落实学习目标的重要基础。2、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昌平区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有这样一段话写得很好:“一个好老师不仅能教出几个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自己的心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尽管为数不多,但学习却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建议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把握住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3、进一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生命之所在!开展校本研究是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建议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