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131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篇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以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数学教学中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范围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源于在数学教学世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我们决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研究方向,让其成为我们学校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媒介。 一

2、、课题研究背景 “数形结合”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本质牲特征。“数形结合”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学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大部分学生了解数形结合,但未能充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问题,

3、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教学意识及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地位、作用。 2、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的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3、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全面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挖掘教材中蕴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内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 2、针对不同的教学

4、问题,探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3、探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途径。 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的理论书籍、文章,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发展情况和目前的研究成果等信息,使本课题的研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明确,更加科学。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调查分析学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大致情况,以及学生在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将有关“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的初步成果再应用于实践,是教

5、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某个具体问题时,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并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调整、补充、完善。 五、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 提出问题、搜集、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开展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开题。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 1、实施课题研究,促使实验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其地位及作用。 2、课题组成员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更多的了解,并逐渐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促进自己教学意识与教学行为的改变。 3、影响学生方面,随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

6、观点,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累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进行总结反思,调整行动方案,深入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总结本项研究成果作好结论的描述、解释、推广,撰写论文,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成果展示,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促使教师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重视“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 “数形结合”思想,从数学的研究对象这一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数学学科的本质性特征。从华罗庚先生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句话中可见数形牵手,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以数解形

7、,以数量的分析来呈现图形的内涵;以形论数,能使抽象语言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我们进行的数形结合数学思想问卷调查反馈得出,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去促进与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缺失,致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与运用的匮乏和欠缺。改变教师对“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且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理应成为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 1、学习借鉴各种文献资料,全方位认识“数形结合”。 课题研究两年整,在个人进行研究学习以外,大大小小的集体理论学习、讨论会举行不下十次,内容有从对数形结合的认识,教学策略等多方面的内容,对课题研究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校内领导讲座引领,理论结

8、合实践进行分析与引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成员主讲的大型讲座共举办三次。这些讲座既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我们其他课题成员学习研究的材料。与此同时,深沪镇教委办为我们提供了即时推广研究成果的舞台,将这三次讲座进行示范与辐射,分别在镇级三次数学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与交流。这三次讲座分别为教委办教研员陈鸿平老师的几何直观的教学研究,学校教导施明算老师的数形同存,教学共进,课题负责人黄阳斌老师的以“读”为法促自我发展。 通过以上的这些举措,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得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明显。如教学分数的乘除法内容时,教师能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涂一涂去理解分数乘除法中蕴含的算理,去除方式单

9、调的知识讲解与重复练习,有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理论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对“数形结合”的理解与应用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善于在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有关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内容,也能采用数形结合作为教学策略之一去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丰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 在经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能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措施及策略未能有系统的认知。理论联系实践是我们课题研究进行的主要方式和特色所在。于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着重探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的角度来选择研讨课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专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研究出以下几点

10、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策略并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实施与应用。 1、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演译文字内涵,凸显概念本质。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四基”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决定着学生对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掌握过程是疲于接受,或是深入理解。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概念,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形,将图形的形象与概念的抽象建立联系,用恰当的图形演示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从而为学生建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在数与形的不断转化,引领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理解及概念的应用三个阶段,使

11、得学生对于概念由感性的表象发展到理性的概括理解。 突破概念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教师借用大量“形”的材料去达到教学目的往往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数小棒中或搭多边形中认识整数,在等分图形中认识分或小数;利用交集图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等等。例如在三年级分一分(一)一课中的认识分数,可借用多种图形材料去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创设符号来表示“一半”,有图形语言,有文字语言,有符号语言(学生已有认知:2/1和1/2),在对比与交流中不仅体会符号语言表示的优越性,同时也能借助图形语言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其次,揭示概念分数之后,引用历史材料等图形史实,展示各个不同年代分数的

12、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发展过程,更重要的依然是用充分的“形”去理解分数的意义。 中国古代算筹表示法 古埃及人表示法 阿拉伯人表示法 1 2 随着后来印度人发明了“”,1/2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所通用的表现形式了。 最后,设计了在数轴中去寻找分数的位置,除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与完善知识体系,将分数与整数与小数的关系建立起整体表象。 在分一分(一)教学当中,教师将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与分数联系在一起,以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分数逐步形成表象。在引出“分数”概念后,再利用图形史实,了解分数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更重要的是

13、将学生置身于分数的发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中,有诸多关于数的概念学习,如小数、百分数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图形的特质,有如“数轴”,皆可采用,且作用巨大。环顾小学阶段有关认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理应让“形”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用“形”去阐述“数”的知识本质,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形”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脚手架”,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从具体形象的层面向理性感知的层面过渡,使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不再流于表面文字的记忆,而是真正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 2、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阐明算理,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计算教学,有的数学课堂中

14、出现了大部分时间用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却忽略了对于算理的理解。容易造成学生只会计算,不明其理,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运算教学的研究中我们深知,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设计教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直观形象地演示算理,减缓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到达“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记得进修学校福山老师曾说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如果没有小棒是不合格的课堂。这句话就可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只有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来辅助教学,方能让一年级的孩子对数学有更清晰的认知。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的阳斌老师是这样子教学的:在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与摆小棒后,板

15、书用摆小棒与列竖式并行的方式去演译“满十进一”的算理。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9根小棒加8根篇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关驿镇中心小学 严保英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

16、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

17、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

18、生的工作,需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

19、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三年级的学生 2、方法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

20、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7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实施研究方案, (1)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检测研究成效

2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这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数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

22、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2.教材的原因。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

23、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社会不良因素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外出打工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

24、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25、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篇三: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

26、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3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

27、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

28、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三、课题

29、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2、主要思路 关于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 关于内容: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同一学科、不同课型、

30、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关于途径: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3、重要观点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探究过程。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己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4)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

31、新性。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四、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

32、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模式研究理论。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

33、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从2013年5月开题至2014年7月结题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篇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 、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

34、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

35、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

36、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37、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

38、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39、。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

40、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

42、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

43、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

44、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1年2月至2011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

45、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黄静 组员:高小贤 蔡秋香 李素娟篇三: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多元化解题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金孜清 摘要:本课题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模式寻找出解决同 一类型问题的不同途径,并且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们通 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方法使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拉近,学生从生活经验 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仅改变了原来刻板的教学模式,而且更加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潜力。试验一周下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大有提高,每堂数学课前 学生都主动

46、帮助老师搬器材去教室,这是前所未有的。我认为“数学”和“快乐” 不是两个互不干涉的概念,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发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比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得重要,有了这个“快乐”相信学生会更加积极地主动 地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探究,多元化,情境教学,换位思考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多元化解题”课题是2011年经批准,在县、县两级的关 心、支持、指导下,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教学实践, 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 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 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 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应用题。而应用题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 重要内容,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应用题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 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研究缺乏的影响,我国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定位、内容体系、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