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设合适情境开展有效教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设合适情境开展有效教学》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设合适情境 开展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情境教学被众多教师所采用,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可是,有些课创设的情境复杂、语言拉杂、学生一时不能捕捉有效信息,精心设计的虚伪、荒诞的教学情境致使教学效率不高。一、虚伪的情境伴着上课的铃声,一位教师笑容满面,手提一盒月饼大步流星走进教室。师:谁能将这12块月饼分给3位小朋友,并且每位小朋友要分得一样多?如果大家帮助老师解决了分月饼的难题,老师就将这盒月饼答谢给你们,给大家解解馋,好吗?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纷纷献计献策。在这样一种积极的、主
2、动的氛围中,师生们很好地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什么是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学生学得快乐且有实效。下课铃声响了,学生的兴奋程度达到最高点,他们用眼神交流着快要吃到月饼的快乐。此时,只见这位老师慢条斯理地将一块块包装精美的、完好的月饼重新装进包装盒里,提着它走出了教室,全班40多双眼睛都在问:老师,您这是怎么了?上述片段中,整堂课积极、主动的氛围是以月饼为载体,以学生的食欲为诱惑,是以欺骗为手段得来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再成功也不值得为它高兴。因为它至少向学生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人有的时候可以不讲城信,有时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二、荒诞的情境为了巩固“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一位教师创设了以下问题
3、情境:一位司机叔叔开一辆载重4吨的货车,车上装满了沙子,每隔2分钟卸下它的八分之一,以此类推,几分钟后全部卸完?这样的问题情境严重违背了生活常识。我们为什么学数学?为考试?不是,是让数学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仅仅为了教学而出题,让学生觉得数学离生活太遥远了,数学是可以随意编出来的,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还有意义吗?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一定的现时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便于保存,并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进而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不要为了追求生成的教学资源、
4、故意兜圈子、绕弯子;也不要为了吸引听课教师的眼球,冥思苦想、挖空心思地在教学形式上做花样。不然,教师创设的情境将是一束“塑料花”看起来艳丽,但没有生命力,课堂教学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怎样的情境可谓合适?一个好的情境,要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一)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学生探究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数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通过创设情境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课堂,如把学生当作采购员、设计师,或者提供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的信息,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认
5、知冲突,进而促使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1: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师:同学们,在最近举行的作文比赛中,小亮和小红两位同学分别得了一、二等奖。学校决定拿初300元奖学金奖励他们。你们认为,这笔奖学金该怎样分?生1:每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奖励150元。师: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称为平均分配(板书)。平均分配体现了学校奖励的公平和公正!还有不同意见吗?生2:老师,这些钱不能平均分配?师:为什么?生2:因为两人获得的等级不一样,得到的钱也就不一样,所以,不能平均分配。师:有道理!在这里,“平均分配反而显得不公平。那么,你们觉得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呢?同学们互相商量商量。生:师:大家的观点都表明了一个心愿,
6、那就是希望学校能按一定的标准分配奖学金。在这里,就需要有一种新的分配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按比例分配。师:校长采纳了同学们的意见,决定按3:2把奖学金分给两位同学,但是,他又犯难了,每人分得多少元呢?能帮校长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合)能师:那就请你们试着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中的解答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在现实生活中,“按比例分配”不仅仅体现了一种“追求公平”的处事方式,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一种“尊重人本”的价值取向。于是,我引入了校园生活中经常存在的“分奖学金”现象,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初识了“按比例分配”的优势所在,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学生
7、的探究愿望。(二)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靴子的情境,切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搭建平台。(三)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与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作支撑,挖掘思维潜能,实施有效学习。案例3:教学分数基本性质一课师:一天,猴妈妈得到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它把三个饼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3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 6/8 9/12)。3只小猴子听了瞪大眼睛望着妈妈,好象在说:妈妈今
8、天怎么啦?怎么能做偏心的事呢。3/4,6/8,9/12,各不相同,怎能让我们分到的饼不一样多呢?猴妈妈看透了小猴子的心思,神秘的笑了。同学们,你们猜猜猴妈妈笑什么?你认为它分的饼公平吗?在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不是纯数学问题,而是有趣、可操作、可研究的教学情境。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心思进行选取,进而发现要看分饼是否公平,实质上就是看三只小猴子得到的饼是否同样多,也就是说3/4、6/8,9/12是否相等。面对新的知识,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的探究之中。学生通过猜测,利用手中的圆纸片进行操作、比较、验证,得出了猴妈妈分饼是公平的,它笑小猴子不知道这3个分数是相等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也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