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225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认真组织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优化。优化实验教学可从优化教材、优化器材和优化教法三个维度,通过调整实验内容,整合实验资源,创制实验仪器,精选实验材料,强化实验指导,注重实验操作等措施,从而达成提高实验教学效益的目的。【关键词】优化 实验 教学 效益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钥匙,它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加强实验教学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一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把握不准,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状。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实验教学,提高

2、教学效益。一、优化教材 通权达变科学教材是由教育专家精心编写的,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书。在使用科学教材进行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通权达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一)调整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内容是优化教材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一切有碍于或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内容,我们应及时作出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 1教材中的商榷之处科学教材中的任何一项实验内容,都应经过严密的理论论证和课堂的实践检验,并要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不断予以改进与完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虽然已进行了一次修订,但是教材中还存在着一些商榷之处。因此,我们不能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要坚守实验教学的科

3、学性,及时调整教材中个别有争议的实验内容。例如,五下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最后一副插图呈现的是:一只烧杯内放有水银、水、玉米油、变性酒精等液体,一支比重计放入烧杯内,膨大呈泡状一端还未完全浸没液体中,另一端斜靠在杯口上。难道比重计是这样使用的吗?显然不是。因此,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重新设计实验。2学生中的现实之处贴近学生现实的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由于各地区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差异等,使得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4、,教师要结合现实,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及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寻求更适合学生实际的实验设计,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例如,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材安排的是种凤仙花。虽然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可是本地许多学生却从未听说过或见过。再者,凤仙花的种子较小,不利于观察种子的发芽变化。为提高教学效益,有教师尝试用与凤仙花生长期相近,生长相似,名气却响得多的葫芦代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整合实验资源 整合实验资源是优化教材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一切有益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资源,我们应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1学科中的关联之处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生

5、学习的深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成为学生的“现实”。因此,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科中的关联之处,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整体提高的效果。例如,数学三上时分秒的认识的知识目标:认识时钟,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过程目标:用多种活动感受1秒、1分的长短,估计一小时的长短;情感目标:养成珍惜时间的情感。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的教学目标与其基本雷同。于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原地踏步,教师只有对科学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活动中的链接之处科学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往往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这些实验教学活动,往往难以满足一些学习兴趣强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

6、求。因此,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拓展,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活动。有时,我们也可以主动配合学校,因势利导,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类活动。例如,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学生探究了身边几种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还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鸡蛋撞地球”结构设计大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二、优化器材 化难为易实验器材是教师上好科学课最基本的元素。我们不仅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还应不断优化器材,提升实验器材的功效,更好地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服务。(

7、一)创制实验仪器创制的实验器材是实验课器材的重要补充。它与配套的常规器材相比,不但针对性强,而且在使用时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改良已有仪器实验室配备的部分仪器,有时会出现不适用的状况,制约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改良这些仪器,使之更适合实际教学的需求。例如,四下导体与绝缘体:与教材配套的电路检测器不能判别出人体、水等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师可在已有仪器的基础上,加装一个简易电路板,通过几个三极管将电流加大。这样,能轻易检测出人体、普通的水都是导体,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2自制创新仪器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会遇到没

8、有与教材相配备的实验仪器的状况。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实验需求,自制创新仪器,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例如,五上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探究“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活动因没有相配套的仪器,实验难以开展。自制教具“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变化测量器”以“太阳高度测量器”为原型,用夹杆固定温度计,能轻易做到“和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和地面水平、垂直”三种状况,能充分满足实验的各项要求。(二)精选实验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1选用有结构的材料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有结构的

9、材料。好的材料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例如,五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师选择了小石块、泡沫块、蜡烛、土豆、橡皮、带盖的玻璃瓶、回形针等几种学生身边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非常典型:重量有轻有重,体积有大有小,放入水中有沉有浮。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高效达成教学目标。2禁用有争议的材料 实验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对探究过程体验的深浅,如果我们选用材料不当,就会形成教学的纠结,造成教学的损失。

10、因此,我们要禁用有争议的材料,要坚持科学性,真正利用和发挥好材料的作用,使科学探究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例如,五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材用胡萝卜等做实验,以探究证明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变化不会改变它的沉浮状况。然而,胡萝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一种材料”构成。实践也发现:胡萝卜切分后,有可能一半是浮的,而另一半是沉的。如果,我们用泡沫块代替胡萝卜,就能避免教学的尴尬,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优化教法 规范探究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是形似神散。为改变此现状,教师有必要优化教法,规范实验探究行为。(一)强化实验指导实验的指点引导是学生

11、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做好实验指导工作,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激发实验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如果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各种情境,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探究成为生动活泼,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活动。例如:四下食物的营养:教师讲到碘酒检验淀粉时,先要求每个学生把手洗干净,接着让学生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最后让学生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米饭变成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此刻,学生被这神奇的现象吸引,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收

12、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明确实验方法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四下绝缘体和导体:教师以“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为例,通过一个学生的演示活动,充分暴露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活动中,教师适时加以指导,规范实验探究行为,和学生一起制定探究计划。这样,为后面的“选取身边的20种材料,依据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注重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活动的

13、核心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悉心地引导,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1规范实验行为有人说: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一半。科学研究也发现:学生的成绩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要规范实验行为,注重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在操作技能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要指导学生实验完成后,仪器能按规定放置整齐。在思维能力上,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活动,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2重视实验评价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

14、,重视实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把评价嵌入到实验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并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实验内容的调整、实验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还应把评价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各种评价方式,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已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总之,实验在科学学习中占据核心地位,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实践中认真组织实施,并通过优化教材、器材和教法,不断改进教学,定能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37.2沈亚萍.正确对待教材 切实用好教材J.小学科学,2009.(4):6-8.3吴秋爱,彭海娟.浅谈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6):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